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大軍壓境(下)
付麟又怎麼會,讓家人愛,讓百姓喜歡呢,這幾名斥候,聽見主公的問話之後,一名斥候什長,就再一次的行禮道:「啟稟主公,我們探查到了,袁紹已經派手下顏良,文丑,為大將,許攸和郭圖為軍師,統兵十五萬,直奔雁門而來,現在他們的大軍,已經開到了幽州的代郡,看樣子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雁門郡的平城!」
付麟通過斥候,得知了袁紹兵馬的情況之後,就先打發走了斥候,接著就讓典韋,去找來賈詡,付麟他自然是要跟賈詡商議一下,怎麼對付顏良,文丑,許攸和郭圖。
我們長話短說,時間不大,賈詡就來到了付麟所在的房間,賈詡見禮之後,付麟就讓他和自己相對而坐。
這個時候,就聽付麟說道:「文和,找你過來,是我剛剛收到了,斥候的稟報,現在袁紹已經派嚴良,文丑,還有許攸和郭圖,統兵十五萬,直奔我們雁門而來,現在他們的兵馬,快到幽州的代郡了,而我們雁門郡的東部城池就是平城,找文和你來,就是要跟你商議一下,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賈詡自然知道,主公找他過來,不是說閑話的,聽見主公問道自己計策的時候,賈詡就根據他們兵馬的情況,還有袁紹大軍的數量,思考了起來。
時間不大,就見賈詡,先是向付麟拱了拱手,表示敬意,接著就聽賈詡說道:「主公,根據敵我雙方的實力,憑藉主公您的英明,和兵馬的精銳,就算是從正面激戰袁軍,也能夠擊敗他們。
但是,我想憑藉主公您的作風,您一定不喜歡這種消耗戰,所以,屬下建議,守住雁門的馬邑城和平城。主公您另派一支兵馬,繞過袁軍,直接襲擊幽州,如果主公您能夠攻佔幽州的話,那麼袁紹就失去了根基,到時候,我們大軍合圍幽州,那袁紹的敗亡就不遠了,不過此計雖好,卻有一些風險,究竟何去何從,還請主公定奪?」
賈詡他不虧是毒士,如果賈詡這條計策,能夠成功的話,那麼付麟就不單單能夠擊敗袁紹了,袁紹他也必然敗亡。
但是,是計策就有風險,就算大軍正面排兵布陣,勝負也是未知之數,所以,付麟考慮了片刻之後,就同意了賈詡的計策。
不過,付麟既然同意了賈詡的計策,那麼問題就來了,付麟就需要考慮兩個,甚至是三個獨立領軍的人選,讓他們帶兵出征。
這第一個人,他要把守馬邑城,第二個人選,要死守平城,第三個人選,就要率領主力人馬,奇襲幽州。
而付麟考慮來考慮去,最後,付麟就做出了決定,付麟讓賈詡守衛馬邑城,並且,付麟把關雄,張虎,等將都留給了賈詡。
接著,付麟又做出了一個,讓大家都十分意外的命令,那就是,付麟讓魏延為主將,派他去守衛平城。
最後,奇襲幽州的則是由付麟親自帶隊,而付麟這隻隊伍之中,兵馬一般,但是猛將卻不少,想典韋,趙宇,蒙飛,馬雲祿,祝融姐妹都跟在了付麟的身邊。
而付麟留給賈詡四萬人馬,派給魏延一萬精銳,讓魏延為主將,由於魏延官職不高,資歷也不高,所以,付麟只是派給魏延一些校尉和軍侯讓魏延統領。
而付麟要奇襲幽州,這麼大個北方大州,付麟的人馬,不能太少,但是付麟深入敵後,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人馬也不能太多,正好,付麟把剩下的兩萬人馬,都給帶了出來。
這樣一來,付麟龍驤軍的八萬人,就被分派了出去,剩下的就是負責保護付麟的麒麟衛了。
現在付麟的麒麟衛的編製為五千人,但是,付麟在長安的將軍府也需要保護,家裡的周倉一直都在看家,所以,付麟這一次依然只是帶出來三千麒麟衛。
而賈詡和魏延,以及其他將領,自然有鐵衛保護,鐵衛的數量分配,自然有付麟軍中的軍規限制,關於鐵衛和鳳衛我們之前已經說過,這裡就不多說了。
不過,由於時間長了,相信大家的印象也不深了,所以,在這裡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
付麟作為主公,他自然有親衛保護,而付麟的親衛,就被付麟命名為麒麟衛,因為付麟的名字之中有麟字,所以,付麟的親衛由此得名。
但是,付麟那麼多的文武手下,他們的安全也不能不管啊,要是讓兵馬去保護這些文武,豈不是要亂了套,另外,這些兵馬和親衛不一樣,讓他們保護主將保護文臣,又不太合格。
為此,付麟是專門成立了鐵衛,這個鐵衛就是專門保護這些,付麟手下文武的,至於他們的編製安排,自然是按著付麟手下文武的官職所決定。
官職越高保護他們的鐵衛越多,而鐵衛的數量,是由主將的官職,或者是他們所率領人馬的一層。
說白了,像魏延的校尉,他的標準的配置是八百人,兩個營,那麼保護校的尉鐵衛,他們的數量就是八十人。
這些瑣事我們就不說了,付麟的命令,也是隨後下達,這可不是和諧後世,還講什麼人權,主公的命令就是聖旨。
再者說了,付麟也算是賞罰分明的明主,所以,他的命令都沒有人會去質疑,他們也不敢質疑。
付麟讓賈詡帶人留在了馬邑城,派魏延率領一萬精銳,火速支援平城,而付麟則是帶著兵馬繞過平城,直接進入幽州。
我們先不提賈詡如何的鎮守馬邑城和雁門郡,也不說付麟的那一隻兵馬,單說魏延。
平城(即後世的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漢朝的平城縣之基礎擴建而成。
從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於天興元年(公元398年)七月遷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共建都於此九十七年之久,前後經歷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為當時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鎮和朝鮮同名城市及日本歷史名城平城京(後世的奈良)。
西漢初置平城縣(治所在後世的大同西北二十八里),為雁門郡東部都尉治。
東漢獻帝建安未年,平城縣被廢。
三國魏在今代縣東二十五公里復置平城縣,屬新興郡。曹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屬雁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