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燕高新城之戰
公元339年,燕皇慕容皝東征高句麗,駐軍新城。
新城軍帳中,燕皇站在地圖前面正在沉思,這時,一士兵進殿來報。
「陛下,六王子求見。」
「讓他進來吧!」慕容皝說。
過了一會兒,大殿中進來了一位少年,只見這少年一襲白衣,束髮冠上綴著一顆綠色寶石,要腰上系著白玉腰帶,十五六歲的樣子。少年走到近處,躬身作揖,說道:「父皇還未歇息?」
燕皇轉過身,面露喜色,「霸兒,大戰在即,為父睡不著啊!」
「父皇不必憂慮,父皇作戰一向所向披靡,更何況高句麗彈丸之地,取之必不在話下。」燕皇哈哈大笑了起來,「霸兒說得對,區區高句麗,朕必取之。」說罷,轉身用手指重重的點在了地圖上高句麗所在的位置。旋即又轉過身來面向少年,
「對了,霸兒深夜找朕,可是有什麼事情?」
「父皇,兒臣聽聞高句麗內亂,此戰我們必勝無疑。」
「霸兒今夜來此不會只是和朕說這個吧!」
「父王英明,一眼就看穿了兒臣的心思。」
少年再拜,說道:「父王,兒臣以為,此戰我們可以不戰而勝。」
「哦!不戰而勝?」燕皇驚異道。
「是的,父王。」少年露出肯定的神情。繼續說道:
「兒臣聽聞,高句麗釗王年紀尚輕,他的兩位叔父以輔政之名,把持朝政,二人都有窺視王位的野心。加上南有百濟、東濊,北有扶余、沃沮。此四國與高句麗,表面相安無事,實則各懷鬼胎。倘若高句麗和我燕軍開戰,四國必群起兒攻之,瓜分其領土,其時,高句麗亡也!」
燕皇笑了笑說道:「朕此行目的就在於此。」
少年說道:「父皇,若結果果真如此,雖高句麗滅亡,但我大燕卻不能盡得其土,此戰雖勝,卻非大勝。反而百濟、東濊、扶余、沃沮勢力大增。我大燕國東進之路必然受阻。」,
燕皇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看來我霸兒是有良策了!來,說給父皇聽聽?」
少年很謙恭的說說道:「父皇,兒臣以為,釗王年紀雖輕,但絕非無能之輩,他必知道這其中厲害關係。若此時我們派出使者,前去勸降,既能盡得高句麗之領土,又能通過高句麗制衡扶余、沃沮、百濟、東濊四國,保我大燕東部邊境安定。若如此,豈不一舉兩得。」
燕皇聽罷,心中暗喜,心中想到:此子雖然年幼,但智謀過人,假以時日,必成大器。隨即燕皇心中閃過一念:若是能繼承大統,此子必是使我大燕興盛之人。旋即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其一,長幼有序,觀歷代王朝,凡違反綱常立幼廢長的,總致內亂。其二,親疏有別,此子並非親生,乃是晉朝前徐州太守之子,10年前,因徐州太守在北伐一事上和權臣恆溫有隙,太守知道大難臨頭,故先遣家丁帶幼子避難大燕國,太守一家除此子外,被滿門抄斬。家丁到燕途中被追兵所殺,此子孤獨無依,流落街頭,皇后出宮見其可憐,帶回宮中,收為養子。若如此大燕豈不是落入外人之手,愧對列祖列宗。
正思慮中,少年說話了:「父皇,兒臣見識短淺,取高句麗之計,還請父皇定奪。」少年以為自己的策略不被父皇認可,可他哪裡知道燕皇思慮之事哪裡是眼前之事。
燕皇定了定神,對少年說道:「霸兒,你認為此行誰去合適?」
少年見父皇認定了自己的計策,先前的惶恐一掃而光,面露堅毅之色,「父皇,兒臣願意前往。」
燕皇一驚,隨即又轉而微笑,說道:「此番前去,不可謂不兇險。我大燕國大軍壓境,高句麗恨不得除我兒后快,霸兒你此番前去,不是送羊入虎口嗎?」
「父王,兒臣以為,此行非兒臣莫屬。我為皇子,作為使者,一來,可以顯示我們的誠意。二來,釗王若殺我,你必滅他國,他不會那麼愚蠢。其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他不會陷自己於不義。而給與鄰國出兵的借口。」少年如實說道。
「霸兒真的不怕?」燕皇道。
「願為父皇分憂效力。」少年答到。
「霸兒如此勇氣,父皇就答應你了!要什麼人隨行,你挑就是。」燕皇指著軍帳之外說道。
「此行兒臣獨自前往。」少年此句話一出,燕皇怔怔望著少年,沒有說話,但分明眼中透露出不可置信。
少年連忙說道:「父皇,並非兒臣託大,此行我若帶人前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必會打亂父皇之前的布置!不利我軍作戰,我便失去了保障,反而不利我的安全!其二,我若一人前往,誠意更真。況且,單獨一人,行動起來也更加方便。反而不易受制於人。」
「如此說來,也有道理。」燕皇邊說邊取下腰間佩劍,遞給少年。「此劍陪朕多年,鋒利無比,今日父王賜予你,以備萬一。」
少年面露感激,說道:「感謝父皇賞賜,兒臣定不辱使命。」
「幾時出發?」
「此事宜早不宜遲。」少年說道:「此去不過三十里,一個時辰便可到達,現在剛過戌時,兒臣想今夜就出發。」
少年退出殿外,到了城門,早有將士備好馬等候,少年騎上馬,絕塵而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高句麗皇宮大殿之上,釗王接到前線來報后,馬上召集群臣商議此事,以他的兩個叔父為首劃分了兩個陣營,以琪王為首的認為應聯合北方的扶余對抗大燕,以墉王為首的則認為若聯合北方扶余,南面空虛,若百濟和東濊趁火打劫,高句麗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境地,所以應聯合南面的百濟對抗大燕。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休。
釗王苦於手中無實權,哪個王叔他都不敢開罪。只好宣布退朝再議,琪王和墉王雖手握重兵,明面上卻也不敢忤逆王意,那樣會給對方留下把柄,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釗王回到寢宮,坐在床榻之上,正愁悶不堪,這時一太監來報:「大王,凌柔公主求見。」
釗王揮手示意,隨口說道:「請她進來吧!」
旋即進來了一綠衣女子,下身著白裳。年紀約十四五歲,精緻的臉上綴著一雙靈動的眼睛,步態優雅,渾身散發出高貴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