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青苗法則
書接上文。
林星見眼前正好有個百事通阿三,便問道:「阿三,王安石變法是什麼回事?」
阿三見上司垂詢,連忙搜腸刮肚,詳盡地介紹道:「先帝神宗年間,王安石仕途得意,平步青雲,官至宰相。熙寧二年,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新法涉及政治,農業,商業,軍事等諸多方面。對於政治和軍事改革的法則,公子想必了如指掌,我就不班門弄斧了!下面我說說農業改革中的青苗法。青苗法亦稱常平斂散法,主要是指朝廷強調各地要建立常平、惠民等糧倉,並儲備糧食,用以調劑糧價和糧量。當糧食歉收、糧價高漲時,官府以低價售出官糧;當糧食豐收、糧價低賤時,官府以高價收購民糧,從而使糧食數量和價格保持穩定。此外,每年的春冬和夏秋交替之際,官府均會發放貸款,讓農民有錢採購農資和種子,從而渡過青黃不接的難關,因此取名青苗法。」
林星聽完之後道:「這麼說來,青苗法可算得上是惠民的好政策!」
阿三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青苗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各地在實際執行中卻出現偏差。不少地方官員強行向農民放貸,並肆意提高利息,從而使青苗之舉,發展為官府高利貸。各地官員利用青苗法收取利息,斂財邀功,大肆收刮民脂民膏。青苗法實施之後,農民不但沒有變的富有,反而更加貧苦。鑒於此情形,本朝元佑八年,青苗法被廢止。」
青苗法本是惠民利國的好政策,但貪婪的地方官卻將它變成放貸斂財的苛政,扭曲了青苗法的本質,也扭曲了王安石的初衷。這一點是王安石變法之初沒有想到的,所以他失敗了。
林星苦笑道:「無官不貪,這是官場法則。莫說是宋朝,就是在新中國,也無法徹底肅清貪官,此事甚是可悲。但這青苗法既已廢止多年,又和賑災之事有何關聯?」
棒子見阿三說的頭頭是道,擔心被他搶了風頭,連忙表現一番,道:「大人想必知道,朝廷政策都有其滯后性。一項政策頒布之後,官員通常會觀望數月,然後才執行;一項政策廢止之後,官員也要觀望數月,然後才廢止。青苗法亦不例外。由於在青苗法廢止之時,大部分農民未能還清官貸,因此隨後幾年,官員為了斂財,又陸續發生借貸之事,這官貸利滾利,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現在大量的農民已經還不起官貸了。公子試想一下,農民欠官府錢,官府不但不追討,反而要發銀子給他們,城中富商會怎麼想?若發糧賑災引起城中商賈抗議,此舉無異於拆東牆補西牆,對平定全州局勢沒有幫助!」
林星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深刻體會到宋朝和新中國的不同。
其實賑災非常簡單,無非就是發錢發糧。但宋朝不是新中國,封建主義不是社會主義。森嚴的等級制度,使得許多在新中國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宋朝變成舉步維艱。在新中國發生天災,商人們會積極捐款捐物,但宋朝卻不是,商人們不但不會出錢出力,反而百般阻撓官府賑災。他們的理由很簡單:為什麼官府要發錢給農民,卻不發錢給商人,難道就因為他們受了災么?那我們商人生意失敗血本無歸之時,為何不見官府施以援手?
這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歸根結底就是收入分配的問題。
在穿越之前,國家正在討論十二五時期關於收入分配的問題,想不到穿越后也面臨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讓人頭疼,但畢竟不是最迫切的問題。林星決定按計劃發錢發糧,至於商人的抗議,暫時管不了這麼多了,他們最多就是發發牢騷,總不會又到衙門來鬧事吧。
林星於是化繁為簡,朗聲道:「棒子!拿筆來,我說,你寫!」
第二天,在韶州的各大城門,高牆,鬧市,官道,廟宇等公眾聚集地,到處張貼著一張名為《朝廷和韶州官府關於妥善解決受災群眾生產生活的若干建議》的布告。
布告主要有六點措施:一:以戶為單位,參照居民生活水平,每戶發半兩銀子。二:以戶為單位,按照人口數量,參照居民生活水平,每戶發三個月糧食。三:州府派官員下鄉,指導春耕工作。四:州府實施農資補貼和種子補貼。五:興修水利,引水灌溉,確保來年不受災。六:州府組織群眾生產自救,共度難關。
這張布告出自林星之手,無論是措辭還是政策,都帶有濃重的現代色彩。布告一出,人們紛紛爭相傳閱,交頭接耳地議論。
在城牆下,一名鐵匠看著布告喃喃自語,道:「各部門要以朝廷的賑災指示為核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科學發展觀,是什麼東西,怎麼以前從沒聽過?」
旁邊一名書生說道:「別說你沒聽過,就連我也沒聽過。我熟讀萬卷書,通曉當朝事,竟從未聽過科學發展觀一詞,可見這寫布告之人用詞太過生僻!」
一名坐在茶寮喝茶的漢子笑道:「那書生,是你孤陋寡聞,莫怪人家用詞生僻!天下能人輩出,你算老幾?我聽說這布告出自通判之手,可知林通判確有驚世之才!」
路過的小販邊走邊道:「管他什麼才不才,就沖這些惠民措施,我就覺得這通判人不錯!」
一時間,全城熱議。
此時的話題人物林星,卻面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缺錢。按照每戶發半兩銀子,全州需要五萬兩銀子,而官府的賑災款只有兩萬兩,資金缺口達到三萬兩。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林星在屋中翻箱倒櫃,想要找出點什麼值錢的東西,卻一無所獲。
就在他左右踱步的時候,兩名丫環端著茶水和點心,款款而入,茶香四溢,沁人心鼻。
紅衣女子嬌聲道:「公子,累了吧,先喝口茶提提神!」
林星接過茶,略一打量,見這兩名丫環容貌秀麗,頗有幾分姿色,明眸善睞,散發一絲靈氣,於是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麼名字?」
紅衣女子道個萬福,說道:「奴婢叫小紅,她叫小綠。」
林星聞言一笑,道:「穿紅衣服就叫小紅,穿綠衣服就叫小綠,真是有趣!若是哪一天你穿了藍衣服,你穿了紫衣服,豈不是要改名叫小藍小紫。」
小綠吃吃一笑,嫣然道:「公子好幽默。人的名,樹的皮,豈能亂改。」
林星調笑一番,心情稍緩,喝了口茶,又踱步思量。
小綠見他走來走去,好奇地問道:「公子,你在找什麼?」
林星自言自語道:「奇怪了!小紅,小綠,這通判…..哦,我是說我自己,以前難道沒有搜刮一點民脂民膏什麼的么?」
小紅聽完掩嘴嬌笑道:「公子,你的記性可越來越差了!銀子都在奴婢這保管著呢!」
小綠亦笑容燦爛,道:「奴婢盤點了一下,足有八千兩之多。公子是個清廉之人,從來不貪,這八千兩銀子都是逢年過節時曾大人賞賜的。」
「八千兩?這麼多!」林星喜出望外,果然是爛船還有三分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有了這八千兩銀子,資金缺口就只剩下兩萬兩千兩了,雖然還差很多,但至少聊勝於無。
想到這裡,不由對細細保管銀子的二女充滿感激,微笑道:「兩個妙管家,該疼!」
高興之餘,情不自禁地捏了捏兩女粉嫩的臉頰。
正在此時,棒子走了進來,見此情形,輕輕咳了一聲,道:「公子,看來小的來得不是時候!」
敢情這小子以為自己在調戲丫環了!
林星給了棒子一個板栗,笑罵道:「你小子想哪裡去了!說吧,找我有什麼事。」
棒子摸了摸頭,道:「陳管家來了,帶來了鄭員外的書信。」
林星這才看見棒子後面跟著一個管家模樣之人,那人雙目滑溜,一看就知是個精明之人。
那人走至身前,先行了禮,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封信,恭敬地呈送過來,道:「林大人,這是我家主人寫的書信,吩咐小的務必親手交到大人手中,請大人過目。」
林星接過信,緩緩打開,信的內容不長,只寥寥數語:林星吾弟,知悉弟有興修水利之心,兄欲略盡綿力,總攬全州工程,望弟首肯,事成之後,必有重謝。愚兄鄭鐵山。
那管家見林星看完了信,如釋重負,輕輕地湊至林星身前,手掌伸開,比劃了一個五字,低聲道:「我家主人說了,事成之後,奉上這個數字,請大人笑納。」
說罷不等林星盤問,便告辭離去。
林星待他走後,迷茫地問道:「棒子,這鄭鐵山是什麼人,好像和我很熟的樣子。還有,他願意總攬全州水利工程,我求之不得,為什麼他還要送我銀子?」
棒子說道:「公子,你失憶了,所以記不清楚!這鄭鐵山是韶州的鐵匠巨頭,名下有多家鐵匠鋪,此人有勇有謀,很講義氣,和公子非常投緣,常以兄弟相稱。」
林星道原來如此,旋又不解道:「既然是兄弟,那我就更不應該收他錢了,這可是兩利之事!」
棒子言簡意賅道:「鄭鐵山此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名為興修水利,實則是要私販特產。」
「私販特產?」
棒子簡要地解釋道:「韶州盛產銀杏,竹筍,田七等土特產,這些特產有的可吃,有的可做葯,都非常名貴,因此朝廷下令由韶州官府經營特產。凡名貴特產,一律由官府採購和出售,民間不得私自進行買賣,一經查出,嚴刑伺候。」
林星明白了個中利益,道:「原來是這樣!這麼說來,鄭鐵山是想走後門了!」
「走後門?」棒子一愣,道,「公子,這是什麼意思?」
林星大笑道:「棒子,以你的智商,我很難跟你解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