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英王自請多福
第363章英王自請多福
既然找到了導致清軍一敗再敗的罪魁禍首,諸位滿族親貴自然是毫不客氣地帶著親軍、甲兵來解決讓他們無法過河的吳三桂與尚可喜,但他們不清楚吳三桂、尚可喜的想法實際跟他們差不多。
吳三桂與尚可喜最初還覺得阿濟格留下來平定叛亂的計劃有一定可行性,但是現在他們已經後悔了:「英王再這麼固執聽不進金玉良言的話,咱們兄弟們就要考慮後路了!」
吳三桂覺得尚可喜說得很對:「是啊,再不過河的話,恐怕又是第二個燕子磯之役,而且英王這支大兵如果折在黃河南岸的話,大清國將無兵可用,既然如此咱們得痛下決心才行!」
雖然之前的幾場戰鬥之中就數吳三桂與尚可喜的兵馬下手最狠,但形勢既然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吳三桂與尚可喜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英王現在是真糊塗了,不該撤的時候總是想著撤,該撤的時候又不肯撤,我們都得替自己與下面的兄弟們找條出路,我們畢竟是大明忠臣!」
現在吳三桂隻字不提每次阿濟格準備撤退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贊同,而且對付「義軍」、「義兵」更是殺人如狂,但現在既然準備要改換陣營,「大明忠臣」自然就脫口而出。
尚可喜更覺得這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不是迫於形勢,誰願意為建虜賣命,而且現在已經不是崇禎朝與弘光朝,是承天朝的天下!」
吳三桂也覺得自己是承天朝的棟樑之臣:「既然阿濟格自取滅亡,那麼我們就要擇明主而仕,英親王可是人才難得!」
承天朝自金華起兵以來戰果不計其數,不知斬殺了多少大清貝勒、貝子、固山額真,但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沒能幹掉一位大清國的王爺,所以不管阿濟格是死是活,現在吳三桂與尚可喜都準備把他作為一件奇功。
尚可喜更是催促吳三桂:「這件事一定要快,絕對不能猶豫,一猶豫就有人搶在我們前面去!」
現在與吳三桂、尚可喜爭奪阿濟格的人可不在少數,不僅有高一功、李過、王普祥、趙志傑這樣的明軍大將,清軍之中也有不少人在磨刀霍霍,只是吳三桂正準備動手的時候,外面已經傳來了滿洲親貴的嚷聲:「殺吳三桂啊!」
「殺尚可喜!」
「殺吳三桂,殺尚可喜!」
而吳三桂、尚可喜聽到這樣的聲音也是橫下來,他們帶著家丁就殺出來:「殺阿濟格!」
「殺了阿濟格,這輩子的榮華富貴就不用愁了!」
「不僅這輩子的榮華富貴不用甃,下子都不用愁了」
「只有幹掉阿濟格,咱們兄弟才有活路!」
雖然之前已經有過好幾場大廝殺,但是吳三桂、尚可喜與滿洲親貴的這場廝殺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廝殺。
一時間白兵相接生死相搏,而且越來越多的清軍參與進來,不管是滿洲八旗、蒙古八旗還是漢軍八旗、外藩蒙古兵、綠營兵、新附軍都必須選擇自己所在的陣營,結果就是戰鬥變得更加慘烈起來,廝殺聲此起彼伏,到處都是屍體與傷員,甚至到了無法立足的地步。
「殺吳三桂!」
「殺尚可喜!」
「殺阿濟格!」
至少幾十個營頭與牛錄陷入了這一場血戰,雙方甚至到了不留俘虜斬盡殺絕的地步,不管是站在什麼陣營都是狗急跳牆亡命一擊,所以局面越來越混亂越來越失控。
很多牛錄與營頭打到最後只有個位數的甲兵還能繼續戰鬥,而且各方之所以參與這場大混戰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既然英王不肯帶我們過河,那我們總得殺出一條生路來!」
阿濟格幾乎是最後一個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的人,看到眼前血流成河的一幕阿濟格是腸子都悔青了:「都是本王誤事,現在就過河,馬上過河,過河!」
他沒想到自己一路轉進是大錯,但是留下來決一死戰是更致命的錯誤,還沒跟明軍決一死戰,清軍內部先來個決死一戰。
更糟的是現在局面徹底失控,現在沒人把阿濟格這位英親王當一回事,除了自己名下的幾個牛錄之後,現在大家都是自行其是,誰也不肯服從阿濟格,哪怕阿濟格說「過河,現在就過河」大家也繼續大打出手:「英王,不殺了吳三桂與尚可喜,咱們怎麼過河?」阿濟格雖然有通天本領,但這一刻也一籌莫展只能隨波逐流。
而他手下這個野戰兵團這一年來幾乎是無所事事,但是這一刻卻是全面動員把一身本領都發揮出來,有些牛錄甚至是七進七出廝殺了一天一夜都沒怎麼休息,但是他們表現得最英勇也毫無意義,反而讓從各個方面殺來的明軍打了雞血。
明軍將領都沒想到清軍的自相殘殺會發展到這一步,因此高一功一不小心就說了大實話:「阿濟格可惜了!」
李過卻是笑了起來:「他如果不可惜那就輪到咱們死裡逃生,我覺得解決了阿濟格之後咱們要儘快渡河!」
本來按照劉永錫的計劃,這次北伐的目標是收復黃河以南,對於黃河以北的豫北地區如何處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大清國既然如此不堪一擊,在場的諸位將領自然覺得要抓住機會趁虛而入,能拿下多少地盤就拿下地盤。
代表西營的李定國也是深有同感:「幸虧是今年北伐,如果拖到明年的話形勢恐怕會不堪設想,所以一定要儘快過河去!」
雖然這次北伐出乎意料地順利,但是與阿濟格主力的幾次交鋒還是讓他們印象深刻,他們都覺得阿濟格的失敗並不是軍事實力的緣故,而是被越明軍一連串猛攻打得喘不過氣來一直沒能休養生息的緣故。
如果阿濟格軍團能有一年半載的喘息機會,收復河南的難度將大上五倍、十倍甚至幾十倍,而現在正好是阿濟格青黃不接的最脆弱時刻,越明軍才能打出致命一擊。
聽到李定國這麼說,高一功就把自己的姐夫與姐夫搬出來:「陛下與奉天娘娘都會希望我們儘快過河,現在沒有人能救得了阿濟格!」
高一功這話說得過於武斷了,雖然阿濟格自己已經沒有自救之力,但是在陝西與河南的邊境上卻有著一隻倉促之間從陝西逃出的清軍。
這支清軍正是豫親王多鐸所率的兵馬。
只是多鐸剛剛入陝甚至還沒站穩腳跟,形勢就發生劇變。
先是楊展與賀錦同時從漢中殺出來,多鐸還準備好與明軍決一死戰,阿濟格就派人通知他撤往黃河以北的消息,多鐸毫不猶豫就召集殘兵剩將退往黃河以北,只是還沒走多遠就傳來了阿濟格在河南大敗的消息。
現在多鐸就見到了阿濟格緊急派來的信使,信使渾身是血狼狽不堪一見面就抓住了多鐸的手:「豫王,英王已經快支撐不住,再這麼折騰下去的話恐怕過不了黃河,請您務必看在當初英王曾經救援江南的份上,一定要把他救出來,如果英王不行的話,大清國也完了!」
多鐸的臉色都變了,雖然他與阿濟格同胞兄弟而且他在江南遭受越明軍圍攻的時候阿濟格也曾出兵救援他與豪格,而現在輪到多鐸去救援阿濟格。
只是多鐸手下的兵馬還不到一萬人,而阿濟格麾下號稱二十萬,實際兵力也至少有七八萬人,現在七八萬人都陷入絕境,怎麼能指望多鐸手下這幾千人把他們救出來,因此多鐸毫不猶豫地說道:「命令下面的將士加快速度,不能讓英王與十萬將士的犧牲盡付流水!」
說到這,他拍了拍信使的肩膀:「英王還是自請多福了,我身為豫親王必須為大清國的長遠考慮!」
只是多鐸現在想不出大清國的長遠到底是什麼東西。
而在數天的激戰之後,劉永錫與專程趕來會師的高皇后都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建虜自相殘殺死傷無數,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可能都死於亂軍之中!」
雖然劉永錫面色如常,但是高皇后還是一眼就看出了劉永錫隱藏的興奮之情,所以她幫劉永錫問出了想要問的問題:「阿濟格死於亂軍之中也就罷了,怎麼吳三桂、尚可喜也都死於亂軍之中,這件事傳出去或許有人以為是陛下有意為之!」
實際尚可喜確實是死於清軍之手,而吳三桂這位引清軍入關的罪魁禍首卻是死於高一功、李過之手,這些忠貞營將領對於引大清兵入關導致一片石失利的吳三桂是恨之入骨,所以才會找機會偷偷幹掉了吳三桂。
但是吳三桂既然已經是一個死人,而現在整個阿濟格軍團已經盡數就殲,所以大家都知道劉永錫不會在這個問題上過於追究:「陛下,這都是因為阿濟格狗急跳牆的緣故,所以吳三桂、尚可喜兩位將軍才會不幸死於敵手,不過李定國、高一功諸位將軍已經把他們的屍體找回來準備安葬,另外還找到了吳三桂將軍的妾室陳圓圓並已經平安送到營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