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活字印刷術
燕歸給師姐講完故事以後並沒有直接閉眼睡覺,而是在思考其他,其他指的是印刷術。
燕歸所處的這個世界是有印刷術的,不過是雕版印刷,所以他在想,是不是應該將活字印刷術給付諸行動,叫天下人也用上一用?
很顯然,活字印刷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印刷版。
這活字印刷的大概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后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至於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雖然這麼多年使用下來,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而活字印刷便不同了,它是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
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里,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
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后,就成為版型。
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
燕歸也構思過木活字印刷,但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后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燕歸沒有採用的意思。
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拿到地球的二十一世紀來說,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既然要搗鼓活字印刷術,那麼原料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最重要的原料是膠泥,而膠泥呢,本質上是一種粘土。
粘土一般由硅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風化,顆粒較大而成分接近原來的石塊的,稱為原生黏土或一次黏土。這種黏土的成分主要為氧化硅與氧化鋁,色白而耐火。
說到粘土,不得不說一種其中的一個代表高嶺土,高嶺土燒成的是一種質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細緻而堅硬,在制陶的溫度基礎上再添火加溫,陶就變成了瓷,陶與瓷的區別在於原料土的不同和溫度的不同,而高嶺土很能勝任。
這個世界只有陶沒有瓷,不得不說,燕歸以後可以嘗試一下,若美觀的瓷器造出來了,怕是會引來些大生意。
靈感來了動力自然少不了,天剛蒙蒙亮燕歸便起了床,他得弄些粘土來製造活字,這去大夏的一路上便可以一邊趕路,一邊利用休息時間去忙碌。
不知什麼時候,絢爛的朝霞染紅了半邊天,又將柔和的色彩酒在清平鎮上。東方出現了瑰麗的朝霞,村子里的屋頂飄著縷縷炊煙,空氣中瀰漫著輕紗似的薄霧。
燕歸是在礦區找到粘土的,這清平鎮上下也僅有此處有他需要的粘土,於是他趕忙裝了半袋子,然後就這麼扛了回去。
使團上下這時候差不多都醒了,燕歸的怪異舉動自然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可燕歸帶回來的僅僅是土,他們左瞧右瞧也不能看出點什麼。
葉秋正照例打坐修行呢,見燕歸帶土而歸亦是不解,「你這土有什麼大作用么?」
「作用可大著呢。」
「不信。」
再從屋子裡拿出一個袋子,將半袋子土分成兩半裝上,然後用繩索把兩個袋子綁好,像扁擔似的由馬背負上,就暫時大功告成了。
關於師姐給的《刀法精要》,燕歸還有不少問題,這時候提了出來,「什麼武功都要講求快,刀法當然也不例外,那麼關於刀法,這本書和師父教我的都是練出刀的速度,除了出刀速度,刀的招式速度就不重要了嗎?」
葉秋耐心說道:「其實刀的招式一直都不重要,無招勝過有招,真要狹路相逢了,你和對手唯一要拼的就是速度和力量以及真氣質量,不過即便是你夠快夠強,也會懼怕車輪戰,因為你的精力短時間內總是有限的。」
「按照師姐這麼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種情況是不大可能出現?」
這很明顯只是一個誇張的形容詞,萬人敵實在是太痴心妄想了,葉秋搖頭道:「這種情況只有在天命武者身上才會出現,但天命武者何其之少?除非是境界上面碾壓,別人又怎麼會讓你如切菜砍瓜一樣都幹掉。如果武者真有這麼厲害,那還要軍隊做什麼?一人敵一城的情況豈不是要屢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