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洪水圍城賢母教子 賑濟災民良吏抗命
康熙十七年的秋天,連綿淫雨來到人間。自白露過後,老天爺便發了邪,不斷頭兒只是下雨,或淅淅瀝瀝,或飄飄洒洒,不是重雲濃霧,便是瀟瀟冷雨,總無三日晴好。直隸、山東、陝西、河南新修的驛道像一條條泥龍蜿蜒伸向遠方的雨簾。渾黃的潦水從田裡流到農民冒雨培起的毛渠,再進塘溝,匯至大渠。永定、滏陽、海河、滹沱、運河一時都變得暴跳如雷,咆哮著,呼號著;卷著泥沙、草根、樹葉、秸稈、斷檁殘梁、各類瓜果……打著可怕的漩渦奔沖逆折,泛起豆漿一樣的白沫滾滾東去。
最令人膽寒的還是黃河。一望無際的河面上,凄風將白雨掃來掃去,攪成團團水霧,狠狠地拋向狂浪滔天的濁流,發出悶雷一樣的河嘯。江南省清江縣地處黃、淮、運三河交界處,自交秋以來,淮水上游高良澗、板工等決口二十六處,高家堰石堤決口七處,黃水、淮水衝決千家崗,灌入爛泥灘,將清江縣的清水潭灌得水高丈五,登城一望,溟溟渺渺,黃浪無涯。
清江城是一座新築小鎮,因地處交通要衝,朝廷設了糧道、鹽道,往來潛船常在此放纜打尖,漸次成了集鎮。其實平日僅有萬餘人口,但此時四面被水圍困,災民擠入城中避洪水,竟一下子驟增至十餘萬人。所有城內館舍店肆、棚庵廬檐聚滿了面黃肌瘦的人群,一街兩行堆得到處是濕淋淋的行李,城裡所有賣吃的店鋪全關了門,一張平日只要一個大子兒的麵餅,要花一兩銀子才買得到。
清江縣令于成龍,因境內出了逆倫案,已經被革職卸任,新委縣令尚未來,就連摘印官也一同被困在城內。處在這種情勢下,于成龍不肯交印,摘印官怕擔待責任,也樂得聽他自為,自己躲進東門內大糧庫去享清閑。于成龍原是山東人,其兄老於成龍是著名清廉的臣子,官居山東巡撫。于成龍幼承母訓,一心做清官,不料去歲兩江總督葛禮做壽,他只送了一雙布鞋做禮,惹得葛禮大為光火,便尋事參了他,其實逆倫案各縣都有,大家心照不宣,上下做了手腳,一點事也沒有。于成龍偏不識趣,撞了這晦氣也是情理中的事。
此刻雨已暫歇,于成龍攙著年過五旬的母親於方氏站在清江城南門箭樓下,悵然望著遠處一線露出水面的黃河大堤。兩個人的衣裳似乎不耐秋寒,身子有些瑟瑟顫抖。四五十個護城的衙役個個泥漿滿身,東倒西歪地靠在箭樓壁下小酣。
「成龍,」於方氏半晌才道,「看這天,一時恐怕還晴不了吧?」
于成龍搖了搖頭,清癯的面孔上一點表情也沒有。他從懷裡取出邸報,遞給母親,說道:「娘,這是朝廷遞來的邸報……」老太太輕輕推開,說道:「娘的眼不中使了,這幾日又上了一層翳,越發不行了,你說給我聽聽。」于成龍抖開紙看了看,低聲道:「是。一件是朝廷命安徽巡撫靳輔進京述職的邸報;一件內容是調撫遠參議將軍任奉天提督;再一件是鄭州花園口決口——上游鄭州既決口了,這裡的水就漲不起來了,母親您就放心吧!」
「我老天拔地的,死都死得著了,有什麼怕的?」一陣涼風颯然而來,於方氏被嗆得猛咳,于成龍忙替她捶背,卻被她一把推開手去,喘吁吁說道:「要緊的是城裡聚著十幾萬人,又凍又餓,怎麼消受得了?你是這地方的父母官,得趕緊打主意——聽說昨個兒又餓死二十好幾!」
這件事正是于成龍最犯難的!守著糧庫里的麥山米垛,城裡幾乎家家斷炊,他覺得揪心般痛苦。但糧庫卻不歸他統屬,且不說摘印官梁守義住在那裡,單是糧庫守備、道台都是比他大著幾級的大官。這件事真正叫人難為。于成龍聽著母親的話,沉思著說道:「娘,兒子知道,餓死百姓兒也心疼。我已經叫人去請梁大人、郭真守備和韓春道台一同查看災情,總會有法子的。」說著便把母親攙進箭樓裡頭安置了,叫起衙役們,說道:「一同到庫里走走。」
剛剛出來,卻見梁守義和郭真、韓春三個人帶著幾個師爺提著袍子拾級上城。韓春因是道台,職位最高,兼統文武,走在前頭,見於成龍站在上頭,忙拱手寒暄道:「成龍兄,辛苦辛苦!哎呀呀,幾天不見瘦得這樣兒了,缺什麼東西找我嘛!」
「韓觀察、梁大人、郭大人,」于成龍行了禮,一邊將他們讓進箭樓廳中,坐在石條凳上,一邊說道,「卑職今早差家人於祿至府上呈書,想必已經展讀了?」
三人聽了對視一下,韓春笑容可掬地說道:「大札已經拜讀。先生拳拳愛民之心兄弟已是瞭然於胸。不過開倉濟災,事非尋常啊……啊啊,老兄在這裡已是兩年有餘,這個規矩還不曉得?兄弟愛莫能助啊!」梁守義聽了笑道:「就是這個話。這幾日我們幾個公餘閑論,言及老兄。清江城這次安然度過洪汛,水總算沒進城,全仗老兄領著人日夜防護,這就是大功一件。兄弟是葛憲台派來摘印的,這個印呢,兄弟就做主先不摘了,回去稟告憲台大人,恐怕還得重加保奏呢!」
于成龍聽著,揣摩著他們的話意,半晌方冷冷說道:「我本蕭然書生來,也願蕭然書生去。梁大人既未摘印,兄弟此時仍是一城守牧,朝廷備糧原為百姓,幾位大人都曉得,三日來城裡已餓死七十餘人。萬一激起民變,內無兵,外無援,請問誰承擔責任,又如何善後?」「我們到這裡拜會貴縣,也正為這事。」郭真不安地說道,「城裡百姓已經在商議聚眾搶糧。不瞞老兄,昨日糧庫門口已打死了三個鬧事刁民……」于成龍嘴角閃過輕蔑的一笑,說道:「既是鬧事,來一個打死一個,來兩個打殺一雙,何等爽快!他們鬧事到庫里,正是閣下該管,兄弟有什麼法子?」
郭真是武莽出身,哪裡聽得出於成龍話中揶揄之意,乾笑一聲說道:「若是萬人起鬨,兄弟也是鞭長莫及,何況守庫兵士都是本地人,都不願下手,誰他娘的有辦法?」
「所以我們來,就是想借重貴縣。」梁守義聽郭真說的粗魯,不禁皺皺眉頭,身子傾了傾說道,「來這些日子我已看出,老兄雖遭了事,但仍是眾望所歸,此地百姓肯聽你的。由老兄你出面曉諭一下,彈壓一下,定會收效。過了災日,上峰難道不來賑濟?——也就是十幾日的光景么。」
裡屋的於方氏聽著,實在忍不住了,拄著拐杖幾步出來,朗聲說道:「十幾日光景,你知道十幾日斷糧是怎麼回事嗎?那是上千條人命!」她站在門口,滿頭白髮顫顫巍巍。
「你是誰?」眾人正議得不可開交,猛聽局外有人發話,都是一怔。梁守義見是個窮老婆子,斷喝一聲道:「這是你說話的地方?你——」韓春卻認得是于成龍母親,忙止住了梁守義,說道:「這是於大人的高堂。……老太太,你有年紀的人了,好生歇著吧,我們不是正在商議辦法么?」
於方氏哼了一聲,並沒有退下,扯過一根條凳坐了,拄杖略一沉思,侃侃言道:「女人不當過問政事,我自幼讀書豈不明白?但如今為民請命,也說不得這個規矩——匹夫倡亂,一呼百應,古來教訓有多少?城外之水可用土擋,城內之水可以覆舟。一旦激起民變,老婆子敢問誰來承擔?」說著將頭輕輕一晃,竹杖輕輕點地,目中雖然無光,臉上猶似嚴霜。
幾個人都被弄呆了,老太太義正的言詞,從容的舉止,大家的風範,一下子鎮住了幾個官員。
「那,依老太太之見呢?」良久,韓春方回過神來問道。
「我兒子的主意對,」於方氏冷然說道,「如今情勢,只有開倉賑災,別無良策!」「糧食有,」韓春冷笑一聲說道,「但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于成龍的,那是朝廷的皇糧,今年還欠一百萬石沒來得及運往直隸——」於方氏介面笑道:「那太好了,正好拿來解救燃眉之急——成龍,你打欠條,借糧一百萬斤救濟災民,事過即還。」
「是!」
「慢!」梁守義一擺手,格格一笑踱至於方氏面前,背著手躬身說道,「老太太,一百萬斤就是一萬石,按石米五錢計,是五千兩銀子,於大人囊空如洗,嘻——這筆開銷,守義倒要請教自何而來?」
於方氏聽了呵呵大笑,說道:「虧你大人名叫『守義』!豈不聞義之所在,雖有害而不趨避?五千兩銀子我還得起,我也不信百姓將來不還錢——請出筆墨來,寫!」衙役們站在箭樓內外,早聽呆了。他們自己家裡也早已斷了糧,巴不得有這一聲,忙將于成龍平日批閱文牘的文房四寶端了出來。
「不行!」韓春職司所在,深知事關重大,身子往後一仰,斷然說道,「這糧食是軍餉,皇上有專旨調撥給施琅軍門練兵用的。動了一粒,在座諸公都有罪!」
「與其殘民以逞,不如曳尾於泥塗!我不信你們這幾個官命比幾萬百姓的命還值錢!」
郭真見不是事,忙道:「我們都是皇上臣子。老太太,這忠孝二字,忠在前啊,我們怎好違抗天命呢?」話未完,於方氏便頂了回去:「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你明白么?」
于成龍早就想硬借糧,只是知道關係重大,將來獲罪深重,怕連累了老娘。廳中這番唇槍舌劍,老太太竟比自己還來得硬挺,于成龍不由一陣慚愧,立起身來到書案前,刷刷寫了幾行字,走至韓春面前,身子一躬雙手捧上,說道:「請大人簽批。」
本來為找于成龍彈壓饑民,不防到這裡碰了這個硬釘子。於方氏一口一個聖人語錄,頂得三個人面面相覷,卻又駁她不倒。韓春早已不耐煩,見於成龍竟似要逼他簽字,鐵青了臉,打起官腔說道:「于成龍,莫非你要逼迫本道——我要是不簽呢?」
「我奉聖命來守此郡,」于成龍拱了一下手說道,「如今內有十萬災民,外有洪水圍城,是非常之時,凡在城中俱是我的子民——連你諸位也在其中。城中富戶的存糧我早已借空,有囤積居奇者,即是為富不仁,本縣有責以國法治之!」話未說完,三個人已個個氣得渾身發抖。梁守義「啪」地將案一擊,臉漲得豬肝似的吼道:「你狂妄!我此時就摘你的印!」
「遲了一點,也早了一點!」于成龍仰天大笑,「你早該摘印,又怕洪水潰城擔待責任;既然未摘,我當全權管到底,等放完糧,自會將印交你!」
韓春眼見眾衙役虎視眈眈站在門口,心下有點發怯,深悔今日出來竟連庫兵也沒帶幾個,哼了一聲站起身搓搓手說道:「郭真、守義,天不早了,不能和這個二五眼磨牙了,咱們走!」說著三人面色陰沉沉的都站了起來。
「來人……」于成龍居中向後一坐,臉一仰吩咐道,「封門!」
「喳!」
幾十個衙役齊應一聲,就地打了個千兒,「咣」的一聲將大門關了個結實,居然擺出平日審案的氣派按雁行排成八字形立在於成龍兩邊。
「本城富戶韓春家有存糧,」于成龍削瘦的面孔毫無表情,不緊不慢地說道,「本縣為救一城百姓,索借糙米一萬石。韓春先生,請簽字!」
韓春氣得發昏,只覺得心裡空空蕩蕩無所倚托,回頭看那二人時,也都痴痴茫茫如在夢中,喝醉了酒似的搖搖晃晃……略一遲疑,眾衙役早炸雷般齊喝一聲:「快簽字,照打了!」韓春驚醒過來,激凌凌地打了個寒噤,左右看看俱是于成龍的衙役,看樣子只要再一遲疑,立時就要動刑,自己身為朝廷四品命官,憑空屁股被打得稀爛,真要「萬古留名」的了。愣怔了一下,韓春咬著牙獰笑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就簽字,看你如何逃脫聖上的三尺王法!」說著提筆向紙上疾書了幾個字,「啪」地一聲將一支雪狼毫湖筆一撅兩截慣在案上。
「嗯,好!」于成龍拿起紙來吹了吹墨跡,「只要肯借糧,本縣不計較你咆哮公堂。」說罷,將借卷交給吏目道:「拿去僱人將糧領至縣衙后關帝廟,回來稟我,由我親自分發。」
郭真原是武官,本想動武,一來於成龍人多勢眾,二來於成龍畢竟是朝廷命官,一開打便占不了全理,見韓春簽了字,便道:「于成龍,字也簽了,糧也借了,你小子該放我們走路了吧?」
「還得委屈三位多坐一時,」于成龍笑著看了母親一眼,「兄弟得把糧借到手才得放心,再說,兄弟犯了這麼大王法,不日即有潑天大禍,你們何忍立時就去——衙役們,有酒沒有,弄一瓶來。」梁守義格格一笑,說道:「此時有酒也甚有趣,只是吃過酒卻難以領情,我三人今晚即當聯名具文申報,並請憲台轉奏朝廷為你請功!」
「隨你!」於方氏淡淡說了一句,站起身來徑自進了裡屋。
當日夜裡于成龍忙了一晚沒有合眼,將運至關帝廟的一萬石糙米分發災民,累了個腰軟骨酥。韓春三人自回倉庫寫片子,聯名具折彈奏于成龍。不到十天,總督府行文到了清江,令將已革縣令于成龍拘押在衙門,候參聽勘,當地紳民奔走相告,也就有人出頭商議萬人聯名叩閽。
總督葛禮的參奏摺子因不是急件,半個月後才遞到北京。
當時封疆大吏都在北京聘有看折師爺,住在消息靈通的達官貴人家當清客,摺子一到,師爺先拆看,根據北京的輿情和朝廷的意向,由師爺決定進呈與否。葛禮的師爺叫陳錫嘉,和哥哥鐵嘉、老師汪銘道,都在上書房大臣索額圖府中。錫嘉因前幾日有幾個老百姓撞景陽鍾叩閽,為于成龍鳴冤,看了這份摺子有點吃不準,便去與鐵嘉商議。
「四哥,」錫嘉抖著葛禮的奏摺,說道,「葛制軍要參于成龍,如今卻有人叩閽保于成龍。你看這摺子要不要遞進去?」
陳氏兄弟五人,按金、銀、銅、鐵、錫排了下來。三個哥哥早已發科,在外頭做州縣官。只他二人沒選出來,索額圖便收了去,做了門客。聽了弟弟的話,鐵嘉燃著火煤兒呼嚕嚕抽了一陣子煙,笑道:「我看能遞進去。于成龍這人我曉得,素來驕妄,連索相一也不待見他。如今朝廷四面冒煙、八邊著火似的要糧,他芝麻大個官兒,就敢擅動庫糧,那還不是自尋無常?」經過一番計議,陳錫嘉得了主意,將摺子封進奏事匣子,鈐了印,專等索額圖回府再轉呈。眼看天已黃昏,仍舊不見索額圖回來,陳錫嘉不禁納悶,便叫過管家蔡代問道:「老爺今兒回來過了么?」蔡代賠笑道:「老爺沒回來,只叫人給汪老先生捎了個信兒,說去各部議事,沒準還要進大內去呢!」陳錫嘉聽了無話,默默思索一陣,挾著匣子便坐了小轎往戶部衙門來。
天陰得重,也黑得早,因京師鬧糧荒,朝廷下令禁酒,各個店鋪早就上了門板,街上一片昏暗,連燒餅、餛飩、豆腐腦這些賣小吃的也沒有,只有遠處幾家鮮果鋪子稀稀落落點著幾盞羊角燈,鬼火似的在風中搖曳,十分凄涼。
待到戶部衙門口時,天已起更,陳錫嘉哈腰出轎,戶部門上的戈什哈都是熟人,迎了過來,說道:「五爺來得倒巧,方才索相還吩咐叫人回去取匣子呢!」陳錫嘉笑著點點頭,略一寒暄,正要進去,便聽到遠處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討吃的女子滿臉污垢,慌亂地撒著大腳片子,幾步便竄上了戶部衙門的大門洞里,「撲通」就是一跪,喘吁吁說道:「大爺們,救救我!後頭有人追……他們殺人……」撫胸叩首,又是嘰里咕嚕一陣蒙語。眾人正發怔間,卻聽遠處有十幾個人吆喝著追過來,都說的蒙語,誰也聽不懂。門官廖生雨情知有事,一邊張羅著請陳錫嘉自便,一邊將那女子護在身後,又叫人進去稟報。此刻追趕那女子的十幾個蒙古人一色的絳紅長袍,狼皮帽子,偏袖統靴,趕到戶部衙門口,提著明晃晃的刀,指著那女丐用蒙語叫罵,要衝過來捉拿。
「你們是哪裡來的,這樣撒野,沒有王法了么?」廖生雨看時,卻是在附近驛館里住的准葛爾部蒙古人。他們進京上貢,一下子來了兩千多人,日日生事,今天竟鬧到戶部衙門口,不禁怒道:「這是國家機樞重地,你們該懂得法度!葛爾丹擅自稱汗,皇上沒準兒還要降罪呢,你們竟敢如此!」
一個蒙古漢子提著刀過來,一臉橫肉紋絲不動,兇狠地瞪了廖生雨一眼,說道:「我叫多爾濟!那個女的是喀爾喀部的逃奴!喀爾喀土謝圖汗與我西蒙古為敵,趁我出擊漠北蒙古,擾我後方,搶我牛羊,斷我糧草,被我博碩克圖汗天兵殄滅。今天,我們使臣格隆在一家飯鋪發現了她,命令我來捉拿,你為什麼要庇護她?」
「我不管你什麼博碩什麼汗,」廖生雨不耐煩地說道,「我只曉得這裡是天朝司空衙門!你們鬧到這裡來,就有罪!何況這女子告你們殺人,事體不明——來人!」他將袖子一揮,大聲喝道,「一個也不要放走了!」
多爾濟格格獰笑一聲,說道:「長官看來要緝拿兇手?那個漢狗子飯鋪老闆,放走了這個逃奴,是我殺掉了他!不知長官怎樣處置?」
「拿!」廖生雨大叫一聲。「喳!」門洞里的戈什哈早就聽得不耐煩,聽到這一聲兒,一擁而出,就要動手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