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莫測 第三十六章 生命方舟【本卷終章】
或許,一切都會重頭開始,我們害怕的,恐懼的,期望的,都會隨風而逝,留下了什麼呢?只有行走在時間縫隙里的它見證著。
在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費恩教授坐在辦公室的窗戶前凝視著外面草坪上的一隻鳥,也許是一隻鴿子,距離稍遠,他看不大清楚。那隻可憐的小傢伙一直在原地兜圈,遲遲不肯飛走,教授陷入了長久的沉思。
不知何時,他躺在椅子里睡著了,滴滴答答,時間轉瞬到了晚上,教授卻依然沒有醒來。
第二天當他被發現時,死亡時間已經超過了十二個小時,根據遺囑,教授的遺體被送往了「生命方舟」計劃實驗室。
他的家屬對此十分困惑,但仍然遵守他生前的意願。為什麼不呢?他活著的時候就讓人迷惑不解,又怎麼指望能夠在死後去理解他?實際上,費恩教授就屬於那一類人,他們表面上看起來捉摸不定,其實內心深處卻執著的難以置信。
不難想象,他在簽署那份文件的時候一定猶豫不決。雖然他擔心的那些問題在文件中都做了詳細的闡述,但對一個哲學教授來說,這顯然不足以使他放下所有的疑問。
長達五十頁的文件費恩教授竟然在一天內讀了整整三遍,即使如此,他還是疑慮重重。不過當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端上第五杯咖啡的時候,他終於在文件末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促使他下定決心的因素不是對科技力量的信任,而是哲學家窮追到底的本性和直覺。正如他總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只要有一半的事實,就不要在乎另一半的虛假。」
此後的幾年裡,費恩教授努力使自己忘記這回事。說到底,他還是有些不安,這並非沒有道理。人類的生老病死本就是不可抗拒地自然法則,即便科技手段發展了如今這個程度,結果也仍然不可避免。
一旦陷入深深的危機,費恩教授總會顯得格外理性和冷靜,他不希望看到那些人類曾信仰的大廈逐個倒塌,可不得不承認,內心深處,或者說潛意識中他卻期待著一場驚天動地的巨響。
他隱約覺得自己正在一步步靠近一個未知的領域,頭暈目眩。這種感覺在一開始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那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前提能夠實現的話。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費恩教授越來越擔心事情敗露,以至於他連續幾天都不敢出門,整日待在家裡,來回踱步。
一支接著一支吸煙,他把那份文件鎖到了辦公室的保險柜里,後來又覺得不放心,在一個深夜悄悄地將其付之一炬。
他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孰料,幾天前的一個下午,一切又如追魂之鬼般跟了上來。
當時費恩正在上課,突然有一個戴著墨鏡穿著西服的男人從教室後門打招呼,徑直坐在最後一排。
起初他並未在意,以為來人不過是一名年紀稍大的聽眾。他甚至感到了一些欣慰和自豪,在他的課堂上,從來不乏各色各樣的「學生」,他也從不拒絕任何一個走進課堂的人。
至於他是否能將枯燥乏味的哲學課程講述的趣味橫生,費恩教授想,這又有什麼關係?反正在聯邦大學能聽懂他講課的人絕不超過百分之一。
來人取下墨鏡,將公文包放在桌子上,然後模仿其他學生的樣子,擺出了一副仔細聆聽的姿勢。費恩注視著男子,突然有種熟悉的感覺,這個人他似乎在哪兒見過?
思緒飛快地在大腦神經中穿梭,一頭衝進記憶的汪洋,開始搜尋那個熟悉的面孔。我們在前面說過,教授是那種心地十分執著單純的人,當他想起了來人的身份后,便天真的以為這不過是一次無比尋常的見面。
對方正是「生命方舟」計劃實驗室的職員,五年前與費恩教約的也是這人。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了重新獲得客戶的授權,同時將最新的技術進展和突破以備忘錄的形式呈送給客戶。
令人驚訝的是,這次費恩教授竟然毫不猶豫地簽了字,他甚至都沒有仔細讀完這份文件。此時此刻,他心裡閃過一個強烈的念頭——以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無知和愚蠢啊!
接下來的幾天,費恩似乎覺察到自己生命的波動越發微弱,他有種感覺,說不定哪天自己就這樣去了。
於是他關起門來,寫好了遺囑,並且在後面特彆強調——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都必須把他的遺體儘快送往「生命方舟」計劃實驗室。
至於費恩離奇死亡的原因,我們認為這委實不值得深究,因為首先教授二十多年無節制的生活方式很有可能是最大的元兇,其次對神秘主義的偏信也許造成了精神上不可逆轉的創傷……
總之,在這個陰雨連綿的下午,費恩教授——索托聯邦大學最傑出的哲學家以一種倉促卻又平靜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現在,他的遺體靜靜地放置在「生命方舟」計劃實驗室里,四名身穿白色大褂的研究人員分站在兩旁。其中一人拿出一把激光槍,在教授左手腕上打下了兩個紅色的阿拉伯數字「42」,另一人在教授的身體上粘貼了十來個電極,然後將電極的另一頭分別插在監測儀器的不同插孔中……
這裡有必要說說這個計劃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早在1019年,也可能是1010年,各大聯邦已經實現了人體組織器官的再生,可遺憾的是,大腦細胞在經過上百次的新陳代謝后最終還是會死亡。
於是,有人提出在新的機體上重建大腦神經迴路,以此代替腦細胞的死亡,又經過了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這個構想變為現實。
也就是說,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通過電流刺激的方式激活費恩的大腦,然後在餘燼最終熄滅之前完成億萬個神經迴路結構的掃描,同時在另一具軀體實現腦神經迴路的重建。
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三個星期,在此期間,費恩的家屬每天都打電話過來詢問事情的進展情況,聽得出來他們對此頗為關心。尤其是他的妻子,在通話中總是忍不住低聲哭泣:「醫生,我丈夫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醒過來?」
而另一頭的回答也總是讓人燃起希望:「我敢肯定明天他就會醒來。」
事實上,費恩教授早在半個月前就醒了,他的各項身體指標都基本恢復正常,唯一的麻煩在於他還不能說話。
他偶爾睜開眼睛,卻眼神空洞,盯著天花板,費恩喉嚨里勉強擠出一絲含糊的聲音,他可以輕微地移動雙手,有時候還能夠像嬰兒一樣撫摸臉部,由於大腦還處於一個暫時的適應期,眼下他的所有行為都顯得極其單調和缺乏意義。
實驗室之所以不願把這個消息告訴教授的家人,原因很簡單,從實質來講,這個人還不能算是費恩本人,至少還缺少某些關鍵的東西。
費恩教授的一生實在是過於平淡,同大部分人一樣,他很少提起過去的經歷,儘管早年的生活充滿了不幸,可他認為那不過是漫長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小小的挫折,不值得談論。
腦迴路掃描僅僅用了不到四十個小時便全部完成,這個時間竟然比前面四十一個實驗對象的平均掃描時間還要少六個小時。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生命的波瀾中竟顯得如此蒼白無助。
神經迴路的重建工作相比之下就稍顯複雜,不過,總體來說也相當順利。
載體的年齡比費恩年輕了二十歲,可謂正當壯年,尤其是大腦神經元的數量,二者相差居然不超過一個數量級,這意味著他們差不多完成了一個近乎完美的複製,或者說是克隆。因此當刺激信號全部輸入完畢之後,不到十分鐘,那些檢測生命體征的儀器便同時發出了「嗶嗶」的聲音。這簡直是宇宙中最美妙的聲響。
此刻還不是慶祝的時候,在場的人個個面色凝重,他們知道離成功還差一步。
當費恩教授剛剛可以下床走動時,他就被送到了一個全封閉的訓練中心。從外面看這是一座弧形的建築,像一個邊緣破碎的蛋殼扣在地上,直徑大約三十米,裡面的空間分成了很多層,每一層在水平方向上十分寬敞,一條垂直的圓形通道一眼望不到盡頭。
從圓形通道乘坐電梯來到第九層,穿過一條昏暗的走廊,光線突然變亮,一間堆滿各種運動器材的屋子映入眼帘,屋頂中央的吊燈格外耀眼。兩個穿著白色套裝的男人正在專心地打乒乓球,他們的動作顯得非常的笨拙誇張,握拍的姿勢也很滑稽。儘管如此,他們卻玩得十分投入,不停地撿起地上的小球,然後再次將其拍落到對面的地上。如果再靠近他們一點,則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衣服的左臂上有一個小小的黃色圓形卡片,上面分別印著數字6和13。
費恩的第一項訓練是一個電子迷宮遊戲,規則很簡單,在一分鐘之內將迷宮內的小白鼠移動到出口位置,每成功一次,迷宮內的布局就會變化一次,難度也在逐漸增加。
一開始費恩教授完全不明白這個遊戲的目的,他緊緊的握著操作手柄,推來推去,小白鼠在迷宮裡胡沖亂撞。
經過十多次的失敗,教授開始顯示出過人的天賦,小白鼠終於在規定的時間內走出了迷宮。隨著遊戲難度不斷增加,他玩的越來越好,不論是多麼複雜的路線,他都只需要幾遍就可以輕鬆地走出。
在短短的幾天內,費恩教授玩遍了所有的遊戲,只是有一點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他總是用左手操控遊戲手柄的方向鍵。要知道,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器械一樣,這是一款為右撇子設計的遊戲手柄,儘管使用起來有些彆扭,費恩教授卻很快就習慣了這種用法。
「老天爺啊,他是一個左撇子!」一名工作人員覺得這個發現非常重要,他急忙調閱了費恩教授當年簽署合約時的監控視頻。結果再次極大地鼓舞了人心,沒錯,教授簽字時用的確實是左手。
誰也沒有想到,這麼短的時間內,費恩教授年邁的意識居然已經熟悉了這具年輕的身體。
為了進一步驗證教授的記憶恢復程度,工作人員特意拿來一本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
這是一本經過特殊處理的書籍,當有人來閱讀它的時候,它也會閱讀對方。閱讀者在每一個字詞上的停留時間,心理變化,大腦對應區域的刺激強度等均會自動的記錄下來。他們堅信,人類進化到今天,只有數據才值得信賴,才是真正的信仰。
這本書費恩教授讀的極其吃力,他幾乎是一字一句的反覆咀嚼,尤其是書中的第六部分——「論人的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實在區別」。
如果此人擁有了費恩教授地記憶,他一定會在此處顯示出一些特別的情感,因為,當年他正是憑藉兩篇關於笛卡爾二元論思想的論文才奠定了自己在學術界的地位和聲望。
說到這兩篇論文,我們不能不提另外一件事——在費恩教授三十歲生日的那天,為了慶祝論文的發表,聯邦大學哲學系的師生為他舉辦了一個小小的宴會。
教授正當春風得意,不免多喝了幾杯。宴會進行到尾聲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女士又敬了教授一杯。
「費恩教授,就您個人而言,您認為靈魂與肉體哪個才是本質?」
教授放下手中的酒杯,看著這位陌生的女士,他不認識此人,聯邦大學沒有這樣一位教師,當然她看起來也不像是學生。
「我想……」他停了片刻,調整了一下襯衣的領結,「如果肉體不能讓靈魂得到歡娛,那麼顯然心靈的東西佔了上風……我的意思是,就拿您來說吧,您漂亮的外表決定了有人是否會進一步關心您的內在心靈。」
說完這句話,費恩教授也覺得很不自在,這也許是酒精在作怪?教授難為情的想,他絕不是那種見到漂亮女人就言不由衷的人。
「沒有一個外科醫生聲稱在人體里發現了靈魂這種東西,一個真實的身軀才是自我。」費恩覺得有必要彌補一下剛才的過失。
女人輕輕地抿嘴笑了笑,然後起身離開,走了一半又回過頭:「您不覺得靈魂其實也挺無聊的嗎,教授先生?」
那晚回去后,費恩教授嘔吐的厲害,他記不清在洗手間呆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是怎麼睡著的。
第二天中午他勉強醒來,感覺整個人都是輕飄飄的,四肢無力,口乾舌燥,頭也有點疼。他努力回憶昨晚發生的事……他想起了那個女人,這卻使他愈發難受。
直到晚上,他才有力氣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打聽那個女人的身份,她果然不是學校的教師,也不是學生,而是一位教師的親戚。後來,他們又見了多次面,再後來,這個女人就成了他的妻子。
多年以後,倆人還時不時回想起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每當這時,教授總是故意扮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並毫不忌諱的說:「親愛的,你不知道,那天晚上我差點把靈魂都吐在馬桶里。」
數據的觸手伸進了教授的心底,它體驗到了強烈的震顫。
又是一個陰雨連綿的天氣,教授的妻子終於見到了丈夫,他們的見面被安排在一間裝飾非常溫馨舒適的屋裡,燈光很柔和,牆上的屏幕正在播放一個關於野外生存的娛樂節目,透過「窗戶」能夠看到外面是一座漂亮的花園,修剪整齊的草坪上幾個孩子正在玩耍。
此時費恩教授正坐在沙發上,專心致志地閱讀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這是地下空間的第三層,被稱為會客區,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相當專業的名字——全息影像模擬實驗室。教授是第四個來到這一層的人,這意味著在過去的十年裡,僅有三個人完成了實驗。
教授放下書,看著他的妻子,眼睛里閃過一縷難以覺察的哀傷。過了片刻,女人率先開口:「嗨,費恩,你還認識我嗎?」
沉默再次降臨,中央空調的絲絲聲清晰可聞。
這時,屋裡的光線突然暗淡下來,誰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不約而同地向窗戶外望去,花園消失了,那裡已經變成了一片星光熠熠的海灘。突如其來的夜晚並沒有讓教授的妻子流露出一絲一毫的不安,她看上去比任何時候都鎮定自如。她輕輕地挽起教授的胳臂,說道:「我們不如去外面走一走吧!」
他們並排走在潮濕涼爽的海灘上,夜空中的星辰散發出迷人的光輝。有那麼一瞬間,年輕的教授覺得自己似乎想要唱歌,他張了張嘴,終究還是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海灘的北面有一條石頭鋪成的小道,他們順著小道走下來,一艘木製的小船停在岸邊,他們乘著小船,一直劃到海灘從視線中消失。
漫天的星光下,無邊的大海在搖曳,年輕的教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果然不出意外,海上起風了,短短的幾秒鐘之內,風浪就吞噬了夜晚的寧靜,小船左右搖擺,隨時都可能被打翻。
就在這時,他們看到了恐懼的一幕,一道幾丈高的水牆正在快速湧來,水牆的頂端,大犬座的天狼星正閃爍著寒冷的星芒。
他們驚慌失措,拚命划動船槳想要逃離險境,然而小船就像是被牢牢吸引住一樣,一直在原地顛簸,巨大的浪頭從天而降,咆哮聲震耳欲聾。
費恩死死地抓住小船,不過一切都是徒勞。一股強勁的力量將小木船高高地舉起,然後再猛的摔落,急速的風浪裹挾著教授沉到了水裡。
水裡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隨著水面的聲音越來越小,費恩覺得到自己正在下沉,無盡的跌入絕望的黑暗深淵……
他放棄了掙扎,肺部的空氣被一點點擠壓出去,大腦由於缺氧,意識在逐漸消退。
黑暗不再那麼濃稠,眼前無數把五彩繽紛的雨傘在旋轉,他想起了童年,巍峨的群山下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香氣四溢,他們不停地奔跑。
那時他才六歲,右手在那次追逐中不幸摔斷,他卻永遠記得那天天空陰雲密布,太陽始終都沒能露出臉。
色彩忽的消失了,四周到處都是白茫茫的雪,教授抬頭望了一眼,珠峰金字塔狀的身軀昂首聳立在雲端,此刻,他們正在向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跋涉。
儘管在上個世紀早已有人歷經艱難站在了世界之巔,但仍然有無數的勇士前赴後繼地走在路上。對於這顆星球上的主人來說,只有一次又一次的站在最高點,才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在這裡,意外就是家常便飯,他們的登山團隊離開大本營前往孔布冰川,在海拔六千三百多米的地方遭遇了一場強烈的雪崩,五名隊員相繼喪生。
費恩和另外兩名隊員走在最後面,情急之中他們割斷了連接繩索,躲在一塊巨石後面才僥倖逃過一劫。
回去的路已被大雪完全覆蓋,更糟糕的是他們的氧氣瓶受到損壞,泄露嚴重,剩餘的氧氣根本無法堅持到救援到來。
恐懼和絕望寫在每個人臉上,他們的呼吸越來越微弱,體溫也下降的很快,嚴寒沁入了肌膚,渾身不停地發抖,大家心裡明白,在這塊曾經埋葬了無數勇士的死亡地帶,他們毫無勝算,不可能活著回去了,最多到了天黑,他們就會成為三具僵硬的屍體。
卡魯神峰的夜色完全籠罩了他們,此刻,眾人幾乎已經無法呼吸。
費恩教授最後看了一眼那座聳立的山峰,緩緩地閉上了雙眼睛突然,他聽到了一聲呼嘯,彷佛一顆疾速的炸彈從耳邊掠過。
他不由地睜開眼睛,瀕臨死去的意識在這一刻迴光返照。一個明亮的火球從他們頭頂飛速劃過,墜落在不遠的山谷中。
他們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爬到了那個山谷,眼前的景象讓三個垂死之人怎麼也不敢相信。
那個神秘的火球炸開了厚重的積雪,大量登山設備散落在周圍,這裡或許是一個登山者的營地,雪崩把所有的東西都壓在下面,他們找到了幾個睡袋和氈毯,還有完好無損的氧氣瓶。靠著這些物資,他們終於等來了救援。
一個星期後,三名倖存者登上了加德滿都開往馬羅市的航班。在飛機上,他們遇到了一位尼泊爾的僧人,當他在漫長的飛行中得知了這個不幸的事實后,他一直喃喃自語:「這一定是神的旨意。」
費恩教授回家后大病了一場,他高燒不退,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在那三天里他地身體遭受著病痛的折磨,但意識卻無比清醒,他感覺到自己脫離了肉體,變得輕盈透徹,他從來沒有這樣認真地審視過自己和那些信仰的東西。
此刻,他又產生了同樣的感覺。他看著緩慢下沉的自己,竟然沒有任何的留戀和難過。
突然,費恩看到水面上有亮光,於是,他不顧一切地奮力向上游去。
彷佛做了一場夢。教授驚訝地卻發現自己原來還在那間屋裡,旁邊坐著自己的妻子,她的眼裡噙滿了淚水,正緊緊地握住自己的雙手。
他頓時感慨萬千,無數往事湧上心頭。他不知道自己死去了多長時間,醒來只覺得一切好像隔了一千年那麼遙遠。
費恩教授轉過頭,臉上的表情變得神秘又耐人尋味,他起身來到「窗戶」邊,出神地注視著外面,似乎窗外有什麼東西吸引了他。
妻子站在他身邊,也向窗外望去,除了一片茫茫的原野,她什麼也沒有看到。她感到十分疑惑,忍不住問道:「親愛的,你看到了什麼?」
許久,一個陌生的帶著金屬質感的聲音第一次在她耳邊微微響起,「我好像看到了一隻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