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三百七十八章 萬事之基
對戰毅的回應,郝昭也是一陣無語,有句話,他只說慢了一點。
料敵先機,動在敵前,靠的是提前一步的察覺,以及更為詳盡的軍情。直到眼下,襄陽還未陷落,郝昭越發肯定自己的判斷。
「那……行吧,戰哥你挑選士卒,立刻出動,從工兵營帶一百人,蒼狼山的地形,不用昭給你解釋了。」郝昭出言,稍稍有些猶豫。
戰毅則是欣悅的,頷首道:「伯道,將軍以你為主將,必有用意。自家事自家清,我到這個地步,到頭了,你還有向上之能。」
郝昭聞言皺眉,沒好氣的道:「哥,你搶都搶了,好好乾吧。」
「哈哈哈……行,我馬上挑選士卒出發,伯道你放心,我一定會在敵軍撤退之時,先行卡主蒼狼山,三百人,也夠敵軍喝一壺了。」
戰毅一笑,郝昭的表現在他的預料之中,似乎也十分享受。
此刻郝昭面上的不滿消失了,鄭重道:「哥,此戰全在隨機應變,我和兄弟們的後路,到時候就交給你了,事不宜遲,快!」
「諾!」戰毅回答的很是乾脆,拍拍郝昭的肩膀,就去挑人了。
原本就是親衛營的統領,戰毅對麾下的了解,比郝昭還深,不過片刻功夫,人員已經挑選齊備,從山林之中繞出,疾奔蒼狼。
「傳令器械隊,給我打,我要李通,首尾不能兼顧!」得到戰毅出發的訊號,郝昭毫不猶豫,對山頂的器械隊,下達軍令
。
按照眼前戰局的流程,器械隊還是在養精蓄銳的,司馬並不清楚郝校尉的軍令為何?但軍人的服從,讓他立刻執行校尉安排。
讓李通首尾不能兼顧,郝昭的軍令,看似寬泛,但在器械隊執行起來,卻極有重點。司馬知道,郝校尉絕不會無的放矢。
郝昭的戰場直覺,告訴他李通可能會要撤軍,準確嗎?答案是肯定的,李通幾番變化被陷陣軍料敵先機,知道今日難以突破。
難以突破,也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但他更清楚,陷陣軍的兵力,恐怕不是凝萃山正面的這些。已然令青州西涼,難以突進了。
竭盡全力,拚命而為,不計代價,未必不能突破眼前凝萃山的陷陣防線。前提是,青州營和西涼鐵騎,要付出足夠大的代價。
代價,李通不怕付,只要對戰局有利,他會十分堅決!問題在於,突破凝萃山,付出巨大代價之後,對曹軍真的有利嗎?
以高順的用兵,凝萃山一處的阻擊,絕不會是孤立的。樂進將軍的後續軍令尚未到達,他能孤注一擲,與敵軍全力一搏嗎?
身為戰將,在戰場之上與定邊軍作戰,首先要做的,就是置生死與度外。李通不會缺乏與敵皆亡的勇氣,卻不得不考慮後續。
有陷陣軍擋在這裡,曹軍想要追擊劉表荊州軍,從中謀取最大收益的想法,已經不太可能達成。敵軍來了,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他在等,等樂進
將軍的下一步軍令,在此之前,便是保持戰局。
同樣的感覺,樊稠也有,甚至更加清晰。相比曹軍青州營,他更加了解陷陣軍的作戰風格,不打到最後一個人,絕不會撤離。
無數次的戰役證明了這一點,陷陣的意志,是鋼澆鐵鑄的。之前一番激戰,西涼鐵騎的戰損已經不小,再打下去的話……
葉悅之有一句名言,打仗也是計算,計算得失,是否值得。便在騎射之間,在器械隊和神射手的打擊下,鐵騎損失亦有數百。
還不是正面的交鋒,就是被敵軍的弓兵和軍械打擊,說的簡單一些,現在郝昭全局撤退,讓西涼鐵騎追擊,他也要考量。
心理上,郝昭對敵軍的判斷是十分精確的,器械隊的攻擊最大的效用是什麼?掩護戰毅率領士卒的突擊,迅速進入山地之間。
坐鎮司隸,防守重心一向在宛城,但高順對將來可能面臨的戰局,是有詳細考量的。襄陽背後的蒼狼山,凝萃山,一向是重點。
定邊軍各大主力軍,都有自己的駐地與教導營,一般而言,教導營都在晉陽周邊,郡國士卒之中的精銳,他們要隨時探查。
好苗子是要搶的,這是所有主力軍的共識。并州,是葉歡的起兵之處,大漢人口最多的一州,亦是郡國制度最為完善的。
各地男兒,滿十五之後,都會入郡國,接受一定的軍事訓練。這是官府的條例,不容置疑,因此勞力受
損,官府會補貼。
獨生子除非特例,不入軍營,百姓家中,有男丁戰死沙場者,也可選擇不入軍中。那是葉歡對民間的體恤,生產一樣重要。
但事實是,除了獨子不入軍營是鐵律之外,其餘的,民間是很擁護自己的子嗣進入軍中的,那是一條有可能的晉陞之路。
但接受軍事訓練,不在其列,即使是獨子,也要參加。葉歡的想法很簡單,軍營之中的歷練,不但對戰士有好處,其餘亦然。
十餘年貫徹下來,早就深入人心,且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獨子接受軍事訓練,家中受到的官府補貼,極為豐厚。
且他們絕不會被派上戰場,這一點,條例分明,無人會違背。
制度明晰,賞罰分明,只要你做到了,百姓是不遺餘力的。在并州,隱瞞兵役者,幾乎沒有,恰恰相反,民間是積極的。
這幾年的,并州的民生越發的好,體現在數據上,去年一年,新生兒的數量,比之十年前,足足多了六倍,且存活率大增。
生產發展完善,商業興盛,各地府庫充盈,葉歡和張昭對此一向的觀點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民生基礎,是萬世之基。
說的簡單一些,在并州和幽州,你生下孩子,說是官府在幫你養,絕不過分!除了必須的生存物資之外,還有種種補貼。
一開始,其中的需求,還需要葉歡這個「精算師」親力親為。十餘年下來,形
成體系之後,早已是成熟有效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