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0章 君子喜庖廚

第0050章 君子喜庖廚

司馬蕤出繼遼東王,司馬贊又夭,實際上司馬攸還有三個兒子,他必須要留下一位繼承自己齊王的爵位。而且萬一日後齊王繼承大統,這齊王嗣子的身份甚至可以讓留下來的人繼承江山。

所以齊王的決定,影響的不止一個人。

三個兒子分別為次子司馬寔、三子司馬冏、四子司馬川。司馬攸走出茅屋,看著不遠處隆起的山丘,輕輕道:「阿贊已亡,阿川尚幼,若是以阿川出繼,一旦夭亡,難道還讓我再出一子不成?既然姐夫前來,那就讓景深過去吧。」

齊王的一番話,實際上也便意味著,他要將三子司馬冏留下來,作為自己的繼承人。而司馬寔則步了大哥司馬蕤的後塵,喪失了繼承齊王大宗的希望。

張韜從石崇手中拿到的一百八十萬分紅,給了大哥與二哥各二十萬,然後上繳母親三十萬萬。再加上他又將5萬錢作為安家費撥給張孟,以及這幾日在洛陽大市不斷採買,這一大筆錢轉眼間便花了一半。

所謂利可眾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謀眾則泄。

他若想做事,首先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便要打理好。他現在雖然深得父母的疼愛,但作為幼子有著先天的劣勢。一旦父母百年之後,這個家庭便會落在大哥的手中。哪怕以後分家,大哥也有家族的處置權,除非自己能夠獨立出去另立分支。

他當然不會將大哥二哥想的太壞,但將人生的主動權交給別人,也不是他的風格。畢竟只有給自己留有足夠的餘地,才能夠進退自如。

臨近年節的日子裡,爆竹聲此起彼伏。而在張家下人的眼中,府中的三公子突然之間開始忙碌了起來。

他先是通過管家到洛陽縣幫張孟一家脫了奴籍,將之安頓在城南。然後在張孟四個兒子的陪伴下每日里在洛陽城內四處遊覽,大包大包地往府中帶東西。

這還不算什麼。

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位三公子買來的東西都是平日里常用的,比如說菽(黃豆)、菉(綠豆)、石磨、麻布、以及釜(漢魏時代的鐵鍋)等等。

下人們並不知道自家的三公子憑藉一座擺鐘便賺了一百八十萬錢,但公子突然之間闊氣起來則是他們真實的感受。所以他們私底下議論的時候,紛紛覺得是不是這位公子又發病了?

每日里看著下人們異樣的眼神,張韜只能苦笑。這幾日之所以如此忙碌,便是想趁著年節時分給全家做上一頓大餐。

說實話,隨著牙齒漸漸長齊,他開始懷念起後世美食的味道來。

張家雖然乃是大戶人家,吃穿不愁,甚至可以說是豐盛。但是這種豐盛不過是與一般人家相比而已。真正論起來,可吃的東西並沒有多少,在冬季尤其寡淡。這也是為什麼何曾之流每頓飯花費萬錢仍然覺得沒啥可吃的原因。

本身就沒有多少東西,還反覆吃,為了打開口感只能稀中求稀。平民百姓一日兩餐只求溫飽還不覺得什麼,王公貴族富貴已極,又如何不覺得膩味?

針對這個現狀,張韜的想法便是,在洛陽開設一家酒樓,經營模式採用後世的方法,在服務對象上只針對中上層貴族。

他的目的,便是從酒店業入手,融合宴飲、住宿、娛樂、交際,將酒樓打造成洛陽城的名片。

酒店業可以有多賺錢?

舉個例子,後世他有不少朋友喜歡在網路上看小說,當時網路文學中的領頭羊某文集團上市,估值是五百億。

那家公司有著一半的市場佔有率,即便說某文集團的市值沒有水分,整個行業的估價也不過一千億而已。

作為類比,有一家某豪酒店,不過是酒店業的前十,整個集團的市值便是某文集團的七八倍!

所以一旦按照計劃完成設想,酒樓對他來說便是一隻會持續下蛋的金雞,還是毫無競爭對手的那種。這對於他以後的行事無疑會便利許多。

更主要的是,酒店業服務對象均是達官貴人,對於交結權貴有著天然便利。他完全可以依靠這種特點逐步滲透,成為大晉的無冕之王。

當然,萬事開頭難。

他現在首先需要爭取的便是父母的同意,沒有父母的支持他不可能放開手腳去做。其次則是對計劃進行進一步的細化,畢竟他對大晉還不夠了解。無論哪種稀奇事物,都需要與當代的特點相融合才能夠受到歡迎,這就叫入鄉隨俗。

除此之外,酒店的位置、經營的菜式、做事的人選、原料的採購與培育等等,幾乎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從開始就開個好頭。否則的話,一旦被競爭對手依樣畫葫蘆,極易功敗垂成。

這幾天下來,他從市場買來的東西,便是為了探索改進的可能。他要做的可不是在現有基礎上的改進,而是對當前飲食習慣的顛覆,所以必須要謀定而後動。

比如說他買來的「釜」,也便是這個時代的鐵鍋。當然,釜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做飯的灶具。

它從鼎進化而來,已經脫離了鼎的平底形成圓底,不但可以進行蒸、煮、還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煎」的功能。只是飲食上還是多以蒸煮為主,「煎」很少見到,更別說「炒」了。

便如曹植在《七步詩》中所寫: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之所以多用來蒸煮,實在是因為釜壁太厚,還未脫離鼎的特點。

所以在鑽研釜的過程中,他去過不少鐵匠鋪,觀察鐵匠的打鐵手法以及鍛造特點,看看能否打造幾口薄皮鐵鍋。一旦薄皮鐵鍋能夠打造成功,也便意味著他可以進行「炒菜」的探索。

再比如,買來石磨便是想看看當代的石磨磨出來的五穀是什麼樣子,是否有具備改進的可能。

畢竟小麥雖然種植面積與日俱增,然而大家日常主糧還是「稷」,也就是高粱。並不是因為高粱有多麼高產,而是小麥太難磨皮了,弄出來的麵粉往往會與麩皮摻雜在一起,口感並不好。所以飲食花樣也不夠多。

後世的「麵條」,這個時候叫做「湯餅」,便是將小麥麵粉用手扯成條狀用清水煮,口感可想而知。還有就是豆腐,相傳豆腐乃是由前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然而他吃過這個時代的豆腐,在口感上有股澀味,更多是沾著肉醬生吃,要麼便是切成塊狀做「羹」,完全沒有是後世那麼多花樣。

再比如「黃豆芽」、「綠豆芽」、這些後世常見的蔬菜,在這個時代根本見不到。哪怕有人無意中得到發芽的黃豆綠豆,也往往將之當做果腹的東西。

可以想象,一旦在冬天培育出豆芽,會有多受歡迎。這種後世進入尋常百姓家的菜式,極有可能打入權貴之家。

如此等等,他一方面遊覽洛陽,一方面在家中鼓搗,他要在「正旦」那天,做出一頓讓全家人驚訝的宴席。只要這次實驗足夠成功,也便意味著他的酒樓計劃成功一半了。

都說「君子遠庖廚」,開始的初衷是,君子有仁者之心,不忍心見到廚房中有殺生行為,而作為「人」又不能不吃肉食,只好遠離廚房,來個眼不見為凈。

時間久了,廚房也變成了下人的專職之地,大戶人家的子弟很少會進入,因為這畢竟是有失身份的行為。所以當張韜出現在廚房中時,著實讓一眾下人驚奇而又驚慌。

驚奇的是,作為家主的寶貝疙瘩,三公子如何便來到這污穢之地?驚慌的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一旦煙熏火燎地影響到了小公子,未免會受到管家的責罰。

「你們繼續,我只是過來看看。」

無奈之下張韜只好出言安慰了廚房中的眾人,抬著手示意他們不用管自己,這才讓下人們止住慌亂。他四處打量著,張府的廚房雖然算不上豪華,常用器具也是一應俱全。

比如說灶台,此時的灶台已經無限接近於後世。若說唯一的區別,那便是鍋圈是一個圓形的向上隆起的小型圓圈。之所以出現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炊具的不同。

後世主要是鐵鍋,所以相對地灶台上的鍋圈也比較大,用以托住鍋底。無論是蒸煮還是煎炸亦或者烹炒,一口鐵鍋足矣。但是鐵鍋直到北宋時期才開始普及。

而此時的炊具,如果是「蒸」,用的炊具名為「甗(yǎn)」。【不知道長什麼樣的同學可以百度一下「商婦好青銅三聯甗」】

它的下半部分叫做「鬲(lì)」,上半部分叫做「甑(zèng)」。用的時候,將鬲放在鍋圈上方,裡面放滿清水,然後再將甑放在鬲的上方,裡面放上需要蒸的食物,再蓋上蓋子。只要在灶台里點火進行加熱,鬲中的清水形成蒸汽進入甑中,到了一定時間便可以吃上蒸熟的食物。

「甑」是陶制的罐子,底部燒制的時候便留下一排排細密的小孔,架在鬲上,用以接受蒸汽,與後世的蒸籠相似。

而如果需要「煮」,「甗」就派不上用場了,只能將之換下來,換用「釜」或者「鑊(huò)」。釜與鑊比較類似,都是圓底的炊具,有的有腳,有的沒腳。二者的區別是,釜往往在外面中間製作出兩個對稱的銅環,而鑊則大多在上方保留對稱的兩耳,中間留有孔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關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關隴
上一章下一章

第0050章 君子喜庖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