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詳細解讀農民階級

第五節 詳細解讀農民階級

()洪秀全、楊秀清和馮雲山都不約而同的認為,我們,馬上就會成功了。

在我看來,這個信心是完全沒有源頭來源的,更是沒有事實戰役可以作為證明。

因為,之前的紫荊山一帶戰役實在是太過慘烈,我這支不太靈光的筆也七進七出,不斷在戰爭場面中打轉,而那些戰役,在歷史上的名氣極小,卻又不得不寫,這些大大小小的戰役見證了一代名將的慢慢產生,或多或少,令人銘記,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最為重要的原因,我寫這些,是想表達點什麼。對,沒錯,為什麼太平軍的狀態如此起伏,勝仗不少,潰敗也如影隨形,這對於一支初具規模的起義軍而言是不能理解的。更何況,還有楊秀清和韋昌輝等人壓陣,出謀劃策馮雲山也是一把好手,為什麼會這樣?

很多年前,我認為這叫做人品。

後來的我漸漸明白,這叫做氣運。

二者有何不同?前者屬於自然環境所影響,無法更改(所謂的「攢」只是心理安慰);而後者屬於自身影響,先天決定的,同樣無法更改。相較而言,後者影響更大。

沒錯,太平軍的氣運就註定這支部隊起伏會比較大,他們的自身特點,永遠無法更改,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農民階級。

關於這個辭彙,或許無數次會在口中嘟囔,但其真正含義恐怕沒幾個人知道,所謂階級,是指人們在社會上由於所處地位不同和對生產資料關係不同而分成的集團,而農民階級的另一個名稱,也就是「農民集團」。

再深究也沒意思,也不符合我的通俗風格,關於所謂的階級完全就是一大類人的總稱,如果這個分類只是局限於兩種的話,那麼就是平民階級和貴族階級這兩種。

平民和農民,一字之差,平民的範圍更大一些,農民也屬於平民的一種,整個平民階級中,農民階級大約佔了百分之八十。

而整個太平天國的人通通劃分為農民階級,或許你要問了,像韋昌輝、石達開和胡以晃這些財主地主也算嗎?

自然算得,封建社會的土地私有制,就完完全全界定了貴族和農民之間的差距,所謂雇傭了好多農民的地主,不過是農民上的農民而已,也是要開墾荒地,種糧食(只不過是他人代種而已)。只有完完全全家裡不種地,靠著老百姓的稅組來吃飯的,那才不是農民。

分清楚了之後,我們來討論幾個名詞的影響,兩個名詞,很簡單,信念和信仰。前者多是紮根於心間,不需要任何教義和思想的改造天然在心中形成的,一般而言,一個人行動的驅使多是由信念決定的;而後者,多是後天灌輸了大量的思想教材輔以無數次教義熏陶而漸漸成立的,普遍,如果遇到更好的教義容易被改變,不太牢靠。

先,我們來說,信念。拿之前所說的幾個種類做類比。

農民上的農民,比農民高一個等級,其覺悟和理想抱負也高,一般都可以混到領導階級,他們的信念普遍不是為了吃飽飯而是更進一步的建功立業。

而人數真正占多數的普通農民,他們的信念並不高遠,就是普普通通的吃飽飯。

他們跟著天王鬧起義,完全是為了日子艱苦實在過不下去,討口飯吃。這樣的信念決定了他們的行動――沒吃飽,拼了命的起義打仗殺敵,討口飯吃,這時的士氣達到最高點;吃飽了,沒什麼還要打呢?反正都能吃飽何必再去殺人呢?慢慢消極,士氣下降;吃飽了又挨餓,那鬧起義還有什麼用?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主,不幹了,士氣跌至冰點,戰鬥力喪失。

綜上,這就是信念都士兵的影響。所以,太平軍最害怕的不是打敗仗,而是糧食短缺,支撐他們打下去的東西會瞬間淪為泡影,泡影之後映襯的是跑路。

信念上如此,行動上就不牢靠,就是如此。若是刨根問底追尋改變信念的方法,那我只能回答,基本沒有。或許,有些人會隨著事實的變遷而潛移默化的把信念改變,但都知道,那是少數中的少數,一百個人中才能出一個人,指望大規模的改造信念,不可能。

於是,信仰出來,希望淘寶網女裝天貓淘寶商城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www.taobar8.com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夏款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能夠從客觀上干擾一下信念的執行。

拜上帝教就是如此,與其說是洪秀全為了招攬更多起義隊伍,還不如說是洪秀全為了更好奴役手底下的士兵。

信仰,視教義的好壞思想的高低而決定可靠程度,就現在的拜上帝教而言,可靠程度極低,基本上是靈光一現極為不靠譜的東西。(也有高的,比如三大宗教,又比如從產生就很牛的XX黨,影響深遠,沒人不信。)

信仰程度低下,那麼信仰也就失去了功效,於是「通天之術」,「小天堂」思想產生,它們都是為了更好改造教義思想的產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天才的教義和思想都是靈感一現的渾然天成之作,對於本身一般的教義而言,多次整改,或許能夠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不會長久。因為信徒漸漸對本來神聖無比的教義產生了懷疑――如此神聖,為何日日整改呢?

而且,教義這玩意兒一般都是比較虛幻縹緲的,說的天花亂墜實則一文不值,廣大的農民階級沒讀過書,所以不擅長幻想美好,就喜歡踏踏實實的吃飽飯。

綜上,信仰並不能左右農民階級的判斷,影響他們的只是那點小小的信念。當你滿足他們那點小小的信念之後,他們就會拼了命的殺敵,當不能滿足時,就甩手撂挑子不幹了。還有附加的一點,當滿足了他們太久之後,他們會形成一種不勞而獲思想,即已經完成信念幹嘛還要繼續奮鬥呢?坐享其成往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在後來的日子裡,終將得到證實)。

如此種種,即是農民階級的氣運,無可避免,是優勢所在,又是局限性之根源。農民起義一般是很容易號召,呼啦幾下,就號召了一幫子人,而真正獲得成功的農民起義,卻屈指可數。

這就是我想說的,與其同時,我還想多總結點,就是太平軍所代表的廣大農民階級的特點:

士氣忽高忽低,視吃飽飯而定,這是其一,也是重要的;

戰鬥力忽上忽下,乘勝追擊能力強悍,一敗塗地本領絲毫不差;

長期享樂放縱之後萎靡持續時間長,基本上喪失戰鬥力;

以上三點,在戰爭起義初期,依靠著領導人的出色的掌控能力,暫時不見什麼崩盤跡象,若是長久之後,當領導人去掉「出色」二字之後,便也是這支農民隊伍覆滅之際。

或許,沒有或許,領導人不可能永遠出色,歸根結底還是他們自身的問題。此是廢話,不提也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走過太平天國的那段日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走過太平天國的那段日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節 詳細解讀農民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