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敕予王爵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敕予王爵

「李伯紀,你居然接納了此人?還納為汝佐貳?」

「啊?此人怎麼了?秦儈秦中丞,為政和年間進士及第,任太學學正、左司諫、御史中丞等官職,秦中丞曾于靖康元年,殿上仗義直言,為我大宋忠直之臣也,為何綱不能納之?」

「仗義直言,忠直之臣?他若是為忠直之臣,天下就無奸佞之徒了,李綱,我來問你,秦儈自何處南返?」

「哦?原來如此,大兄休要急躁,健康之難,我朝官吏被金人擄走多矣,大兄又何必糾結於此?」

「國破之時,他們均該死,還有臉回來?罹難之臣,某獨敬重李若水、張叔夜也!」

「三...相國,我...也...該死...」

「一邊去,有你張道士什麼事?」

「哎,大兄,李若水、張叔夜等是當敬之,可其他人也不能一概論之啊,他們也有許多無奈的。」

「其他人李某可赦免之,可此人...」

「...............」

「哼,相國,你此時雖名滿天下,但也不能行此倒行逆施之舉!」

「本相倒行逆施?」

開封府南熏門之下,忽然風雲突變,見面便親熱無比的李三堅、李綱兄弟二人忽然發生了激烈爭吵,而爭吵的原因就是南返官員秦儈。

尷尬,極為難受的立在一旁的秦儈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臉色陰晴不定,同時心中大為疑惑不解。

自己哪裡得罪他了?秦儈心中細細的將自己的經歷過了一遍,可與李三堅幾乎就沒有任何交集,也無任何的來往,並沒有哪裡得罪過他啊...

壞了,不好,秦儈忽然想起一事,心中大叫不妙!

秦儈的夫人王氏可是李三堅的老相識李清照的表親姐妹,王氏也時常提及李三堅,難道是因為此?秦儈心中暗道。

「岳飛岳指揮何在?」李三堅懶得與李綱爭論或解釋了,話說將來的事情,李三堅也是解釋不清的,於是喚岳飛道。

正聽得入神的岳飛聞言,慌忙翻下馬背,將腰間寶劍甩在身後,躬身應道:「相國,末將在!」

「此人自北地而返,本相還聽說此人還與虜酋有勾連,就由你細細盤問吧。」李三堅吩咐岳飛道。

「相國,這...末將實在不解啊,請相國明示。」岳飛聞言也是大感疑惑不解,於是問道。

皇城司燕四、丹木、潘見鬼等人就在一旁呢,這種事情為何讓自己辦?岳飛是百思不得其解。

「讓你去你就去,難道你敢違令?」李三堅極為蠻橫的說道。

其實李三堅並不想取秦儈的性命,否則真的就如李綱所言,為倒行逆施之舉,李三堅不過是想岳飛隨便找點借口,然後將秦儈逐出朝廷,甚至罷官免職,永不錄用,以絕後來之患...

「相國勿急,末將遵令便是!」強大的相權之下,岳飛只好無奈的遵從。

岳飛隨後揮了揮手,手下便如狼似虎的將秦儈押了下去。

岳飛性子倔強,冷峻倨傲的,為果毅忠勇之人,是極不容易服人的,不過這種人一旦敬服某人,便是死心塌地的,李三堅便是岳飛所敬服之人。

岳飛今年還不足三十歲,便已成為了軍中大將,「三衙」當中的步帥,楚州一戰,因大功而被授官,被朝廷,其實也是李三堅,授予「觀察使」的官銜,這一切的一切皆是李三堅慧眼識英才,李三堅與岳飛可謂是伯樂與千里馬。

最為關鍵的是,岳飛痛恨金人,一心抗金,而李三堅同樣如此,忍辱負重,數次大敗金軍,將金人一舉趕回了老家,盡復故土,還奪取了燕雲之地,並一雪前恥,如此之人,不得不令岳飛是敬重萬分。

「李伯紀,跟本相走,本相好好的給你講個典故。」李三堅隨後吩咐李綱道。

「哼!」李綱冷哼一聲,也是無奈的跟隨著李三堅而去。

...........................

建武五年三月,金人果然勢窮,遣使前來議和,宋朝廷便命王倫為通議大使,與金議和。

岳飛、韓世忠等人當然是反對議和的,不過大宋宰相李三堅苦口婆心的曉之以理,曉之以厲害,並許諾並非就不思進取了,乃是為了今後更為寬廣之大計,為了大宋江山社稷永固,為了華夏開疆拓土之大計,開疆拓土不但包括陸地,還有海洋。

李三堅相信,只要給自己時間發展,大宋只能是越來越強,非胡虜所能夠比擬的,李三堅相信,只要給自己十年時間,天下大勢必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教於世人,以技強國!到那時,大宋各種新式武器出來,即能與敵毀滅性打擊,又能減少己方所付出的代價。

岳飛、韓世忠等人又不是蠻不講理之人,並非痴獃之人,知道了李三堅的苦衷及宏遠的願望之後,也就欣然從之了。

而唯一令李三堅感動頭痛的就是,剛剛三國會盟,宋又轉頭與金議和?豈不是背信棄義,壞了三國盟約?於是王倫就給李三堅出了個主意,就是宋、金「海上之盟」表面之上仍是存在的,並未正式廢除,此時的宋、金仍是可以延續「海上之盟」的。

話說在這個世上,一紙盟約,就如一張廢紙般的,真正的盟約就是實力,國力、軍力、民力等,實力相當,或者互相奈何不了,盟約也就可以存在的,否則毀約敗盟之事隨時可能發生的。天下之事,兩國之間,不就是打打談談,再談談打打嗎?

金數場大敗,再也無力南侵了,宋十餘年戰亂,也是無力再戰了,於是一切事情就由雙方議和使臣唇槍舌戰的解決了。

金先遣使臣來宋議和,就是求和,那麼宋就佔據了極大的法理或者優勢,王倫等宋使臣就要求金返還被其嫖掠的一切土地、人口、財物等,金當然是不肯就範,於是議和桌上,好一通的唇槍舌戰,雙方均是言語鋒利,據理力爭,並針鋒相對,同時這也是王倫等大宋議和使臣最為痛快淋漓的一次合議,均感心**了口惡氣,心中均是大呼解氣。

至於趙佶、趙桓二帝,金欲以此要挾宋廷,不欲放二人南返,倒也正中李三堅之意。

金有二帝在手,可以隨時以此為借口,言宋朝廷為僭越,而二帝若真的回來,反倒會使李三堅頭痛之極,說不定李三堅還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應對之策呢,這件事情雙方也就「皆大歡喜」了。

在國事面前,一切私人恩或怨,或私人感情,甚至親屬關係,均必須拋之腦後。

宋、金雙方議和使臣就土地、人口、財物等僵持不下之時,李三堅便命水、陸大軍陳兵燕雲,兵逼於金,大宋無敵舟師兵鋒甚至直逼金的龍興之地。

宋建武五年五月,宋、金合議成,金朝廷承認了燕雲十六州歸宋所有,至於人口、財物等,宋朝廷也做出了讓步,至於「歲幣」等一切不利於宋的條款,均被廢除。

此時此刻,宋、金之間就暫無戰事了,邊關之上,雙方除了互陳重兵之外,也幾乎沒有衝突了,雙方弭兵息戰,天下也因此稍定。

天下稍定,大宋千千萬萬的臣民均是大喜過望,額手相慶、彈冠相慶,均是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歡慶來之不易的太平。大宋宰相李三堅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其名望也就達到了頂峰,販夫走卒、士庶百姓等均是將李三堅視作天人,是頂禮膜拜!

宋建武五年六月,大宋太后孟氏、皇帝趙諶返京,大宋宰相李三堅等人的家眷也跟著來到了宋東京開封府,同年,宋改年號為興平元年。

宋興平元年六月,太后孟氏、皇帝趙諶頒下詔書,進有匡扶社稷之大功元勛的大宋宰相李三堅為吳王、太師,並賜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不過李三堅除了受吳王、太師之外,其餘均力辭不受,李三堅此舉也受到了各方的讚許,太后孟氏更是歡喜,大讚李三堅為有情有義,忠節不貳之臣...

宋初,是非趙氏不能封王的,到了此時,敕封王爵一事就發生了一些變化,變成了可以授異性王爵,一般都是死後追贈的,如王安石死後就被追贈為「舒王」,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如立有「克複」燕雲十六州之功的內臣童貫就被趙佶敕封為廣陽郡王。

宋神宗皇帝趙頊遺詔、遺訓,能收復全燕之地者賞以封地,並給以王爵,而童貫克複燕雲十六州,就是個笑話,空耗無數錢糧,損兵折將的,卻未得到半點燕雲土地,最後是在金人手中「買」回來了些許空城...而李三堅卻是實打實的奪回了燕雲十六州,此時更是牢牢的握在了手中,如此李三堅活著封王之事就順理成章了,朝廷乃是天下人就無異議了,也不敢有異議了,何人敢有異議,必受口誅筆伐,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太師品秩之事,李三堅也還罷了,封王一事,其實李三堅也不想受之的,可若是李三堅不進一步,其麾下大批官員、軍中將領也挪不動半步,因此李三堅權衡利弊,就「勉強」受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時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敕予王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