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三國使者
邯鄲的局勢正所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御史台毛遂遵從趙括的命令開始行動起來,整個翰林院和國子監又開始陷入動蕩之中。
這一次的風波遠比吏部的公示章程要來得猛烈,御史台大夫毛遂在掌握了充足證據之後,聯合刑部尚書善陽君趙霍,直接來到翰林院和國子監拿人。
對此唐准和荀況依舊保持雲淡風輕的狀態,就好像這些事情不是發生在國子監和翰林院一樣。
他們明白這不過是晉陽君趙括在表達不滿罷了,之前翰林院和國子監裡面這些侍講學士太過上躥下跳了一些,才會引來晉陽君的這樣的動作。
當然趙括也不會讓翰林院和國子監因為此事停滯不前,毛遂和趙霍剛剛動手之後,吏部立刻安排新任侍講學士進入到翰林院和國子監之中,這場風波才隨之平息。
另一方面吏部遞呈上來名單上的那些人選也順利通過了趙括的考核,分批次向燕州出發,擔任各大郡縣的郡守、縣令。
隨著這些事宜的塵埃落定,趙括的精力逐漸轉移到禮部這裡來。秦、楚、齊三國使臣已經快要抵達邯鄲,作為本次與三國使臣會面的趙括來說,他還要做好初步的準備。
所有人都知道三國齊齊來訪,必然有這三國的各自目的。要知道隨著趙國疆域不斷地擴大,整個國家已經成為其他諸侯國的眾矢之的。
當然魏國和燕國再與趙國的戰爭中相繼落敗,已經退出了爭奪天下的舞台,其餘像是宋國、衛國、邾國、倪國等皆是陪太子讀書。現在真正有能力統一中原的國家,就只有趙、秦、楚、齊四大諸侯而已。
趙國與另外三大國家使臣的會面也許是暫且弭兵的機會,也許就會是新一輪大戰的開啟,不論是成為趙國附庸的宋、衛兩國,還是對趙括恨之入骨的魏安釐王和燕後趙媚,都對邯鄲的這一次會面甚是關注。
尤其是秦國做出何種抉擇,則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自秦孝公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經曆數代國君的南征北戰,其目的就是統一中原、稱霸天下。
而趙國在趙括的帶領下也開始向著一統中原的宏偉目標前行,有道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只要秦趙兩國再次開戰,對於其他諸侯國來說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此次擔當秦王使者的乃是秦太子嬴子楚的心腹郝宇傑,他這一次就是要為自家太子試探趙括的底線,這樣秦太子嬴子楚和秦相呂不韋才能制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郝宇傑看著不遠處巍然聳立的邯鄲城,心裡默默嘆了一口氣。秦國之中除了秦太子嬴子楚,他是最不願意來到邯鄲的那一個。
不過為了自家太子的志向,他也只有隱藏住自己的不舍,來到邯鄲好與趙括虛與委蛇。
禮部尚書觸龍對於秦、齊、楚三大諸侯國的使者那是相當看重,秦國使者郝宇傑剛剛來到邯鄲城門處,禮部的右侍郎閔岐就快步迎了上來。
「來者可是秦國使者?」
郝宇傑看著滿眼屬於趙國的紅綠色,眼角閃過一絲鄙視,隨即他就收攏了心情笑著說道:「某家正是,奉吾國國君之命,特來出使趙國。」
閔岐點點頭:「吾乃吏部右侍郎閔岐,奉吾國晉陽君、禮部尚書觸龍之令再次迎接秦國使者,請隨吾等前去下榻之別館,明日自有吾國晉陽君與各國使者會面。」
「如此有勞了。」
進入邯鄲城的郝宇傑看著趙國人熱情洋溢、充滿自信的面容,與之前長平之戰伊始的時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且邯鄲的繁華看起來遠遠超過了秦國的咸陽,這讓郝宇傑不禁暗自皺起了眉頭。在趙括的治理下趙國此時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秦國反而因為長平戰爭的失利陷入到困頓之中。
這樣鮮明的反差讓郝宇傑內心深處更加厭惡這座城池,尤其是那個總是一副高高在上姿態的晉陽君趙括。
當郝宇傑來到了禮部尚書觸龍準備的別館之後,很快就見到了楚國的使者宋玉和齊國的使者姜別,三個人只是簡單的打了一個照面,就各自返回到自己的居所之中。
此時的趙括已經得知了三國使者抵達邯鄲的消息,並且兵部尚書李牧第一時間將這些使者的信息呈交給了自家君上。
這些都是兵部安插在咸陽、臨淄、陳都的細作收集而來,只是讓趙括心中能對明日的會面有所準備。
趙括沒有想到楚國的使者竟然會是宋玉,之前細作的彙報他可是看得非常清楚,此時的楚考烈王雖然甚是仰仗春申君黃歇,但是宋玉也同樣是楚考烈王的左膀右臂。
難道是宋玉在與黃歇爭奪中敗下陣來,才會讓楚考烈王把他當做了一個棄子,用以出使邯鄲麻痹自己?
還是說楚考烈王有聯趙的打算,所以才會派遣朝中重臣出使,以此來取信自己?
宋玉的此番出使讓楚國的態度變得模稜兩可起來,就算是趙括一時間也猜不透楚考烈王的想法。
這邊楚考烈王的心思趙括還沒有猜透,那邊嬴子楚心腹郝宇傑的出使則讓趙括略微有些頭疼。
郝宇傑自嬴子楚質於趙的時候就一直是對方身邊的護衛,就連嬴子楚逃離邯鄲的時候也不忘將郝宇傑帶上。
對於秦國趙括向來是最為重視的,雖然秦國直到現在還沒有從長平戰敗中徹底的恢復過來,但是秦國的底蘊尤在。
再加上嬴子楚、呂不韋、蒙驁皆是一時龍鳳、心機深沉,故而秦國的下一步動向一向是趙括關注的重點,就連兵部安插在咸陽的細作也是各諸侯國最多的。
趙括看著郝宇傑的名字,腦海中依稀浮現出呂不韋那張陰沉的面容,讓他心中的警惕升到了最高點。
在趙括看來郝宇傑的出使根本不像是秦國想要繼續與趙國和平共處,反而是另一場大戰的開端。
無論是嬴子楚還是呂不韋,都不可能繼續容忍趙國肆意擴大自己的地盤,兩國之間只有一場戰爭才能決定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