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八)

「除非把這個女人扔下車去。」張芹盯著馮碧垚說。

她篤定的眼神,就好像真的聽見了收音機中「女聲」的話語。

但實際上,女聲在說出「除非」兩個字后,就在收音機中隱去了。

只剩下一陣短促的噪音。

如果沒有大夥的阻攔與勸說,憤怒的馮碧垚和狂躁的張芹肯定會第二次大打出手。

張芹似乎認準了,馮碧垚就是這一連串不幸事件的源頭。

究竟是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作祟?還是想為壓抑不堪的心情找個發泄口?

廖飛也猜不透張芹的真實想法。

畢竟人心隔肚皮。

餘光楠並未選擇離開客車,理智在躁動冷卻后重新上位,他也只好並不坦然地接受自己無法走出暴風雪的事實。

風雪難捱,罐頭難吃。

廖飛一門心思都在琢磨朱記者的死,他沒想到鹿淇突然向大夥說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提議。

「大夥們,我們玩個遊戲吧?」鹿淇說。

在氣氛如此壓抑的車廂里,「玩遊戲」顯然是個無比唐突的提議。

但更奇怪的是,大家卻都沒有拒絕她的意思。

可能人越是神經緊繃的時候,越是需要放鬆吧。

廖飛本想拒絕,但聽到「遊戲」的名字時,他又改變了注意。

鹿淇說遊戲的名字叫做「無罪推演」,是她在大學偵探社團時,經常會和朋友一起玩的遊戲。

還活著的七個人向車廂中間湊了湊。

所謂的「無罪推演」遊戲,是以某項「犯罪主題」為前提的。

假定所有遊戲參與者都可能是兇手,大家依次發言,說出自己「不可能是兇手」的理由和證據。

這也就是嫌疑人的自我辯護。

當所有參與者均發言完畢時,進行不記名投*票,投給你認為最可能是兇手的人。

選出票數最多的三人,再次重複「自我辯護」與「投*票」環節。

最終得票最多的那個人,就是這場遊戲的輸家,需要接受早就預設好的懲罰。

「我們這有現成的犯罪主題。」鹿淇說,「就以朱記者被殺這件事為主題,大家覺得怎麼樣?」

說起這個真實的「主題」,乘客們的臉色都變了。

餘光楠率先發難:「小姑娘,你這是什麼意思?這是遊戲嗎?這是變著法的審我們吧!」

大夥也紛紛附和。

「是啊,簡直在拿我們當做犯人來對待!」

「我不想參與這種遊戲。」

……

鹿淇沒有解釋什麼,只是笑著說:「這真的只是個遊戲而已。」

廖飛忽然舉了舉手,說:「我參與這個遊戲。心虛的人可以選擇不參與嘛,鹿小姐也沒有強迫大家。」

廖飛簡單的激將法,很快發揮了作用。

餘光楠不屑的說:「我也參與,呵,我沒什麼可心虛的。」

大夥面面相覷了一陣,最後也都選擇了加入遊戲。

鹿淇向廖飛投以感謝的目光,廖飛也報以微笑。

其實廖飛支*持鹿淇的原因,是因為他在聽懂遊戲規則后,馬上就明白了鹿淇的真正用意。

她想尋找擁有「兇手思維」的人。

這次在車上進行的「無罪推演」和鹿淇平時在偵探社團玩的那種遊戲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

那就是「真兇」是否存在。

偵探社團的無罪推演遊戲並不存在真兇,所以更多的是考驗遊戲參與者的語言邏輯能力,比拼的是誰的「自我辯護」更有說服力。

但是客車上的這場無罪推演遊戲,不僅「犯罪主題」是真實發生的,而且「真兇」極有可能就存在於參與者之中。

所以遊戲的勝負就變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從參與者的自我辯護中尋找擁有兇手思維的人。

其實餘光楠說的沒錯,這就是一種隱性的變相審訊。

兇手會隱藏自己,偽裝成與殺人事件毫不相干。

但在潛意識中,兇手卻無法抹去自己殺了人的事實。

就像一個說謊者,無論怎樣偽裝,還有是會有一個人知道他在說謊,那個人就是說謊者自己。

同樣的,在兇手的偽裝與辯護中,他存在於潛意識中的「兇手思維」,搞不好就會在他的言談之間有所展現。

鹿淇就是想尋找這樣一個契機。

對此,廖飛默契地心領神會。

一場「偵探」與兇手間的心理博弈,就在看似「放鬆」的遊戲中開始了。

「那麼懲罰是什麼?最後輸了的人要做什麼事呢?」司機李響問。這個內向的年輕人,似乎對懲罰的內容有些在意。

「關於具體的懲罰內容,大家有什麼想法?」鹿淇說。

一直默不作聲的梁涵忽然說:「你是遊戲的發起者,懲罰規則也由你來決定吧。」

梁涵的語氣快而冷淡,彷彿有些不耐煩,希望無罪推演遊戲趕緊結束。

最終鹿淇決定,輸掉遊戲的人今晚守夜的時候要多守兩個小時。

這個小小的懲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司機李響也送了口氣,他心裡可能在想:還好不是當眾唱首歌之類的……

確定了發言順序之後,鹿淇又追加了一條規則:在某人發言時,任何人都可以向他提出問題。

之後遊戲便開始了,頭一個發言的人是司機李響。

「我,我沒有理由殺朱記者」李響有些緊張,「假設我想殺他,也不可能在這種場合。」

「這種場合是什麼意思?司機先生,請說清楚一些。」

李響摸了摸方向盤,目光沉了下去。他說:「這輛車是我工作的地方,我最不希望它出事故。如果我殺死了車上的某位乘客,日後怎麼可能再安心的工作?」

「可朱記者並非死在你的車上,他是在樹林里的雪地中被害的。」

李響怔住,很顯然他的自我辯護脆弱到不堪一擊。

「總,總之我和朱記者素不相識,又無冤無仇,我不可能害他。」李響說,像是無可奈何下的最後辯詞。

這個內向的人說完這一句后,就一言不發了。

結果顯而易見,大家都在心中認為,李響的闡述蒼白而無力。

第二個發言者是梁涵,她一上來就十分堅定的說:「我不可能是兇手,因為我有昨晚不可能離開客車的證明。」

廖飛一下子來了精神,因為比起李響那種綿軟無力的發言,梁涵強而有力的開場白更像是一個兇手應有的姿態。

但是現在,廖飛更加好奇的是,梁涵口中「不可能離開客車的證明」究竟是什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刑警廖飛:暴雪公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刑警廖飛:暴雪公路
上一章下一章

(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