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好久不見》!
「淦!勞資還以為你卸載微博了……」
「震驚!浪媽親兒子竟把微博當工具人!」
「來了來了,終於等到你了!」
「敲!等下是什麼時候啊,敢不敢給個準點?」
「還敢要個準點?能提前通知就不錯了……」
通過翻查蘇景的微博,可以看到蘇景上一條微博還是去年年底分享的《追光者》,距今差一個禮拜就滿一年整了。
所以也難怪他一更博,底下的評論充滿了粉絲的怨氣。
甚至有人以為蘇景在樂壇玩夠了退群了……
有怨氣的粉絲的戰鬥力是可怕的,彷彿要把憋了一年的勁頭在這一次全部宣洩出來,一時間,關於蘇景新歌和新專的話題熱度節節攀升,幾個小時里,可以說全網都能看到相關的話題。
瘋了,簡直就是一群餓瘋了的惡狼。
看到這一幕,其他的粉絲團紛紛退避三舍,在各自群里如此評價蘇景的粉絲們。就連向來狂熱和戰鬥力強的飯圈,也難敵其鋒芒。
沒辦法啊,誰不知道這群人憋了一年的熱情勁兒,以蘇景的鹹魚作風,這一次他們不宣洩的話,下一次都不知道在什麼時候。
很快,溫悅佳、駱華玉、張寶倫、歡歡等人的粉絲也加入進來,為蘇景的新歌和新專造勢。
粉絲和偶像是一榮俱榮的,他們作為粉絲,從來沒忘記過蘇景給他們的偶像寫過歌。所以不用等偶像先表態,他們就自作主張幫蘇景的粉絲們搖旗吶喊助威。
蘇景雖然說是等下,但實際上發歌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一刻,距離他發博的時間足足過去了近六個小時。
上午的時候,還有不少人一次次刷新著網雲音樂,希望能在第一時間聽到蘇景的新歌。
但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他們的熱情勁就慢慢消耗掉了,該幹嘛幹嘛去。
下午三點一刻,網雲音樂官博在蘇景新歌上傳成功后,第一時間更博通知。
猶如一支穿雲箭。
一時間,網雲音樂平台湧進一股巨大的流量。
聽蘇景的歌一定要看著歌詞,這是蘇景的聽眾們不成文的習慣了,因為哪怕不聽旋律,單看蘇景的歌詞,都總會有那麼一句或者幾句能夠打動他們。
但這一次,他們顯然要失望了。
因為在這首歌名為《好久不見》的新歌里,他們在歌詞頁面看到的歌詞只有四句。
「不安分的因子在時間下發酵
我們習慣逃離陽光和熱鬧
在陰暗冰冷的空間里相互問好
交集過後各自走向蒼老」
這一瞬間,他們的腦海里閃過很多念頭:是我看錯了?是我網路不好嗎?是蘇景上傳歌詞的時候出錯了?
有意思的是,彷彿是想到歌迷們會懵逼,歌曲進度條已經開始三秒了,伴奏聲還是沒有響起來。
就在很多人越來越覺得是不是鬧出大烏龍的時候,第五秒,聲勢浩大的交響樂伴奏如同春雷一般炸響,耳機黨頓覺顱內高.潮,率先陣亡。
隨後,他們欣賞到一場盛大的聽覺盛宴,五分鐘下來,他們渾然沒感覺到蘇景是把這四句歌詞重複唱了七遍。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蘇景每一遍的演唱都有不同的感情,唱法上和編曲演奏上也豐富多變,但相互之間又是關聯的,通過精心的編排並不會給人一種重複單調的印象。
更為關鍵的是,蘇景這首《好久不見》已經不算是一首流行歌曲了,從風格上來說,這首歌更貼近於西方歌劇中的詠嘆調。
詠嘆調的特點在於富於歌唱性、長於抒情性,它可以是歌劇的一部分,也可以拎出來獨立表演。
華夏的大多數人比較少聽歌劇,對於這種更富有感情色彩、更能發揮歌唱者的聲樂才能的表現形式比較陌生。
但並不妨礙他們接受蘇景這種風格的演繹,並為之感到驚艷。
為了這首歌的伴奏,蘇景和星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研究了一個多月,還特意請來星海音樂學院院長、華夏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內知名交響樂指揮家葉鼎越、華夏著名歌劇家、華夏歌劇團副團長凌青兩位藝術家作為指導。
並且在演唱中,饒是蘇景是原創者,且有凌青親自指導,蘇景也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熟練掌握這首男高抒情。
如此陣容,最終效果能讓聽眾感到驚艷和震撼,似乎也不足為奇了。
歌評區,蘇景的粉絲們驚喜且懵逼。
「卧槽!剛找度娘諮詢了一下,這個陣容很嚇人啊,除了蘇大佬外都是國家隊,甚至還有國家隊的教練!」
「完了,這首歌很上頭啊,聽完之後滿腦子都是蘇大佬的高音在環繞。」
「emmmm,道理我都懂,但有沒有屌大的告訴我,這是什麼風格的歌?」
「別什麼事都麻煩我們,屌大的告訴你我也不懂啊!」
「感覺像是歌劇中的詠嘆調,但好像又有哪裡不對勁似的。」
「所以說你們這些外行的都是看熱鬧的,作為聲樂專業的我就不同了,我比你們這些外行的更懵逼!」
「難道你們就真的看熱鬧了嗎?沒有人關注為什麼四句歌詞,卻有一種千迴百轉的感覺嗎?」
「其實我們都注意到了,但我們就是不說……」
「有一說一,這就觸及到我的知識盲區了。」
……
隨著新歌的發布,關於蘇景的熱度更上一層樓,尤其是新歌這種別說流行樂壇,就連國內都比較少見的風格,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討論。
因為蘇景找上葉鼎越和凌青的關係,華夏音樂家協會也關注起蘇景的新動作,幾乎在蘇景完成《好久不見》這首歌的時候,音協高層立馬聯繫蘇景,想看看蘇景在搗鼓什麼玩意。
研究出來的結果可以說是讓他們目瞪口呆,蘇景這小傢伙居然打算把詠嘆調跟流行音樂結合起來!
雖然在這首《好久不見》里,沒有看到太明顯的效果,整首歌的風格還是偏向於聲樂方面,但至少這一步能看到一些擺脫傳統聲樂的影子了。
他們驚嘆於蘇景天才班般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的同時,又無比憧憬著蘇景能夠走出一條成功的路來,因為這有可能關乎到華夏聲樂界能否增強在世界舞台的話語權。
但讓他們失望的是,在率先聽到蘇景新專輯后,他們發現,蘇景的重心還是在流行樂壇上,並沒有第二首如同《好久不見》一樣風格的歌曲。
不過他們很快就釋然了,說到底,蘇景這也是第一次嘗試,沒有誰能保證他這種嘗試一定會成功,而要開拓出一條新的可行的道路,也不能僅靠蘇景一個人。
即便如此,華夏音協還是第一時間發博,撰文指出蘇景這種大膽的嘗試對於華夏聲樂界意味著什麼,並高度肯定蘇景這首歌是走出了堅定的第一步,甚至在博文的最後,他們還附上意國國家劇院院長帕博教授的評價。
「……蘇是我見過的極具天賦和靈性的少數音樂家之一,從他少年的時候我就一直這樣認為。他的這個嘗試很有意思,我去年去過一次華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裡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但他們的歌劇似乎沒有很受歡迎,這在我看來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一旦蘇能獲得成功,我相信我最喜歡的歌劇在華夏也能大受歡迎。甚至,這種華夏風格的表現形式,或者也能受到世界的歡迎。」
華夏音樂家協會的成員鮮少有那種沽名釣譽之輩,尤其是協會高層,都是知名的音樂家,他們有著虛懷若谷的氣度,正視差距,正視不足,是他們一直主張的態度。
所以這篇博文,弄虛作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他們為蘇景造勢無非就是要提高蘇景在流行樂壇的影響力,讓國內的民眾接受蘇景這種正在嘗試的風格,提高民眾對國內聲樂界的關注度。
同時,他們也將鼓勵一批聲樂界的年輕人走進樂壇,這一舉措被網友們戲稱「國家隊組團送溫暖」來了。
但不管怎樣,蘇景的逼格瞬間就高大上起來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蘇景的熊熊野心。
他曾經是沒有成長起來的王者,總有一天,他會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踏上世界的舞台。
就好像他在春晚舞台上,睥睨般唱出那一句「祥雲飄四方,榮耀傳天下」一樣。
不久后,阿臨的歌評姍姍來遲。
「……關於《好久不見》的伴奏和風格我就不多贅述了,詳情請移步音協官博。在這裡,我想跟各位探討的是,這首歌的情感……」
「……這首歌只有四句歌詞,與其說蘇景重複唱了七遍,不如說他以223將這首歌分為了三節,恰好符合詠嘆調常見的三段式伴奏……
私以為,這首歌雖然只有四句歌詞,卻足以概括了當下很多人的交際。重複的歌詞,在蘇景不同的演繹下,恰似我們在不同時期重複上演的朋友來了又走的戲碼,和我們不同的感慨……
小學、初高中、大學、職場、家庭、生死……我們這一生,彷彿都在重複經歷著離別,身邊的朋友換了一茬又一茬……我們曾經與時間賽跑,眼裡只有前方,那是我們一腔孤勇的時代……慢慢地,我們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我們開始感到孤獨,卻發現很難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我們丟失了夢想,也丟失了朋友,我們懂了責任,卻發現身邊那麼多人需要依靠著我們,我們沒有一個支撐……」
「人生總會有各種躁動,但是我們卻越來越孤獨。在色彩絢麗的世界,我們卻過著黑白的生活……我想,蘇景之所以會用詠嘆調來表現這首歌,大概就是看中了其長於抒情性的特點吧。」
「我詢問過蘇景,為什麼會起《好久不見》這個歌名,感覺跟歌詞搭不上邊。在這裡,我想把蘇景的回答作為結尾,因為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去反思的問題,同時我認為,這應該也是蘇景最想要表達的。」
「你有多久沒見過那些老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