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垂死的貴族
張政對向他施禮的眾人一一還禮,然後命令差役們繼續施粥,恢復了現場的秩序。
趙林帶著幾個隨從愣愣的站在那裡,張政對他說道:「在漢國勞動沒有貴賤之分,只有能幹與不能幹,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換來糧食與財物比接受別人施捨要強的多。餓上三天你會發現你的技能增加不少。」
趙林的腦子有點兒轉不過來,這個漢王的說法與他先前被教導的不一樣。站在那裡想自己有什麼技能可以換來食物。
「你沒有幹活的力氣,其實也可以比別人乾的好,你應該讀過書,到官府那裡肯定能被錄用,你管理過門客和家丁,有管理經驗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被重用,如果你足夠的拼,在漢國再獲得個爵位也有可能。」張政並不認為貴族們就一無是處。在秦朝知識還是被少數人壟斷著,所以才會有各種世家,一代傳一代,這裡面不僅僅是財富的傳承,還有知識的繼承。
張政不再理趙林,示意粥場的官員帶著他到處走走。
官員邊走邊介紹著。粥場按照張政的要求給老人和婦女兒童安排了免費的粥,青壯年男子被要求為粥場勞動。
其實被趙林看不起的勞動並沒有多大的強度,青壯年男子主要是為難民修建住處。如今正是冬季,難民們不但會餓死,還有可能被凍死,一下子為難民建這麼多住房也不現實。
張政想了當年大搞水利建設時的土辦法,在向陽的土坡上挖坑然後四周堆起低矮的土牆,上面覆蓋樹枝和茅草。人鑽在裡邊可以抵禦一下西北風。能讓難民們熬過冬天,到了春季就可以修建住房了。
一些土窩棚已經建成,張政專門鑽進去試了試,裡邊陰冷潮濕,根本談不上舒服。
「動員婦女們自願去收集柴草,墊在裡邊會好一點兒,另外派人巡視,一定要做好防火。」此時張政真懷念後世救災的動員能力,一聲令下各種物資全都運過來了。當然這一切都是前輩趴冰卧雪艱苦奮鬥積累起來的。
張政又仔細交待官員建好廁所,盡量給難民提供飲用的熱水,現在雖然是冬天,但人員大量聚集瘟疫的發生也不得不防。
官員一一記下,承諾馬上去辦理。
這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趙國打個仗把漢國緊張的不得了。
張政在粥場轉了一圈,發現如今難民的人數還在可承受之列,短期不會有人餓死、凍死,這才放心回了他的漢王宮。
趙國的戰亂不知什麼時候能夠平息,張政還得想個長久安置難民的辦法。
張政一個人在漢王宮內思考了半天,最後決定本著自願的原則給這些難民登記戶口。
秦朝已經有了戶口登記制度,而且還相互擔保,一旦周圍的鄰居犯了罪,不舉報的有可能被連作。
民眾出門要帶著專門的身份憑證:驗、傳,這是最早的身份證制度。對加強社會的管理很有用處。張政決定將這些制度都保留下來,給那些難民登記戶口,然後留在漢國,人其實也是諸侯國在戰爭中爭奪的目標之一。
「漢王這個辦法有弊端,留下這些難民雖然增加了漢國人口,但我們就要養他們很長一段時間,這將給我們增加巨大的負擔。」元芳委婉的提出了反對意見。此時正值冬季,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農活可干,這些人創造不了什麼價值。
「那就開展一個大搞水利工程的活動,出糧食讓他們幹活。」張政的頭腦中靈光一閃。想當年中國農民數個冬天的奮鬥讓國家受益了好多年。
秦朝農業種植的水平還十分低下,一畝也就產出百十斤糧食,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中國人在幾千年裡都沒有解決吃飯問題,以至於人們見面問候語都是:「吃了嗎?」。
張政覺得興修水利設施,改進種植技術來增加糧食總產量,後來的許多動亂都可以避免。
漢王想好了後續方案,大臣們就不再反對了,開始想辦法怎麼將大王的想法落實下去。
漢國的官吏行動了起來,開始在粥場中宣傳,有比修建粥場窩棚更好的工作,只要登記為漢國戶口,就能參加漢國大搞水利建設的工程,得到更多的食物。
此時民眾心裡國這個概念還不十分明確,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王是誰,趙國現在一片大亂,新出的這個趙王歇誰也不認識,漢王給大家提供住處,給大家活干,登記個漢國戶口也沒什麼損失。
華夏百姓是最好的百姓,無論到了什麼地方都會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勞作,不斷的改善自己的生活,從不等著他人施捨,這種民族性格傳承了幾千年,勞作被他們看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漢國大地上水利工程的建設紅紅火火的開展了起來,不但是那些難民連漢國原先的百姓也被發動起來,通過一冬天的勞作在來年多收穫糧食的事百姓十分願意干,更何況干這些還給報酬。
以前百姓不是不想平整自己的土地,改造田野中的溝渠,而是沒人組織,一家一戶沒有能力去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秦朝的工具對大地上的凍土根本沒有辦法。
這次張政從工匠營運來了大量新製成的鐵制農具。鐵杴、十字鎬等一應俱全。百姓看著這些工具眼睛都放出了光,在秦朝金屬差不多等同於錢,大王這一車一車拉來的可全都是錢,而且還給大家白用。
張政堅持了秦法的規定,這些工具由官府借給百姓使用,工具損壞不用百姓賠償,這極大的激發了百姓的勞動熱情。
百姓忙著大搞水利工程,張政也不輕鬆,一張簡陋的鹿皮漢國地圖鋪在那裡,張政趴在上面勾勾畫畫已經很長時間。
他得對工程有個整體部署,還要使計劃適應現在漢國的國力,這都是張政要考慮的問題。
「大王,我們派下去監督水利工程建設的一個官吏被人打了。」元芳進來彙報。
張政沒有說話,他在等著元芳的下文,漢國承襲了秦國原先的法律制度,對各種事情都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官吏被打按照法律處罰打人者就行了,元芳不會為這個專門向張政彙報。
元芳果然繼續說道:「打人的叫韓然,是原先同燕國王室有親戚的一個貴族,他說官府要建溝渠的地方是他的封地。」
張政一聽果然是一件大事。官吏被打算不了什麼,依律法辦就行了,可這次的事涉及到了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土地所有制了。
「跟我一起去看看。」這麼重大的事張政決定自己親臨現場去做一下調查。
如今的漢國可謂百廢待興,張政打下了城池趕跑了秦國的官員,許多事情還需要重新確認一遍。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要算這土地制度了。秦朝時期正是確立土地私有制,新興的地主階級出現的時期。這種制度比原先名義上由天子擁有土地,將土地分封給諸侯,諸侯再將土地分封給貴族,這樣的制度要先進一些。
可如今只有張政知道,正是因為土地私有,地主擁有土地,導致了大地主無限擴張自己的田地,使得土地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失地農民流離失所起來造反,一個個王朝就是這樣滅亡的,這成為了中國歷史的周期率。
這次起來鬧事的竟然是擁有土地的貴族,也算是一種垂死的掙扎。這事的處理方式關係到漢國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