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外治方
方1
【原料】
大白蘿蔔。
【用法】
將大白蘿蔔洗凈,搗爛取汁,滴入鼻內。
【功效】
清熱祛風。治感冒頭痛、風熱頭痛、中暑頭痛及中風頭痛等各種頭痛。
方2
【原料】
鮮生薑適量。
【用法】
將鮮生薑洗凈,搗爛取汁,滴入鼻內。
【功效】
解毒祛風散寒。適用於感冒風寒頭痛,症見惡寒發熱,鼻塞,打噴嚏,流清涕,肢痛無汗,咳嗽痰白等病症。
方3
【原料】
白芥子100克,雞蛋清1~2個。
【用法】
將白芥子粉碎為末過篩,取雞蛋用蛋清和葯末混合調成糊,貼敷於神闕、湧泉、大椎穴上,蓋以紗布,膠布固定,令患者覆被睡卧,取微汗即愈。
【功效】
祛風散寒。適用於風寒感冒。
方4
【原料】
羌活10克,蒼朮、白礬各6克。
【用法】
將上3味葯共研細末,取葯末適量外敷臍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次敷藥4~6小時,每日2次,3~4天為1個療程。
【功效】
祛風散寒。適用於風寒型感冒。
方5
【原料】
蒼朮、羌活各30克,枯礬10克,蔥白3握。
【用法】
前3味葯為粗末,炒熱,搗蔥白共調敷臍。
【功效】
祛風散寒。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無汗。
方6
【原料】
大蒜、薄荷、生薑各等量。
【用法】
將上3味葯共搗爛,製成稠膏,取適量敷貼於患者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清熱解表。適用於流行性感冒。敷藥後患者吃熱粥,以助藥力,得微汗出則療效佳。
方7
【原料】
紫蘇葉、貫眾、薄荷、生薑、蔥白各等量。
【用法】
共搗爛如膏,取15~20克敷臍,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清熱解表。適用於流行性感冒。
方8
【原料】
小蔥、生薑、淡豆豉、食鹽各適量。
【用法】
將小蔥切碎,生薑搗爛,淡豆豉碾成細末,然後和食鹽混合均勻,在鍋內炒熱,用布包裹,趁熱熨患者肚臍,葯冷則更換新炒熱葯,再繼續熨,以汗出為度,每日2~3次。
【功效】
祛風散寒。適用於風寒感冒。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痛,時流清涕,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方9
【原料】
生石膏、板藍根、連翹、薄荷、淡豆豉各15克,蔥白、蜂蜜、雞蛋清各適量。
【用法】
將前5味葯共碾成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葯末適量與蔥白共搗爛如泥,再加入雞蛋清、蜂蜜調勻,製成1個圓形小葯餅,將葯餅烘熱,趁熱填入患者臍孔中,外用膠布封貼,每日換藥1~2次。
【功效】
清熱解表。適用於風熱感冒,症見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咳嗽,痰黏或黃,咽燥,或咽喉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舌苔薄白或微黃,脈象浮數。
方10
【原料】
金銀花、連翹各4克,桔梗、薄荷、牛蒡子各2.4克,淡豆豉、甘草各2克,荊芥、竹葉各1.6克。
【用法】
上藥共研為細末,過篩,取藥粉適量,紗布包裹,敷神闕穴,包紮固定,每次貼葯4~6小時,每日2次,連貼3~4天為1個療程。
【功效】
清熱解表。適用於風熱型感冒。
方11
【原料】
淡豆豉30克,連翹、薄荷各12克,蔥白(連須)適量。
【用法】
將前3味葯碾成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葯末15~20克,加入蔥白共搗爛如膏,填入患者臍孔中,外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2次。
【功效】
清熱解毒。適用於流行性感冒(時令感冒),症見起病急,發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方12
【原料】
板藍根、生石膏、馬勃、淡豆豉各15克,連翹、薄荷各10克,蔥白5根、生薑3片,蜂蜜適量。
【用法】
將前6味葯混合碾成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葯末15克,加入蔥白和生薑共搗爛,再以蜂蜜調成膏,敷於肚臍上,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或2次。
【功效】
清熱解毒。適用於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