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心靈相通的皇帝
「既然各位都有各自的想法,那麼放手去做便是,不必考慮花銷問題,我榮睦一不修宮殿宅邸,二不搞窮奢極欲的享受,三不喜荒淫無度,能極大的節約開支,若是必要的話,每日可少吃一餐,粗茶淡飯即可……」
榮睦見眾人情緒高漲,似乎已經走出了安寧商盟遭受重創的陰影,也不禁心頭一暖,身體里的血液也隨之沸騰起來,緊緊握起雙拳道。
「只不過,現在我們的時間不是很充裕,既要建造更多的雙桅帆船,繼續擴大與波密王朝的貿易往來,並以此為基礎,探尋奧薩大陸和霜極大陸,還要把改農為桑全部完成,讓糧食和桑蠶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們得抓緊時間賺錢,既為了填飽我們的肚子,也為了餵飽皇族們的肚子,當然,在皇族前面得加個盡量,在座的各位都知道,他們的肚子可是個無底洞。」
眾人對視一眼,皆是忍不住會心一笑,他們心裏面都清楚,不管是兩朝的百姓、還是安寧商盟,又或是整個磐石大陸的變遷,影響最為深刻的,就是那些個高高在上的皇族。
很快,他們又都不約而同的收起笑容,表情再度變得沉穩起來,就像是接到新任務的將士,已經開始在心中盤算起如何著手於各自的事物了。
都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顯然是弱者的表現,強者當然會是吃一塹長一智,就如同榮睦這樣,在曄雨和曄治年的輪番壓榨之下,他早就遇見了那五百億銅幣的租金,無法長期滿足萬山和北梁這兩朝的皇帝。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兩支使團分別趕到兩朝的皇城時,早有耳聞的兩朝皇帝們,給足了榮睦的面子,不光早早就派出了使官前去迎接,並且還出動了禁衛軍護送使團。
前來圍觀的百姓們,都向使團投去了好奇的目光,尤其是那面和睦商盟的大旗,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們實在搞不清楚,區區一個商會的聯盟,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讓各自王朝的皇帝,不惜動用與其他王朝使團的規格去接待。
北梁皇城皇宮內,剛剛登基不久的新皇梁祖聖,看著總管宦官呈送的書函,臉上滿是得意之色,尤其是那些個虛無縹緲的讚美辭藻,就像有著會讓人上癮的劇毒一般,令他欲罷不能。
與萬山王朝由皇族中人競爭成為新皇不同,北梁王朝一直都是由嫡長子繼承皇位,當在位長達七十年之久的先帝駕崩,叔伯們也先後離去,年僅十三歲的新皇,還未完全從先帝駕崩的驚恐中走出來,就得面對陰險姦猾大臣們的發難,如同羽翼還未豐滿的雛鷹,在面對疾風驟雨時那樣,只有恐懼與無助。
所以,當這封書函將要送達時,以往氣氛緊張的早朝上,囂張跋扈的文官武將們,皆被其震的目瞪口呆,只得暫時打消了擁立新皇的計劃,他們實在搞不清楚,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和睦商會,居然會佔據一片大亂的宗氏舊地,而且還心甘情願地用每年五百億銅幣的巨款,租借這片土地。
於是,北梁新皇也就將計就計,狐假虎威地借著榮睦極其和睦商盟的名頭,鞏固自己並不牢靠的皇位。
萬山王朝更是派出了皇宮大總管雲東直,師相郜啟德、蘇隱鴻三人前去迎接,儘管他們已經知曉了此番來訪的使團,是由榮睦親自派出的,也依然沒有表現出任何仇視或敵對情緒。
尤其是郜蘇二人,早就笑得合不攏嘴了,從很遠的地方望去,都能看見他們的后槽牙,最為有意思的是,三人穿著寬大衣袍,昂首挺胸地站立在各自的豪華馬車上面,竟然還比起了速度,誰都不甘願落在後面,把還算寬敞的大街,擠得滿滿當當。
引來城中百姓們的指指點點,以及一臉的茫然,他們實在搞不清楚,前一陣子還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霍亂萬山朝政的榮睦極其和睦商會,為何會在一夜之間鹹魚翻身,再度變成曄治年的座上賓。
大殿之上,曄治年看著使者呈送的文書,平靜的目光掃過上國尊朝、幅員遼闊和英明神武時等自然時,顴骨的皮肉竟然還微微隆起,分明是面帶微笑。
顯然榮睦早已摸清了他的脾氣,臉皮極厚,喜歡阿諛奉承,恨不能所有人都把他吹到天上,視為無所不能的神明,且又貪得無厭。
就算要給他好處,也得說明這好處,全都是因為他的個人才華應得的,方才可以讓他心動,完全就是又當又立的典型,所以榮睦這封文書上下了極大的功夫,這才功夫不負有心人,讓曄治年居然一改往日的深沉,欣然讓曄雨題目寫好了回復的聖旨,心滿意足地蓋上傳國玉璽。
早已知曉榮睦死裡逃生的曄雨,也喜上心頭,拿出了最好的筆法,把曄治年的想法寫在綢緞製成的聖旨上。只不過,她的喜悅並非來自於榮睦的翻身,而是曄治年對自己越來越信任,使得儲君的位置越坐越穩。
很多時候,她都有種強烈的慾望,盼著曄治年在下一刻駕崩,自己也就得以順利登基,她絕不希望自己像那些個倒霉的儲君那樣,佔有晚輩絕對的年齡優勢,卻熬不過與父輩年級相仿的皇帝。
要知道,曄治年今年已經七十有八,曄雨不過才十六歲,可即便如此,急不可耐的情緒,也開始在她的心中滋生,之所以還未失控,正是因為朝中她沒有死忠,也不敢結黨營私,否則只會落得被廢的下場,這也是歷朝皇帝防止儲君造反的有效手段。
因此,見到榮睦翻身,她又對榮睦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畢竟,與前幾次相比,曄治年明顯更為重視榮睦極其他背後的和睦商盟了,要知道,那天為榮睦解圍提出的苛刻條件,無非是給所有人一個台階下來而已,但如今的每年五百億銅幣,則是實打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