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何時被稱為丞相(轉)

曹操何時被稱為丞相(轉)

()曹操自何時始稱丞相

--------------------------------------------------------------------------------

曹操在《三國演義》里稱謂很多,有時被罵為「奸雄」、「奸賊」,有時被直呼其名或蔑稱「曹阿瞞」,有時又被稱為「將軍」,但在一般情況下,被稱為「丞相」是人們所熟知的。丞相確實是曹操的正式官稱,但「曹丞相」應自何時稱起,則是一個值得提出討論的問題。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呂奉先乘夜襲徐郡」,寫曹操接受荀彧等人建議,將漢獻帝自洛陽接至許都。把漢獻帝安頓好以後,曹操在後堂設宴,與眾謀士商議如何消滅呂布和劉備。只見許褚說:「願借精兵五萬,斬劉備、呂布之頭,獻於丞相。」這是《三國演義》中曹操丞相之稱的首次出現,自此成為定稱。如此說來,自建安元年,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以後,就開始被稱為丞相。其實,歷史並非如此。

據《三國志》記載,建安元年,曹操初挾天子之時,只被任命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職位並不高。不久,才被任命為大將軍。這個職位就非同一般了,何進即曾任此職,權傾天下。可是,曹操在這個職位上並沒有坐住。為籠絡袁紹,曹操以漢獻帝名義任命袁紹為太尉。太尉雖列三公,但在大將軍之下,袁紹以為恥辱,拒不接受。這時袁紹兵多將廣,為天下第一強藩,曹操不敢惹他,只得將大將軍讓與袁紹。作為補償,曹操有被任命為司空,行車騎將軍。此後,曹操就長期擔任司空,除建安九年,大破袁尚,平冀州之後,曹操又加領冀州牧外,官職沒有變化。到建安十三年,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廢除了三公官,設置丞相職位,並被任命為丞相。所以,建安十三年以前,曹操既非丞相,當時亦無丞相這一職稱。《三國演義》自建安元年起至建安十三年這一時段稱曹操為丞相是荒謬的。

那麼,歷史上的這一時期內,人們到底是怎樣稱呼曹操的呢?翻閱史料可知,建安元年至建安十三年間,無論是朝廷百官,還是曹操的部下,抑或曹操的敵手,一般都稱曹操為「曹公」或簡稱「公」。這裡的「公」,並非近代泛泛意義的尊稱,而是特有所指。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三公居朝廷百官之首,位及人臣。當時只有位居三公,像曹操、袁紹、董卓王允這一級別的人物才能被稱為「曹公」、「袁公」、「董公」、「王公」等。而像呂布、劉備、孫權、劉表之輩,是斷不能以公相稱的。例如當時孫權官討虜將軍,只可稱「將軍」;呂布官左將軍,曾封溫侯,只可稱「將軍」、「溫侯」;劉表官鎮南將軍、荊州牧,劉備官鎮東將軍、豫州牧,只可稱「將軍」、「使君」。說起來是比較嚴格的。

建安十三年曹操廢除三公,自為丞相,具有深刻意義,從此,朝廷大權不僅在實際上,而且在名義上歸於他一人所有,可視為魏代漢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這是赤壁風雲大唐風雲的帖子,因為月月開始寫小說也是按照《三國演義》來的,所以一直稱曹操為丞相,轉過來就是希望大家知道正史是怎麼回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傾亂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傾亂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曹操何時被稱為丞相(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