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說服
吃過午飯,李柏去向父親請安。走進草堂,李時珍在查閱資料,見他進來也沒說話。李柏深施一禮:「父親大人,不知張賢弟的請求,父親為何沒有答應?」
李時珍抬頭看著他,訝異的問道:「什麼時候你與張懋修如此親近了?」
李柏急忙回復:「我與子樞相談甚歡,一見如故,他不因我一介布衣而有所輕賤,我亦不因他出身權貴而有所迎奉,幾日下來,到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諧。故而當子樞提出義結金蘭時,兒子便答應了。之前未曾向父親稟報,還望父親見諒。」
李時珍沉吟片刻,對李柏說道:「你已過而立之年,該交什麼朋友,不用為父的叮囑,但為父希望,你今日的選擇不會令你日後後悔。」
李柏想了想,注視著父親睿智的眼睛,語氣堅定的說:「孩兒不會後悔的。」
李時珍眼中的嘉許之意一閃而過,卻話鋒一轉:「為父之所以沒有同意,一方面因為有時窮盡人力,也無法改變命運的安排,而江陵張氏何等人家,如事有不諧,恐怕……。另一方面則是擔心此去,修書一事怕是要延誤了。」
李柏獲知因由,與自己之前的猜想一致,對於勸服父親的信心更足了,便道:「父親常常教導孩兒,醫者父母心,但凡有一線希望,作為大夫,就要做全部努力,此時父親怎麼未診斷就放棄了?」
「至於張氏,確如父親所想,正是當朝首輔本家,我觀子樞幾日來的所言所行,知書達禮,進退有律,有子如此,想來張家也非無理取鬧之人,還望父親三思。至於第二點,我想請子樞當面向父親陳說。」
言罷,懇切的看著父親。李時珍望著滿面殷切的兒子,一時感慨萬千,一直跟在身邊的孩子悄悄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呢?唉,柏兒現在也三十五六了吧!惆悵之間,頗覺欣慰。
看著陷入沉思的父親,李柏悄然退出,對站在葯田邊的張懋修說:「為兄只能幫到這兒了,後面的就看賢弟的了。」張茂修點了點頭,什麼話也沒說,就走進了草木堂。
此時的李世珍端坐在堂中,不復之前的慈和,滿臉肅然的看著走進堂中的張懋修。
懋修事到臨頭,到少了患得患失之心,索性光棍起來:「小子拜見伯父,伯父萬安。」
看著鎮定自若的張懋修,李時珍的神色緩和下來,但仍然不加辭色道:「老夫一介村夫,不敢承張公子一聲伯父,之前公子所請之事,非是老夫推脫,而是老夫確實無能為力。」258小說網www.258xsw.com
張懋修倒不以為意,只是恭敬的說道:「我與李柏大哥義結金蘭出於一片赤誠,所以伯父既是李柏大哥的父親,便也是子樞的父親,我自該以禮相待。至於伯父拒絕前往江陵的緣由,我也聽大哥談起,伯父,不妨讓小侄說一說,如果聽過之後,伯父還未改變主意,子樞也不強求。」
「你去說說。」李時珍不知可否的說道。
張懋修知道成功只此一舉,精神一振,侃侃而談:「世間事很多都是盡人事,聽天命,何況人的生老病死,所以此番請伯父前往江陵,為我祖父診病,更多的是盡人子之責,並非強要伯父做到什麼,子樞雖年齡尚淺,但亦知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苦痛,望伯父體諒小侄的拳拳孝心。」
說到這兒,抬眼向李時珍望去,見他的臉色多雲轉晴,不覺底氣更足:「第二點,至於伯父所擔心的修書一事,小侄已有對策,只需將修書所需物品、典籍帶到江陵,伯父可在江陵完成《本草綱目》的編寫,況且江陵有劉老太醫,伯父即可與之暢敘久別之情,也可與劉太醫探討醫案、藥草,這對修書也是很有益的。」
聽到這兒,內心本有鬆動的李時珍更覺有理,,《本草》編寫到後期,更是需要一些杏林大家的參與,才能保證萬無一失,沒有錯漏,如果有師弟參與,必能事半功倍,就插話道:「子樞如何保證能做到你說得這些?要知編寫《本草》,是一件極為浩繁複雜的工作,所耗人力物力巨大。」
張懋修聽了這話,知道事情成功了一半,忙道:「伯父有所不知,小侄出身江陵張氏,家父正是太岳公。之前,未言明身份,只是不想讓伯父誤會小侄,還請伯父見諒。」說罷忙忙作揖。
看著面前執禮甚恭的張懋修,對其出身此前已有所查的李時珍不覺有些悵然,不愧是出身名門的世家子弟,進退之間有禮有節,只看此氣度,便知張太岳的風采了,也罷,為了《本草》早日問世,讓中醫有所傳承,達成師傅的遺願,即使是龍潭虎穴,也便闖一闖了。
「賢侄勿要多慮,子樞既是張家子孫,那之前所言,當非誇大虛妄之詞,只是老夫尚有一個條件,如果賢侄能夠答應,那老夫便同意前往江陵。」
「伯父請講,別說一個,便是十個八個條件,小侄也定排除萬難,讓伯父滿意。」張懋修喜出望外的說。
李時珍緩緩說道:「老夫久居山野,不喜與達官顯貴接觸,也不想為瑣事分心,所以此去江陵,不想人盡皆知,只想安靜診病,全心修書。」
「小侄此次來訪,只有劉太醫和我大哥知道,其他人並不清楚,所以請伯父放心,小侄一定讓您能夠在江陵安心修書。」張懋修連連點頭,表示一切遵從伯父的要求。
這之後幾日,李時珍知道此次出行,歸期未定,恐怕幾年內是不能回來了。便細細整理好所用資料、圖書、物品,又與舊友一一告別,安排二位徒弟坐鎮東壁堂。這一切安排停當,已是五日之後了。因為此次所攜物品較多,張懋修便雇了兩艘大船,在第六日清晨和李時珍父子往江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