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師有賢婿
他原擬去昆崙山探望程青,可否安全回去,但想自己離家出走,爹媽當是十分挂念,青妹聰明伶俐,想是已回到家中,於是到市集換了身行頭,買了馬匹,往浙江方向趕去。
這一日行至江西,忽想起那日在河南酒樓與于謙對飲,曾答允前去府上拜訪,當下辨別路線,折而向北,往河南方向去了。
其時正值深秋時分,秋風颯爽,楊君一路馳騁,不一日便至河南開封縣,向百姓問了于謙府邸,徑自去了。到得於府,翻身下馬,想到于謙正義分明,為國為民,心中大是佩服,早已迫不及待要與他喝上幾杯,再請教詩書文理,當下前去輕扣府門。
少時,一名年事已高的管家出來開門,問了楊君來路,楊君如實說了,那管家道:「於大人進京覲見,尚未歸來,想來明日便回。這位公子不棄,可在府中歇住一宿,等大人歸來。」
楊君見這管家如此禮貌,當下謙遜了幾句,道:「如此有勞老管家了。」隨著那管家一同進府。
到得府中,那管家命人備了茶水,要楊君解渴,楊君道了聲謝,待老管家下去,自行在府中遊覽。
到得傍晚時分,忽聽府門外馬蹄聲響,聽聲音,似有好幾匹馬停在府前。楊君只道于謙歸來,忙隨那管家一同出去迎接。府門一開,卻見一名宮中太監打扮的人走了進來,隨後跟著五名官兵。
那管家吃了一驚,問道:「敢問公公來此,有何貴幹?」
那太監頭一抬,尖聲道:「聖上有旨,於府上下出來接旨!」
那管家一呆,慌忙召集府中上下,眾人出來見了公公手中聖旨,齊齊拜倒。楊君知曉宮中規矩,也跟著拜下。那太監展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剌曰:兵部右侍郎,晉豫巡撫于謙,因未得晉陞,心懷不滿,結黨營私,與朝廷作對,今已被擒拿入獄,三月後推斬,特此昭告。欽此。」
回去,但想自己離家出走,爹媽當是十分挂念,青妹聰明伶俐,想是已回到家中,於是到市集換了身行頭,買了馬匹,往浙江方向趕去。
這一日行至江西,忽想起那日在河南酒樓與于謙對飲,曾答允前去府上拜訪,當下辨別路線,折而向北,往河南方向去了。
其時正值深秋時分,秋風颯爽,楊君一路馳騁,不一日便至河南開封縣,向百姓問了于謙府邸,徑自去了。到得於府,翻身下馬,想到于謙正義分明,為國為民,心中大是佩服,早已迫不及待要與他喝上幾杯,再請教詩書文理,當下前去輕扣府門。
少時,一名年事已高的管家出來開門,問了楊君來路,楊君如實說了,那管家道:「於大人進京覲見,尚未歸來,想來明日便回。這位公子不棄,可在府中歇住一宿,等大人歸來。」
楊君見這管家如此禮貌,當下謙遜了幾句,道:「如此有勞老管家了。」隨著那管家一同進府。
到得府中,那管家命人備了茶水,要楊君解渴,楊君道了聲謝,待老管家下去,自行在府中遊覽。
到得傍晚時分,忽聽府門外馬蹄聲響,聽聲音,似有好幾匹馬停在府前。楊君只道于謙歸來,忙隨那管家一同出去迎接。府門一開,卻見一名宮中太監打扮的人走了進來,隨後跟著五名官兵。
那管家吃了一驚,問道:「敢問公公來此,有何貴幹?」
那太監頭一抬,尖聲道:「聖上有旨,於府上下出來接旨!」
那管家一呆,慌忙召集府中上下,眾人出來見了公公手中聖旨,齊齊拜倒。楊君知曉宮中規矩,也跟著拜下。那太監展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剌曰:兵部右侍郎,晉豫巡撫于謙,因未得晉陞,心懷不滿,結黨營私,與朝廷作對,今已被擒拿入獄,三月後推斬,特此昭告。欽此。」
眾人聞言,齊聲驚呼,直如晴天霹靂,都怔怔地說不出話來。楊君一驚之下,也不顧那許多,站起身來,手指太監,怒道:「你……你定是假傳了聖旨,當真罪不可赦。於大哥清風兩袖,很稀罕陞官麽?定是……定是你們奸害了他!」
那太監斥道:「你是什麼東西,敢這般同咱家說話?」
那管家連忙將楊君拉開,接過聖旨,太監悶哼一聲,轉身便去。
霎時間,府中上下人聲鼎沸,焦急無比。那管家捧著聖旨,啜道:「我這把老骨頭了,也不怕他什麼,這狗朝廷!對外軟弱低頭,對內濫殺忠臣。想於大人一心為國,愛民如子,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這……這可如何是好?」
楊君道:「於大哥定是受了奸臣王振的計,小可前些日子同於大哥喝酒,聽他提過此人,乃奸詐狡猾之徒。」
那管家道:「小老兒雖賤為下仆,於朝中之事倒了解不少,這王振大權在手,如今於大人栽在他手,怕是……」百曉小說www.baixiaoxs.com
楊君不等他說完,忽道:「不知此地官吏同於大哥可熟?」
那管家道:「晉豫百姓,個個尊敬於大人,公子若是要這地方官吏上書求情,只是徒勞罷了,朝廷中奸臣當道,豈聽小小官吏之言?」
楊君道:「此中道理,小生自然理會得,勞煩管家取塊於大人的令牌來,小生自有道理。」
那管家一聽,忙去府中取了塊大金令牌,楊君拿了令牌,辭別出府。楊君將令牌掛在腰間,徑往此地官府奔去,到得府前,向門衛道明,求見官差大人,那門衛見他衣著光鮮,想是富家子弟,不敢怠慢,忙奔進衙內稟報。少頃,那門衛奔將出來,邀他進府。
楊君到得衙上,行了禮節。但見那大人頭戴烏紗帽,身穿團領衫,腰間束帶,八字鬍須,又黑又瘦,坐在高堂之上,道:「下方有何事稟告?」
楊君道:「敢問大人,咱巡撫於大人,對待大人,對待百姓如何?」
這大人叫做劉德才,是河南開封府知縣,他不料楊君忽然如此問,道:「本官承蒙於大人關照,於大人愛民如子,自然無話可說,你卻來問這做什麼?」
楊君道:「那大人可知於大人受人陷害之事?」
劉德才一驚,起身道:「什麼,於大人受何人陷害?」
楊君道:「此人便是當朝大奸臣王振。」
劉德才一聽,面如死灰,嘆道:「這王振如今得聖上寵信,手握大權,可……可如何是好?」
楊君道:「小生不才,出個下策,不知大人敢與不敢?」
劉德才忙道:「什麼計策,說來便是。」
楊君道:「咱們召集城中百姓,同去山西,要那知縣大人一般的做法,再齊上京城,逼迫聖上,替於大哥申冤。」原來楊君想到于謙是河南、山西巡撫,平日又極是清廉,在朝堂之上自也有忠心友人,因此召集兩地百姓,迫上京城,替于謙申冤,朝中忠義之臣自當配合,救出於謙。
哪想劉德才一聽,不由得嚇了一跳,幾個退步向後,結舌道:「這……這,這可是要殺頭的,保不齊,連……連家中上下也一起受牽連吶。」
楊君笑道:「我聽聞這皇帝年輕,不知主張,憑於大哥為人,在朝中自有朋友,到時於大哥的朋友見了咱們聲勢,必定裡應外合,王振終究是個太監,哪敢得罪朝中諸多權貴之臣?」
劉德才聽他所言不無道理,心頭總是害怕,道:「這……」
楊君見他頗有動心,忙將腰間那令牌取下,道:「見此令牌,猶見於大哥,你心知他待你不薄,如今正是報恩之時,卻又畏縮不敢麽?」
劉德才見了令牌,心中也不知如何,想起于謙一身正氣,徒然間膽氣俱增,道:「好,此事但憑公子安排。」他見楊君手中有于謙令牌,又喚于謙做於大哥,關係自然匪淺,當下問了姓氏。
楊君道了姓名,見此事已成,心中大喜,道:「勞煩大人即刻召集城中年輕體壯的男子,明日一早,咱們便去山西,一齊上京迎接於大哥。」
當晚,楊君回到於府,同那管家道明情由,那管家連連稱讚,直說楊君雖然年輕,卻是有勇有謀,為人俠義,大非尋常之人。
次晨,城中壯漢果然應召,均在衙門外集合,齊齊五十人。楊君見這幹人為救于謙,在所不辭,心下大是佩服,對於謙更是百般敬仰,心想他平日定是為百姓做了許多恩惠之事,才值他們冒此一險。當下與眾人說了幾句,劉德才將衙中事務同屬下交代一番,換了便裝,隨著楊君前去於府牽來馬匹,眾人沿路北上,往山西方向去了。
不一日來到山西大同縣,楊君讓劉德才隨同進城,餘人留下。到得城中,兩人前往衙門,將此事細細一說,那知縣名叫王高,聽明此事,竟是一口答應。這樣一來,倒少得楊君二人浪費口舌,節約不少時間。
少時,楊君領著劉德才,王高及五十餘名壯漢踏馬出城,與城外的五十餘名壯漢會合,百餘人隨同楊君,浩浩蕩蕩往京城趕去。
(註:聖旨開頭道:「奉天承運皇帝,剌曰」,這句聖旨開場白乃是明太祖朱元璋始用,許多讀者都認為此句斷句是「奉天承運,皇帝剌曰」,其實正確的斷法應為「奉天承運皇帝,剌曰」。然如何告召,有詔曰、制曰、剌曰三種,在不同內容的聖旨上而採用不同措辭。許多演視劇或小說多採用「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