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嫁紀琮之難,難於上青天
至於紀琮本人公開發聲不會娶她這樣失德的女子,那完全是他個人意願。
她羅與欣要錢有錢,要顏有顏,還不想委屈自己上趕著嫁給他當平妻呢。
有小羅與欣的記憶在就是方便了很多。起碼羅與欣能夠相當輕鬆地在非常短的時間捋順自己的思路,對於自己的處境人際關係還有未來大概要做的事情都做了統一的規劃。思路也慢慢條清縷析,不再像剛發現自己魂穿過來的時候那樣慌亂,手足無措。
現在就很好了,雖然聲名狼藉囂張跋扈的名聲在外,一時半會兒也難以更改。但是古代女子出嫁也要及笄之後。她現在還有兩年的時間可以改變世人對她的差評。
誰還沒有跟年少無知的時候呢。她自我感覺自己的個性足以通過後天的改變讓世人改變對她的偏見看法,為自己重新挽回一份好名聲。
羅與欣想的不錯,她通過共享小羅與欣的記憶發現,紀琮的處境大概就和她猜測的差不多。住在一個紀府偏僻的一處小屋裡,有三兩老僕人忠心的老僕伺候他。其餘人無不見風使舵,見他向來不得寵便落井下石的比比皆是。
以至於堂堂庶出的公子哥,好歹也占著主子的名頭,有時過得居然主子旁邊得臉的丫鬟小廝都不如。
一次小羅與欣隨母親李丹敏去拜訪芳菲郡主葉薇時正好碰見紀琮來跟嫡母葉薇行禮問安。
小羅與欣對紀琮一見鍾情,當時就看直了眼,強忍著出了紀府。剛坐到轎子里小羅與欣就迫不及待羞紅著臉跟李丹敏說起此生非紀琮不嫁。這在當時就算得上是驚世駭俗了。
當時把李丹敏驚的臉色一變,忙呵斥她說你是閨閣女兒,這種話可不許亂說。今日同母親說也便罷了,此事日後不可再提云云。
李丹敏當然有自己的考慮。自己的家世當然用不著犧牲她珍愛的小女兒政治聯姻來為自家的平步青雲鋪路。她所思所想不過就是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罷了。
門第不重要,只要面上過的去,私下裡他們也可以幫補。至少也能在京城的上流圈子裡立足,也算是全了自己的面子。
可惜小羅與欣年少輕狂,一門心思想著要怎麼名正言順嫁入紀府大門,根本就把李丹敏的話當成耳旁風,聽聽也就過去了。
李丹敏見女兒對紀琮的歡喜隱隱有抑制不住的趨勢,忙不迭尋了羅非和長子羅臻,次子羅予,三子羅瀾,四子羅今,五子羅嘉,六子羅楓下朝下學後過來她的墨菊院,她有大事相商。
這幾個大男人小男子漢從來沒見過李丹敏這般鄭重其事,第一反應就是羅與欣出了什麼了不得的差錯。
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回府的時辰比平日足足早了一個時辰,到門口連口水也不喝就聚到墨菊院去了。
李丹敏以無比沉痛的語氣說,他們的女兒,妹妹羅與欣,有心怡的對象了。
一定不是什麼好人家,否則以李丹敏寵女上天的性子表情不可能如此悲壯。
果然如此。家裡幾個雄性若有所思起來。片刻的靜寂過後,一致提出了反對意見。「不行!」「不可能!」「我不同意!」「我也是!」或激昂或陰柔的聲音此起彼伏,一時間都是對紀琮的排斥。
戶部侍郎家的公子,聽起來也算上的了檯面。可是那是針對不懂內情的人而言。像是他們這種浸淫高門大戶的夫人少爺,豈會不知這裡頭的門門道道。
自天瑞朝開朝以來,嫡庶之分向來如泰山壓頂般不可逾越。庶子,說得好聽也算半個主子,可在嫡母和嫡齣子女跟前也就是個任打任罵的家生子。
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不能像下人那般隨意發賣,打罵長輩們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不知道,只要不鬧出人命官司來,隨他們開心。
按雲夜律法,家主死後家產由嫡子全額繼承,嫡長子沿襲祖宅祖產,其餘的嫡子雖說分不了大頭,但按比例分下來榮華富貴一生也是少不了的。
甚至就連嫡女在管家的父兄死後,也能獲得一筆可觀的添妝。這也就算是給嫡女分的家財了。
至於庶子,平日里怎麼不顯眼,怎麼小透明,分家產的時候也得老老實實看著別人瓜分。
大蛋糕被嫡系名正言順地瓜分完畢,就是剩下些零星碎末也被旁枝別葉貪婪地兜底,至於加官進爵之類的事就紀琮更是靠邊站的角色。
凡是有什麼好處向來都沒有他的份,這麼些年來他也早就習慣了。
大頭鴨掐指一算,今天有小仙女表示灰常灰常喜歡文文,然後加書架了呦~~~是你嗎小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