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李彬大勝

第九百九十一章 李彬大勝

道衍和尚這麼一說,朱棣只覺得鼻子一酸,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了。

許久,道衍和尚才開口說道:「皇上,老臣雖然見不到遷都的那一天了,但老臣對遷都一事,還是有一點自己的建議。」

聽道衍和尚這麼一說,朱棣趕緊開口說道:「少師但講無妨!」

道衍和尚於是將北方屬水,遷都北平需祭祀水龍脈一事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聽了道衍和尚這個建議,朱棣還有什麼好說的。這老和尚臨死之前,未提出一文錢的要求,反而還在挂念自己的遷都之事。

朱棣趕緊起身,站在病床之前,朝道衍和尚深深一揖,說道:「謹聽少師教誨!」

道衍和尚沒想到朱棣朝自己作揖,立即是想掙扎著起床,還一邊喘著粗氣,說道:「皇上不可,不可折殺老臣!」

道衍和尚死後,朱棣給了他能給的幾乎所有的榮譽。不僅追贈其榮國公,謚號「恭靖」,朱棣還親自為其撰寫了神道碑銘,並讓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

如果說道衍和尚的死,讓朱棣少了一位重要的謀臣,對永樂朝的影響是巨大的。那麼,另一件大事,卻是對整個大明王朝、對整個華夏民族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這第二件大事,便是黎利在探知了張輔受到永樂皇帝的猜忌,並從元咎的口中得到了證實之後,於這一年年初在藍山鄉發動了起義。

當時,雖然李彬是交趾明軍的最高指揮官,但馬騏才是真正的權力掌控者。李彬見張輔四征交趾、立下赫赫戰功,都沒能斗過這監軍馬騏,自然是不敢跟馬騏硬碰硬。

黎利在藍山鄉起兵之後,馬騏立即調遣軍隊前去清化進剿。黎利在阮景異、鄧容的建議之下,在清化洛水設伏,一舉擊潰明軍。

初戰告捷,黎利的聲威大振。這個時候,一個人前來投奔黎利,這個人也成了日後黎利身邊相當重要的一個人物。這個人叫做阮廌(zh)。

阮廌祖籍升龍,升龍的阮家這一支也曾是當地一個大族,與阮其防家族是遠親。阮廌幼時,父親阮飛卿在海陽為官,阮廌便在海陽長大。季氂建立大虞國之後,年輕的阮廌曾在大虞國為官。

大虞國滅亡之時,阮飛卿任戶部左侍郎。由於要將大虞國併入大明帝國,戶籍名冊的移交十分重要。雖然阮飛卿並不打算跟季氂他們一樣,從此定居應天,但工作需要,他必須先隨季氂等人去應天,待與明朝戶部辦妥相關移交手續之後,再返回交趾。

因此,阮廌便跟隨父親的隊伍前行,為父親送行。待行到鎮南關(今友誼關)后,阮廌方才返回。

也算是阮廌點兒背,在回升龍城的路上,他遇上了監軍馬騏的隊伍。馬騏得知這人是大虞國戶部左侍郎阮飛卿之子,也曾在大虞國為官,當即便打起了歪主意。

馬騏以阮廌身為大虞國降臣、未經批准擅自離開升龍城為由,將阮廌逮捕。其實馬騏真正逮捕阮廌的目的,是聽說這哥們兒的父親是大虞國的高官,想來必有些油水,他是想讓阮家出一出血。

阮家得知阮廌遭到逮捕,也是花了銀子想贖人。無奈監軍馬騏牙齒太深,阮家實在拿不出馬騏要求的數目。

馬騏的想法是,阮家不肯出大筆銀子贖阮廌出去,肯定是因為阮飛卿不在升龍城,家中的其他人做不了主。反正馬騏也不著急這一時半會兒,便以要抽調阮廌協助軍務為名,將阮廌軟禁在軍營之中。

雖然是失去了人身自由,好在是沒有被下獄,阮家的人也能暫且接受。

阮飛卿回到交趾的時候,已是兩年之後的事情了。當時,張輔正忙著剿滅陳頠的起義軍,雖然阮飛卿因此事找過他,但他也無暇顧及去跟馬騏交涉,讓其放歸阮飛卿之子阮廌。

直到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張輔三征交趾之時,在張輔與黃福二人的共同交涉之下,馬騏才放了阮廌。

由於張輔、黃福二人均出面了,這一次,馬騏自然是沒有從阮家撈到多少油水。從此,馬騏可是把阮家的這筆賬記上了,時不時要刁難一下阮飛卿、阮廌父子。

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阮飛卿去世。也是在這一年,四征交趾的張輔再次被永樂皇帝召回。次年,永樂皇帝派李彬前來交趾鎮守,這一下,馬騏成了明軍的實際控制者。

也就是從這時起,阮廌萌生了去意,決定不再為明廷效命。

恰逢第二年,黎利在藍山起兵。阮廌早年間曾與黎利相識,這一次,他帶著家小主動投奔了黎利。

得知明軍初戰失利的消息,永樂皇帝很惱火。雖然馬騏是他的好耳目,但朱棣心中也十分清楚,論打仗,馬騏不是那塊料。

一年多之前,是自己親自將張輔召了回來。這才多大一會兒,明軍又在交趾慘敗。由於牽扯到兒子朱高煦,朱棣肯定是不會再讓張輔五征交趾了。

永樂皇帝是要面子的,怎麼辦?

其實對於朱棣來說很簡單,敲打敲打馬騏,給李彬充分的自由發揮空間。朱棣心中很清楚,李彬的軍事才華雖然比張輔差一些,但收拾交趾的那幫起義軍,還是夠用的。

於是,朱棣給交趾方面寫了兩封信。一封信是以公文形式下發,要求交趾明軍全面接受李彬的領導,密切配合主帥李彬的工作。此番剿滅義軍,由李彬全權指揮。

另一封信,則是單獨寫給監軍馬騏的。在信中,朱棣告誡馬騏,要維護好與李彬的團結協作。李彬身為征夷大將軍,是交趾明軍的最高指揮者,行軍作戰、調度指揮方面,李彬擁有最高的話語權,馬騏不可越俎代庖。

朱棣的兩封信到了交趾,迅速發揮了作用,軍隊的指揮權回到了李彬的手中。

李彬親率大軍前去征討,與黎利的人馬是戰得難解難分。戰鬥持續了三天之後,李彬已摸透了黎利部隊的布營規律,便派部將朱廣率軍夜襲黎利大營。

朱廣的夜襲收到了奇效,一舉擊潰了黎利的部隊。黎利在阮景異、鄧容、阮廌等人的護衛之下,放棄了清化,退守義安。

第二年,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李彬大軍進討義安,黎利的部隊再次被李彬殺得大敗。

眼看著大勢已去,黎利做好了與明軍殊死一搏的準備。關鍵時刻,阮廌站了出來。他讓黎利以保存實力為要,不妨先退入義安與南掌王國交界地帶的群山之中,必要的時候,退入南掌王國的地盤兒也未嘗不可。

對於阮廌的建議,黎利有些不以為意。因為在黎利看來,阮廌的這個主意與上山為匪有什麼區別?再加上阮景異、鄧容等一干戰將也抱定了必死決心,說要與明軍拼個魚死網破,黎利就更加不同意阮廌的主張。

到了決定這支起義軍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又一個人站了出來。這個人用一番洋洋洒洒慷慨發言,終於讓黎利接受了阮廌的建議。

這個人叫胡不悔,其實他的本名叫胡元咎。不錯,就是我胡碩的孫子胡元咎。話說胡元咎到了交趾,找到了大舅哥黎只。與黎只經過一番長談之後,胡元咎決定接受黎只的建議,留在交趾,並從此更名為胡不悔,寓意著他再入交趾,不管將來富貴還是貧窮,終生不悔。

黎利起兵之後,黎只雖然仍在經商,沒有參加黎利的部隊,但卻為黎利部隊的後勤保障做了不少貢獻。算起來,黎只也是黎利的重要助手。

黎利退守義安之後,眼看著黎利不肯接受阮廌的建議,就快要被李彬剿滅了,黎只十分著急。黎只便帶著胡不悔,要去勸一勸自己的堂兄弟黎利。

當時,胡不悔見黎利這副落魄的樣子,也是起了惻隱之心,他不想眼睜睜地看著這位昔日與自己祖父胡碩還有些投緣的人,就這樣被明軍或殺或擒了。於是,胡不悔為黎利提出了「退守深山,坐觀其變。利用敵隙,低調發展。」的十六字方針。

胡不悔告訴黎利,雖然眼下咱們在軍事上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也遭遇了不小的挫折,但我們要有將來還會東山再起的信心。當然,也只有眼下保存了自己的實力,咱們才能等到東山再起的一天。

至於胡不悔提到的「坐觀其變」,主要是指兩個方面的變數。一是當時的交趾地盤兒上,除了黎利的起義軍,還有潘僚、鄭公證、黎餓等人的起義軍。而明軍對待這些起義軍的原則就是,誰冒頭,就狠狠地打擊誰。先前黎利的起義軍聲威大振,這會兒自然是受到的打擊也最大。如果咱們從此隱藏自己的實力,讓明軍將主要精力放在其他起義軍身上,咱們就有了偷偷發展壯大自己實力的好機會。

另一方面,明軍最初之所以被黎利輕鬆擊敗,那是因為明軍是由監軍馬騏在指揮。而現在之所以數次被明軍殺得大敗,是因為軍事指揮權回到了明將李彬手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越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越坡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百九十一章 李彬大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