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斬將立威
陣前逃亡的唐軍將領叫劉錚,跟隨孫家玉多年,是孫家玉的親信。
劉錚不僅跟隨孫家玉參加過平蜀之戰,還在柳鴻遠的南征中表現的中規中矩。
為了這一次的河內郡作戰,唐王給孫家玉徵發了大量的野人部隊,還提供了大量物資。
唐國的軍隊主要分為國人部隊和野人部隊,國人部隊就是老唐國的平民參軍組成的軍隊,這支軍隊也是唐軍的作戰主力。
野人部隊則是唐國的僕從國和佔領國提供的部隊,這隻部隊分三六九等,主動投誠的部隊地位最高,征服之後參戰的部隊排第二,戰爭時期就地徵募的將士地位最低。
通過一級壓一級的方式,唐國的軍隊管理倒也非常穩定。
雖然唐王沒有要求孫家玉奪取河內郡,但是這場戰爭關係到孫家玉的戰功。
孫家玉對這場戰鬥抱有很高的期望,他雖然沒有奢望奪下整個河內郡,但他準備在河內郡建立一個唐軍的立足點,衡州城就成為了孫家玉計劃中的重要一環。
唐軍的開局很順利,整個進攻過程勢不可擋,河內軍甚至沒能組織起反抗軍隊。
唐軍沒有被河內軍打敗,自己不成器的親信竟然臨陣逃脫。
主將逃脫對軍隊的士氣打擊很嚴重,而且,主將逃跑導致衡州城下的唐軍攻勢被迫停止。
河內軍不僅有了重新鞏固城防的機會,大量的河內軍援軍也尋找到機會順利入城。
劉錚雖然逃脫了,唐軍的步兵卻遭到河內軍追殺,至少有二百人的國人部隊被河內軍殺死。
和那些外籍的野人部隊不同,國人部隊是唐國立國的根基,唐國成立時間太短,每一名唐軍的國人士兵都是唐國最寶貴的財富。
這些將士本來未必會死,由於劉錚的逃亡,最終命喪異國。
如果僅僅是臨陣逃脫,孫家玉也不會生這麼大的氣,畢竟劉錚也是一個有經驗的將領,值得孫家玉回護。
但是,劉錚戰後的表現徹底讓孫家玉心寒了,劉錚不僅沒有認識到錯誤,還把兵敗的責任推給了前線的野人部隊,認為這些野人部隊沒有擋住河內軍突擊,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在孫家玉看來,一名主將的責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劉錚的行為恰恰證明他缺失了責任心,劉錚的言辭讓前線將領人心惶惶。
孫家玉一怒之下選擇斬殺劉錚,他可以原諒劉錚打敗仗,但他不能原諒劉錚沒有責任感。
既然劉錚不值得保護,那還真不如用來嚴肅軍法,安撫人心
通過殺死劉錚,嚴肅了軍法,樹立了軍威,孫家玉組織將士再度發起進攻。
這一次的北伐是唐王力排眾議做出的決定,其實唐軍早就應該北伐了,但是唐王受到了他的三個兄弟阻撓,遲遲沒能做出決定。
唐國的政治比北方諸國更複雜,唐王雖然是國家的實際領導人,但他的權利卻沒有北方的國王一樣大。
唐國的家族力量很強,所以,唐王有三個兄弟在國內政壇擁有一定話語權,當三個人聯合起來的時候,甚至能脅迫唐王變更決定。
如果說唐王在軍中算是鷹派,這三個兄弟就是軍中的鴿派。
唐國的鷹派和鴿派並不是戰爭派和和平派的區別,而是激進派和溫和派的代表。
孫家玉和孫烈領兵平滅蜀國,幫助唐王取得了威望,鴿派立即發動了平楚行動,扳回一城。
孫家玉是唐王的親信,最了解唐王的心意,唐王忍受不了四王並坐的局面,他想要收回大權,所以,這一次的北伐不僅是個軍事任務,更是一個政治任務。
唐王的真正後手是孫烈,孫家玉的進攻只是一個虛招。
唐王從整個戰略進行布局,孫家玉作為戰場的指揮官,對戰局卻有更清晰的認識。
他認為河內郡的局勢大有可為,完全可以取得激進的手段。
斬殺劉錚,也是一個激勵將士奮勇拼殺的手段,通過自己下屬的死亡,孫家玉給野人部隊傳遞了信息,他連自己的親信都能殺,更別說那些新加入的將士了。
孫家玉也沒想過真去進攻河內郡的郡城吉安城,在他看來,只要能夠攻下衡州城,就足夠穩定住河內郡南部的佔領區。
戰事之後,不僅會讓孫家玉取得軍功,讓唐王在奪權的道路上有更大的幫助。
至於河內軍,孫家玉真沒有看在眼裡。
河內軍的布防實在太鬆懈了,除了在邊境位置部署了三百人的將士,沿途的村莊城鎮里就沒有看到超出一個小隊規模的將士。
因此,孫家玉把衡州城的失敗歸咎在了劉錚身上。
在孫家玉看來,河內軍能夠採用敢死隊突圍的方式進行斬首行動,這本身就透露著一種狗急跳牆的賭徒心態,如果劉錚沒有逃亡,此時的孫家玉只怕已經在衡州城舉辦慶功儀式了。
孫家玉完全有信心,在他自己的帶領下,將會輕鬆奪取衡州城,他似乎沒有想到自己犯了輕敵的錯誤。
孫雲適時進入大營。
孫雲和孫烈一樣,是唐國新生力量中的佼佼者,此時的孫雲剛剛從陳賢處返回。
孫家玉:「怎麼樣,陳先生決定出兵了?」
孫雲搖了搖頭:「陳賢拒絕了出兵的請求,蔣繼嗣堵住了所有的下山通道,他沒有辦法帶兵下山,只怕,咱們需要獨自和河內軍作戰了。」
孫家玉嘆了口氣:「你就應該再硬氣一點,漢軍敗亡在即,我大唐精銳卻已經北上,他們應該想清楚拒絕我軍的後果,等他們看清局勢,也就沒機會了。」
「你再去加把勁,讓他們立即出兵,告訴他們,這是要求,不是談判。」
孫雲遲疑了一下:「我在進入大營之前,看到將士們正在著手準備進攻衡州城,這件事是不是先等等,我擔心蔣繼嗣的部隊會帶兵東進,我軍精銳盡出,沒有部隊保護側翼,一旦遭到突襲,後果不堪設想。」
孫家玉搖了搖頭:「機不可失,你不必多言了,去向陳先生傳話吧,你提到的問題我會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