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星之道
張角慌忙的逃進城中,連進入慢的黃巾軍都被關在了城門外,場面一片狼藉,哀鴻遍野。
「傳令下去,把受傷的將士們抬走,包紮傷口,其餘將士把俘虜壓下去」,盧值下令道,看著受傷的將士被一個個抬走,有些傷心,畢竟跟著盧值共生死許久了。
「老師,俘虜您準備怎麼處理」,劉毅急忙向前問道。
「進行思想改正,等張角大軍一破,這些平民百姓也許會清醒一些,到時候再給他們安置,若還是冥頑不靈……,殺」,盧值撇了一晚劉毅,明白劉毅的意思。
劉毅看著眼前的將士們被抬走,其中還有些許熟悉的面孔,心裡隱隱作痛,一將功成萬骨枯,亂世註定要來了,自己要適應這殘酷的戰場,不過以後一定要注意將士的後勤治療問題,聽老師說的他們的治療就是簡單的包紮一下,記得戰場上的刀傷如果不及時縫合,很容易病死,不過現在條件不充足,各種工具草藥也沒有,只能等以後了,劉毅默默的將這一條記在心裡。
「全軍後撤,在離城牆三里地的地方就地駐紮,圍住廣宗城,防止張角逃脫」,盧值大聲對著身後的將士下令。
一段時間后,劉毅到達了軍隊所在的營地。
「老師,毅想請教關於命星的一些事情」,劉毅迫不及待的向前,看向盧值說道。
「子昂,為師就知道你會忍不住發問,走吧,去我營帳」,盧值笑咪咪的看著劉毅,在前面帶路。
「我有表現的這麼明顯嗎?」劉毅呢喃道,低著頭跟著盧值走進了營帳。
「今天這場戰鬥你也看到了,是不是和你書上學的有些不一樣?感覺如何?」,盧值坐下,抬頭看向劉毅,問道。
「毅大開眼界,之前真是井底之蛙,命星的存在,讓每一場戰鬥生了無數的可能」,劉毅狂熱的說道,對以後的戰鬥浮想聯翩。
「不錯,戰鬥不僅僅是看兵力了,還要看將領的命星與軍隊的默契度,將士對領軍將領的信任程度,也就是信念」,盧值試著總結道,想把東西說明白些。
「老夫覺醒的是輔粥星,輔粥之意也很明確,天命就是輔佐帝星,遇到的皇帝越聖明,輔粥星就越強,將傾之柱是我的心理最渴望的,成為大漢的支柱,所以星象才會顯示通天的柱子,每個人心中渴望的不同,成形的也就不同,像張角的黃巾力士」,盧值撫著鬍鬚,教導劉毅。
「老師,那命星該如何覺醒啊,弟子什麼命星啊」,劉毅有些期待的問道。
……
劉毅走在回去的路上,思考著盧值的言語。
命星的確分文武,這也能與三國的武將和謀士對應起來,這樣看來並沒有偏離這個世界的界定,如果沒有劉毅他們穿越人的參與,大勢還是會像三國一樣,最終三分歸晉。
武星前期相對而言很強勢,能強健體魄,不過仔細思考下去,這個強健體魄的程度肯定很可觀,不然不可能到最後都能凌空虛度,武將還能通過殺死有命星的人奪取命星,讓命星移位,不過條件挺苛刻,要從身體心靈上都擊殺對方,武將也能和軍隊契合釋放出星象。
相對而言,文星就比較偏智謀,覺醒的文星也是加快思維運轉,後期文星謀士也能和軍隊一起釋放星象。
所有文星武星得覺醒才可以修鍊,而覺醒就要找到自己的信仰,堅定自己的信念,全面了解自己,老師說等覺醒命星之後,自然就回知道命星的修鍊之法。
秘術不就是大招,星象是釋放出大招的成像,老師還說有的可以給部隊各種加成,不就是buff,原來如此,我劉天樂也要開始打怪升級之旅了嗎,劉毅心裡美滋滋的想道,不過當今最要緊的事還是覺醒命星啊。
與此同時,在穎川之地,另一處與黃巾軍交戰的地方,皇甫嵩正在與張寶張梁激烈的戰鬥。
皇甫嵩走到軍隊的最前方,看向張寶張梁,雜亂無章的軍紀,鬆散的陣形,破敗的武器,簡直就不像一支軍隊,而就是眼前的這些人,一路所向披靡,攻城拔寨直取洛陽。
「地方的那些廢物,估計連抵抗都沒抵抗,就被攻陷了」,皇甫嵩罵罵咧咧的說道。
其實皇甫嵩錯怪了他們,縱然是有無心抵抗的因素在,但最主要的是每個城中都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張角給他們描繪出一副如夢如幻的畫卷,不管能不能實現,起碼百姓能看到希望,治病救人,無償送葯,不管怎麼樣,張角的太平教得到了一些民心,那些城中處於絕望狀態的百姓願意出城加入黃巾軍,城牆本就沒有多少守衛,還能防止百姓離開,所以,對黃巾軍來說,城牆真的是形同虛設。
「吾乃地公將軍,來將何人,報上名來」,張梁騎著馬向前問道。
「射程夠嗎,能射死他嗎」,皇甫嵩沒有回答他,而是悄悄的問向身邊的將士。
「將軍,還差些距離」
皇甫嵩有些失望了,對面的傢伙也不是太傻嘛。
「老夫大漢中郎將皇甫嵩,信念不同,話不多說,今日不是你等葬送在此,就是我敗亡而歸」,說罷,皇甫嵩傳令大軍準備。
「好,那就戰」,張梁自信的說道,命令黃巾軍一擁向前,黑壓壓一片人,還真的讓人生出難以抵抗的心裡。
「哼,跳樑小丑」
「陰刃星耀,天火焰焚」,皇甫嵩揮手甩開戰袍,天空中星象瞬間成形,紫色的火焰很是純粹,彷彿要焚燒盡一切。
星象隨著皇甫嵩的意願緩緩的飛往黃巾軍的所在地,由於黃巾軍太多,覆蓋到一半左右,那些人瞬間烈火燒身,一會功夫,都昏倒在地,張寶張梁瞬間獃滯了,連忙命令黃巾軍逃跑,而他們也早早的騎馬跑了,穎川的黃巾就此一戰,奠定了基調。
皇甫嵩又率軍一路追趕過去,所到之處,黃巾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