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爆石驚天神猴生
從此以後,龍祖和人祖每日辛苦摶土造人。{手.打/吧Shouda8.Com首發}他們首先摒棄雜念,把體內的精氣注入在捏好的泥人身上,這樣,泥人就有了生命。這些泥人向女媧和龍祖跪拜在地,叩謝「祖爺、祖奶的造育之恩」,然後就蹦蹦跳跳地消失在叢林中。由於造人過於耗費心神,在造人的過程中,極度疲勞的祖龍和女媧有幾次竟然走了神,體內精氣輸入不夠,捏出的泥人先天體質贏弱,甚至捏出了缺胳膊、少腿……這樣的畸形人。祖龍當即要把這些殘次的「作品」毀掉,女媧嘆了一口氣,說道:「宇宙中諸事本沒有完美,這些也許就是天意吧。我們可賦予他們多一些堅韌的品格,讓他們活在世間不以殘缺的身體為慚,並能以之為動才,創造出更甚於健全人的生活……」看著面前自己的這些特別的兒女,女媧嘆了一口氣,好像對自己,也好像對祖龍說道:」唉!當然我希望我們的那些有著健全身體的後代子孫,在以後的生存中,能盡他們所能幫助他們的這些先天不足的兄弟姐妹們,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子孫。」
「是呀。」祖龍若有所思地看著同樣若有所思的女媧說道:「正是由於我們先做出了他們健全的身體,耗盡了咱們的精神,神思恍惚中才造出了這些殘缺的子孫。咱們那些有著健全身體的子孫們,有義務去幫助,去照顧他們先天不足的兄弟姐妹們。」
在漫長的造人過程中,女媧也先後生下了兩個自己和龍祖的孩子:先生的是龍頭人身的公性龍人,取名「天龍」;後生的是人頭鳥身的母性鳥人,取名「天鳳」。
不覺一萬八千年過去了,由於祖龍和女媧造人辛苦,耗盡了體內的元神精氣,至使大限提前來臨。二祖的魂魄依附在長江、黃河之上,與天地同壽。他們摶土造出的人類就生活在黃河、長江兩岸。祖龍、女媧大限后,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龍和龍婆婚配后,生下了六個龍子:老大人身,被天龍立為太子,封為寰宇之帝,名:昊天,居住在天庭;老二人頭蛇身,被封為地界人王,名:伏羲,居住在人間;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是龍頭人身,被封為風、調、雨、順四大降魔龍王: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閏;北海龍王敖順,四兄弟分別居住在東、南、西、北四海。天鳳和三界禽王「凰」婚配後生下了一個女兒,女承父業,被封為百鳥之王,合父母名為已名,曰:鳳凰,喜在梧桐樹上駐足。(後來鳳凰嫁給了東海龍王敖廣,成就了龍鳳配的千古佳話。
日月如梭,轉眼間時間又過去了一萬八千年,天龍與龍后,天鳳和禽王――凰兩對夫婦也都迎來了自己的大限。天龍和天鳳的魂魄變成了七色彩虹和極光。這以後,昊天大帝繼承了父王天龍的權力,正始開始統御諸天、主宰乾坤、權衡三界(天界、地界、冥界)、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十方(四方、四維、上下)等,是三界的至尊之神,萬聖帝王。
光陰荏苒,至盤古開天闢地宇宙已形成了億萬萬年,人間經過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到禹王時,天下分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揚州東臨大海,海中有一山,名為花果山。山上奇峰峭壁、巍峨壯觀、高聳入雲端;山中雲煙繚繞,古樹參天,怪石異洞遍布其間;林中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隨處可見,更有滿山果樹四季結果,循環不斷。
春來鳥語百花香滿山;夏至飛瀑急流映桃紅;秋臨風景如畫獼猴喧;冬到銀妝素裹溫泉暖。晴日,站在花果山巔,登山遠望,眼前雲山霧海,如臨仙境,使人頓覺「恍疑身世出塵寰」。古人詩云:
濃鬱郁花果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市寰。」
花果山山腳踏浪處,有一猴形巨石,乃始祖女媧補天時,石盞中滑落的五彩石漿所化。此石高十二丈,寓一年有十二個月;圍長四丈,寓一年有四季;石上有二十四孔,寓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億萬年來,這塊奇石感受日月精華,又遭風吹雨淋之浸潤,石內竟孕出一卵。日久,卵內與五色對應化生出:青――肝、紅――心、黃――脾、白――肺、黑――腎,後來又化生出五體、五官……
一日正午,晴空萬里無雲,艷陽高照,巨石上的二十四孔內竟突然同時開始冒出縷縷青煙。青煙越冒越濃,漸漸地把整個巨石包裹其中,隨著一聲晴天霹靂,一道閃電擊中巨石。巨石應聲爆開,煙霧瀰漫中,碎石飛濺,一隻神猴從石卵中跳了出來。神猴剛一出世,就緊握雙拳抬起頭來,仰天一聲長嘯:「啊――」洶湧的聲波激蕩著直衝九霄。神猴呼出體內積存了億萬年的濁氣后,就立即蹦蹦跳跳地竄上花果山,隱入林中不見。
卻說這一日,天帝正聚集文武仙卿在靈霄寶殿聽道教至尊聖神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講經。通天教主嘴裡經文剛罷,卻忽然話鋒一轉,向天帝說道:「普天之下唯道獨尊,人神共知。如今西方佛教異軍突起,在下界擴張無度,似欲與我教試比高。天尊既然敬我道門,可不能視而不管呀!」
「哦!竟有這事?你且說來聽聽。」靈霄殿上有資格坐下來的神仙也只有道教的三清聖神了,因為天帝也是道教信徒。他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欠了欠身,看著下面分坐左右的道祖和通天教主,似乎對通天教主的話感到很突然。通天教主接著說道:「最近有弟子報與我說,佛教為了擴張地盤,發展門徒,處處於我道門作對。我道派宣稱:天地間凡有九竅者,都可修仙。已經承認連飛禽走獸••••••不但人,所有動物也都能成仙了。可是,佛派卻宣稱:無論動物,甚至非生物等一切眾生,皆可成佛。我道派宣稱:成仙需要憑一顆上進之心,通過自我修行得以封神。佛派卻宣揚:只要你相信佛門的神通教義,就會有佛來引渡你」說到這裡,通天教主竟然有些激動,他站起身,看著天帝繼續說道:「佛門如此作為,不就是故意和我道門對著幹嗎!」
天尊聞言,抬手示意通天教主坐下,他不急於就此事發表自己的意見,卻向閉目不語的老君問道:「相必佛門在下界擴張的事,道德天尊應有所聞吧?」
道祖見天帝相問,忙睜開眼睛,向天帝稽首說道:「佛門在下界雖然發展很快,但也沒有到與我教相抗衡的地步。眾生平等,信教自由,只要眾教宗旨向善,教眾敬天禮地,萬教歸一,皆是善事。」說到這裡,他竟看著通天教主道:「道友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通天教主見老君如此態度,不由更加激動,竟又一次站起來,看著老君道:「道兄,現在佛門編製已經有了過去、現在、未來三佛,四大護法菩薩、八大金剛、五百羅漢假以時日,佛門必於我道教不相上下,而佛門是不是真如道兄所言,以善為法,佛祖神通廣大,我們又怎得知?」見老君不語,他又向天帝道:「下界是天庭的根本,如果被佛門壟斷,天庭堪憂呀!」
「通天教主,朕統領宇宙,執掌萬物,怎可以自身信奉道家學說,而貶拒他教。」天帝知道通天教主思想,不忍拂了他的心意,又道:「但凡新教,無不以揚善為本。佛門新教,但可任其發展,還是如道德老祖所言,順其自然的好。」
見天帝和老君對自己的話不以為然,通天教主很有些窩火,便找了個理由,辭別天帝和老君,出殿往三十三天之上找原始天尊去了,老君則留下來繼續講經。
「……聖人體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鬥。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知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坐,以柔弱勝剛強。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覺,更與守一、靜心、坐忘、服氣、內丹等成為修道煉養之根本。」老君出口成章,侃侃而談,至此方換氣少歇,衝天帝點頭示意。
天帝似有領悟,沖老君頜首言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必反,終必歸。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是以『無中生有』。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君捻須頜首,贊道:「天尊深諳道法,已知我之道,是自然之道亦是修行之法;我之德,是品行之德亦是處世之道。修道者須先修德,德高而道深,『德』與『道』合二為一,缺『德』之輩難修道,修道之人先有德。識我真經妙義真諦,才會超脫物外,擁有平和安靜的胸懷,明無為之道,實非『無為』……」
老君正講到這裡,忽然靈霄殿內竟無故起了一股風,吹得他頜下銀須飄飄。老君頓覺詫異,不由「咦?」了一聲,停言不語,移目看著天帝……
殿內的文武眾仙正在專心聽老君講道,也被這無名之風攪擾,都覺得有些奇怪:「殿內向來無風,這風從何而來?」他們也如老君一樣,不約而同地把疑問的目光向昊天大帝看去。
天帝更覺納悶:「沒有自己的允許,應該沒有誰膽敢在大殿之上無故興風啊?」他面帶不悅,疑惑不解地向在殿內聽道的風神問道:「風神,你可知這風……從何而來?」
風神正在尋思殿內何故無名風起,忽聽天帝問話,急忙答道:「小神剛才專心聽道,也未覺察到風起何處。當然也更非來自小神。」
「千里眼,順風耳,萬里鼻!」天帝向站在殿角的天庭巡察靈官千里眼、順風耳、萬里鼻叫道:「朕命你三神即刻出殿,查明此風起自何處?速來報朕。」
三神領旨剛出殿不久,東天門值守的廣目天王勿勿進殿來報:「啟稟天尊聖帝,剛才小神在東天門率部值守,忽聽到下界傳來一聲巨響,聲如驚雷,緊接著一股連綿不絕的聲波,激蕩成風,由下往上只撲天門。風中隱約夾雜有不明生物的吼叫,小神不明,特來報與天尊得知。」
天帝略一沉思,說道:「看來剛才這殿內之風,定與這來自下界的吼叫有關,只是不知是何生物有此能力,一聲吼叫可以震擾天宇?」
眾神面面相覷,議論了一會,正不知這吼叫緣於何物,只見千里眼、順風耳、萬里鼻三神已從殿外查看回來,向天帝奏道:「稟天尊,我三神出殿已探察明白:下界花果山山腳下的一塊始祖女媧補天遺石,因感受天地之精華,吸日月之靈氣,竟孕育成卵,晴天麗日之下爆石而生,產出了一隻石猴。這石猴出世后,仰天一聲吶喊,聚起的聲浪呼嘯而上,至九天而成風。剛才這殿上之風,就是這出世的石猴所為。」
天帝聞言「哦!」了一聲,甚是驚訝,捋須說道:「晴天霹靂石猴生,仰天長嘯九天驚。此猴乃天地所生,當非凡物,若能修道成仙,則能造福三界;若是為妖,以後則有可能會攪擾天庭。」說到這裡,他環視了一眼殿內的文武眾仙,問道:「此猴非同一般,眾卿以為……」天帝對如何處理此事有些猶豫不決,他用徵詢的目光看著殿上的文武眾仙神。
武班列中當即閃出天兵降魔大元帥――托塔李天王。他手托降魔塔,出班衝天帝施禮奏道:「小神覺得此猴今日剛一出生,就攪擾了我等君臣聽經,由此可見,此猴當非良善之輩。為杜絕後患,請天尊即刻下旨,小神願領天兵下界擒拿此妖猴治罪。」李天王身為統領天兵的降魔大元帥,平時降魔無數,這幾日在靈霄殿聽經,早已聽得昏昏欲睡,今日見有這樣立功的機會,當然不肯錯過,不待天帝定性,就已把石猴稱為「妖猴」。
方才一直沒有言語的道祖老君,卻沖李天王搖搖頭,然後向天帝說道:「稟天尊,老道以為此猴既是天地所生,不如順其自然,隨他去吧。將來他有什麼道業歸宿,就看他以後的造化了。」
天帝聞言,點頭道:「既如此,就以道祖之言,暫且饒恕這個石猴攪擾我等聽經之罪。將來他如果能成仙得道,那也是他的造化;如果將來他成了魔邪,惹下禍端,那時再擒他不遲。――老君可以繼續講經。」
作者題外話:關於龍(三):由於不同的部落所崇拜的動物不一樣,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時,戰勝方就把戰敗方的圖騰形象特徵兼并到自己的部落圖騰上,以示敵方部落被征服。隨著部落不斷壯大、統一,圖騰形象也在不斷地吸收演變,便有了現在「龍」的複合形象。由於當時人們對各種自然現象不能解釋,便想象出天地之間一定有一位神秘的主宰,在操控自然界的一切。加上當時的部落酋長,都是人們公認的據有智慧、勇猛、平等、公正的品格的人,是深得人們愛戴的領袖。時間久了,人們就把對自然的崇拜和對部落圖騰的崇拜,都轉移集中到了部落酋長身上。然而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的酋長們也都成了雄霸一方,高高在上,的統治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