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隱形的乘客

24.隱形的乘客

在船員訓練室里,幾名即將展開任務的隨船考察者在集中做體能訓練。

「牛頓號」是一艘中型行星船,可以拖掛2個無人動力櫃,船上的生態系統不可能像「太平洋號」上那麼龐大和完備,居住舒適度也遠遠不及母船。

「太平洋號」採用的是可控核聚變發動機,這種用核燃料作為主要發動機推進介質的做法,代表了當時人類最先進的科技了。

但是,在艦船乘客冬眠10年的時間裡,亞當已經通過無時無刻的計算,把在人類「3號太空城」中偶然發現的反重力力場的參數研究明白了,發動機引擎的小型化也實現了。

在冬眠第5年,亞當就造出了第一台反重力發動機原型,在其後的2年間不斷改進,生產出了近13個成熟、穩定的發動機,並通過4個月的體外實驗,證實了其可靠性。

於是,「亞當」就在航行途中製造了「太平洋號」的另外一套動力系統。只等艦上人員的確認,立即就可以切換模式。所以,「太平洋號」上,現在是有兩套發動機的。

這種反重力力場,是依靠反粒子的控制來推進龐大物質的運動,其核心燃料就是金屬氫或液態金屬氫。

金屬氫是一種簡併態物質,經過超1000萬的大氣壓作用而形成的。通常存在於大行星的內部,比如,像土星或木星那樣的天體。

「太平洋號」上有專門利用巨大磁場力製造的「動態衝壓設備」,所以製造金屬氫沒有任何難度。「牛頓號」的主要任務自然是採集能源,為母船提供能持續推進至少5年的衰變元素燃料。

「牛頓號」雖說理論上是一艘礦產飛船,但是,4名隨船科學家要在上面度過220小時,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諸葛雲在考慮他的任務,引力波發生器已經從他的房間運到了「牛頓號」上,現在唯一要擔心的是發射它后,能否按預定的程序,停留在那顆小行星的低空軌道上。

這可能需要特製的小型**來發射它。

幸運的是,「牛頓號」上就有這種東西,為了最低級的防禦而攜帶的武器發射裝置。

主要用途是消滅一些靠近的隕石,或可能會對飛船造成損害的太空物質——比如彗星,可以用這些武器改變其運行軌道。

「很好,很好。」諸葛雲對這種安排感到很滿意。

他不需要向艦長和其他成員解釋攜帶「引力波」發生器的原因,道理很簡單,這是每個隨船研究者的任務,沒人會幹涉別人的研究,除非在一些特別的情況下,比如——會威脅到其他船員的生命時。

引力波發生器這東西其實並不大,像一根長長的機械管子,平時會繞成一個圓圈,使用時再機動展開。

人類已經能夠做到把它放進一輛小車的程度。發射後進入預定軌道,然後讓它通過與附近星體的擾動,模擬「和諧共振」產生的時空漣漪,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牛頓號」上的許可權與「太平洋號」的不同,幾乎任何一位船員都有操控它的許可權。

現在,諸葛雲等四位考察者,已經準備好享受這一次220小時的旅程了。他們擬定了考察計劃,接下來有12個小時的準備。

考察計劃是,在「牛頓號」進入行星低空軌道后,讓其釋放由智腦控制的動力櫃機器人,環繞軌道自行採集豐富的氫元素。

同時發射一部載人飛行器,近距離觀測那些「人造遺迹」。

所以,他們請求羅斯福艦長,讓牛頓號額外帶了2艘小型載人探測器。

這2個小型探測器是一模一樣的,一艘作為考察船,另一艘備用。

而諸葛雲已經打定了主意,在考察船發射之前,就啟動**發射裝置,讓那個引力波發生器順利推入高一層的行星軌道,形成永久圍繞行星運行的衛星。

對於這次在這顆行星上發現的東西,應該說是一項計劃外的考察任務,就算不去管它,對終極任務也沒什麼影響。

但是,人類的好奇心就是這麼旺盛,何況是對這些以研究未知為人生最大追求,並有著特別敏感度的隨船研究者。無論如何,他們也不會放棄考察那些神秘造物的機會的。

除了4名即將去行星上考察的隨船研究者,另外9名研究者也如期醒來了。

在為期3個月的恢復性訓練和對這10年來航行記錄,以及亞當收集的各種數據的分析外,每個人還有各自不同的研究任務。

在一片生機盎然的熱帶雨林里,研究者們三五成群,邊喝著茶、咖啡邊聊天。

這地方可不是VR投影和環境體感設備營造出來的空間,而是真正的熱帶雨林——它是龐大的「太平洋號」上一處完全生態獨立的環境,為了適應生態循環而建造的。

其系統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而且亞當把它管理得很好。

鳥獸、昆蟲、植物、微生物、流水瀑布、人造的太陽……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只不過沒有任何危險性,它們的每個個體都在控制中,而且被隔離在看不見牆壁的空間里。

放眼望去,讓人恍如置身在地球的赤道某地的大自然中。

像這樣的空間有很多,甚至還有雪山和極地、草原與沙漠,所有這些環境都是生態系統所必須,最大程度模擬了地球上大自然中的一切。

這些空間每個都由幾條獨立的管道和巨大的閘門連通,溫度、濕度、壓力、重力……所有的一切都讓人彷彿忘記了自己是在一條船上,這些環境艙室每個都巨大無比,環繞在「太平洋號」的船體外圍,包裹著船員們居住的空間。

如果乘客們想在自己的房間里體驗一下外面的情況,就必須藉助VR系統了。

他們的房間會在智能切換中,改變成以上任意的自然環境——這也是在設計這條船時,人類做出的努力,為了減少孤獨感和抑鬱的心情。

所有這些複雜的環境工作中,亞當做起來都井井有條而且毫不費力,用它那無比龐大的計算力來統籌這一切,但這艘船上最複雜、最難以計算的,就是人。

人,這種複雜的動物,就算以亞當的計算力,也根本不可能預測或協調其複雜行為帶來的生態變化,是否會對整艘船有什麼影響。

但是,人類的某些行為在這條船上有制度和規範約束,亞當只需要知道某人是否做了違反規定的事,或是其體溫和生理指標是否在不合理的變化範圍內,就能判斷其造成的影響。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說,諸葛雲把隱形的第69名乘客——陽瑞雪,安排在自己的寬大房間中……

亞當的晶元中,對這一信息是閉鎖的,它完全察覺不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明之界門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文明之界門劫
上一章下一章

24.隱形的乘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