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頤年(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 頤年(上)

日光灑在她的臉上,徐招娣緩緩睜開眼睛。她很久沒有睜眼了,沒想到她還能睜開眼睛。

「快醒醒,快醒醒。」這人是誰啊?

沒想到死後的世界是這樣的。不對!她還活著!招娣原以為自己就可以安心升天了,沒想到風水輪流轉,她居然等來了睜眼那天。真不敢相信,她居然又活了。

「嘶,頭好疼啊。」她眯眼睛瞧著,眼前的人似乎是個女性。

招娣可謂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滿是詫異和無奈。

身體漸涼后,「真的復活了。」手背是溫熱的,頸部的血管能摸到脈搏,生命體征還在。

招娣試著活動手,於是就看到這手是白白凈凈的,沒有點幹活的痕迹,倒像是常年養尊處優下保養的纖纖玉指。她的左手上有一道猙獰的疤痕,但這具身體卻沒有。難以想象,令她重獲新生的代價竟然是投生在別人身上。

「等下,這,這不是我的身體!是不是搞錯了,偏偏讓我上別人的身。」

再崩潰也沒用了,一切已經成真了。

她徐招娣,普通的大學生,竟穿成了大家閨秀。真不知道是福是禍啊。但與其說這是重生,不如說這是穿越。不到片刻她就發現,這壓根不是二十一世紀初。

後面小樓,精雕細刻的百福(蝠)窗,上面還糊著窗紙。那窗子半開著,隱約可見飄蕩的青紗。招娣看得出神了,她曾經夢想著住這樣個雅居里。可是,這麼穿到了人家女兒身上,佔用別人的身體,她多多少少有些過意不去啊。

「唉,莫非我就要在這個朝代,過著古人循規蹈矩的生活?這也太強人所難了吧。」

這家的女兒莫非已經故去了?不然她不可能穿到一個好人身上。

「唉,除非我掛掉,否則是穿不回去了吧。」她哀嘆一聲。「算了,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還是好好活下去,既是為了我,也是為了她。」

招娣只能揣摩這個世界了,就像是演戲一樣。研究背景、劇情、角色以及更多細節。而她扮演的角色呢,似乎還是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環視四周自己身後那間房按朝嚮應該是東廂房,顯然是給晚輩居住的。另邊的正房肯定是給老爺、太太居住的,按自己的理解他們居住的地方不會在正堂,而是會在側室起居生活。

這四四方方的院子,好像是老北京的四合院。

她忙看自己穿的衣裳,短襖和馬面裙。還有兩邊的雙鬟,這是雙丫髻啊。

招娣瞬間凌亂了,這彷彿是距今五六百年的明朝!完了,這下她可能連話都聽不明白了。鬼才知道那個年代的口音是什麼樣啊。

她不禁捂臉,這可怎麼生活啊。

「冷靜,冷靜。不過自己的打扮,倒不像是丫頭。身上的衣裳帶著刺繡,好像是杭羅的,穿起來輕盈涼快。更作證這具身體的身份不一般了。」

招娣的頭又痛了,她摸了後腦勺,有些濕乎乎的。

「上面帶很淺的血痕,似乎是未完全癒合的傷口,明顯是剛留下不久的。這個人被人襲擊過。」

古代閨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居然能被人打了後腦勺,不想都覺得匪夷所思。既然她穿到了這個女孩的身上,那她就替她報這個仇,把真正的兇手捉拿歸案。

忽地背後有人拍她,「姑娘還坐在這啊?」話里雜著口音,幸好她還能聽懂。

來的人打扮得像個丫頭。她皮膚白皙,面頰略有點雀斑。梳著油光的頭,穿著青緞衣裳,腰間束個汗巾子。看起來這家人的經濟水平還不錯,肯定是大戶人家了。

招娣問:「你是誰啊?」聲音里的味和那丫頭一模一樣。

「你!姑娘你說話了!你好了!我去告訴老爺、太太。」

為什麼這一幕好像似曾相識?好像在哪個古裝劇看過。

招娣不顧多餘的想法了,一把拉著她。「你且說說,你叫什麼名啊?那我又叫什麼呢?做了場大夢,把該記得的都忘光了。」她可不會一點沒準備的,去見她口中的老爺和太太。

丫頭說:「我叫成碧,看朱成碧的成碧,這還是姑娘給我起的名呢。您不小心跌進水裡,居然全忘沒了。」

看朱成碧思紛紛,這具身體的主人莫非名花有主了?不過在才女頻出的明清,能吟幾句唐詩倒不算什麼。但後面的事挺讓她在意的,這女孩因為落水失去了意識。被打,落水,推斷一下就是這女孩硯瑛被人在背後打了一棒,然後推入水中。是誰和她有深仇大恨?

不過看樣子成碧不清楚落水的內幕。

招娣問:「那我叫什麼呢?」

「徐姑娘的尊名,是硯瑛。筆墨紙硯的硯,側玉瑛。」聽成碧的話,覺得這丫頭應該識字。

硯台和美石,說到底還是塊頑石。不過聽起來還不錯,就是撞了晏嬰的名字。

「嗯。那我爹娘都是什麼人呢?」

不出意外這家的老爺、夫人是她爹媽,再不濟也是叔叔、嬸子。

成碧卻說:「我是個下人不敢胡說的。」

「但說無妨。」招娣使勁謅了句白話。

成碧倒像是怕隔牆有耳似的,只在她耳邊低語:「老爺是東海郡侯吏部侍郎徐公之子,現任國子監祭酒。太太是靖遠侯華公的長女。」

自己的運氣還真不錯,家裡居然有個超品侯。老爹國子監祭酒,放到現代來,那就是最高學府的校長和教育部部長。現代社會她夠不上最高學府,卻沒想到穿越的這下居然能接受最高學府的教育,不錯,真不錯。

她這一夢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但從葉間竄出的光彷彿昭示著自然的永恆。沒錯,她作為靈魂存在的時候覺得自己和那些砂石一樣。自己就是視角,僅僅是一雙眼睛空洞的看著世間百態罷了。

靈魂,對,只是靈魂。她在讀大二的時候出了場車禍,再也沒能醒來。

應該自我介紹下,她叫徐招娣,中畿大學的在讀生。稱的上是一個平平無奇且無趣的人吧。除了冥想以外,別無所長。只想平平淡淡地生活,或者說是安安心心地在家睡覺。但老天給了她點特別的,就是出場車禍,把她變成了植物人。

每當深夜,她才能作為遊魂在醫院各處出沒。也僅僅望下那幽深的長廊,或是棲息在某個地方,反正是不斷的飄蕩著,沒有歸宿可言。然而隨著生命體征的逐漸消失,靈魂沉睡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候她會覺得自己馬上就要魂飛魄散了。她早就做好了死亡的準備,甚至想見一見地府陰司的黑白無常。

————

常寧鍾曦賢:原名鍾希天、鍾希賢(聖希天)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鍾常寧悲催的因為家裡窮的揭不開鍋了,於是放下讀書考取功名的念頭,決定凈身進宮。

江南人,祖籍山西,和內相秉筆太監常公公常穎光是老鄉。

後來刻苦鑽研金石,和外國人結交。

內書堂讀書——司禮監寫字太監——管文書房(遇到女主,人生失意)——秉筆太監——掌印太監——告老還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於是自盡身亡)

·好風雅,不做作,雖然會擺譜,但總體上為人謙和。識大體,懂權變。

·半路遇見了內相,司禮監秉筆太監,常穎光。一眼就相中了。乾爹乾兒子。

·很有魅力,脾氣好,性情溫和,善良樂於助人。

·對不認識的人十分高冷,認識了后覺得好溫暖

·貪財,但不拿髒錢,會做生意,謀取大量財富。和山西老鄉做生意!

·為一己私慾,禍害別人。

·弄權,掌握權勢。

·狡詐,善於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

·識大體,政治上很懂,支持孫兆和的改革(參見張居正)

·好色,娶了兩房姨太太。但寧娶歌姬,不娶宮女。(看到那些太監宮女對食的下場)

·對敵人下手狠毒。對朋友很好。遭遇背叛后仍能淡然處之。

·喜歡小孩子,把小皇帝帶大的奶爸

·對身為妃嬪的女主有著朦朧的感情,甚至有了衝動。但一直壓在心裏面。

·吐槽宮裡「四大不靠譜」,即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

徐硯媖:徐秀才之女,容貌絕美,玉容纖麗,性格柔媚。不愛皇帝,深愛常寧。即使知道常寧是太監,也愛得死去活來。

初為選侍——淑女——麗嬪(與皇帝離心)——淑妃——貴妃——太后

【選侍】

·選秀入宮,並憑藉姿色脫穎而出的的選侍,天真純情,嚮往真愛。

·入宮后積極上進,努力學習各種技藝,學習歌舞,卻沒能讓皇帝引起注意。(被人半道攔截了)和寧妃住在一宮,受到了寧妃的冷酷對待。

·服侍寧妃的時候,暗下決心成為超越寧妃的人。

·品行優良,善於自保。

·

·冬天給皇帝的小狗狗做虎套頭。(無果,並被嫌棄虎套頭做的不好看)

·受到常寧影響,鑽研廚藝,效果不佳,但常寧說味道不差。(引起皇帝的好感)

·不喜歡公事公辦,冷麵如霜的太監,倒很喜歡和他一起吐槽光祿寺做菜難吃。喜歡吃常寧做的飯菜。

————

朱載坖一上台,就將世宗信任與寵愛的方士王今、劉文斌等等一併逮捕,下獄論死。他對方士亂國,浪費錢財的惡跡早就恨之入骨,所以一上台就毫不手軟的處死了這些大賊。同時欣賞那些在嘉靖一朝因為敢於冒犯皇帝,勸諫的那些忠臣,例如海瑞,朱載坖不但沒有追究海瑞不尊敬其父的大不敬之罪,反而釋放了他,還官復原職,不久又提升大理寺丞。

明朝的黨爭,尤其是內閣的爭鬥始於隆慶一朝。明穆宗即位之初,大學士徐階掌管內閣,不能壓制其他內閣成員,所以致使內閣中有一些人對他不滿,以郭朴、高拱為代表。靠徐階提攜的高拱,最後擠走了徐階。之後,新閣臣張居正與恃才傲物的高拱不和,內閣閣臣關係緊張,黨爭愈發嚴重。朱載坖本人也不能制止內閣輔臣之間的傾軋。

第一卷:初入宮廷

大魏景順六年

觀媖經選秀成功入宮,在做選侍學禮儀時得罪了教習女官,被打發到寧妃宮裡,做了個低等的選侍。結識失意的秉筆太監。

送了一個月飯,初遇常寧時,被誇讚心思細膩,還賜了東西,因此頗為感激。

遭到尚食局的人為難,被掌嘴,哭時遇見太監常寧。關係越來越好,秀一波恩愛。(一堆,膩歪)得知她無緣獲封,常寧出計策幫她成淑女。有太監做靠山,比宮女靠譜太多了。

待遇

是以冠服、車輿、儀衛鹵簿規制。

后妃冠服主要有禮服和常服兩種,均配戴鳳冠。凡皇后受冊、謁廟、朝會,則著禮服,平時穿常服;皇后的禮服分為兩種:一種為褘衣,一種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宮中接受妃嬪和宮外命婦朝賀時著褘衣。

常服則包括鳳冠、霞帔和玉帶。妃嬪受冊、助祭和朝會時也著禮服,永樂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製,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飾與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嬪的冠服,大衫、鞠衣均與皇妃相同。

皇後車輿有輅及安車、行障、坐障等;皇后儀仗可分為丹陛儀仗、丹墀儀仗、宮中常用儀仗等,根據需要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車輿和儀仗;妃嬪的車輿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車稱鳳轎,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樣,用紅綾裝飾。皇妃的儀仗只有一種。

殯葬

殯葬制度前後雖有變化但依然在總體上有其等級格局:皇后附葬帝陵,並附祀太廟,廢后則另葬;自憲宗開始,升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內,但不附祀太廟。明英宗前,妃嬪實行殉葬制,死後葬入山陵內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內。

據不完全統計,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嬪共70餘名,其中太祖妃嬪殉葬的就達38人。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嬪一般葬在金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半生凝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半生凝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頤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