第191章 思想的默契才是真正的默契
李忠誠辦公室,宋志遠和蔣先鋒正在給李忠誠彙報關於成立「互聯網產業園連載筆記基金會」的方案。
原本宋志遠只要和蔣先鋒彙報即可,畢竟蔣先鋒是宋志遠的直屬領導。但是宋志遠把這個想法說給蔣先鋒之後,蔣先鋒自己也拿不準更不敢輕易回答,畢竟宋志遠這個想法是自己從來沒有聽過的,蔣先鋒先說自己考慮考慮。再之後,蔣先鋒就把宋志遠拉到自己辦公室,告訴宋志遠先回去寫個這方面的方案,意思不能單單口述,是否實施再做定論。
楊藝馨對宋志遠要做的這件事特別感興趣,甚至用動心來說都不過分。很明顯,不僅在國內,哪怕在國外這種模式都很少有成熟的案例。人總是這樣,對於創新的模式總會有莫名的興奮感。所以才有了楊藝馨聽宋志遠轉述一遍蔣先鋒的話后,就氣不打一出來的過激反應。
產業園開業完也有整整三天,集團關於自己部門,關於宋志遠關於自己的獎勵,除了口頭獎勵外沒有任何實質的獎勵通報。這下可好,原本宋志遠要成立基金會的這件事對集團公司來說可謂是天大的好事,不像公司,一次次說要成立產業園基金會,別說上億千萬級別了,哪怕一百萬實際資金到現在都沒有兌現過,更沒有想兌現的跡象。現在宋志遠甘願付出這麼多,把自己的利益都讓出來,不管這個版稅是十萬還是五十萬,終歸是真金白銀的付出嘛。現在的情況呢,老大主動提出來要回饋公司回饋產業園,公司這邊反倒是說慎重要考慮考慮,真是件可笑又可氣的案例。
宋志遠平復了下心情,這時倒是勸說起楊藝馨來:「算了算了,不氣不氣,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孵化本地的有為青年,儘可能的給他們幫扶,只要這個最終目的達到了,至於過程嘛,再說公司只是在走流程也沒有說不同意我們的提案嘛。」
「老大,你知道的,我就這性格我就是氣不過,你說這幫人腦子裡天天算計什麼,你這很明顯的倒貼,公司還扭捏起來,沒勁沒勁!如果說公司不懂,沒有經驗,那就先做,但是咱不能瞎指揮嘛。」楊藝馨這套理論,說的倒是理直氣壯,有禮有利有節有據。
宋志遠只能一笑置之,送走楊藝馨,宋志遠然後埋頭開始做蔣先鋒想要的方案。類似這類自己和團隊都沒有做過的事情,宋志遠首選還是自己先嘗試去做,安排下面的人做自己也不放心,畢竟下面的人很難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哪怕自己都是邊做邊學。
宋志遠做好方案后交給蔣先鋒,蔣先鋒再讓宋志遠回去,就一個字「等」。待宋志遠提交上來方案后,蔣先鋒自己看完,依然還是拿不準,於是轉手就把方案提交給了李忠誠審核。
李忠誠看了,整體還是很滿意,但是對基金會的名字不滿意,李忠誠的意思肯定要把公司加上,不然公司做這件事的價值就沒有那麼大。再然後,就是給李忠民審核。
當然,關於這件事,蔣先鋒也有自己的異議,蔣先鋒意思如果基金名字全部改成公司的名字宋志遠可能接受不了,然後他自作聰明的建議最好把宋志遠和公司的名字並列寫上,李忠誠這時候也拿不定注意,又先讓蔣先鋒回去等信息了。
後來李忠誠請示李忠民,李忠民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但是告訴李忠誠,要注意傳達精神的方式方法。比如和蔣先鋒提前溝通好措辭,比如蔣先鋒要和宋志遠提前溝通好,造成一種宋志遠主動想這樣做的樣子來。
這不,今天蔣先鋒請示好李忠誠后,一起拉上宋志遠來給李忠誠彙報。李忠誠好像很認真的看完宋志遠提交的彙報的樣子,問:「這個名字,宋志遠你這邊有意見嗎?我聽說了,宋志遠很大度,非要加上公司的名字,蔣總,我和你說,宋志遠這件事做的確實有境界,公司後期肯定會給你相應的回報的。」然後,還假惺惺的豎起了大拇指。
宋志遠又不是小孩子,哪能不知道這些人的套路。凡是說以後,基本上就沒有以後。但是在目前的公司大環境下,在職場這個大染缸里,哪還有什麼對錯,無非就是利益、站隊、忠心與否的問題罷了。
最近東海市又有兩家本地的超市,第一大超市閆氏超市和第三大果小果超市開了彼此第一家的社區電商線上線下的店鋪。
關於此市場動態,宋大雅建議小晨趕快加大布局、迅速擴大圈地範圍,小晨理解宋大雅的辦事風格,但是小晨聽完后第一個想法就是梳理自己的團隊。因為在小晨的意識里判斷是否可以繼續開店,不是資金,甚至不是市場,小晨覺得只有內部開疆拓土的團隊核心骨幹在,才是滿足繼續開店的唯一必要條件,其他都只能算是非決定因素,即:哪怕團隊其他的條件都具備,如市場、資金再豐沛,只要團隊核心骨幹不具備,都不能繼續擴張。至於小晨是怎麼有這樣的執著想法,首先是受宋志遠那套「人才是一切的決定因素」影響,其次是受爺爺那句「凡是等不及的事情都有問題」的影響。
這天楊德章和劉立仁好像是相約而來,對於兩位投資一起來訪,小晨還是很驚訝,畢竟這是頭一遭,關鍵在小晨的潛意識裡,這兩位根本就不是一路的。
劉立仁先發問:「小晨,關於最近市裡兩大超市入局你怎麼看?」
對於小晨的答案,楊德章在旁邊也是一副翹首以待的態勢。
小晨毫不隱瞞,就把自己關於對手,關於自己團隊擴張的因素分析了一遍。小晨意思,哪怕繼續擴張,最少也要等待兩個月的時間。
楊德章故意問:「難道你沒有考慮過對手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難道你沒有考慮過這樣做是否會錯過最好的布局機會。」
小晨堅定的說:「這些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只知道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團隊。」
楊德章和劉立仁都很贊同小晨的「慢即是快」的戰略布局,並建議可以先融資,除了他們兩位,他們還要拉攏更大的社會資金入場,而且事後還有大肆渲染、發布相關融資的新聞及細節。小晨原本想問原因,但是楊德章解釋一番后,小晨又學到了一條,融資不僅僅是因為公司資金短缺。但是關於融資的很多道道,小晨知道自己需要學的還有很多,這就是做生意的潛在規則,很多人彷彿只知道老闆的風光,其實不管是關於不斷學習,還是管理中需要不斷學習解決各種難題,只要創業一天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從來沒有終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