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節不可以挖牆腳
孔明認得這個大漢,因為此人也是孔家的人,此人姓武名安國,字霸候,是孔融的心腹。孔明聽陳氏說過,武安國在幾年前(當時孔明還沒出生)蒙冤入獄,當時,楊賜還不是太尉,是司徒,孔融也不是太尉掾屬,是司徒掾屬(換而言之,孔融很早時就追隨楊賜了),孔融依照楊賜的法令審理洛陽一帶的刑事案件,某日,孔融發現武安國所涉案件似乎存在著疑點,他經過認真追查找到了真正的兇犯,還了武安國一個清白。武安國感激涕零,從此追隨孔融,對孔融忠心耿耿,成為孔融的家將。孔明出生后,孔融安排孔明、陳氏、孔囧等人返回老家,一路上負責保護孔明、陳氏、孔囧等人的就是武安國,畢竟,這年頭走遠路還是不太安全的。孔明、陳氏、孔囧等人抵達老家后,武安國沒有返回洛陽,而是按照孔融的吩咐,留在孔氏老家繼續守護孔明、陳氏、孔囧等人。
孔明對武安國印象很好,因為武安國一來為人忠厚勤懇,二來他力大如牛並且武藝不錯,使一把重達五十斤的長柄鐵鎚。孔明記得,根據書上記載,武安國後來跟隨孔融參加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之戰,面對單挑天下無敵的呂布,武安國大呼「吾受文舉恩已十年,何不以死報之」,毅然上陣出戰呂布,跟呂布打了十多個回合,最終被呂布一戟砍斷左手腕而敗。武安國雖然敗了,但卻雖敗猶榮,作為對比,河內郡名將方悅撐不到五個回合就被呂布擊殺,上黨郡武將穆順上陣一個回合就被呂布秒殺了,公孫瓚跟呂布打了幾個回合便撐不住,急忙落荒而逃,如此,武安國能跟呂布單挑十多個回合併且沒有被殺,確實可以說是一員勇將了。
大概兩個小時(一個時辰)后,孔家眾人收拾完畢,陳氏按照孔明的吩咐,讓眾人只是收拾了錢幣財物、一些換洗衣服、一些乾糧,其餘東西一概不帶,孔家此時有十口人,包括孔明、陳氏、孔囧、武安國和兩個家丁、兩個女傭、兩個丫鬟。陳氏按照孔明的吩咐,留下兩個女傭和一個丫鬟(不是蘭兒)守在家裡,其餘人出發上路,同時讓留守家裡的三人前去通知孔謙、孔昱、孔權、孔松等孔家親戚,告訴他們「夫人、長公子、少公子他們去洛陽了」。孔明知道,黃巾起義馬上就要爆發了,但沒有波及到魯縣,那兩個女傭和那個丫鬟留守家中是不會有危險的。
一切安排妥當后,一行人出發上路。武安國和兩個家丁都是騎馬並且手持兵器,武安國自然手持他的那把重達五十斤的長柄鐵鎚,看起來威猛凜凜、凶神惡煞,孔明、陳氏、孔囧乘坐在一輛馬車上,蘭兒單獨地乘坐在另一輛馬車上,同時那輛馬車上放著衣服、乾糧等物。
車轔轔,馬蕭蕭,一行人的兩輛馬車、三匹馬逐漸地駛出魯縣,但沒有向西,而是向東,前往豫州東邊的青州(豫州和青州之間隔著兗州的泰山郡),這是孔明指示的。
「明兒,洛陽在西邊呀,我們為什麼要去東邊呢?」陳氏不解地問道。
孔明笑道:「母親,我想要匡扶社稷、拯救蒼生,沒有豪傑壯士相助,怎麼行?在東邊,正有一位英雄人物等著我去招納呢!」
「哦?誰呀?」陳氏、武安國等人都好奇不已。
孔明微微一笑:「他複姓太史,名慈,字子義。」
想要在漢末三國這個亂世中活下去,必須擁有強大的實力,想要擁有強大的實力,必須擁有大批的人才,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按照孔明堪稱「開外掛」的能力,他完全做得到「先下手為強」把曹孫劉三家在歷史舞台上各領風騷的大批名將、名臣、名士搜羅到自己的麾下,但是,他不能那麼做,因為他不能輕易地、隨便地改變歷史:
第一、三國時期對於廣大華夏人而言,無疑是一場大災難,如果孔明改變了歷史,導致歷史走向被他改變得更加糟糕了,怎麼辦?魏吳蜀三國鼎立,最終三家歸晉,萬一孔明搞得最終三家沒有歸晉,華夏陷入更久的分裂,內戰持續得更長了,死的人更多了,孔明豈不是成了華夏的千古罪人?豈不是作下了滔天的孽?
第二、孔明之所以在這個時空、這個世界里做到「未卜先知、料事如神」,因為原先的歷史走向大勢被他記在心裡,但是,如果他大幅度地改變歷史,歷史的走向大勢必然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變成新的歷史了,他還怎麼「未卜先知、料事如神」?他會跟此時的人一樣,對未來的歷史感到無法預測,從而陷入處處危機的迷霧中。
可想而知,如果孔明肆無忌憚地挖曹魏、孫吳、蜀漢的「牆角」,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後果必定會一發不可收拾!歷史走向大勢會完全變掉!如果曹操沒有五子良將和五大謀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如果孫權沒有四大都督和江東十二虎臣,如果劉備沒有「五虎上將」和卧龍鳳雛,曹魏、孫吳、蜀漢還會按照書上記載的那樣被創建締造嗎?肯定不會!
孔明不能挖曹孫劉三家的「牆角」,但他也需要人才。在經過反覆思索后,孔明確定了三個渠道可以讓自己在盡量不改變歷史走向大勢的情況下獲得大批人才:
一、慧眼識珠地發掘已經存在於這個時空、這個世界里但卻沒有機會登上歷史舞台的「遺落人才」。曹孫劉三家都是人才濟濟,但天下人才都在曹孫劉三家嗎?肯定不是。說得直白一點,比如,曹孫劉三家共有5000個人才,但天下人才肯定不止5000個,也許有6000個,只是,那1000個人才卻沒有得到登上歷史舞台的機會,默默無聞地湮滅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可以設想這麼一個人才,他飽讀詩書、苦練武藝、文武雙全、胸懷大志,結果沒有遇到伯樂,畢竟不是每匹駿馬都能幸運地遇到伯樂的,投身軍旅后當了一個小兵,在戰場上死於亂軍中,一肚子的兵法韜略、一身的武藝功夫都隨之灰飛煙滅了。這樣的人才,存在嗎?必然存在的!想要在歷史舞台上大放異彩,首先,要有本事,其次,要有機會登上歷史舞台。必然存在著很多人才雖然有本事卻沒有機會登上歷史舞台。孔明可以發掘這種「遺落人才」給他們機會
二、自己培養人才。一個人想要成為人才,首先要有相關的天賦,其次要受到專業培養。孔明可以招收一批批天賦不俗的青年、少年甚至幼年,對他們從小進行培養,把他們培養成在這個時空、這個世界里原本不存在的優秀人才;
三、招攬在這個時空、這個世界里已經存在的「次要人才」。
什麼是「次要人才」呢?就是被孔明招攬后不會影響到歷史走向大勢的人才,具體地講,就是以下這兩種人才:
第一,有本事,但因為死得早,所以沒有在歷史上發揮出太重大的作用;
第二,有本事,但因為沒有得到重用或者沒有得到展示本事的機會,所以沒有在歷史上發揮出太重大的作用。
孔明一路向東前去青州,就是為了招攬第一個被他看中的「次要人才」:太史慈。太史慈老家在青州東萊郡黃縣(後世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最猛的二十四個被合稱為「三國24名將」,看過書的人對此無不滾瓜爛熟、朗朗上口: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綉和顏文,後期文鴦和姜維。這二十四位一流猛將,基本上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孔明貌似一個都不能挖,但也不盡然,比如排名第十名的「太」即太史慈,孔明是可以招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