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最終章
仲夏夜裡,連風都是熱的,許淮舉著袖子扇著風,在燕王府的門口站了好一會兒才走了進去。
不是第一次見朱棣,卻是第一次發現朱棣如此的端肅。
之前好幾次,朱棣總是自稱狄竹,那時的他年紀雖稍大了些,可看起來並不像個武將,倒是更像個儒臣。
此時,朱棣正手持一柄鐵劍,在院子里獨自一人練的暢快淋漓。
直到兩刻鐘過去,朱棣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的時候,他才停了下來,有侍者端了水上來,他只是象徵性的擦了擦手,之後便去沐浴去了。
又等了一刻鐘,朱棣才終於來了。
請許淮坐下之後,朱棣才問許淮他尋來所為何事,自從上次那件事情之後,這兩人之間其實已經有了些許的默契,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並不會碰頭。
畢竟,這是在是……太敏感了。
許淮記得,九月份,朱元璋就會宣布立皇太孫的事,朱棣必須要在此之前,得到朱元璋百分比的信任。
聽了許淮所說,朱棣卻道:「既是他已經決定的事情,大約是無法改變的。」
他朱棣也是如此——他很了解他的父皇。
許淮卻道:「明日午後,今上會秘密出宮,要去一趟皇覺寺,待他返回的途中會有山賊將其挾持,屆時,信會送到你的手裡,你只要出現去救下他就好。」
朱棣霎時站了起來:「你好大的膽子!」
許淮頗有些無語:「若非如此,皇太孫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朱棣道:「此時一旦事發,你可知道,後果是什麼?」
許淮道:「我既能做到如此,定不會留下任何線索。」
可實際上,從朱元璋做出秘密前往皇覺寺這個決定的時候,就只是在做一個局,而做這個局的人,正是許淮。
許淮往來皇宮的次數多了之後,好幾次都是代替了洪世賢去面見朱元璋,見過了幾次之後,才發現朱元璋實際上與歷史上的傳言十分不符合。
歷史上的傳言,朱元璋自尊心太強,自卑感太重,有著很強的支配欲極強,好猜疑,多忌諱,極端殘忍,缺少寬容等等,且傳這一切都只是因朱元璋為曠世乞丐,是因為他從社會最底層起家,最後登上王位,並且推行了與眾不同的宗教政策,產生一系列影響。
雖然後人也都說,朱元璋的性格不能一概用「好」或「壞」一個字來評價,可到底還是落了個殘暴君王的名聲。
許淮第一次見朱元璋的時候是在朱標的病榻之前,彼時他腦海里存著朱元璋的這些個性,總覺得一個不小心自己就會被砍腦袋,到後幾次的面見,卻漸漸覺得這不過是個略微偏執的老頭,和很多現代老頭一樣,有著自己的想法,也有著無可奈何的抉擇。
一直到最近的幾次,許淮越發的覺得,朱元璋不過是個身居高位的普通老頭,他老年喪子,死了髮妻沒了老來的伴兒,以及他做出的很多選擇都只不過是身居高位之時,為了保全一些東西,而做出的必須捨棄的一個抉擇而已。
許淮看得出他其實還是更喜歡朱棣,或者說更想要讓朱棣來繼承自己的位置,只是礙於祖制,還有滿朝文武的反對的聲音。
許淮以退為進,勸朱元璋其實朱允炆也挺好的,只是缺少些歷練,剩下的,簡直就是第二個朱標。
彼時,朱元璋沒有理解許淮的意思,想了好一會兒,才驚覺,許淮的意思是要給朱允炆歷練。
於是他當即答應下來。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許淮給出這樣的暗示,不過是想給朱棣妝造機會。
第二天就在皇覺寺里,許淮寫了一封信,對朱元璋說這封信會送到朱允炆的手裡,無論朱允炆用何種方法,只要他來救了他就好。
朱元璋覺得這是個十分簡單的任務。
待得許淮派人將信送出去之後,朱元璋便開始默默的等著,也會拉下身份和許淮說些他覺得有趣的話題。
許淮只是應著,心裡暗暗算著時間。
不多久,便又揚塵滾滾而來,四百餘人的護衛隊到得皇覺寺的山下,堵住了能走的所有路口……
朱棣很簡單的便找到了朱元璋和許淮等人所在的位置,朱元璋詫異朱允炆為何沒來,朱棣卻道,是自己劫了那封信。
當朱棣說完這句話,許淮整個人都呆住了,望著朱棣。
朱棣將劫信,已經迅速領著王府的護衛隊趕來營救的事情說了一遍,卻是得了朱元璋的一頓臭罵!
事後,許淮才驚覺,朱棣本來也是個鐵耿耿啊!讓他撒謊,還不如實話實話……朱棣卻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並未去與許淮追究,只是,許淮想要跳過建文朝,阻止削藩,阻止靖難之役的計劃徹底宣告失敗。
朱棣雖是未去追究許淮,可依然起了生事之心,從皇覺寺回去之後,帶領一幫親隨去了太子宮,稱懷疑今上遭綁架,然而朱允炆卻並不知情。
朱棣來太子宮的原因便也是懷疑此事並非許淮所為,而是一場由太子擁躉黨的陰謀。
因朱棣的到來,朱允炆對這位原本十分尊重的似乎產生了敵意。
叔侄兩人的戰爭由此便已經埋下了種子。
朱元璋回宮之後召見朱允炆,前去召見的人卻遇見了在太子府的朱棣,於是便兩兩人一起帶回了皇宮。
朱元璋大發脾氣,一來覺得朱棣破壞了自己考驗朱允炆的計劃,二來覺得朱允炆沒有一點魄力,是將來的皇儲之人,卻要被自己的叔叔訓斥,實在是不應該。
可到底朱允炆還沒有被立為皇太孫,朱棣作為長輩,說教也卻是沒有錯,於是朱元璋便將所有的脾氣灑在了朱棣的身上。
面對一連串的發問,朱棣根本答不上來,十分憋屈的離開了皇宮。
此時的許淮也十分的鬱悶,自己的計劃被破壞,自己還被捲入了無端的紛爭里,他實際上是支持朱棣的,可事態的發展以及朝著不利於朱棣的方向狂奔而去。
朱棣出宮之後在宮門口等待著朱允炆,把剛才在御書房,朱元璋問他的問題全部問了一遍給朱允炆,朱允炆也啞口無言,根本什麼都不知情的朱允炆意識到了朱棣的反常,感覺朱棣是在製造時段,兩人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九月二十二日,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棣也被遣回封地。
許淮覺得是自己的過失去找朱棣,朱棣卻表示無所謂,他從自己的懷裡拿出一本小冊子來。
許淮這才發現,自己找了好幾天寫滿了未來之事的小冊子被朱棣拿了去。
朱棣表示自己只看了第一頁,卻對許淮的身份表示好奇,許淮沒有說出自己的身份,但卻已經釋然,告訴朱棣,自己本想要改變什麼,可擋不住歷史的滾滾洪流,當歷史的塵埃落在人的肩頭,都會變成一座大山。
許淮告訴朱棣自己錯了,也讓朱棣放心,未來幾年裡,他會成為朱棣很好的左膀右臂,願意輔佐他成為舉世的明君,即使,他與朱棣相隔千里。
朱棣表示信任許淮,之後返回封地。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西征班師回朝,許淮按照歷史的走向,密告藍玉謀反,並擔任了審訊之職。
對於忽然冒出來的一個人,藍玉表示一定不會放過許淮,可彼時的許淮已經想明白,他決定不再去改變歷史,只是順應歷史,是歷史的車輪繼續往前走去。
他寫的審訊詞為:「藍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東莞伯河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耪田舉事。」
審訊之後,十月獄具族誅。
許淮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儘可能的減少坐黨夷滅的人數,讓歷史上的三萬人減到一萬五千人。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傅友德因為藍玉伏誅而惶惶不可終日,冬宴只是,宴飲未盡,傅友德直接站起身來,朱元璋以為其不敬於他,便令其召來了他的兩個兒子。
傅友德理會錯了意思,再來之時,竟拎了兩個人頭來。
朱元璋大驚說:「你為何如此殘忍!」
傅友德抽出袖中的匕首說:「你不就是想要我父子的項上人頭嗎?」
言語落,傅友德自刎與殿前。
不過十餘天之後,王弼也自殺而亡。
二十八年二月初三日,馮勝也被召還賜死。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本就身患舊疾的朱元璋喝了酒,突發疾病,危在旦夕。
近身伺候的陳公公派人去傳喚所有皇子重臣進宮,陳公公拿來遺詔,不過朱元璋還沒碰到遺詔便已咽氣。
事實上遺詔早已擬好,上面寫著傳位給皇長孫朱允炆。
朱允炆繼位后,無意中發現了許淮偽造的三個錦囊,朱允炆以為是朱元璋留給自己的,打開第一個,上頭寫著讓朱允炆去爭取朱棣輔佐自己。
因兩人本就有矛盾,朱允炆不敢抱希望。
登基大宴結束之後,朱棣準備回北平,但又對許淮說朱允炆大概不會輕易讓自己離開。
此時許淮已在黃子澄等人的保薦下,成了朱允炆的謀臣,許淮建議朱允炆微服訪朱棣,結果吃了閉門羹。
朱允炆回到宮裡,有大臣來報,說朱棣想要回北平,所以已將燕王府包圍。
黃子澄也認為不能讓他離開京城,但朱允炆始終猶豫著。
這時,他想起朱棣不肯答應輔佐時可打開第二個錦囊。
錦囊里寫著:「削藩王,保江山。」?
但黃子澄和齊泰等人極力要求朱允炆殺掉朱棣。
許淮告訴朱棣,可以裝瘋脫身,驕傲的朱棣不屑於這樣做,待朱允炆來時,因治國之道和削藩之事,和朱允炆大吵了一架,朱允炆覺得自己要做的的確很過分,其中最最不起的便是四叔朱棣。
所以他給了朱棣一個晚上的機會。
朱允炆走出燕王府,對眾人宣布:「燕王瘋了」,之後,強行下令撤走所有官兵。
朱棣回到北平,即以「清君側」之名起兵,發動了歷經四年的奪位之戰,即為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后,朱棣邀請許淮繼續做自己的謀士,許淮選擇拒絕,變賣了所有的京師產業,帶著家眷拿著這些年的積累歸隱山林,從此,一家人過上了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