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將亂 風雲激蕩

第一章 天下將亂 風雲激蕩

風雨

絲絲入細雨,

暖風寄槐楊。

南山不老翁,

雨中話夕陽。

風雨同路中,

誰能戚與共?

天長路又遠,

雨打青衣濕。

絲絲化成語,

絲綢裁新衣。

風雨亦有情,

柔聲化細雨。

若無風兒起,

花兒怎傳情?

風吹花起舞,

雨落花更艷。

楊楊亭亭立,

也做隨風舞。

天地一片濕,

心中雨不停。

天黑雨茫茫,

更思良人歸。

聞風欲起舞,

一笑一傾城。

這是在吳朝正北路文人騷客間,廣為流傳的一首情詩,是中南路有名的才女蘇瑛所作。蘇瑛的夫君徐志誠也是那一帶有名的才子。一次偶然相遇,都有著詩情才意,一目相對,情投意合。

徐志誠從此以後,堅持每天給蘇瑛寫信,託人送給她,一年後,兩人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才在雙方父母操持下,結為夫妻,他們的事迹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

寰宇各國進入大發展時代、大競爭時代,吳朝的內地叛亂、邊疆危機此起彼伏,很多人都被抓走服勞役、兵役。婚後不久,徐志誠也被抓走服兵役了。

帝國自從懷宗繼位之後,朝廷的大臣、宗氏、宦官一直紛爭不斷,皇帝和宗氏一直以來也素有矛盾,歷經代宗、武宗、英宗、光宗、寧宗,皇位更迭頻繁,皇室內部互相碾壓。國力始終不見起色,到天知皇帝吳廣夏繼位,大吳帝國就像那首詩一樣,處於風雨飄搖中,雖極力挽救,卻天不遂人願,帝國內憂外患,內部已有軍閥難以掌控。

天知六年十一月的一天深夜,位於中北路帝國京州都城的皇宮,欽天監司天曹劉衛匆匆來報,「天象有變」,事關重大,隨後天知皇帝在皇極殿召見了他,劉衛對皇帝說「今日夜晚,天空現熒惑守心之星象」

「可是屬實?還有誰可為證」天知皇帝著急的問,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有兩位副曹為證,確認無誤,像這種大事,微臣不敢隱瞞,微臣家觀測天象已經有三代人,上一次出現熒惑守心發生在代宗尾年,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有大禍要發生」劉衛說。

「是朕無德無福所至,老天千萬不要再降禍於大吳江山,和黎民百姓」天知皇帝不無傷感的說。

「這天象可有什麼辦法破解?」天知皇帝又問。

「微臣也不知有何破解之法」劉衛伏首磕頭說。

「難道是說天命難違」天知皇帝說。

接著皇帝仰天嘆了口氣,發問「老天真要亡我大吳江山嗎?」

天知皇帝賞賜了劉衛財物,讓欽天監所有官員能夠嚴格保密。

吳朝270年6月22日這天,天空下著小雨,都城一片慌亂,天知13年,年僅32歲的吳朝皇帝吳廣夏駕崩,帶著對吳朝無限憂愁離去,傳位年幼的太子吳豪。

年僅11歲的太子承繼大統,年號如鳳,讓許多帝國的人擔憂,朝廷大臣稟如鳳皇帝的意旨「尊聖母段氏為皇太后,聖母段氏容雍華貴,素有賢名,由於朕年幼,尚不能理政,按照先例,由聖母皇太后垂簾聽政,宗氏會議繼續監政,希望各位臣工盡職盡責,一起造福黎民百姓」。

如鳳元年,升姚行知為宰輔,姚行知頗有才具,太后長兄段宏為大將軍,通過賄賂宗氏會議,段氏一門有11人封侯,身居要職,成為吳朝第一豪族。

如鳳皇帝才繼位,中南路、中北路的南部的各州乾旱少雨,百姓顆粒無收,朝廷雖從各地調撥糧食下來,然多被各級官員貪污,到百姓嘴裡的口糧少之又少,百姓賣妻賣女,食人肉,慘不忍睹。各地都有騷亂、搶糧發生。

姚行知在朝廷培植親信,又大肆斂財,段宏終日不理軍務,把軍務多交給下級親信,只知玩樂,段宏這些親信大多利用職權接受賄賂,段宏小兒子喜歡自己殺犯人,看犯人痛苦的樣子來自娛自樂。京城的人無不害怕躲避,無奈怕其父親位高權重,又是太后親侄子,沒有人敢直言。

段太后治國乏術,如鳳三年九月,西北單族進犯,劫略西北各州人口,朝廷派懷遠將軍田直討伐,單族詐降,單族裡應外合大敗懷遠軍,田直以兵敗后全軍覆沒,在涼州被斬,無人敢再帶兵前去,單族首領李敢派使者表示想議和,朝廷接受合議。

正東路地區出現謠言,「反上天,推翻吳朝,平分田」。朝廷有些有識之士也有同感,如左都御史朱利上書,「滿足百姓願望,重申太祖時期法令,每人田地不得超過50畝,豪族不得私買田地」。但很多朝廷大臣都認為,得緩緩而行,如果過急,還會出什麼亂子。

中南路湯州有一個書生髮牢騷「天下應該德才兼備者居之」。被人告發,被當地官員逮捕問斬,當地官員反問,「你是辱罵聖母無才無德嗎」?「罪名是欲行不軌,大逆不道、謠言惑眾。」

如鳳四年二月,正東路地區紛紛動亂,百姓劫掠官府,自立為王,當地官員不能制。朝廷官員上朝議事,兵部尚書葉前「太后,應立即從外地調兵平叛」

戶部尚書王朗「太后,臣認為這樣做不行,從外地調兵費時費糧,應該藉助本地原有的人力」

兵部侍郎宋故春又建議「還得必須從外地調糧進去才行」

眾大臣也多從提議,宰相姚行知讓戶部算出,鄰近各州能調多少糧食,皇太后聽他們爭論不休,領皇帝先行退去,叫宰相他們議出個辦法,只要多數人同意,然後再報她,等她批准去執行就行了。

最後議出「鄰近的每個州支援應不下於十萬石,財賦再從鄰近各州逐次支援,由戶部具體執行」。姚行知他們奏請皇太后,皇太后又嚴令御史台監督,嚴格執行。

這時又傳來邊報,北方燕國各地區、各族首領眾推回里不斯為可汗,回里不斯可汗領兵十萬進犯,要求開放關市,還回被俘的各族族人,要再收回興州以南地區,一報二十年前朔方大敗之仇,吳軍和燕國兵相持不下達七天之久,燕國不斷加緊攻事,各州也急調兵馬馳援,還是沒等北方各地兵馬未到前,興州失守,各州兵和燕國在朔方對峙,燕國派兵又襲取了登州、全州地區。

如鳳四年十一月,聖母皇太后病故,年41歲,如鳳皇帝上尊號,世人多稱段太后,按照吳朝祖制,皇帝要等十七歲行為成人禮后,方可攝政,這時也可由聖母攝政,宗族會議聯合監政,聖母無廢除之權,廢除由貴族會議負責。由皇帝提議任命的大臣,貴族會議也能廢除和通過任用大臣之權,但皇族不得掌兵權,貴族會議制度,是吳朝先祖立下的,怕的是朝廷出現奸臣和昏君,一開始有著很大的權力,一切軍國大事皆決於宗族會議,到太宗時,政務交給改交尚書省議決,貴族會議負責審核。

在貴族會議上,相王吳化淳提議,「廢除皇帝,國家多事之秋,共推一名出來」。

楚王為最年長者,主持會議「不可,皇帝雖小,但無過錯,如廢除,不妥吧?恐怕還會引起內外非議,造成朝廷動蕩」。最後只好提議由楚王吳槐隱暫領執政。

如鳳六年六月,皇帝和蔡國公之女大婚,也就是昭勇將軍劉田君,如鳳皇帝行完成人禮,統攝政務,帝國已調弊不堪,中央財政枯竭,雖從如鳳二年按前朝舊制,實行例銀制度,各品官員中:一直到二品,還有爵位,公爵、侯爵除外,都有明碼標價,只有官位和爵位,朝廷但並不授予實權,害怕的是這筆賬將來算到百姓頭上。賣官來的錢對巨大的國家財政還是車水杯薪。

在如鳳八年二月,京師附近的狄族騎兵劫越京師,擄走如鳳皇帝和皇后,段宏一家被殺,各地官府紛紛自立,也有要求勤王的,多是雷聲大雨點小,不到半年,各路各州都出現了霸主,有擁兵數萬的,正東路劉海擁兵二十萬,號稱東王,農民出身,在當地有仁慈和智慧,被各路義軍推為首領。

宗族會議怕被異族要挾,國又不可一日無君為理由,和姚行知他們,廢除如鳳皇帝,擁立韓王吳行政為皇帝,改次年為仁寶元年。

韓王為如鳳皇帝的異母弟弟,比如鳳皇帝小三歲,天知皇帝有三子二女,一子外放為為韓王,一子早幺,宗族會議並沒有實權,姚行知握有軍權和行政大權,在朝廷威望很高,實際權利全落在姚行知手裡,吳朝不少仁人志士,盼望姚行知能夠革除國家時弊,恢復朝廷威望,但姚行知讓天子尊其為師,自恃有天子在手,只知穩固發展自己的勢力。

吳朝內部分裂,姚行知又不得人心,各路軍閥也都在製造武器,挖掘人才,擴充勢力,尋覓名士。並不思去救被擄皇帝和皇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朝悲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王朝悲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天下將亂 風雲激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