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一回 孫傳庭潼關三嘆死 李自成西安再稱王

一零一回 孫傳庭潼關三嘆死 李自成西安再稱王

1

悠悠古道萬馬騰,十里紅旗捲風雲。

三軍將士奔何急,壯士要爭功與名。

唐海與十七兄弟率領五萬大軍作為前軍直撲寶豐,李自成率各路大軍十五萬人隨後跟進。離寶豐尚有五十里地時探馬來報:寶豐縣城失守,官軍直逼郟縣而去。唐海大驚,急欲馳援郟縣,忽又躊躇起來。

段七道:「郟縣城小難守,我們大軍未到,城池早就破了。」阿拉太也道:「不錯,到時不僅救不了郟縣,反而腹背受敵,陷於被動。」唐海道:「二位將軍所言極是,我意轉攻汝州,截了官軍後退秦陝之路,如何?」段七道:「如此,則官軍糧道被我截斷,必定大亂。」

唐海命金子派人將軍情變化速報李自成,令梟龍、阿拉太、斯仁、林源、秋光、魯奇率五千輕騎急速趕往汝州,自己與眾將率大軍四萬五千人隨後跟進。

大軍行走了兩日趕到汝州城下,阿拉太等人來報:「我軍已經圍城一天,城內守軍拒不出戰,因不知敵軍虛實,不敢強攻。」

斯仁道:「現在大軍已到,何不速攻。」

葉陽也道:「是呀,我們五萬大軍,攻此小城易如反掌。」

唐海不語,段七道:「前軍才五千,守城敵人竟然不出城迎戰,要麼是城內守軍極少,要麼是敵軍有詐。」

唐海道:「汝州是孫傳庭退回洛陽、西安必經之路,又是糧道要地,城內定有重兵。我猜,敵人並非不敢出戰,而是等待時機,或許,孫傳庭早已交代城內守軍只能死守,不準出戰。」

阿拉太道:「那如何是好?」

唐海道:「我將汝州圍困起來,吸引孫傳庭救援,分散他的兵力,大王在郟縣正好破敵。」遂令道:「秋光、魯奇、王風、王雨聽令:你四人各帶輕騎三十人,往東南方向三十到五十里各處潛伏,如發現官軍來犯,務要及時稟告。」四人領命而去。唐海又令:「狼霸、章船帶軍士二千人到汝州城東各官道、小道二十里處挖坑數十處,每兩炕相距一里,每坈深五尺,寬一丈,使官軍戰馬、火炮輜重不得過。」

唐海大軍朝汝州進軍的消息,早有探馬報與郟縣城內的孫傳庭,孫傳庭大驚道:「李自成各路大軍進犯寶豐、郟縣,我都不懼,可唐海如佔領汝州,我無退路,糧道不通,必死無葬身之地。」

白廣恩道:「大人,末將願領兵回救汝州。」

高傑道:「汝州危急,我軍休矣,大人當親自回救才是。」

孫傳庭道:「高將軍所言極是。」當即召眾將帳內聽令,道:「白將軍率軍七萬,打著本官旗號死守郟縣五日,務必使闖賊以為本官尚在大軍之中,牽制李自成主力。本官與高將軍各率輕騎一萬,我走小道,高將軍走官道,打唐海一個措手不及。待本官與高將軍剿滅唐海這天下第一寇后,再回來與闖賊決戰。」

眾將各自領命而去,高傑憂道:「大人,唐海有賊眾五萬,我們兩萬騎兵如何去救汝州?」

孫傳庭道:「汝州城內對外說只有五千守軍,實有三萬。唐海雖有五萬人馬,火器卻遠遠不如官軍,況且他以為我在郟縣與闖賊對壘,必不會料到我會親自回援,到時我們與城內守軍內外夾攻,定能全勝。」

高傑大喜道:「原來大人早有謀划。」

高傑走後,孫傳庭點兵一萬趁夜悄悄出城,沿小道急速撲向汝州,高傑亦領兵一萬沿官道突進。走不到百里,突然前面探子來報:離小路五里遠的官道被破壞,至少有十餘道深溝,人可過,馬難行,高將軍被堵在路上,行動遲緩。孫傳庭大驚,暗道:「原以為盜跖唐海乃江湖人士出身,不懂兵法,沒想到他也猜到到我會派軍救援,事先做了準備。幸好我走的是小道,就憑我一萬人馬,也足能夾擊唐海。」

孫傳庭催馬急行,走不到三里,前頭軍士驚慌稟告:「小路上亦有無數大坑,人馬難行。」

孫傳庭憂道:「我軍危矣!」

旁邊副將龐玉道:「不就是行動遲緩一些,速令軍士搶修,大不了多拖延一二日,大人為何如此悲哀。」

孫傳庭道:「我們來時,寶豐、郟縣尚未被圍,待我們三日內趕回,尚能一舉擊破賊寇,再拖延幾日,我們困在汝州城外,白將軍困於寶豐、郟縣,大軍被分割牽制,必遭覆沒。」

龐玉大驚:「那,如何是好?」

孫傳庭道:「速令高將軍搶修坑道,我們也急速向他靠攏,再令白將軍棄了郟縣、寶豐,領大軍西撤汝州,與我們合擊唐海,只要我們在汝州擊潰唐海,李自成大軍隨後跟來,我們也不懼他。」

孫傳庭傳令向官道靠攏,與高傑匯合后,一面命軍士就地伐木,在十餘個大坑上搭橋鋪路,一面派出探子打探唐海軍隊動向。

橋撘好后,孫傳庭將大軍屯與開闊處,得知唐海一邊圍了汝州,一邊設好埋伏阻擊援軍,遂不敢輕進,只好將兩萬人馬屯於開闊處等待白廣恩率大軍前來。不料等了一日,第二天探馬來報:「白將軍出城不久,李自成領兵緊緊尾隨,火車營懼敵,軍士先自潰散,白將軍雖然連斬十餘人也制止不了,闖賊趁機掩殺,我軍大敗。」又有探馬來報:「唐海率軍三萬從汝州殺來,我軍兩面受敵。」

孫傳庭大驚,怒罵道:「唐海殺來,汝州城內三萬精兵為何不追擊?懦弱,懦弱。」龐玉道:「將軍忘記了,你曾囑咐城內守軍,汝州乃咽喉之地,除非見你率軍親來,否則,任何情況下被圍,都不要出城迎敵。」

孫傳庭懊悔不已,見大勢已去,只得道:「眾軍隨我殺出重圍,回潼關固守。」

2

孫傳庭著傳令官飛報白廣恩領兵撤往潼關,自己則與高傑率眾朝西殺去,沿途遭到義軍反覆騷擾、剿殺,一路損兵折將,七天後才帶著一千餘人來到潼關東門。守將高汝利將孫傳庭、高傑迎進城內,不一日,白廣恩也率三千餘人逃回。

眾將互通了戰況,因疲敝不堪,相約第二日再議退敵之策。大家吃過飯各自回房休息,獨孫傳庭身心憔悴,不能入睡,在帥府來回踱步。忽然探馬來報,汝州已被賊寇攻破,唐海部將洪世安、林源、葉陽、金子率軍五千來到潼關城下,唐海大軍五萬餘人在潼關城西十里處紮營,另有爭世王藺養成率軍一萬沿山崖繞潼關城后,李過率軍三萬繞道潼關城南,李自成大軍七萬從洛陽出發,已到靈寶。

孫傳庭大驚,忙命軍士速招白廣恩、高傑、高汝利前來商議。不多時軍士來報,白廣恩、高傑、高汝利三將軍聽聞賊軍圍城,各自逃命去了,不知所蹤。孫傳庭仰天嘆息,哀怨道:「朝廷啟用這般貪生怕死之輩為將,官軍安得不敗?」

孫傳庭深知潼關僅八千守將,雖然號稱堅固,然難以堅守,唯有急令西安守軍馳援方可保全,於是休書一封與秦王朱存樞、陝西巡撫馮師孔、陝西按察使黃炯、長安知縣吳從義,令千總王根子為信使快馬加鞭馳往西安。

王根子見了吳縣令,將信交上,道:「潼關危急,孫大人急等四位大人回話。」吳從義道:「信使稍等,尚書大人既然是寄書我四人,請容我與馮大人、黃大人及秦王商議后再做計議。」

吳從義不敢怠慢,命捕頭急找安擦使黃炯,請黃炯前往巡撫府議事,自己與王根子一道,帶了兩個隨從來到巡撫府與馮師孔相會,不一會黃炯也匆忙趕來。吳從義取出孫傳庭書信遞於二人道:「孫大人兵敗郟縣,現已退回潼關,然賊十餘萬追來,潼關危急,孫大人令我等調兵遣將馳援,另命我們籌集棉衣五千套送潼關供軍士禦寒。」

馮師孔道:「西安兵將悉被尚書大人自己帶走了,如今兵敗還來要兵,我們去哪裡給他調兵遣將?難不成將城內這僅有的五千老弱殘兵給他送去?」

吳從義道:「倒是可以讓秦王出錢趕製棉衣,再給潼關軍士送軍餉十萬兩,以此鼓勵士氣。潼關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只要眾志成城,八千軍士足可抵擋一月,那時中原各地援軍來救,勝負未可知也。」

黃炯冷笑道:「吳縣令,你又不是不知道秦王,此人刻薄吝嗇,如何肯出這十萬兩銀子?」

吳從義道:「潼關失守,西安必危,如此淺顯道理,秦王豈能不知?」

馮師孔問了王根子潼關軍情,王根子一一作答,馮師孔道:「西安城內這五千殘兵不能動,我們這就去見秦王,請秦王出資勞軍,趕製棉衣,務要守住潼關。」

馮師孔、黃炯、吳從義、王根子四人來到秦王府,秦王朱存樞正在逗鳥,見四人前來,問道:「各位大人,今日怎如此空閑?」

馮師孔道:「秦王,這位是孫大人信使,潼關危急,孫大人送信與秦王、下官、黃大人和吳縣令,讓我四人派兵遣將,趕製棉衣,協助孫大人扼守潼關。」

秦王接過馮師孔遞來的信,粗略一看又將信退回,道:「此事三位大人照辦就行,本王完全贊同。」

馮師孔道:「我三人之意,請秦王出資勞軍,以鼓舞士氣,另外再籌棉衣五千套送與士兵禦寒。」

秦王滿臉詫異,怪問道:「讓我出銀兩?」

馮師孔道:「我三人正是此意。」黃炯也道:「值此存亡之際,錢財如糞土。」吳從義官小,不敢言語。

秦王大怒道:「朝廷無能,逆賊橫行,使我田土荒廢無數,無處收租,王府上下都要斷糧了,我還未找朝廷算賬,朝廷反倒問我要銀子來了,是何道理?」

馮師孔、黃炯、吳從義三人見秦王震怒,雖覺得其言語不可思議,但也無可奈何,倒是王根子一介武夫,大戰無數,九死一生過來的人無所顧忌,冷冷地道:「福王、襄王前車之鑒,秦王不可不忘。」

秦王大怒,喝道:「你是何人,敢威脅我,來人,拖出去斬了。」

一幫家丁如狼似虎般撲向王根子,馮師孔等人慌忙攔住道:「這是兵部尚書孫大人的信使,如何斬得?」

秦王雖怒,也懼怕孫傳庭,又加上馮師孔、黃炯、吳從義三人極力阻攔,只好道:「暫且饒你,再敢犯上,定斬不饒。」

四人退出王府,馮師孔對信使道:「你速回去稟告孫大人,我等儘力籌集兵馬、糧餉、衣物馳援。」王根子無奈,只好飛馬回報孫傳庭。

孫傳庭聽了事情原委,知道救援無望,仰天嘆息:「公侯皆食肉紈絝,而依為心腹;宦官悉齕糠犬豚,而借其耳目,皇上,你如此用人,大明安得不亡?」

3

北風凌厲,刺骨寒心,軍士們衣衫單薄,只凍得哆哆抖擻。城外義軍猛攻城池,官軍扼守不住,城門轟的一聲坍塌,義軍蜂擁而入。城內官軍抵擋不了,只得四散隱入城中,躲入百姓家中。

信使飛報孫傳庭,孫傳庭召集人馬,得八百餘人,遂披甲操刀,躍馬高呼:「眾軍隨我殺賊!」而後一馬當先馳向義軍,隱在巷間民宅內的官軍聽聞兵部尚書親自衝鋒陷陣,皆奮勇殺出。

孫傳庭混戰中見一「唐」字帥旗,知是唐海大蠹,乃喊道:「斬殺天下第一寇盜跖者,賞萬金。」孫傳庭棄開其他義軍,徑朝唐海殺去。唐海原以為攻入城內的義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潼關,遂與梟龍等十八人帶著千餘人入城查看,未曾想突然間殺出數千官軍,驚道:「孫傳庭真將才也。」梟龍道:「將軍莫驚。」說完舞刀砍去,葉陽喊道:「老爺還沒殺過癮呢,來得正好。」斯仁哈哈大笑,亦沖了過去,阿拉太、世安、林源、狼霸、唐喜、柳甲、秋光、章船、魯奇、王風、王雨、金子等人俱率義軍迎上去廝殺。

唐海、段七、山勇率百餘義軍正欲退出城外,不料又有數百官軍追來,三人亦抽出刀劍砍殺。一時間數萬人在潼關城內血肉相拼,火光衝天,大街小巷紅漿泛濫,屍首滿地,潼關城內到處是殘馬、斷手、刀劍、頭顱……

火燎潼關狂,壯士殺人忙。

兩軍戰了兩三個時辰,孫傳庭筋疲力竭,騎在馬上一眼望去,但見梟龍、阿拉太、斯仁、葉陽、世安、唐喜、林源、狼霸、柳甲、章船、魯奇、王風、王雨、秋光、金子等依舊勇猛地狂砍,而自己手下兵士一個個被剁得血肉模糊,哀嚎陣陣!孫傳庭心如刀絞,仰天再嘆:「皇上,睜眼看看吧,臣儘力了!臣今日殉國,無愧於大明列祖列宗!」說罷躍馬再戰,被世安縱身一躍,迎面一刀剁下馬來。

王根子丟下兵器,伏在孫傳庭屍身上痛哭不止,眾官軍見主將陣亡,皆四散逃竄,被阿拉太等人追上斬殺殆盡。

斯仁見官軍亡盡,正要寶劍入鞘,忽聽哭聲,回頭一看,還有人伏在孫傳庭屍身上痛哭,揮劍要殺,世安攔住道:「此忠貞之士,不可殺。」金子道:「不殺可以,抓去見將軍,由將軍發落。」

眾人將王根子拎起往見唐海,細說此人伏屍痛哭之事,唐海問道:「孫傳庭雖有謀略,卻忠奸不分,效命於庸主,死有餘辜,你為何哭泣?」

王根子道:「我家大人忠貞不二,武略超群,真大英雄,小人敬仰,因而痛哭。」

唐海道:「你家大人今日已敗,為何還說是大英雄?」

王根子將白廣恩等人逃竄、秦王短視,孫傳庭三嘆而死的事一一說與唐海聽,道:「孫大人謀划周密,恪盡職守,縱然天不遂願而敗,也不失為大英雄也。」

唐海對眾將道:「孫傳庭三嘆而亡,令人感慨。」又對王根子道:「我賜你銀五十兩,你將孫大人埋了,自回家為民去吧。」

王根子拜道:「多謝將軍。」

唐海命眾將速到潼關帥府議事,忽然發覺少了一人,問道「葉陽呢?」大家左看右看,未見葉陽蹤影。唐海大驚,慌忙四處張望一番,道:「速速尋找。」眾將與數百軍士在城內千尋萬呼,卻一直未見人影,大家隱隱有著一種不祥預感。

唐海更是著急,眼含淚花,哭喪著道:「搜尋屍體。」眾人領命,又從滿大街屍體中一個個地辨認,半個時辰后還是沒有葉陽蹤跡。

唐海幾近絕望,癱坐在地上痴痴無語,眾將皆來規勸,唐海帶著哭腔道:「葉陽兄弟不在人世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大家勸慰一番,唐海問道:「全城都搜遍了?」金子道:「全城敵我雙方陣亡將士屍首均已搜遍。」唐海強打精神,費力地爬起來道:「眾兄弟先到帥府議事。」

來到帥府,早有四名軍士守住了大門,段七問道:「帥府里可有投降的官軍?」守門軍士道:「沒有,我們搶佔帥府時裡面空無一人,後來二三十殘兵敗將被葉陽將軍追殺逃了過來,我們四個抵擋不住,被他們強行闖開大門躲了進去,我們本想隨葉陽將軍殺進去,奈何將軍不讓,說他一個人就夠了,命我四人守住大門就是。」

眾人大驚,唐海慌忙道:「快,快進去尋找。」

眾將提刀飛奔進去,來到帥府大廳,但見橫七豎八的躺著二三十具屍體,卻不見葉陽人影。唐海道:「各處搜尋,務要找到四弟。」大家四處尋找,忽然聽見金子喊道:「葉陽哥哥。」眾人循聲趕過去,見金子驚訝地站在一小木樓門口,屋內十餘具屍體中果然躺著葉陽,衣服被砍得稀爛,混身是血。

唐海來到葉陽跟前,怔怔地看著,表情獃滯,卻淚流千行……

大家正悲慟間,又聞金子喜道:「葉陽哥哥醒來了。」

眾人再看,只見葉陽打了個哈欠,睜開雙眼,蒙蒙地道:「哎,你們在這裡幹什麼。」眾將聞言,皆笑了。唐海罵道:「我們拚死殺敵,你怎在此酣睡?」葉陽道:「你們殺敵,我也不閑著,我見許多官兵跑進帥府,就跟著殺了進來,殺完之後,實在疲倦,忍不住倒在這裡小睡一會。」眾將聽了哈哈大笑。

4

攻下潼關后休整一日,越日清晨,大軍又往西安出發,到了城外,李自成命眾將圍城,並傳檄城內曰:

為剿兵安民事:大明皇朝昏主不仁,寵宦官,重佞臣,貪稅斂,重刑罰。朝綱萎靡,皇帝貪婪,日馨師旅,劫掠民財,奸**女,吸髓剝膚,陷民於水火。本帥十世務農,良善為本,急興仁義之師,拯民塗炭。今定洛陽、潼關,親臨西安,遣牌知會:士民勿得驚慌,各安生理。本帥麾下各營有擅殺良民者,全隊皆斬。爾民有抱勝長鳴迎我王師者,立加重用,共圖榮華。苟有愚頑不化,負隅敵我天師者,破城之後,玉石難分。此檄!

此時西安城中僅五千殘兵,闖王命圍困三日,如不投降,再攻城池。不料軍令剛下,只見城門大開,李自成大喜,又見一隊官軍出城,為首者拜道:「敗軍千總王根子感大王及唐海將軍恩德,特開城門迎接大王及諸位將軍。」

李自成道:「唐海將軍有何恩德與你?」

王根子道:「小人乃兵部尚書孫大人手下千總,潼關大戰,孫大人陣亡,唐將軍不僅賜銀埋葬,還特許小人回家為民,小人今感義軍恩德,特提前進城,說服守城官軍棄暗投明恭迎大王。」

李自成大喜,遂揮師入城,城內官兵、百姓夾道相迎,巡撫馮師孔、按察使黃炯、知縣吳從義得知兵變,絕望之下投井而死。秦王朱存樞、布政使陸之祺、吏部郞宋企郊、提學僉事鞏焴投降,李自成好生安撫,收為己用。

李自成見西安不戰而降,心中欣慰,命開倉放糧,安撫百姓,休整三軍。

牛金星、宋獻策、李岩等人見進軍順利,聯名勸進,請求李自成順應民意,在西安稱帝,並以西安為中心征繳四方。唐海諫道:「西安雖定,陝、寧未平,大王當先掃清西北邊陲,然後徐圖京師,方可問鼎天下。」李自成權衡再三,決定採納唐海之策,先伐甘陝諸鎮,統一西北,穩固西安后,再議稱帝之事。旋即下令:李過率軍三萬討延安,田見秀率軍三萬征漢中,劉宗敏率軍五萬伐固原,唐海率軍五萬剿寧夏,李雙喜率軍二萬圍榆林,劉芳亮率軍三萬五千攻甘州,李岩、袁宗第、黨守素、賀珍率軍八萬屯於慶陽,機動策應各路大軍。

唐海率軍出征,一路之上,王雨私下與魯奇道:「你說大王也真奇怪,大家請他當皇帝,這天大的好事,他竟然不動心。」

王風聽見,笑道:「這你就不懂了吧,大王雄才大略,意在先穩固了西北根基再做皇帝。」

唐喜道:「大王嘴上推辭,心裡可盼著做皇帝呢。」

秋光說:「我猜,他自個兒留在西安就是為了策劃做皇帝的事。」

唐海道:「眾兄弟休要亂猜,大王心繫天下,重在救民,豈是貪圖富貴之輩?」

見唐海發話,大家也不再議論,獨葉陽道:「大王不貪圖富貴?笑話,他令手下諸將每到一處,查封大戶,鎮壓官僚,搶了人家多少金銀?」

唐海道:「這些大戶、官僚不事農桑,哪來的金銀?還不都是搜刮百姓得來,闖王免了百姓賦稅,將這些不義之財收歸公有,以資軍餉,有何不可?你可曾見大王有三妻四妾?見大王似官軍那般奸**女?見大王髮妻高夫人穿金戴銀?」

葉陽張口結舌:「那倒沒有。」

唐海道:「闖王乃天下少有的賢主,兄弟們不可胡亂猜忌。」

5

大軍行了數日到達寧夏,眾將奮勇拼殺,攻城略地,官兵節節敗退。明朝寧夏總兵官撫民驍勇善戰,頗有謀略,召集眾將議道:「唐海遠道而來,兵馬不過四五萬,縱然能奪我幾座城池,必不能久守,我只要堅壁清野,一月後他必不戰而退。」參將周梓道:「可將銀川周邊百里之內的百姓和糧草、牛馬牲畜全部遷入城中,唐海來了,就讓他喝黃河泥水度日,看他能支撐幾天。」官撫民喜道:「周將軍提議甚好,此事就有勞周將軍去辦。」周梓拜道:「末將遵令。」

周梓走後,官撫民又令副將劉勇道:「你率一萬兵馬明日出城,到賀蘭山中險要處駐紮,唐海軍隊圍城,你只需虛張聲勢擾其心神即可,無須下山與之交戰。唐海就那麼點人馬,分兵攻擊你我必然兵力不足,若集中兵力攻擊你我中一人,又擔心腹背受敵,我料,一月後他必知難而退。」劉勇大喜,領欣然命。

唐海率軍攻下吳忠、靈武,正在思考如何奪取銀川時,忽然得報官撫民在銀川周邊百里之內堅壁清野,喜道:「取銀川易如反掌了。」

五日以後,唐海大軍開拔到金貴鎮,金子道:「據報,官撫民派副將劉勇領一萬精兵駐紮在賀蘭山,與銀川城互為犄角。」段七道:「他是想讓我們無法全力攻城。」阿拉太笑道:「可撥出五千兵馬在金山鎮安營紮寨,只要能擋住劉勇的一萬精兵三五日,我們即可攻下銀川。」

唐海當即下令柳甲、狼霸帶領五千人馬到金山鎮安營,以阻擊劉勇一萬精兵下山營救,自己率大軍將銀川城團團圍住。

來到城下,梟龍憂道:「銀川城高牆厚,官撫民又是善戰老將,城內守軍少說也有三萬,兵力與我相當,我們攻城,劉勇從賀蘭山殺來,柳甲、狼霸抵擋不住,我們必然背腹受敵。」

阿拉太道:「官兵如今已是驚弓之鳥,而我軍卻是士氣十足,請元帥即刻下令攻城,末將保證,三五天內必將官撫民擒來獻與元帥。」

山勇、葉陽、斯仁等人個個請戰,唐海笑道:「不急,我已派出四萬精兵入城,待有他們消息后,我軍一舉進攻,到時候拿下銀川城何須三五日,一個時辰就夠了。」

眾人大驚,獨段七笑了笑而不語。

葉陽道:「我們一共才五萬人,你哪兒還有四萬精兵,元帥也說起笑話來了。」

唐海令道:「眾將各回本部備戰,只要聽見帥帳里鼓聲響起,立即開始攻城,切切延誤不得。」

眾人雖不知緣由,但元帥軍令如此,也只好各自回歸營帳調度。

唐海和段七立於營帳外遠遠觀望著銀川城,半個時辰后,忽見城內四支火箭衝天而起,唐海大喜,命道:「擂鼓攻城!」

一時鼓聲隆隆,梟龍、阿拉太、山勇十餘人聽見帥帳擂鼓之聲,同時下令攻城,四萬多人一齊吶喊著沖向城池。銀川城內官兵先前還能抵擋一陣,可過了半個時辰,城上守軍死傷無數,又得不到新的兵員補充,竟被義軍輕易的登上了城樓。

原來唐海得知官撫民堅壁清野后,命魯奇、秋光、王風、王雨各花重金購買了五百隻牛羊,從銀川四個城門分別進城,守城官軍直道是周邊牧民奉命入城,也不阻攔。四人入城后將牛羊關在租來的民房內養著,待唐海大軍圍城后,四人聚在一起約定了個時間,同時將牛羊放出,搞得大街上亂糟糟的,人馬很難通行。之後,四人朝城外射出火箭,外面大軍得了信號擂鼓攻城,城上守軍僅有三千,城內兩三萬官兵想去增援,又被滿大街的牛羊群給堵塞了通道,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守城官兵一個個倒下。

待少數精壯官兵費盡全力分開牛羊群趕至城頭助戰時,城頭上已經登上一兩千義軍了,經過一番廝殺,義軍控制住了城頭,繼而打開城門,四萬多大軍一擁而上攻入城內。

官撫民見大勢已去,帶著周梓和幾十名親信奉上印信請降。唐海接過印信,扶起官撫民道:「老將軍棄暗投明,唐海求之不得。」又命他招降劉勇和其他各地守將,寧夏全境全部歸順唐海。

6

唐海這一路征討,又收得新兵數萬,率軍班師后,各路大軍也都先後凱旋歸來,李自成見西北之地全歸義軍所有,心中大悅。

眾將復又勸進,大王李自成推遲再三,允了眾意,但只稱王,不稱帝,於崇禎十七年元月一日正式建國稱王,改西安為長安,定為都城,國號大順,年號永昌,尊党項人李繼先為太祖,妻高氏為王后。諱先祖名號,海、玉、光、明、印、受、自、務、忠、成十字不許用。拜牛金星為天佑閣大學士,宋企郊為吏政尚書,陸之祺為戶政尚書,鞏焴為禮政尚書,張璘然為兵政尚書。封劉宗敏為汝候,田見秀為澤候,谷英為蘄候,劉芳亮為磁候、李雙喜為義候,袁宗第為綿候,劉國昌為淮候,劉世俊為岳候,封宋獻策為軍事,封唐海、李岩、李過、劉芳亮為制將軍,大赦天下。

這日,大順王李自成於御極殿召集群臣議事,天佑閣大學士牛金星奏道:「啟稟大王,我朝新立,天下大喜,文武志士朝暮翹盼,黎民百姓競相來投,陛下當開科取士,盡收天下能人歸我所用。」

大順王李自成大喜,道:「准奏。」

軍事宋獻策奏道:「大明氣數已盡,中原人心思變,我朝兵強馬壯,如日月初升,當趁勢東征中原,討伐昏君,一統天下。」

制將軍李岩道:「我朝新立,根基尚不穩固,秦、豫、甘、寧之地急需招賢納士以固疆土,而河北、山東、吳越、嶺南、雲貴之地廣大,我大軍即使一舉推翻明朝,亦無足夠文武賢才治理偌大的中國。以臣之見,莫若悉心經營國土,廣羅人才,待根基穩固之後再兵出秦川,一伐而取天下。」

制將軍唐海道:「李岩將軍所言極是。且東虜貪婪,猶若豺狼,大明雖是殘垣斷壁,尚能遮風避雨阻豺狼,苟若萬歲將這破牆推倒,豺狼越牆而來,我大順又增一勁敵。」

劉宗敏道:「二位將軍多慮了,明朝大廈將傾,此時不取更待何時?至於東虜,乃蠻夷野邦,何足為懼?大王,你就在長安好好享福,臣劉宗敏率軍直驅京畿,活捉崇禎小兒回來給你端茶倒水。」

大順王哈哈大笑道:「孤意,昭告天下,開科取士,以『定鼎長安賦』為題,招錄賢才五百,各授大小官職,替孤治理長安及各省、道、府、州、縣。孤親率大軍,與眾卿同伐殘明,一統天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笏劍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笏劍曲
上一章下一章

一零一回 孫傳庭潼關三嘆死 李自成西安再稱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