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改朝換代
趙匡胤入宮了。
徑直往集賢殿而去,宰輔們都被軟禁在那處。
後周的首相范質、次相王溥,樞密使魏仁浦,面有戚色,眉目含怒。
身為宰相,託孤之臣,輔佐幼主,不到半年時間卻亡了國。
他們著實難以自處,無顏面對符太后和小皇帝,亦無顏見先帝柴榮於地下。
他們是忠臣,卻也是罪臣,某種程度上,今夜局面是他們一手造成。
聞聽兵變消息,范質便緊扣王溥手腕,自責乃倉促遣將之過。
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葯,事已至此,徒呼奈何?
王溥一言不發,身體不大好的魏仁浦則是一邊咳嗽,一邊怒目瞪著趙匡胤。
范質呼吸粗重,質問道:「趙匡胤,世宗皇帝生前待你不薄,可他屍骨未寒,你卻忘恩負義,你怎能如此行徑?」
趙匡胤嘴唇微動,欲言又止。
是啊!
柴榮生前確實厚待於他,在今日入夜之前,他並沒有非分之想,亦未想有負柴氏。
可是當黃袍披在身上的時候,便再無挽回,再也無可辯白。
大哥開不了口,兄弟上。
趙匡義上前,沉聲道:「范相公莫怪,實是三軍擁戴,家兄亦是無可奈何。」
趙匡美就站在身後,看著這一幕,若有所思。
見宰相們不為所動,趙匡胤身邊的親衛將領羅彥瑰拔劍而起。
「我輩無主,今須天子。」
短短八個字,代表了三軍將士的心聲,手中長劍則是赤果果的威脅,無可更改的現實。
「彥瑰,不得無禮。」
趙匡胤及時喝止,但看起來多少有些一唱一和,故意做作。
「你們……唉!」
范質指著趙氏兄弟,又環顧趙匡胤身後眾人,到嘴邊的呵斥終究沒有喊出來,最終化為一聲無奈嘆息。
「罷了!」
王溥一聲嘆息,吐出兩個字,彷彿無可奈何到了極點。
魏仁浦見狀,閉上了眼睛,拳頭捶胸,咳嗽的越發厲害了。
范質沉默良久,最終無奈低下頭。
沒辦法,在這紛爭不斷,風雲跌宕的亂世,唯有英武豪傑才能服眾,一個七歲的孩子哪裡坐得穩江山?
怪只怪天妒英才,雄才偉略的世宗皇帝早早崩逝,大周氣數只到這裡。
「事已至此,罷了。不過先帝待汝不薄,留下的孤兒寡母,你當厚待。」
「自然。」趙匡胤欣然允諾。
三位宰相即便有再多的不情願,人家大軍已經進城,木已成舟,奈何不得。
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維護符太后與小皇帝柴宗訓的平安,為他們爭取優厚的待遇。
宰相臣服,三軍歸附,改朝換代再無懸念。
趙匡胤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垂拱殿,大殿之中,符太后抱著年幼的小皇帝柴宗訓,正在默默垂淚。
大好的江山,一夜之間就變了天。
從高高在上的太后和皇帝,淪為階下囚,亡國奴。
原本還指望著宰相與韓通聯手,能夠擋住趙匡胤的大軍,支撐到各地兵馬勤王。
可惜,韓通死了,城門開了。
趙匡胤進城,也入宮了,大周已經回天乏術。
亡國的孤兒寡母,能有什麼好下場?
一想到過往千百年歷史上,那些血淋淋的例子,符太后就不寒而慄。
「趙匡胤拜見太后。」
「免禮。」
符太後有些錯愕,雖不是恭敬的臣子禮數,但趙匡胤還能這般客氣見禮,不免讓他驚訝。
「太后!」
范質一邊抹淚,一邊痛心疾首道:「我大周四面強敵環伺,江山風雨飄搖,偏偏先帝英年早逝,官家年幼,恐難當大任。
趙太尉……曾隨先帝南征百戰,戰功赫赫,雄才偉略,又得三軍將士擁戴,想來能夠擔當大任,承天受命,完成先帝未競之大業,所以……」
范質再也說不下去,雖說句句話看似向著趙匡胤,但實際上,他是在為柴氏最後盡忠,爭取名分。
這江山,不是他趙匡胤奪來的,而是柴氏讓給他的。
趙匡胤自然不想背上忘恩負義,血腥奪位的惡名,為了合法性,他一定會欣然接受禪讓。
接受了柴氏的皇位,自然也就要承其恩情,善待柴氏。
符太后雖是軟弱女流,卻清楚局勢,擺手道:「范相公不必多言,事已至此,我們母子但求一席之地,三餐之食罷了!」
一直不說話的魏仁浦轉身看向趙匡胤,顯然是要他當場表態。
「周太后遷居西宮,仍以天下養,柴宗訓封鄭王,承嗣柴氏,周室宗廟,仍舊四時祭奠。」
趙匡胤當場表態,語氣堅定。
如此,幾位宰相算是長鬆了一口氣。
趙匡美站在後面聽的清清楚楚,意料之中的事。
即便宰相們不爭取,他相信大哥也會善待柴宗訓母子。
苛待孤兒寡母,會讓天下詬病,將登九五,何苦損害自己的名譽呢?
更要緊的是,符太后和柴宗訓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人質。
且不說范質、魏仁浦等忠於大周的臣子眾多,符太后的娘家也是需要顧忌的。
其父魏王符彥卿,以及幾個兄弟可都領兵在外,不得不顧忌。
符太后在手,多少會讓他們投鼠忌器。
至於柴宗訓,那就更重要了。
倘若小皇帝死了,明天消息傳去,各地仍舊忠於周室,或者不服趙匡胤的人,或是野心之輩就會伺機而動。
打著為小皇帝復仇的旗號起兵,名正言順,能夠得到不少支持,形成禍患,於新立國的趙宋何益?
趙匡胤當場承諾,善待符太后和小皇帝,大局已定。
范質低聲道:「準備禪位詔書吧!」
「已經準備好了。」
翰林學士承旨陶谷出現的很及時,手捧聖旨上前,對符太后和小皇帝恭敬一禮。
「臣奉旨草擬禪位詔書,現已完畢,請太后、官家御覽,用印。」
這是個聰明人!
以大周忠臣之舉,做大宋從龍之臣,陶谷的分寸恰到好處。
然而眾人早已認定,他與趙匡胤早有勾結,今夜兵變,並非偶然之舉,而是蓄謀已久。
趙匡胤有苦難言,起初還以為陶谷是逢迎之徒,但無意間瞧見陶谷看向趙匡美,點頭示意,不由恍然。
難道是他?
今夜,年輕的三弟給了他太多的驚喜,卻也帶來了太多的疑問。
與趙匡胤一樣,周遭有幾雙老謀深算的眼睛也注意到到了趙匡美,眼神里有驚詫,也有疑惑,很複雜……
大局已定,大半夜的時間也過去了。
出了垂拱殿,眼見東邊天際已經泛起了魚肚白,新的一天開始了。
官員上朝的時間到了,大慶殿的正門已經打開,一場禪位與登基大典即將開始。
江山易主,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