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元朝末年,蒙古統治者殘暴無道,元末吏治腐敗,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全國稅額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貴族搶佔土地,而中原連年災荒,更使得百姓破產流亡,無計為生。
1351年,元廷徵調農民和兵士十幾萬人治理黃河水患。「治河」和「變鈔」導致紅巾軍起義爆發。
史稱「元末農民起義」
1351年5月,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爆發。
1352年,郭子興響應,聚眾起義,攻佔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湯和邀請投奔郭子興,屢立戰功,備受郭子興器重和信任,並娶郭子興養女馬氏為妻。
1355年,劉福通立韓林兒為帝,國號宋,年號龍鳳,稱小明王,以亳州為都城。郭子興病故后朱元璋統率郭部,小明王任其為左副元帥。
1356年,朱元璋佔領集慶(今南京),改名為應天府,並攻下周圍戰略要地,獲取一塊立足之地。朱元璋採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
1360年,鄱陽湖水戰中殲滅陳友諒的主力。
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
1363年,陳友諒敗亡。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初步建立政權,史稱「西吳」。與占平江府的東吳王張士誠相區別。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張士誠自盡,后又滅浙江的方國珍。同年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出兵北伐頒布宋濂起草的檄文《諭中原檄》。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之後朱元璋又相繼消滅四川的明升和雲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遼東的納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的軍隊。
至此大明朝建立。
洪武二年春,應天府「吳王新宮」(后稱「皇城」)外。
「毛檢校,可知萬歲爺,深夜召見,何事相商?」左丞相李善長整理衣服問道。
「左丞相,豈不是為難我一個莽夫?萬歲爺的心思,豈是我等可猜測的。」毛驤彎腰伸手,笑著說到:「左丞相您請,您先進。」
李善長伸手扶到:「這可使不得,毛檢校說笑了,你隨萬歲爺南征北戰多年,我一介書生,比不得比不得。」
李善長右手扶住毛驤,左手伸出向前:「莫要說笑了,別耽誤萬歲爺大事,一起進一起進。」
「兩位大人說的對,就趕快進宮吧,已經有些時辰了,二位大人,要是遲到,我這傳口諭的小人可擔當不起呦。」宮裡的公公急的不行,這仗可才打完,這諭旨就是軍令,耽誤可是殺頭的。
吳王新宮謹身殿內。
「當今大勢已定,雖有前朝餘孽四處騷擾民眾,卻也無傷大雅,只是時間問題,朕已派督軍評定,朕大明朝已立,順應天意,必將國泰民安,不日朕將前往泰山,已告天人。但仍有一事,不可不防,也不能不忘,你們可知何事?」
朱元璋面向元朝遺留地圖,背對毛驤、李善長二人。
二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回到:「臣不知,還望萬歲爺明示?」
朱元璋轉身向二人望去,手持紙扇指向二人說到:「那,你們可知元為何滅亡,或是說,你等為何跟朕南征北戰?」
李善長回到:「臣隨萬歲爺討伐元人,是為大明百姓推翻暴君,還大明百姓一個清明。」
「左丞相,說的有道理,朕少年時,就想有一天,手裡有吃不完的餅,喝不完的肉羹,現在,朕要讓大明的百姓都能如此。」朱元璋說完又用摺扇指向,元朝地圖。
「李善長,你飽讀四書五經,對史書也有所了解吧?」朱元璋不急不慢的說到。
「臣對史書略讀一二。」李善長回到。
朱元璋說到:「歷史上王朝更替,百姓起義,無不與君王無道臣子欺詐有關,百姓宿願無法傳到軍王的耳朵里,日久積怨加深,最後百姓不得不破否沉舟,橫豎都是死,與其餓死不如為了自己的生計賭一把。輸了也就是死,贏了就可遠離貧窮飢餓,豈不美哉?」
毛驤急忙說到:「大明王朝豈是,那些衰敗的王朝可比,有萬歲爺在,大明朝必將國泰民安,千秋萬代。」
朱元璋仰頭大笑,:「這才剛剛開始,談千秋萬代,太過遙遠,有備才能無患,為保我大明能夠國泰民安,朕決定設立拱衛司,負責檢察百官,反映民情,你等對外只需宣稱:統轄儀鸞司,掌管儀仗和侍衛,無需多說,由朕直接統領。」
「毛驤、李善長接旨!」朱元璋。
「臣在。」毛驤、李善長。
「封毛驤為指揮使,辦理拱衛司各項事務,左丞相協助毛指揮使做好官署組建任務,儘快解決,不得有誤。」
「臣,接旨。」毛驤、李善長。
「你們先退下吧,朕也就寢了」朱元璋。
「臣,告退」毛驤、李善長。
「對了,朕記得,這皇城外,似乎無燈,天黑了,就看不清了,朕想這燈要亮一些,看得清路,百姓安居樂業,朕才能睡得安穩」說罷,朱元璋轉身離開。
「拱衛司」后改稱「親軍都尉府」。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至此大明錦衣衛遍布河山,一身飛魚服,一把綉春刀,上到一品大員皇親國戚,下到走卒商販無人不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