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語
【成語】:不可同日而語
【拼音】:bùkětóngrìéryǔ
【解釋】: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戰國中後期,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從而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政冶活動。弱國聯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它弱國,稱為連橫。當時有個縱橫家,名叫蘇秦。他先到秦國遊說秦惠王,結果沒有成功。於是,他又到趙國遊說。趙國的相國不喜歡蘇秦,他又沒有成功。後來到燕國,才得到一些資助。接著,他第二次來到趙國,這一回,趙國的國君趙肅侯親自接待了他。
他向趙肅侯分析了趙國和各國的關係:如果趙國與齊、秦兩國為敵,那麼百姓就得不到安寧;如果依靠齊國去攻打秦國,百姓還是得不到安寧。現在,如果大王和秦國和好,那麼秦國一定要利用這種優勢去削弱韓國和魏國;如果和齊國友好,那麼齊國也一定會利用這種優勢去削弱楚國和魏國。魏、韓兩個弱了,就要割地,也會使楚國削弱。這樣,大王就會孤立無援。」
趙肅侯年紀比較輕,見蘇秦說得頭頭是道,不住地點頭稱是。接著,蘇秦又分析了趙國的實力和面臨的形勢:「其實,山東境內所建立的國家,沒有一個比趙國強大的。趙國的疆土縱橫兩千里,軍隊幾十萬人,戰車千輛,戰馬萬匹,糧食可支用好幾年。西、南、東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國,也不值得害怕。現在各國中秦國最忌恨趙國,但為什麼它又不敢來攻打趙國呢?原來是它害怕韓、魏兩國在後邊暗算它。既然如此,韓、魏可算是趙國南邊的屏障了。但秦國要是攻打韓、魏兩國,那倒是很方便的,它們必然會向秦國屈服。如果秦國解除了韓、魏暗算的顧慮,那麼戰禍必然會降臨到趙國。這也是我替大王憂慮的原因。」
趙肅侯聽到這裡,心裡非常害怕,急著問蘇秦應該怎麼辦。於是蘇秦說道:「我私下考察過天下的地圖,發現各諸侯國的土地合起來五倍於秦國,估計各諸侯國的士兵數量十倍於秦國,如果六國結成一個整體,同心協力向西攻打秦國,就一定能打敗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國,向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怎麼可以放在同一時間裡來談論呢?」
接著,蘇秦又講了一些如何具體搞合縱的方法和策略。趙肅侯聽完說:「我還年輕,即位時間又短,不曾聽到過使國家長冶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諸侯國得以安寧,我願意誠懇地傾國相從。」
於是,趙肅侯給了蘇秦許多賞賜,用來讓他遊說各諸侯國加入合縱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