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后軍山城
鎮武衛的樣子變化很大,導致袁凌鳯都不是很熟悉。
鎮武衛是一張蜘蛛網,那麼袁凌鳯就是這張網上的蜘蛛,很容易就找到了英國公,兩人雖為翁婿,可是面對的事情,卻是國事。
袁凌鳯和英國公到了后軍大營前,望著三丈高的城牆,森嚴的守衛站在城牆上。
上官無名這個獨臂老軍,引著兩人進入這處鎮武衛最重要的地方。
上了城牆,山谷裡面盡收眼底,上官無名看著這個一手打造起來的「奇迹」動情的說道:「從無到有,歷經一年多時間,兩位大人請看,最靠近南邊的這一片是負責製作軍糧的地方,每日產糧磚一萬塊,每旬一趟運往兵部庫房,兵部以每斤十文錢購入,再分配給邊軍各鎮,中間是將作所,負責打制兵器和製作盔甲的地方,每月產五百副山文甲,五千副魚鱗甲,后軍只產鋼甲,布甲兵部覺得用鋼太過奢侈,自行製作了。內府每月給銀除了人吃馬嚼外,剩下的都用作煤鐵礦石了,再往後面便是冶鋼所,每月供應將作所所需。」
說完上官無名便行禮離開了。留下袁凌鳯和英國公兩人。
「岳父這裡沒有別人了,您有什麼事情就說吧。」袁凌鳯扶著女牆說道。
「那好,眼前這些都是內府出資,按理說我這個五軍都督府不該說話的,只是這底下人吵鬧的讓人煩躁,我大明軍隊中,按著兵制,盔甲按著一鋼二鐵七布配備,全鋼之軍想來只有你鎮武衛了。很多人都看的眼紅啊!」英國公還不至於像自己的女婿討要這些盔甲兵器,不過作為五軍大都督,他希望軍隊中爭吵的聲音不要太大。
「這是去年已經定好的規程,這些規程很多人都不知曉,按著規程,鎮武衛為特等供給,禁軍是一等供給,京軍為二等供給,邊軍為三等供給,地方軍不在供給範圍中,不過兵部的意思是將換下來的盔甲兵器要麼回爐,要麼就近交給地方衛軍。而供給標準不同,給的東西也不同,特等供給現在只有鎮武衛有,從盔甲到兵器全部是鋼製,一等供給,盔甲六鋼兩鐵兩布,兵器為全鋼製。二等供給,盔甲四鋼四鐵兩布,兵器為六鋼四鐵,三等供給,盔甲兩鋼兩鐵六布,兵器四鋼六鐵。以後這些標準會逐漸提高的。」袁凌鳯知道這個消息遲早是要放出去的,現在告訴英國公也無妨。
「可是這般花費卻也是極高吧。」英國公吃驚道。
「其中原由,我不便細說,過上幾年岳父就明白了。」袁凌鳯不可能把鎮武衛冶鋼所的秘密弄得人盡皆知,沒看到今年兵部已經減少了各大冶鐵所的產鋼配額了。
事實上,袁凌鳯也有些無奈,因為鋼鐵關乎于軍國大事,所以即便是鎮武衛有了大量產剛的技藝,那也不可以向外推廣的,現在大明的鋼鐵已經下放到了民間,每年鋼鐵產量維持在十六萬噸,其中鋼只有不到三萬噸,大多都是基礎的炒鋼或者灌鋼,而現在後軍裡面如果真的按著自己的法子做到了,十套鍊鋼爐,一爐鋼水明斤一千斤,每日二十爐,一套鍊鋼爐便是十二噸品質每日產鋼一萬斤,也就是十二噸,十套每日便是一百二十噸鋼,而鎮武衛卻甚少產鐵,畢竟對於軍隊來說鋼貴於鐵,九個月時間,兩百多萬明斤鋼,這已經是去年大明軍隊全部用鋼的用量,甚至遠遠超出。
正是有了足夠多的鋼,后軍才能產出這麼多的甲胄兵器。
今年年底,鎮武衛和禁軍換裝完后,便會著手給京軍邊軍換裝,不過親兄弟明算賬,之前內府掏出來白花花的銀子,那是為了給禁軍換裝,至於京軍和邊軍,少量還可以,但是要是全部按著標準供給來,周皇后的內府可撐不起這麼多的花費。
一支軍隊的戰力既要看人,也要看手上的傢伙,這不是因人的意志就能決定性改變的。
就像現在一般,秦長武的左軍兩千人,要是放在以前,袁凌鳯一定會傻乎乎的給這些重騎兵賠上鋥光瓦亮的全身板甲,不過打了幾年仗了,袁凌鳯明白,那種甲並不適用於大明,鎮武衛雖然傳出去是全軍身披鋼甲,可是真這麼做那就是傻子了。
標準定的很高,但是真正打仗卻用不了這麼多的鋼甲,事實上,鎮武衛只有四種甲,第一種是布甲,不過裡面鑲嵌的都是鋼片,這些甲胄每人一套,是平時著甲,畢竟身處北地,冬天實在是太冷了。第二種是魚鱗甲,這種甲並不能說它不好,只是製作太過耗時而已,不過對於后軍流水製作來說卻不用擔心這些。而這些魚鱗札甲就是左軍和右軍重步兵所用,第三種就是將校總旗所穿的山文甲了,更為精緻卻更為耗時,不過身被山文者,必須是軍中身手強悍之人,否則那是和自己過不去。最後一種甲是鑲鋼皮甲,在皮甲要害處固定鋼片,畢竟前軍是輕騎,注重的是速度。
而這四種甲基本上構成了鎮武衛的盔甲構成,其中布甲雖然是人人都有,不過按著各軍的不同用處,裡面鋼片的厚度數量有所不同。
論起兵器,袁凌鳯只是規定了制式兵器,事實上鎮武衛前左右三軍的兵器還是按著自己需求去后軍定製,除了這些個人所用兵器外,弓弩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滑輪,轉輪,搖柄讓之前的弩有了極大的改變,體型更小,射程更遠,而弓還是用的明弓,畢竟弓箭實現遠程的主要打擊手段。
只要是各軍需要,后軍就能超出他們預料的給他們提供更好鳯武器。
「那便好。」英國公知道袁凌鳯說出來的話還是算數的,既然聖上已經做好了章程,那麼久靜候佳音便是。
這件事了,英國公心中卻有些不安,特別是今天轉完鎮武衛之後。
因為鎮武衛實在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甚至是自己這位五軍大都督的想象。
看著眼前風輕雲淡的袁凌鳯不由得說道:「鎮武衛,人可是有些太多了吧?」
袁凌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仔細想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確實是太多了,禁軍京軍還有招募而來的良人,鎮武衛人馬卻是太多了。」
不得不提一下,今天一萬五千人擺在大營外,可不意味著鎮武衛只有一萬五千人,算上將校軍吏,衛內各司人手,還有山谷里的那四千多人,鎮武衛不知不覺已經擁有了兩萬一千多人馬,而鎮武衛僅僅只是頂著一個衛所名頭而已。
大明軍制五千六百人為一衛,加上衛裡面的堂上官及其親兵,每一衛不到六千人,而鎮武現在已經有了四個衛所的人馬了。
而且鎮武衛還是當下裝備最好的軍隊,這不由的會讓人心生妒忌,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公要出口提醒的原因。
只是袁凌鳯卻有自己的苦衷,大明九邊十三鎮,一共十三位總兵,其中寧夏陣的總兵按著去年的兵部諜報,不過統兵不到三萬人,自己這個指揮使確實是被人架在火上烤啊。
不過邊軍和衛所畢竟是兩套系統,自己歸屬於五局都督府,邊軍則歸兵部直接管轄,不過這天下衛所五軍都督府也只是遙領,真正的管理者是兵部,土木堡對於軍事貴族集團的打擊太大了,京軍就成為了五軍都督府緊抱在懷裡的寶貝疙瘩了。
以前是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衛所,現在卻變成了五軍都督府加上兵部——都指揮使司——衛所,勛貴們在戰場上丟掉的東西,就要從戰場上拿回來,貴族戍邊就是勛貴自己提出來的,因為勛貴權利地位來自軍隊,沒有了軍隊,後果不敢想象,而京軍七十二衛在勛貴的巨大投入后,也初見成效,成為了不次於邊軍的精銳之師,甚至很多京軍士卒將校之前就是邊軍,親軍二十六衛只受皇帝管轄,現在蹦出來的鎮武衛就成了雙方拉攏的對象,不過這也只是各方的一廂情願,皇帝現在有錢了,崇禎是不會放手這麼一支強軍給兵部或者五軍都督府,現在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牽扯平衡,正是他所希望的,所以袁凌鳯對於各方的善意可以接受,別看鎮武衛現在五軍都督府的話聽,兵部的話也聽,可是這只是暫時的。
鎮武衛雖無親軍之名,但是鎮武衛只聽皇帝的,因為鎮武衛是周皇后的軍隊,聽著不合情理,但是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畢竟鎮武衛從頭到尾都是周皇後用內府銀兩供養的,親軍還是兵部給錢給糧,不還是只聽皇帝的話,更何況是鎮武衛呢。
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公和袁凌鳯說話,始終是商量的語氣,因為涉及鎮武衛,那麼袁凌鳯就不是只代表自己了,他所代表的是皇宮中的一帝一后。
兩人沉默了很久,袁凌鳯是不知道說什麼,英國公是知道說什麼都沒用。
這時候上官無名拎著一把劍走了過來,走到近前一個胳膊的上官無名手中有劍,只能躬身,算是行了禮。
「兩位大人,這是后軍的一點心意,不是什麼珍貴物件,想著國公既然來了,總不能空手而歸吧,將作們攢了一批好鋼,做了些兵器,這把明刀,就獻給英國公了。」上官無名和善謹慎的說道。
英國公接過來一看,外表和長劍一般,抽出來卻別有洞天,除了單刃為刀,雙刃為劍這把奇怪的兵器到了行家手裡就顯出了不同。
之前袁凌鳯畫的墨跡被將作誤解了,不過很快就改正了。
一邊開刃,大體上和唐刀相似,只是在刀尖有了一分變化,便是在刀尖的刀背上開了刃,雖然只是一個很窄棱刃,可是這也是刃口,和主刀刃一起構成了一個上寬下窄的四棱刀尖。
英國公揮舞了兩下,說道:「這件兵器雖然有趣,卻未免太多狠毒了。不過戰場上可不是講仁慈的地方,是個好東西,我收下了。」
得到英國公的肯定,上官無名就退下了。
等待上官無名走了,英國公將明刀回鞘,說道:「今日看也看了,該知道的也知道了,老夫該走了,凌鳯,勛貴起於行伍,勛貴要是在朝堂上說了話了,武臣就沒活路了,你自己思量著吧。」
說完英國公就離開了,袁凌鳯看著遠處的連綿大營,嘴裡低嘆道:「文人領軍便是誤國,這我哪裡不清楚啊!」
上一世大明朝三品武將向六品文官行禮的鬧劇還是不要出現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