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雙樹巧奇遇
時值孟冬,寒風凜冽.
小乞丐抬眼望天,空中黃沙漫漫,漠漠黃土地,一片荒蕪景象。
此地處祁連北麓,名曰雙樹鎮,以此向北少有山地,乃戰時大明衛所軍營出中原平外族必經官道。
雙樹鎮依北坡緩降之地而建,比鄰官道,傍依小溪,小溪自祁連山脈流出,有水流淌時宛若大漠銀蛇彎彎曲曲伸向西北官道隘口。但到雙樹基本已無水,此地經年荒蕪人煙,更少草木,唯獨這兩棵胡楊經年累月長成參天大樹,故名雙樹,途經此地之軍隊因雙樹乃是絕好的地理參照物,才得以保留至今。
出此祁連山脈,過隘口便是茫茫大漠,直至百裡外邊關戍城。
寒風吹落雙樹殘存的僅有的幾片樹葉,好似也帶走了小乞丐全部希望。
再觀小乞丐抬望眼時,雙目炯炯有神,似有奪神攝魄之魅,閉目時暗月無光。面如冠玉,兩腮微紅,如不是荒漠風沙肆虐,總難掩蓋其絕世風標。發如亂草,身著百衲衣,僅有的一絲棉絮也白花綻外,條條襤褸,好一行乞模樣。
雙樹鎮依坡而建,都是土屋,乃明軍出中原休憩補給之所,後有老弱病殘之軍士留守看管,亦有隨軍家眷經年滯留,或是男兒戰死沙場再回故里也是生死兩難,形成今日之雙樹小鎮。所蓋土屋,亦無定製,三三兩兩,唯一一所像樣建築乃一會所。前後兩廳,兩邊各有一執事房,卻無圍牆,兩大廳是戰時存放貴重物資之用。
幾月前,有一遊方郎中留宿此執事房,此地甲長姓張,見其談吐文雅,問其亦無歸處,便好意挽留於此地,因此鎮無有識文斷字之人,鎮中有十幾個大小孩童,祖輩目不識丁,怎可誤了小輩。有孩子願意攻讀的每家出些米面而已。先生姓王,名宣,字允平。年約六旬,老態龍鍾,面含慈祥,乾乾瘦瘦,頜下一綹花白須髯。身穿灰色儒袍,頭束髮髻,道貌岸然,頗有一番仙風道骨之態。
先生便留居此地,用閑置會所北廳置些土石塊用作板凳,地面放些沙土用於寫畫。
此時已是長河落日,邊塞之地尤其陰冷,王先生踱步屋外,抬首望天,觀天象今夜必有雪至,不覺心中忐忑不安,略有心事,便踱至官道旁邊,見小乞丐猥瑣會所檐底牆角,瘦體瑟瑟,眼望長空。不免心中凄然,便招手喚來,手撫小乞丐蓬鬆亂髮,我見猶憐。
王先生領乞丐入其所居住的執事房內,屋裡一土炕,炕上有一破舊棉被一個包裹,幾個煮飯瓦罐,兩個石凳,再者別無旁物。先生拉乞丐炕沿坐下,從瓦罐中掏出一團玉米餅遞給小乞丐食用,小乞丐抬眼望著先生,已是眼含淚花,狼吞虎咽頃刻間便吃完。伸舌舔掉嘴角的殘渣,一臉感激的望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