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經濟救贖計劃
(敬請讀者朋友們關注一下作者葡萄君新書《蒸汽朋克時代》,等待您的品鑒,希望能夠得到您支持和鼓勵,這本書在玄幻頻道也簽約了,需要您熱情的支持,謝謝大家!)
歷史滾滾的車輪如果沒有蝴蝶翅膀影響,依然按照原定的軌跡運行,雖然早已經面目全非,依然可以看見大致的輪廓沒有改變。
戰後的《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後,美國在巴黎和會上受到了比原來歷史上更嚴重的羞辱,美國總統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帶著一顆千瘡百孔的心,疲憊萬分的回到美國。
美國從此門羅主義盛行,關起門來安穩過自己的小日子,再不願意理睬歐洲的是非。
1920年1月10日,國際聯盟如期成立,標誌形成了戰後的世界新秩序,將由英國和大洋帝國,法國主導,德國,美國,義大利,乃自於其他歐洲各國只能驥附其後。
1922年10月10日,藉助著大洋帝國合併西俄帝國無與倫比的威勢,大洋帝國成立了新的大洋共榮圈盟國,把包括日本,朝鮮和澳大利亞,以及泰國、約旦等20多個亞非拉國家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班底,被稱之為第二國聯。
對此,歐洲各強國表示了非常不滿,可是大洋帝國羽翼已成,只是多費些唾沫嘴皮子功夫而己,大洋共榮圈盟國依然如期成立了。
大洋帝國皇帝羅霖可是知道佔據道德制高點的厲害,他現在伸手非洲殖民,就是為了博得非洲人的好感,為以後長遠的打算考慮。
你看看,我強大的時候都沒有欺負過你們,不像那些貪婪的歐洲殖民者,哪個對你們好,何去何從還沒點數嗎?
對南美洲地區,大洋帝國實行的是同樣拉攏政策,與美國爭奪市場和影響力,把大洋帝國的影響力深深的紮根於南美洲,做長遠的打算。
羅霖對非洲和美洲的土地沒有啥慾望,他知道那裡的人民很不好搞,而且現在世界各地的民族獨立思潮開始泛濫,最佳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拿到手上都是麻煩,甩都甩不脫。
在這個世界歷史上,改變最大的是蘇俄,縮水的可不是一分半分,以連綿的烏拉爾山脈為界,包括歐洲地區的葉卡捷琳堡在內全部成為了大洋帝國的領土。
歐洲的烏克蘭地區因為大洋帝國的強力干涉成為了獨立國家,與波蘭一道成為蘇俄與德國不可逾越的緩衝國,把這兩個好鬥的強國遠遠的分開。
現世界的蘇俄領土只有3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超過6000萬人,體量基本上和德國相當,比法國和英國略大一點,遠遜於大洋帝國的1.1億人口。
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期間,美國、英國、大洋帝國、法國和義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限制主力艦的噸位(35,000噸)和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
並規定大洋帝國、英、美、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5.25:5.25:3.15:1.75:1.75,此外還規定了締約國航空母艦總噸位、標準排水量、火炮口徑,限制海軍軍備競賽。
戰後的歐洲迅速恢復平靜,大洋帝國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戰後的歐洲重建,歐洲鋼鐵、水泥、橡膠、漁業產品和石油方面巨大的需求,推動對國內的經濟繼續旺盛的發展,已經連續十年沒有產生經濟危機。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大蕭條如期而至。
早在三年之前,大洋帝國已經通過政策引導,逐步減少過熱的歐洲和美洲投資,國內的四大主要支柱性銀行羅氏國際投資銀行,南洋銀行、帝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全部收緊了銀根,儲備豐沛的資金準備度過寒冬。
即使這樣,大洋帝國依然沒有逃避掉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
1929年,美國經濟日趨繁榮。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在1921年時平均僅為67,但到1928年7月時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時則上升到126。
給人印象更為深刻的是美國股票市場的行情,世界上實力最雄厚的大洋帝國羅氏投資公司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布置悄悄退場,然而美國股票市場繁榮依舊。
實業家、學究式的經濟學家和政府領導人都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向公眾保證:「現在沒有擔心的理由,這一繁榮的高潮將會繼續下去。
1929年10月29日,當天的股市暴跌,突然破產的美國金融精英雨點般地從高樓大廈上跳下來,當時的情景蔚為壯觀,美國的大蕭條耗盡了美國原本可用於歐洲投資的資本。
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因此,這一天被視作大蕭條時期開啟的標誌性事件,由於正值星期二,被稱為「黑色星期二」。
從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美國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
但美國股票巿場崩潰不過是一場災難深重的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
與此同時,世界性經濟蕭條的影響擴展到歐洲和大洋帝國,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銀行瘋狂擠兌、更多地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
農業資本家和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河裡,使河流變成「銀河」。
城巿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社會陷入一片的恐慌之中。
1930年3月1日,大洋帝國政府聯合四大銀行還有勢力雄厚的羅氏投資公司,開啟了全新的「救贖計劃」,這是一個由十幾項龐大的基建計劃組成的政府救助計劃。
其核心就是用勞動換取金錢,用金錢改變生活,繼續拉動消費,產生良性的循環。
由於大洋帝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因此開展了大規模的港口建設,項目的名稱叫做「港口通達計劃」,在這個大規模的現代化港口建設計劃中,規劃了多達十六座「一級洲際核心樞紐港」,66座「二級地區中轉港」,377座「三級本地區貨物出口港」。
與此配套實施的是「帝國公路通達規劃」、「帝國鐵路通達規劃」、「帝國工業區配套計劃」「帝國商業區規劃方案」和「汽車進入千家萬戶計劃」「夜生活發展計劃」等等,強力的拉動帝國經濟進入正軌。
超大規模的建設計劃讓大洋帝國的鋼鐵行業和水泥行業以及基建配套行業等等,重新進入了正常的生產階段,通過國家項目淘汰落後產能,大規模先進的鋼鐵產能得以保留,鋼鐵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規模,約佔大蕭條初期三分之二的產能規模,淘汰的都是落後的鋼鐵工藝。
同樣的,通過國家項目淘汰落後水泥產能,市場上逐漸形成規模龐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和水泥聯合企業,帶動相關的行業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