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顧時攻佔蘭州城 脫歡歸順大明廷

第二章 顧時攻佔蘭州城 脫歡歸順大明廷

就如天空每一個星辰都有自己獨特的運行軌跡,地上每一顆小草都有自己獨特的生長過程一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旅程。但在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旅程中總遇到一個或者幾個關鍵時刻,如果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也許就會璀璨自己的一生,乃至為自己家族的發展、輝煌奠定堅實的基礎。

脫歡無疑就是這麼一個人。

他帶著妻兒老小一干人,快馬加鞭一路向北追至正帝,趕了三五天,既沒見到至正帝的影子,也沒得到至正帝的消息。路途勞累,加上下了兩天的雨,不由得放慢腳步。

其實,他們走錯了路。至正帝從東路北行,他們由西路追趕。

這一天,路過一個集市,隱隱約約聽到大都淪陷的消息。大家不免惆悵,失落感漸漸填滿心裡。

說實心話,其實脫歡內心深處早對元朝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信心。他曾在戰場上見過朱元璋,朱元璋長相奇異,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深得人心。脫歡聽人們說朱元璋在打大都前要求部下「此行非必略地攻城,要在削平禍亂,以安生民。凡遇敵則戰。若所經之處,及城下之日,勿妄殺人,勿奪民財,勿毀民居,勿廢農具,勿殺耕牛,勿掠人子女。或有遺棄孤幼在營,父母親戚來求者,即還之」。打下大都后,朱元璋獲元后妃孫子不行獻俘禮及元宗室皆封以官——朱元璋的忠厚之道,興滅繼絕之仁沒有人能比得上啊。

脫歡暗想,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招賢納士,廣采眾議,育將練兵,治軍嚴格,這是仁義之君啊。他有這樣的開國之君,大明一統天下不會再等多長時間了。

大元將滅。自己怎麼辦,家族怎麼辦?跟隨自己的這些人怎麼辦?

脫歡憂心忡忡,他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商議下一步打算。

妻子馬夫人問他有什麼打算。

脫歡說:「我們是馬背上的民族,以驍勇為盾牌,視榮譽為生命。與其毀聲滅名,何如粉身碎骨報效朝廷!」

「你說的沒錯。但雄鷹也應該選擇晴朗的天空去飛翔,而不應該到暴風驟雨中自取滅亡。」妻子不以為然。

「那你的意見是?」

「我的意見?我的意見就是我們應該先回蘭州,在庄浪連城靜觀其變,根據形勢變化再做抉擇不遲。」

原來脫歡妻子馬夫人的娘家在蘭州。

年輕時,脫歡曾隨軍在蘭州駐紮過。就在那時,年輕英俊,一身武藝的脫歡偶遇到一位端莊美麗聰慧賢達的姑娘,年輕的心一下子被姑娘吸引了。他四處打問,這位姑娘是蘭州西豐里人,出生書香門第家中,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勤學善思,及至長大,學有所成,善書畫,有智謀,有大丈夫氣概。這麼好的姑娘可遇而不可求,錯失了豈不可惜?!於是,他託人穿針引線,很快博得了姑娘的芳心,從此兩顆年輕的心深深相吸,在大夥的祝福聲中結為伴侶。

結婚後,他們閑暇時游遍蘭州周邊地區。當他們來到庄浪連城地區時,眼前一亮,發現這裡東西兩面都是崇山峻岭,在最北段和最南段緊緊收攏在一起。最北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王溝,最南端是萬丈絕壁的享堂峽。川中間相對平坦開闊,形成一個河谷盆地,大通河縱貫全境。從生活上來講這裡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就像是一個大花園一般。從戰略上來講,這裡能攻易守,是個難得的好去處。

「這真是一個世外桃源!」

他們立刻被這裡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優美的風光所吸引,於是就想辦法在連城置了一份家業,想等老了來此頤養天年。此後的日子,又把周邊的親戚拉盤到這裡來生活,也有個依靠。不想十多年過去,親戚幫親戚,朋友拉朋友,這裡的親朋差不多有了百十戶。

「這個主意不錯!」

脫歡沉思良久,下定決心。於是,他們一行不再猶豫,跋山涉水,奔向庄浪連城。

不只是脫歡夫妻把目光投向庄浪,洪武帝的目光也緊緊盯在了蘭州、庄浪這一片。

不錯,甘肅河西走廊是元兵把守的重要地區。早在至元年間,忽必烈為抵禦海都為首的中亞蒙古宗王對元朝的不斷內侵,就在河西走廊及西域聚集了數十萬大軍,幷改西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治所移至甘州。現在,以李思齊、張良弼、張思道、王保保(擴廊帖木兒)為首的故元軍隊也大量湧入甘肅境內。

要打通河西走廊,切斷漠北蒙古與青海蒙古勢力勾連,就必須儘快佔領蘭州地區,尤其是庄浪,然後打通河西走廊。

要說「庄浪」得名,「庄浪」一詞出自藏語,意為「野牛溝」。元代庄浪地區多藏民,遍地野牛。元將蘇布特佔領該地后,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就用藏語「野牛溝」的譯音,改縣名為「庄浪」。

庄浪,東距黃河,南環大通河,西界烏鞘嶺,北築新邊。蘭州在其東二百二十里。自紅城子、野孤嶺、苦水、沙井堡、金城關,渡黃河鎮遠浮橋,就到蘭州。由蘭州至西安一千四百里。西寧在其西三百七十里。涼州在其西北三百四十里,甘州在其西北八百二十里,肅州在其西北一千二百四十里。雖然這裡地狹,山寬,土瘠,但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凡甘州、肅州、涼州、湟水地區要到河東的人,離開庄浪更無其他道路,因此說它是甘肅饋道,河西咽喉,因此必須儘快拿下來。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元)四月,洪武帝命令大將軍徐達會諸將於鳳翔,商量攻佔蘭州、庄浪,收復河西的事宜。諸將都認為以張思道之才比不上李思齊,收復慶陽比收復臨洮容易。建議先攻取慶陽,然後從隴西進軍臨洮。徐達耐心聽完大家的意見,站起身笑著說:「你們的意見不對啊。張思道守衛的慶陽城池險要,士兵強悍,一舉攻佔不容易。臨洮之地,西通青藏,北臨黃河、湟水。李思齊佔領它,有充足人口補充兵員,有豐富的物產以供軍需。如果現在我們立即進攻,李思齊不是逃向青海,就是束手就縛。臨洮既克,其他地方就容易了。」諸將聽他這麼一分析,都點頭稱是。

兵貴神速,徐達當即命令馮宗異攻取臨洮,都督副使顧時、參政戴德攻取蘭州。

此時元軍殘餘勢力已四分五裂,人心不穩。

李思齊看到馮宗異帶領大軍氣勢如虎,一路殺來,前思後想,只有投降一條路了。於是在馮宗異兵臨城下的時候,無奈投降了明軍——后朱元璋派李思齊招降王保保,王保保禮遇有嘉,並派騎兵送歸。后快抵塞內時,騎兵說「主帥有命,請您留下一物送別。」李思齊回答道:「我沒有帶禮物。」騎士對李思齊說:「願得公一臂。」李思齊知道不能免,遂割斷自己的一隻手臂並交給騎士。回來后不久便因傷勢過重而死——這是后話。

四月十四日,都督副使顧時、參政戴德等來到蘭州城下,元平章政事張志敬率州人侯文賢等投降明朝。顧時與朱元璋是同鄉,兒時的玩伴,稱得上是總角之交,並且是朱元璋濠洲起事的舊部。至正二十三年(1353)年跟隨朱元璋離開濠洲南攻定遠,是朱元璋出身入死的戰友,奠定大明王朝基業的二十四人中的一員,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因此朱元璋對其禮遇有加。蘭州號稱「大河之濱的黃河之都」,自秦漢便稱「金城」,素以「屏障中原、聯絡西域、襟帶萬里」聞名於世,是絲綢之路重鎮。

聽說都督副使顧時、參政戴德率部「和平解放」蘭州,脫歡再也坐不住了,必須做出選擇了!他猶豫再三,反覆斟酌,決心歸降明廷!

於是他帶領長子阿實都以及手下百十號人,前往蘭州,向顧時投降。

脫歡見到顧時,心頭一震,眼前這位才三十多歲,身材魁梧,眉宇間透露著一股豪氣的將領,就是在戰場上的縱橫吟嘯,倜儻好奇略,能以寡擊眾,沉鷙不伐,南征明夏、北伐北元,立下大功的大都督同知,賜封濟寧侯的顧時!

顧時見脫歡來降,大喜,一面向徐達報捷,一邊向脫歡詢問了蘭州周邊及連城地區的有關情況,安撫脫歡回家安頓好家小,前來蘭州復命。

明軍士氣正旺,氣勢如虎。佔據臨洮、蘭州后,明軍分兵進攻各地,陸續攻取會寧、靜寧、平涼等地。接下來立即發動了慶陽會戰。顧時、戴德隨即派張溫留守蘭州,率大隊人馬隨徐達參加慶陽會戰。

此時,元慶陽守將是張思道、張良臣兄弟。他們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尤其張良臣驍勇善戰,素有「小平章」之稱。其兵精悍,養子七人皆善戰,軍中有傳言:「不怕金牌張,惟怕七條槍。」可見,張良臣所部戰鬥力不一般。

徐達先禮後兵,派遣指揮張煥率騎兵前往慶陽偵察巡視。誰知,張良臣很狡猾,竟然利用詐降,抓獲了張煥,然後堅決固守慶陽。徐達大怒,派兵分道攻取會州、蕭關等地,掃清外圍,調各路悍將圍攻慶陽。元朝柱石王保保也使出絕招,抓了張思道,逼迫他弟弟張良臣同明軍死戰。

雙方都抱著殲滅對方主力的想法。張良臣依仗慶陽險要地勢氣焰囂張。明軍名將彙集慶陽外圍,俞通源將精騎略其西,顧時攻其北,傅友德守其東,陳德佔其南。

北元政權也調集各路大軍,參加對慶陽的爭奪。八月,元將賀宗哲率兵攻鳳翔,增援慶陽;北方的孔興、脫列伯也受命圍攻大同,以牽制明軍。王保保部將韓扎兒攻陷原州、涇州。圍繞慶陽的會戰掀動了半個中國。

明軍駐紮在原州的指揮陳壽戰死。情況危急,徐達和馮勝、傅友德商議,決定固守要衝驛馬關。結果,當夜傳來消息,涇州失守,守將丁千戶退守靈台。為確保驛馬關不失,馮勝率軍逼近元軍,向韓扎兒部主動發起攻擊。誰知,韓扎兒看到馮勝飛速馳援來到,不敢戀戰棄城逃跑了。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得暴病卒于軍中,年僅四十歲。李文忠接替常遇春一職。在率軍前來會攻慶陽途中,李文忠聽到元軍圍攻大同的消息后,當機立斷,率兵出擊,解大同之圍,大敗圍攻元軍,徹底斷了元軍南顧之意。

擊敗元軍援軍后,慶陽已經成為孤城。孤城不守,張良臣東、西兩門出戰,均被擊敗。他登上城頭喊話投降,被拒絕。慶陽城被圍已久,外援不至,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城裡軍民無以可食。

看大勢已去,張良臣部將姚暉、熊左丞、胡知院等開門納降。張良臣父子投井殉節未果,被明軍牽出斬首。

攻克慶陽后,朱元璋派都督僉事吳禎持敕書傳諭,大將軍徐達、偏將軍湯和回京定議功賞,一併參加鄂國公常遇春的葬禮。令右副將軍都督同知馮宗異掌總兵大印,統率全軍駐紮慶陽,以便節制各鎮兵馬。都督僉事陳德守慶陽,平章李伯升協同都督僉事耿炳文守陝西。

洪武二年九月,徐達、湯和等人率軍班師回南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篤忠貞魯土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世篤忠貞魯土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顧時攻佔蘭州城 脫歡歸順大明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