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寡人指到哪,王翦將軍便替寡人打到哪!
就趙玉看來,而今的通天比之幾年前的通天,其想法更加的幼稚可笑,越活反倒越活了回去。
在趙玉的眼中,此時的秦國雖然聲勢浩大,但那只是表面,真正的實力卻與齊楚趙相差無幾。
他如此而言,趙丹心中寬慰不已,他就生怕秦國再度東征,到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趙國,他該怎麼辦?
「你派人去一趟魏國,去看看廉頗老將軍。」趙丹還是擔心,主要是一直被秦國欺負著,已經養成了這種風聲鶴唳的習慣。
廉頗去了魏國數年,一直沒有音訊傳來,如果這個老將軍當真要老死在魏國,那趙國豈不是當真無人了?
趙玉也知道這一點,而今趙國,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些庸碌之輩。但自己是不是帶兵打仗的料,他也心中有數,故此聽到趙丹要讓他派人去魏國,當即一口答應了下來。
廉頗在趙國的影響力絕對不遜於而今的趙王,如果有這位老將軍坐鎮趙國,就算給秦王一萬個膽子,只怕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而就在趙丹與趙玉談論秦國是否會東進之時,秦王宮內也正在談論此事。
李斯,王翦,蒙驁,蒙武按照職位輩分恭敬立於王座之下,在他們身後乃是其他文武,其中站著一個身份異常的文臣,昌平君。
他是秦昭襄王的外孫,也是楚國公子。只是他來到秦國多年,一直在秦國為官,早已不與楚國聯繫,以至於很多人都忘記了他是楚國人。
李斯的意見是此時尚不宜出兵東進,一來師出無名,二來北境戰事頗多,北境尚未安定之前,東進之事切不可提及。
在他看來,而今的七國,韓魏兩國已經不足為慮,唯一讓秦國略感頭疼的乃是趙,齊,楚三國。
這三國經過多年休養生息,真正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齊楚兩國,數十年來兩國無戰事,即便有也是大勝之戰,兵多將廣而且百姓富裕,糧草充足,秦國一旦與這兩國交戰,那必定是持久之戰。
而在持久戰中,秦國遠征,糧草供給定然受困,將會十分不利。
但蒙驁蒙武父子卻與李斯的意見相左,他們以為此時通天此時已經殺了項梁,這毫無疑問是已經對楚宣戰,而楚國絕對沒有膽子獨征大秦,楚王必定會聯合其他五國。
蒙驁以為與其讓六國聯手再攻函谷關,莫不如主動出擊,先行東征,將韓魏趙納入大秦板塊,然後再徐圖進取燕齊兩國,最後再對楚國動手。
想要一統天下,各個擊破乃是上策。
兩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一番話說出來令在場的其他文武不住點頭,顯然是同意了他們的觀點。
昌平君顯然也同意這一點,他雖然是楚國人,但他知道而今天下唯有秦國才能一統天下徹底消弭戰亂,因此他才來到秦國為官。
他和蒙驁蒙武的觀點一致,先行東征,再圖南征,遠交近攻的策略在此時形勢之下依然管用,只有將周圍的弱小勢力擊破之後,讓大秦軍隊有了喘息的機會,才能遠征燕趙齊,如若不然,秦軍遠征,身後一旦出事,那將十分被動。
王宮中只有一個人尚未發言,那就是王翦。
此時的他好似沒有特別同意誰的意見,只安靜的站在那裡,既不出言反對,也不點頭贊同,好似他們說的事與自己毫無關係一般。
通天看了看王翦,臉上不禁浮現一抹笑意,「王翦將軍以為如何?」
眾人不料秦王居然會問及王翦的意見,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
王翦此時在秦國的地位哪裡比得上李斯蒙驁等人,此時的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副將,甚至連將軍也算不上,若不是通天故意將他叫成將軍,只怕眾人根本不會把目光轉到他身上。
「大王指到哪裡,臣便打到哪裡。」
王翦拱手振聲,而後宮殿之中一片安靜。
大王指到哪,臣便打到哪!
豪言壯語不外如是,一身膽魄盡在這一句話之中顯露無疑!
秦王宮內的一眾文武均是一震,他們哪裡想得到這個看上去十分年輕的隨軍副將竟有如此膽魄?
即便是蒙驁也是好好的驚詫了一番,盯著王翦看了半晌才轉過頭去。
李斯微微眯眼看了看王翦,臉上漸漸露出欣賞之意,這個年輕人絕對不一般,當初在秦祖廟之時他便看了出來。
而現在,這一句話,便已然奠定了他以後在秦國的地位,同時也將成為這個年輕人在秦國叱吒風雲的開始!
「臣雖熟讀兵法,然大王之志絕非吾等燕雀可知,大王若有差遣,臣定萬死不辭!」
王翦這並不著急建功立業,而是他知道無論其他人怎麼考量商議,最後做決定的一定是通天。
「好!那寡人指到哪,王翦將軍便替寡人打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