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丶稱帝
。。。
「主公,不可啊,此時做出如此舉動,就是天怒人怨,天下各路諸侯,定會群起而攻。」
在壽春,此時的大殿中卻不是很平靜,袁術端坐在椅子上,抱著玉璽,一臉的痴迷,彷彿這就是他的命根子一樣。
「有何不可,這天下,除了了袁家還有哪一家能有如此實力嗎?」
袁術根本不理會他手下的臣子,在拿到玉璽的時候,稱帝的念頭就不可抑制的生了出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深思熟慮。
袁術覺得是時候了,他們老袁家還是很強的,既然拿到了玉璽,就是天命啊。
如果不順天命,豈不是逆天而為,這樣不好。
所以,袁術早就悄悄摸摸的準備稱帝了,龍袍什麼的,早就準備好了。
「主公,唉。」
那臣子想再說兩句,還是停住了,他人言微輕,作為一個不是很重要的臣子,其實完全沒有多大的話語權,一臉懊惱的搖了搖頭,然後不言語了。
其實袁術心裡想得沒錯,袁家的確有很多雄厚的資本,看到這些雄厚的資本,他不稱帝才真有問題,況且還有手下小人的勸解,畢竟如果袁術稱了帝,他們也是開國元勛。
「主公,這是良機啊,天下第一個帝王,大漢早就名存實亡了,您將會開啟新的時代。」
一個大臣諂媚的說道,臉上是對權利的渴望,為了得到名利而不惜一切的嘴臉,偏偏,袁術很喜歡聽。可以說處在袁術的位置的時候,很難抵擋住這份誘惑的,也是會走上這條道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一點是袁術這個人的家室顯赫,要知道那個時候一個平民想要走上至高的權力,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們能夠看到當時的那些割據勢力,都是屬於大家族的弟子,劉表或者劉璋就不說了,人家是皇親宗室,而像曹操也是高官後代,袁家兄弟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袁術這個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這是他的信心來源。第二點就是僅僅有信心,還是不夠的,沒有實力做保證,這一點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而袁術的實力在這時看來雖說不是天下最大,但是也算兵精將廣,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關東的這些軍隊解散之後,袁術的軍隊也就直接奔向了東南方向,並且直接拿下了揚州地區,這個時候江東也是在他的掌控之下了,而這個實力在當時已經是最大的一個了。而且還有盟友,也就是佔據江東的孫策了,兩個人的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這讓他的實力在當時這就是最強盛的存在了。
袁術和孫策的聯盟也是周瑜一手操作,孫策還是太稚嫩了,雖然有很多人來投奔,謀士,武將,應有盡有,但是他還是沒有足夠大得勢力,需要一段時間的緩衝,而袁術,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第三點就是袁術手下文臣武將是很多的,當然太出名的沒有太多,但是都不是平庸之輩,像文成中間是有著袁渙、楊弘和閻象這些人的,而武將中出名的也就是紀靈了,其他的像楊奉、李豐和張勳等等,都是能夠給他不斷開拓疆域的人才了。
第四點當時國內的形勢對他最有利,他的最重要的對手,也就是曹操和袁紹,都被劉毅給收拾了,打的那叫一個慘不忍睹啊,這個時候情況都是很糟糕的,你說袁術能不激動嗎?曹操這個時候也就剛剛去長安,本身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的。而袁紹這個時候也是直接劉毅幹掉了,他這時候不稱帝,還等什麼時候。
當然,有的人會說,袁術是不是傻,劉毅能打敗曹操,打敗袁紹,那不是也能滅掉他嗎。
其實袁術是非常自信的,曹操和袁紹兩個人的確聽起來名氣很大,但是在這個時候,還真沒有袁術的勢力強,一個是發展的時間不多,袁術作為袁家的嫡系,得到的資源那是難以想象的。所以袁術此時比袁紹曹操強不少,也不怕劉毅他們。
第五點就是傳國玉璽的到來,這個可是象徵著皇權的,這自然讓他認為天命是在他這裡的,所以綜合以上這些情況,袁術自然是有著底氣去這麼做的,如果他要是真的不去這麼做的話,都是有些對不起自己掌控的這些實力了。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局面中,諸侯之間,有一條禁忌,雖然誰都覬覦皇帝這個稱號,可誰也不敢公然犯規,嘗試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因為這是天下諸侯共同的默契,這時候大家都在打打殺殺,誰贏誰輸還不知道呢,稱帝,你是想找死嗎?
當然,在結果不知道的時候,誰也不能說這是一葉障目,利令智昏,到底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作出錯誤的決策,還是英明神武,開創一個新的時代,一切都要等結果出來。
成王敗寇,說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袁術的消息很快就散播了出去,得到消息的諸侯反應不一,他們心裡都明白,什麼事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做皇帝。
尤其是曹操,更是大罵蠢貨袁術,因為得了孫堅質押的玉璽,就如俗話講的,開始頭腦膨脹,發起高燒來了,蠢人之所以蠢,就在於他不覺得自己蠢。
但是,袁術不這樣認為啊,糊塗加上野心的驅使,就在淮南建立袁記小朝廷了。稱帝建號,立子封妃,龍車鳳輦,祀南北郊,那些拙劣的表演,令人作嘔,也招天下人恨。
他的部下勸他不要僭稱帝號,但袁術一心想當皇帝,什麼也聽不進去了,已經失去最後一點自知之明。這也是名人很容易犯的自負悲劇,腦細胞退化,對新鮮事物失敏,可自我感覺仍然可怕地良好,加之不甘寂寞,便有種種失態的舉止,發霉的語言,橫生事端,倒行逆施,終於不可逆轉地走向自己的對立面。你當什麼不好,偏要當皇帝,俗話叫「作死」或者「找死」者,即是此意了。
如果說,一個人希望得到他不應該得到的東西,也就是存有非分之想的話,叫做野心,那麼無妨認為這種野心是人皆有之的了。拿破崙有句名言,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若是每個人都規規矩矩,只想得到他應該得到的東西,而不想其他,像工蟻工蜂那樣,捧著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飯,在這樣毫無競爭,沒有比賽,不求長短,無所角逐的世界里,還有什麼進步可言?任何不安於分的想法、做法,在自己是追求,是理想,是奮鬥目標,而在別的利害相關的人眼裡,很可能被視作野心的。
所以,野心不可怕,而是在於實現野心的過程中,不擇手段,狂妄愚蠢,便只有失敗的命運在等待著他了。若是像莎士比亞筆下的麥克白一樣,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如同失控的汽車,在下坡路上滑行,最後除車毀人亡一途,焉有他哉?懂得節制,掌握分寸,步步為營,進退有度,那就是誰也莫奈你何的另外一回事了。曹操未必不想當皇帝,劉備亦如此,孫策、孫權,概不例外。他們的野心比袁術更甚,只不過能夠通達識時,知己知彼,不輕舉妄動罷了。
因為誰要自己稱帝,就等於豎一個靶子,讓眾人當目標瞄準射擊了
袁術和袁紹,可稱為一對難兄難弟,而袁術比起袁紹,也是一個比一個會玩。
其實袁術據壽春時,戶口數百萬,完全可以干一番事業,穩步發展幾年。可他奢淫肆欲,征斂無度,百姓苦之,袁家的勢力,能夠支撐起來他揮霍,但是不能支撐著袁術作死啊,稱帝這一舉動,真的把天下人給惹怒了,尤其是那些自詡漢室宗親的諸侯。
比如,劉表,劉備,劉嫣。
這個時候能支撐起來軍隊,而且有實力有時間能來打袁術的,也就只有劉備和劉表了,畢竟劉嫣在益州,混的實在不算好。
每個時代,在其風起雲湧,變幻莫測之際,總有一些「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野心家、失意政客、無恥文人,和一些壓根兒就是低能兒、白痴,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的痞子之類,因緣際會,於潮動中被推到了峰頂,居然人模狗樣地也神氣起來。所謂「沐猴而冠」,就指的是這些一下子站在舞台腳燈前的新貴們。
這大概就叫歷史的誤會了。
有的人連句整話也說不好,智商甚低,可唯闢作威,唯闢作福。有的人作一名衙役,鳴鑼開道,也許稱職,卻位居三司,封疆一方,吆五喝六。還有的,災荒之年,讓沒糧吃的老百姓「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居然做了皇帝。因此,在這些昏庸之輩的統治下,可想而知,大家會有什麼樣的好日子了。
咳咳,諷刺的就是袁術,這傢伙,實在是氣人,一手好牌,被他打的稀爛,不懂得經營發展也就算了,你他喵的能不能懂的審時度勢,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你不清楚嗎?
但是也別小看袁術之類,干正經事絕對沒有能耐,搞個鬼,搗個亂,下個絆,背後捅誰一刀,卻是十分在行。*董卓的聯軍司令部組成以後,袁紹推薦他負責後勤保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斷了先頭部隊的糧草,結果弄得孫堅大敗而歸,差點丟了腦袋。第二件事,華雄搦戰,關羽請纓時,他聽說只不過一個馬弓手,馬上大喝道:「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所謂好事不成,壞事做絕,就是這類人的基本德性。往嚴重了說,國家有這種人,那就是「慶父不死」的局面,社會有這種人,休想有安定平和的日子,一個單位,一個團體,有這種人,那必然是一塊臭肉壞了一鍋湯。
但要讓他真刀真槍上陣的話,那可就洋相百出了。
自古至今,越是這種狗屁不是的傢伙,在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機,還越是容易得意。正因為漢末大亂,袁術所以才能夠牧領一方,稱王稱霸。但這類貨色的通病,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不曉得自己吃幾碗乾飯。以為手裡有孫策抵押的傳國玉璽,便是九五之尊了,而且三宮六院像煞有介事地立了個小朝廷,這玩笑不免開得太過分了。
然而也不奇怪,因為這種人一旦爬上了高位,最容易利令智昏,忘乎所以。這麼一頓操作下來,無人不認為袁術稱帝之舉,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董卓權傾一朝,也只敢自封相國,歷史上曹操位極人臣,一輩子也沒奢望做皇帝。袁術充其量,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角色,賴祖宗餘蔭的世家子弟罷了。曹操對他的評價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一個在別人眼裡,不過死屍一樣的人,竟過了幾天自封的皇帝癮,可見其頭腦膨脹到何等地步。
在袁術得意洋洋的時候,享受著美好的三宮六院,各方的軍隊已經在動作了。
「子昂,太過分了,實在太過分了,他袁術還真敢做,真的稱帝了,還三宮六院,大封群臣,這種人怎麼敢,漢室還沒有倒下呢。」
氣的劉備到處跑,實在是受不了,畢竟他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大漢的皇叔,袁術這麼做,簡直就是在他臉上啪啪的打啊。
「出征吧,袁術犯了天下忌諱,沒人能容得下他,相信其他的諸侯也在出兵了吧。」
與此同時,在荊州,劉表的地盤上。
「出兵,十萬兵馬,給我點齊,我要讓袁術知道,拿了玉璽,不一定就是帝王,不一定就是天命所歸,當年孫堅拿著玉璽沒能在我這裡走過去,今天,他袁術也休想安安穩穩的稱帝。」
劉表一大把年紀仍然熱血未涼,一番話說的下面都有些激動了,可惜他面對的是世家,考慮得是利益,不會輕易同意他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