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太極十三槍
()一棍在手,公孫瓚的整個人的精氣神都為之一變。只見他頂平、肩平、槍平、腳平,此謂四平。神貫於頂,虛靈頂勁,精神提起,勢雄壯謂之頂平。以腰為軸,活潑於腰,含胸拔背,松肩垂肘謂之肩平。持槍平穩,易攻易守,槍扎一條線謂之槍平。勁起於腿,出步輕靈穩健謂之腳平。
公孫瓚的持槍姿式是中平槍,正所謂『中平槍,槍中王,上下高低都不防。高不攔,低不拿,當中一槍難遮架』。持槍須穩固松活,持槍時以後手握其槍桿末端,以意握緊,不然練習和運用時將易脫把,勁力亦無法向前出發。
公孫瓚倒是並沒有著急先練槍招,而是先練得抖槍。他是練太極拳出身,現在練大槍自然是要練『太極十三槍』的。如果說持槍平正是練習太極槍的基本動作,那麼練習抖槍便是基功,作為武學大家,他深知『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這樣的低級錯誤他是不可能犯的,招數再精湛如果只是花架子那也沒有用,所以練基本功是必須的。
抖槍時須以丹田內氣,周身之勁,力由脊發,向前扎出,使松沉之內勁貫於槍尖,要槍出一條線,槍扎如放箭,前手不可離把,使槍上下波動,左右搖晃,後手不可甩腕。用槍時,屈腕向前甩手則力浮而不沉,槍搖而不穩。槍扎出以後,即迅速收槍,後手握槍向後貼腰抽回,前手則握緊槍桿中段向下采劈,身勢隨後坐下沉以助劈勢。此時力達槍桿前段,使其顫動,此一紮一劈謂之大抖槍。練習抖槍不僅可以練習槍術的基本要領,還能練拳意,增強勁力,可謂是一舉三得。
公孫瓚在柴房之中,借著月光周而復始的在一紮一劈的抖槍中沉浸著,他是一個武痴,只要練起武來,便瞬間能拋開所有的東西而沉浸其中。那知道練了約莫有五、六幾分鐘的時候,他便已經開始氣喘吁吁的無力繼續,只覺得全身都酸麻無力,甚至抓著木棍的手,這時有一種抓不住東西的感覺。
頓時把公孫瓚給氣的不行,暗罵這個身體怎麼這麼沒用啊?他也沒想想公孫瓚不過一個十多歲的孩子,那裡有那麼多的力氣,有幾個正常人像他這樣的變態一樣,十多歲便是武林高手?
有心無力他也不能勉強,便只有將木棍放置一旁,盤腿坐地稍事休息。之後繼續起身練槍,如此幾次下來,勁力是越練越不行,才開始還能五、六分鐘,現在最多兩分鐘就累的不行,而且這會也餓的有點前胸貼會背的感覺。公孫瓚無奈的長嘆了一聲,搖搖頭用稻草鋪了個窩,和衣睡下,不多時便進入了夢鄉。為嘛不再盤腿坐下了呢?因為盤得腿都疼了,可憐啊!
這一覺睡的好是香甜,直到看守柴房的老僕過來送飯他才醒過來,這一醒頓時覺得整個右臂的肌肉都有一種酸麻脹痛的感覺,他知道是因為突然的大負荷運動讓肌肉有些吃不消,也沒事,多練幾天就好了。他是真的很餓,強忍著疼痛,不多時便將老僕送來的飯菜吃的一乾二淨,等老僕走後他先輕輕柔柔的打了一套太極拳,這才繼續抓起木棍練習,不過動作稍微有些生硬、而且也柔和了不少。
就這樣吃了練習,困了睡覺,起來繼續練習,三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這期間他母親和公孫越來看望他了一次。吃食上有公孫敬的交待,當然也壞不到哪去,他每頓都吃的飽飽的。更讓他欣慰的是,三天的時間他已經漸漸的將新的身體給完全適應,而且他還竊喜的以為,公孫瓚的身體果然是練武的好材料,甚至比他原來的身體還要好!才這麼三天的時間,力氣便增長了不少。看來公孫瓚能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跟呂布單挑出回合而沒被幹掉,也不是完全是出於僥倖。
得到了可以回家的消息后,公孫瓚拎起哪根棍子毫不留戀的出了柴房,看守的老頭看著這個偷柴的小賊也不敢說什麼,畢竟人家假假的也是一個少爺,偷跟柴火能有什麼大不了的?
公孫瓚記性極好,出了柴房之後便徑直向自家的院子走去,絲毫沒有因為偌大的宅院而忘記走錯路。一路走來,路上的僕人都對這個拎著棍子的少爺指指點點,不知道他想幹什麼,難道是要去行兇?可是人家是在向自家的方向走去啊!在眾人的非議中,公孫瓚進入了自家的院子。
跟母親見禮之後,他又吃了些東西,洗了個澡,換了身乾淨的衣服,稍作休息便繼續都抖著木棍。母親雖然有些疑惑,但是卻也沒有多問。公孫越一見可來了興緻,趕緊去找了一根木管,跟著公孫瓚練習。他雖然比葫蘆畫瓢的練習著,但是基本動作一點也不標準。公孫瓚看在眼裡也沒有說什麼,他顯然並不想指導公孫越。
從此以後,公孫瓚每天都打水、劈柴、幫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抖槍的練習也從來沒有間斷過。公孫越才開始還能堅持,但是三天沒過,小傢伙便沒有了激情,覺得公孫瓚來來回回就那一紮一劈他已經練的滾瓜爛熟,沒有任何的新意可言,便開始放棄了練習。公孫瓚依舊沒說什麼,不過心中卻是暗自搖頭,暗嘆公孫越不是練武的材料,因為他沒有一點長性。
僅僅一個抖槍,公孫瓚便練習了三個月,終於在扎時如怪蟒鑽心,劈時如霹靂雷動的時候,他才滿意了練習效果,此後開始慢慢的加入了些槍招進去。他練的是太極十三槍,即是指四散槍、四黏槍、擲摔四槍、纏槍共十三槍。
四散槍為:分心就刺似怪蟒,仙鶴搖頭斜刺膀,鷂子撲雀刺足式,飛燕投巢刺面上。四黏槍為:第一槍刺心,第二槍刺腿,第三槍刺膊,第四槍刺咽喉。雖然說也是刺,但是其技巧卻在於,你進我退,你攻我守,與敵槍相黏,永不脫離,如膠似漆,如影隨形,如太極拳之推手。擲摔四槍是用來防守的槍法:「采槍護胸,?槍護腿,擲槍護肩,鏟槍護喉。」而最後一路纏槍實乃是太極槍的最妙槍法,它取粘黏連隨之意,以不丟不頂,輕靈纏繞為用,是太極拳在槍法中最淋漓盡致的表現。
槍法雖總名為十三,但是運用時,又以開、合、崩、劈、點、扎、撥、撩、纏、帶、滑、截、圈十三字訣為變化,其中變化之妙又何止千百。雖然槍法動作簡潔明了,但是卻是柔中帶剛,綿里藏針,運槍起來如同行雲流水一般連綿不斷。
公孫瓚的母親看著兒子有如此精湛的武藝不禁暗自高興,但是卻依舊沒有說什麼,有丈夫也等於沒有的她,對兒子有一種盲目的遵從。公孫越見此卻是急眼,趕緊提著棍子跟著公孫瓚練習,但是那裡跟的上啊?公孫瓚沒有一招一式是慢慢練習的,而是總體如同行雲流水一般的連番施為,如果說就那十三槍,他看即便當然能記住,可是公孫瓚的槍法卻在一個『變』字上,雖然以那十三槍為基礎,但是一變化,那可就是千變萬化,他那裡能記得住啊?
於是公孫越便哭鬧著去求公孫瓚教他,那知道公孫瓚不僅沒有教他,還對他好一頓喝罵,最後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回答公孫瓚提出的問題,當然又被公孫瓚給無情的否定。可憐一向活潑愛動的公孫越,從那以後每天向哲人一般的靜坐沉思了起來。
武術之道,一招鮮吃遍天下,招數固然重要,但是體力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你的招數再精妙,你沒有體力施為,那還不等於跟沒有一樣?公孫瓚練習太極十三槍兩個月之後,便已經很少再苦練,只是每天都演練一遍,因為他對於技巧而言,已經到了很難再突破的地步,現在他要做的就是不讓自己的技巧退步就行,所以才每天都堅持練習,正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如逆水行舟,你不想讓他退後,至少也要有所行動來保持不退步。
對於這個身體的體力而言,那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啊!公孫瓚的體力也就比一般的孩子稍微大些,並不屬於那種天生神力的人,所以他要從最基本的練勁開始。所以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在鍛煉自己的體力,比如什麼扎馬步、站樁、俯卧撐、深蹲起等等一系列鍛煉體力的運動他都做著。
公孫瓚現在給自己定的首要任務就是練成明勁,明勁是每個練武之人必須經過的環節。明勁的概念是指那些通過鍛煉,將全身的贅肉都鍛煉成肌肉,而人的骨頭堅硬如鐵石,整個人健碩有力,精悍之氣四溢,全力出招的時候拳頭能打出脆響來。就像傳說中高手打拳,一般都是有風雷之聲相隨,其實不是,那是他的拳頭太快,太狠,劃破空氣的聲音。
「娘親,您這是怎麼了?」剛剛將一屋子的柴火劈完的公孫瓚正準備打水洗澡,便見到母親一臉悲傷的從院子外面走了進來,他急忙跑過去追問道。
「阿瓚,娘沒事!」母親看著公孫瓚勉強一笑道。
「怎麼可能?我看的出來,一定有什麼事,您別瞞著我!是長房的人欺負了您,還是那個女人?告訴我,看我不去收拾他們。」
「阿瓚,不關他們的事,是你李大嬸他們家出事了,為娘去看了看,看著你李大嬸那悲痛的模樣,為娘的心裡也是悲痛不已!」
「李大嬸家出什麼事了啊?」
「唉!都是我們公孫家造的孽啊!」母親神情黯然的一聲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