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穿越

第一章穿越

李二原是一名特種兵,退伍后做過保安員,保安隊長,保安主管,保安經理,出國做過保鏢,歐洲雇傭軍,身體素質沒得說,功夫了得,在歐洲做雇傭軍執行各種危險的任務,銀行押運,大型會議,元首安保等,可再一次歐洲珠寶展覽會時遇到了意外他的小隊遭到敵特攻擊,損失慘重,不幸的李二也受傷昏迷不幸,汽車把他拉到醫院,李二醒來后發現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清朝的1897年夏天,不太平的一年,醒來后發現自己成了一個義和團兵這個兵才十幾歲在清兵的追趕期間餓暈過去了,李二的靈魂到了他身上,他叫李明,李明只能能面對現實,自己無法回去了,十幾歲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又趕上戰亂,這一年洋人打壓中國人,教堂毒害百姓,義和拳後來成為義和團,李明是趙三多的兵,等醒來后李明發現自己給救了吃了些東西醒了,姚洛奇,外號老奇,也寫作姚文起,是趙三多義和團起義的重要人物之一。

姚洛奇是西留善固人,現屬邱縣,原屬曲周縣。

主要依據:1、姚洛奇是直隸廣平府人人氏。留善固村有兩個,東西相距兩華里,東面的叫東留善固,西邊的叫西留善固,現在分屬邢台市臨西縣和邯鄲市邱縣。歷史上,西留善固屬直隸廣平府曲周縣,東留善固屬山東省東昌府臨清直隸州或臨清縣。權威資料表明,姚洛奇是直隸廣平府人,所以,只能是現在的西留善固村人。

2、姚洛奇是窯工。歷史上,東留善固村沒有任何土窯,倒是西留善固村東南三華里之處,是村內有名的「老窯坑」,三座破窯相距不遠,很有燒窯的年代了。

3、趙三多第一次起義失敗后,在西留善固村解散了隊伍,以圖東山再起。按照正常的思考,趙三多絕不會無緣無故來到西留善固村解散隊伍,他一定是有所依靠才敢來到西留善固的。就像他最後投奔到巨鹿縣吉家屯藏身之時,結果,被他投奔的武舉出賣並最終餓死南宮監獄。義和團運動萌發於三個地區。其中最主要的是義和拳運動。它發生在當時的山東冠縣十八村和直隸威縣沙柳寨一帶。其實,冠縣十八村並不與冠縣相連,亦不在山東境內,而是孤懸於直隸境域,插在威縣東境,與威縣、清河毗連,離冠縣縣城140里,當地人稱「插花地」或「溜邊地」,亦有呼其為「飛地」者。冠縣十八村與威縣沙柳寨、侯魏村直接相連,但當時一屬山東,一屬直隸。在當時的山東邱縣、臨清,直隸南宮、曲周、雞澤等縣都有這樣的「插花地」。這幾個縣的「插花地」都分佈在威縣東界的老沙河和漳河之間、清涼河西岸以及威縣東南界,今天都隸屬威縣。這些地區的「飛地」有冠縣十八村、邱縣十八村、臨清十八村、曲周十八村和雞澤屯等地。各縣的「插花地」雖都名為「十八村」,但此數並不准確。

義和拳運動是從冠縣十八村的梨園屯民教矛盾中發展起來的。清同治八年(1869年),梨園屯的天主教民要求義分該村清康熙年間廩貢李成龍和其他富戶為建玉皇廟所捐義學地。全村前、後街和西街均推出會首,連同地保共同商議:將義學田地按田股均分。四年後,教民分的三畝多地全獻給了外國傳教士修建教堂。教徒在義大利傳教士梁明德教惑下拆廟蓋教堂,引起村民公憤。民教雙方均呈控到縣,縣令韓光鼎審斷,允許在廟基上建立教堂。

光緒七年正月初九(1881年2月7日)該村舉行玉皇神會,遊人歡聚,擠開教堂大門,教民出來與村民發生口角。方濟各教團、山東主教歐立爵以此為借口,縱容法使干涉。山東巡撫任道熔審斷時,議定先將宅基歸教民「暫行借用」,待教民另買到宅基地設立教堂后,再議歸還原宅基地。

迨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春,傳教士費若思在該村指使教民王三歪等重建教堂房屋,擴充地基。再次激起村民公憤,紳民紛起,將教堂拆毀,重新建廟。后經18村梁庄耆紳潘光美調解,王三歪表示情願將廟基歸還,三街會首劉長安等人亦情願另購宅基,為王三歪等新建教堂。但到了光緒十五年(1889年)十月,法使又依據方濟會山東主教馬天恩的無理要求,要強行在原廟宅基上建教堂。光緒十六年(1890年)五月,法使提出進一步要求,要讓傳教士與地方官當面商定交出廟基,重建教堂。據光緒十八年五月初六日(1892年5月31日)《總署收山東巡撫福潤函》稱,光緒十七年(1891年)臘月,山東巡撫飭東昌知府李清和提眾訓明,斷令將廟宇讓於教民建教堂,又恐民心不服,便令縣令何式箴捐銀二百多兩「聽民另購地基建蓋新廟,設立義學。俟新廟工竣,再行拆毀舊廟,移置神像」。本來可以就此完結,但是,教民又揚言必須將控爭之人按名拿究,方肯罷休,以至眾情不服。於是在光緒十八年四月,梨園屯村民邀臨清道人魏合意來玉皇廟住持,並將昔年辦團練之槍械移存廟內,以圖守御。

梨園屯的反教會鬥爭,最初表現為全民對抗,是「漢教」與「聖公會」的對立,後來變為在士紳領導下進行。1892年,在士紳領導的鬥爭失敗后,村中俠義之士閻書芹等十八人出現,繼續堅持反抗,被人尊稱為「十八魁」。外國傳教士對他們的出現非常震驚。以「十八魁」為首的貧僱農力量,在民教矛盾中表現出了頑強的鬥爭本色。但「十八魁」的力量還無法衝破自然村藩籬而掀起大規模的反教會鬥爭。除了歷史契機的原因外,還必須具備比「十八魁」更堅強的組織力量。當時與十八村相鄰、並分佈在山東、直隸交界地區的梅花拳,正好為它提供了擴大鬥爭的力量源泉。所以,當「十八魁」1892年的反教會鬥爭遇到挫折時,便向其鄰近的威縣沙柳寨趙三多尋求梅花拳的支持。

趙三多(1841年——1902年),出生於威縣沙柳寨一個農民家庭。自幼習武,先拜臨清碧霞宮僧人馮克善為師,后拜梅花拳第十三代傳人臨清杏園張如純為師,練就了一身好功夫。他刀、槍、棍、棒及各種兵器樣樣精通,最拿手的是虎頭雙鉤,使起來得心應手,如風弛電摯一般。不管是對練還是迎敵,能贏他者甚微。在山東、河北交界一帶威望頗高。他廣設拳場,膝下門徒三千餘眾。

趙三多一家七口人,三畝多地,一間半草房。雖然人口多、土地少,但他和兩個兒子都會手工藝,靠做銀匠糊口。趙三多青年時除耕種自己的土地外,還捎帶著給地主耕種土地。中年做小買賣,賣碗、瓢等。他爺爺是個窮秀才,到他父親時就賣地給地主。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耕種自己土地的同時,也捎帶著給地主耕種土地;二兒、三兒當銀匠。

趙三多雖是在威縣東境有影響的梅花拳師,但他在梅花拳內部的輩分並不高,屬於第十四輩,還是文場師傅,且屬於梅花拳大架派。

中日甲午戰爭后,由於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深,中國人民面臨著外國教會勢力的一場新攻勢,這是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為大背景的。梨園屯教案便是隨著這樣的形勢而加深的。方濟各會傳教士和教民氣焰也因此更加囂張。他們向地方官府呈控「十八魁」,又向拳民揚言,官府要派員逮捕梅花拳拳首趙三多。加之德國出兵膠州彎,掀起了各國瓜分中國的浪潮。由於這一歷史契機的刺激,再一次掀起了反教會的鬥爭。

在這種情況下,梅花拳內部有人勸趙三多不要再斗下去,其理由是梅花拳歷史上沒有犯亂之事。趙三多為了保全梅花拳不受牽連,將他所率的梅花拳隊伍改名「義和拳」,擺會、亮拳均打義和拳旗號。其實,早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左右就出現過「義和拳」的名稱,當時有人呈控,說直隸大名府元城和山東東昌府一帶,已有人收徒習拳,名叫義和拳。據副都統福長安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所奏:王倫是清水教徒,後學槍棒,便詭稱義和拳。王倫起事後九年,即乾隆四十八年,南宮縣魏家莊一個叫魏玉凱的曾呈控說,王倫與魏家莊的李存仁、魏學宗、王三、嚴齡等都是都是高口村李姓的徒弟。高口村就在今寧晉與新河交界處,李姓師傅就是李成章。

趙三多在「十八魁」鼓動下聚集了各地拳眾三千多人,於光緒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1897年3月24日)在梨園屯「亮拳」三天。這是義和拳在甲午戰爭后針對教會勢力新攻勢的一次嘗試性對抗。「亮拳」結束后,「十八魁」和義和拳便於三月二十六日(4月27日)聚眾攻打梨園屯,展開了武裝反教會的鬥爭。據清光緒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1897年7月26日)《總署收法國公使呈班照會》載:此次武裝反教會鬥爭「將該處教堂居住奉教人19名前往攻打,而該作亂之人當殺斃教民二名……,除二家未搶外,約有200奉教之人理應逃走」。東昌知府洪用舟斷令將廟基充公,另為洋人覓地建堂。一方面緝拿兇犯,並賠京錢二千串。山東主教馬天恩卻推翻前說,索要更多的賠款。洪用舟屈於教會勢力,於光緒二十四年春、正二月親帶勇隊到達梨園屯,將縣令何式箴撤任,委曹倜接署。教會勢力又佔了上風,再次激起了義和拳民的激烈反抗。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趙三多率義和拳近萬人,蜂擁而至。義和拳力量的迅速聚集,使外國侵略者感到震驚。法國公使再次向中國提出,要迅速議結梨園屯教案,並以逮捕「十八魁」為重要條件之一。洪用舟為了能逮捕「十八魁」,曾購覓眼線,四處緝拿。他到梨園屯一帶時,還指使勇目,誘騙閻書芹,使閻書芹在暗處遭槍傷。並督率勇役拆毀廟宇,將原基交還教民蓋教堂。這時,「十八魁」和義和拳的鬥爭已開始有了統一的行動,勢力已擴及山東、河南、直隸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非府、州、縣等地方官員所能控制。義和拳正在做揭竿而起的醞釀。他們首先焚毀了威縣崔家陳村教民房屋,1898年4月23日午夜(農曆潤三月初三或初四),曲周黑劉村梅花拳首**同又率義和拳民以「毀教滅洋」為目標,進襲了相鄰的麥子烏營村,后又北上魏村。5月14日(農曆潤三月二十四日),「十八魁」與義和拳又進襲了鍾管營教民村,使潘村、馬家莊等教民村感到十分緊張。

其實,所謂義和拳,並不全是梅花拳拳民。事實上,義和拳是以梅花拳為主,融合一些八卦拳、紅拳拳民在內的拳會組織。光緒二十四年以前,梨園屯「十八魁」曾向趙三多梅花拳求救,要拜趙三多為師,請其出面領導鬥爭。閻書芹等原習的都是紅拳。梨園屯等十八村雖與沙柳寨相連,但是沒有習梅花拳的。當趙三多把梅花拳的名稱改為「義和拳」后,梨園屯習紅拳的幾十戶都加入了進來,在威縣第三口等處也有一部分紅拳弟子加入趙三多的隊伍,就在趙三多的家鄉沙柳寨村,也有幾戶練紅拳的拳民,跟隨趙三多的義和拳輾轉鬥爭於各地。無論從梅拳的歷史還是從當時的現實活動看,把梅花拳看成是義和拳的主體,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義和拳起義是梅花拳反教會鬥爭發展成為義和拳運動的標誌。趙三多將梅花拳改名「義和拳」不久,就發動了起義。導火線是姚文起等因聞山東地方文武衙門出示批票,逮捕拳民。拳眾疑係山東臨清小蘆等處教堂指使所致。這年二月,就有謠言說有德兵來攻。據趙三多文書郭棟臣回憶錄載: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八日(1898年10月3日),在冠縣十八村之一的蔣家莊馬場聚眾,祭旗起義。但耶酥會法國傳教士的記載則是在10月25日(九月十一日)上午10點,地點在何處並沒有說明。這兩個不同的記載都提到了此次起義的旗幟,前者記旗書「助清滅洋」,共三千多人;後者記旗書「順清滅洋」。旗幟是鑲有黑邊的黃幡。起義者頭裹手巾,腳穿長靴,武器是快槍和長矛。他們同官吏妥協,只攻基督徒。此次起事是受到民族危機刺激並匯合其他因素所致,義和拳運動已突破了原有的反教會鬥爭的局限,轉向更有組織、更大規模的鬥爭。

義和拳於10月25日(九月十一日)起事後,27日在冠縣紅桃園和邱縣柳疃等處聚集二三百人,28日在曲周大寨邀人借馬至臨清州龍上堌聚集四、五百人,31日在龍上堌、杏葉村等處聚集近千人,轉往曲周白果樹、辛庄,起義隊伍共計二千多人,得馬四、五十匹。來鎮壓義和拳的大名練軍,對此十分驚慌。大名道台除向直隸總督請速添撥練軍人馬、盛軍馬隊,加強武裝鎮壓外,還約冠縣、邱縣設法防撫集團、聯教互衛,也要威縣極速「集團互衛,曉解拳民」。大名鎮吳殿元也親自率馬隊前往彈壓。並飭威縣縣令戚朝卿會同山東冠縣署令曹倜、邱縣縣令李子芳以及委員高式檉、張承壽等五人,同時又諭飭威縣、冠縣、邱縣三縣團總、耆紳陪同前往,共同向趙三多開導勸散。與此同時,天主教會更是驚慌,趙家莊本堂還籌劃武裝布置,以防義和拳來攻。10月27日,趙家莊總舵號召教民,立即組織武裝,由魏村、潘村等四個教民村組成一支民團,齊集槍械大炮巡夜,威縣也派來兵弁幫助防守。到11月1日,一支教會武裝正式形成,共計477人。

據《總署收北洋大臣裕祿文》稱,趙三多接受了「勸諭」,「遂向姚洛奇(既姚文起)闔拳眾當場叩頭,亦請解散。該拳民等深知悔悟,既於十八日(11月1日)紛紛解散回家」。可是姚文起並沒有向五官員妥協,仍率200拳民繼續鬥爭。姚文起是義和拳起事中最具反抗性的人物,他是曲周縣西留善固人(后屬邱縣管轄)。其實,所謂趙三多接受「勸諭」,也並不意味著妥協。姚文起率200餘名拳眾經過紅桃園村時,遭到教民打擊,拳眾於11月2日夜焚紅桃園,3日,又焚了第三口教堂和教民房屋。第三口是屬於趙家莊本堂區的一個重要堂口,教民勢力較大。趙三多率眾來攻時,適值這一帶紅拳拳民聚集,為其會首石廷干出殯,由於石的弟子提出請求,趙三多答應出殯時不攻打,待石的棺材一出村外,義和拳便在一片喊殺聲中沖入村子,焚了第三口天主教堂。隨即又與前來增援的教會武裝和官兵進行了激烈的戰鬥。然後迴旋在侯魏村、沙柳寨一帶。11月4日,姚文起在沙柳寨、侯魏村同官兵交火時被捕犧牲。拳民隊伍亦被打散,義和拳起事活動遭到嚴重挫折。大名道立即電飭威縣縣令,將未隨趙三多起事的「安分拳民編入民團」,以圖悉善聯絡。

趙三多得知姚文起犧牲的消息后,又率義和拳餘眾,轉到西留善固一帶。為了繼續有效地展開鬥爭,他解散隊伍,將力量掩蔽積蓄起來。自己帶一些徒弟轉到棗強卷子鎮,繼續同各地梅花拳聯絡,各地梅花拳也紛紛邀請他轉移他處,他從棗強到武邑、晉州、正定,順著滹沱河北上的運糧河兩岸各處遊走,又到了滄州立壇開場。朱九彬、劉化龍等也在保定以北、京城以南奔走,聯絡固安、良鄉等各地拳眾,與趙三多形成一氣。

光緒二十五年四月初八(1899年5月17日),同趙三多有聯繫的各路梅花拳師傅,在正定大佛寺秘密聚會。趙三多講述了義和拳起義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各路配合不夠。大家商定,今後各地一定要配合鬥爭。為了便於同其他教門、拳社聯合,決定將義和拳改名為「神助義和拳」,廣泛地同其他拳派、秘密教門和會社聯繫。如分佈於靜海、青縣、東光等地的紅門和在畿南幾縣的白門和黃門,使這些教門會社以義和拳的名義公開亮拳,合法活動。

在義和拳重新醞釀鬥爭的同時,一支大刀會也在直隸大名府的成安縣展開了反教會的鬥爭。光緒二十五年五、六月(1899年6、7月)間,已有會員六千多人。會首劉勝先,他領導大刀會的反洋教鬥爭,驚動了天主教直隸東南教區。耶酥會把他看成是與義和拳有密切聯繫,並危及他們生存的可怕力量。后劉勝先被戮於亂槍之下。劉勝先的死使大刀會在成安一帶的鬥爭遭受嚴重挫折。成安縣令企圖將這些大刀會成員編入自己的團局之中,但大刀會眾都投奔順德府沙河縣和河南省武安(后屬邯鄲)去了,與當地的義和拳匯合攻打教徒村。這支反教會力量在耶酥會傳教士1898年報告中被稱為「大刀會」,但到1901年,其報告中已改稱義和團了。

從1899年夏秋起,直隸、山東的義和拳又開始活躍。1899年夏秋至1900年春夏,直隸、山東大旱,不少農民只好賤賣土地,一畝地只值四吊錢,有的甚至用一畝地換一斤糧食。在嚴重的災情威脅和土地兼并下,貧民無以為生,爭相附和拳民。義和拳開展了普遍的均糧鬥爭,而且把均糧與仇教相結合,把貧困看成與帝國主義有關。他們在揭貼中道:「天無雨,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由於農村社會危機同民族矛盾相交織,各地民怨沸騰,群情激憤,對趙三多、閻書芹的義和拳再次開展大規模的鬥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趙三多在滹沱河和運糧河兩岸聯繫各地拳眾和其他民間秘密教門,進行新的鬥爭醞釀時。閻書芹仍率眾活動在梨園屯與邱縣十八村之間。這期間,義和拳也在各地紛起,悟修和尚為首的義和拳活動在景州、阜城一帶;王慶一為首的義和拳活躍在棗強、景州和故城一帶;德州齊家橋大師兄李金榮、鄭德茂為首的義和拳活躍在吳橋、德州一帶。

閻書芹所部義和拳在得到威縣拳首王玉振支持后,同邱縣十八村的常家屯拳首牛九州、孫漢章匯合,再返梨園屯,同駐紮在那裡的官兵決戰。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日(1900年1月9日),閻書芹下令,各村義和拳到常家屯集合。十一日,閻書芹聯繫王玉振等帶領拳民500多人的隊伍攻打梨園屯。駐梨園屯的官軍用炮轟擊,義和拳有所傷亡,退到干集東時,又遭官軍伏擊,損失很大。閻書芹率部分隊伍北上滹沱河,與趙三多匯合。

光緒二十六年四月,趙三多在景縣、阜城再度立起「興清滅洋」旗號后,先攻打朱家河教堂,並有官兵暗中相助。臨清、武城、威縣、南宮各縣義和拳都往朱家河彙集,教民死亡近4000人。由於人多,吃飯困難,又分開三股,一股留在原地,歸乜某指揮;一股歸閻書芹、「十八魁」帶著,由運糧河東經恩縣攻打武城縣十二里庄;一股歸趙三多帶著,由南宮、威縣進攻臨清小蘆。

趙三多攻下小蘆教堂后,便回到威縣大寧,這裡是梅花拳的一個重要據點。趙三多與這一帶的梅花拳、義和拳拳首匯合后,聚集了七、八千人,開始攻打魏村、趙家莊。教民們在外國傳教士的指使下,由魏村教會長李老明,潘村教會長、大地主張老蕊為首,組織洋槍洋炮裝備的武裝隊伍,以對抗義和拳。由於威縣縣令派兵來助,義和拳在這次戰鬥中失利,退至張家屯。外國神甫帶領教民武裝一直追到張家屯,搶走村裡的牲畜、衣物,還打死了一些村民,沒有逃走的拳民被逮住以後,統統把辮子栓在門檻上,用斧子將腦袋砸爛,叫做「砸杏核」。教會還要張家屯出錢重修魏村教堂,名曰「包洋債」。趙三多在此役後退回冠縣十八村與威縣沙柳寨一帶。

閻書芹的義和拳隊伍在王玉振的配合下,聯繫了李玉可、董和尚等所部500多人,於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1900年1月11日)回攻駐梨園屯的防勇。在取得了以郝洛有、任王氏(又稱任寡婦)為首的夏津義和拳和以戴大木為首的武城義和拳合力支持后,又於7月16日開始,同十二里庄的教會勢力展開激烈戰鬥。有拳民1000多人,聲勢浩大,各地拳民也紛紛響應。十二里庄教堂號召全縣教民壯丁來此集合,地方官員也向教會勢力妥協。閻書芹在攻打十二里庄的戰鬥中未能取勝。

閻書芹攻打十二里庄雖然失敗,隊伍卻不斷壯大,因為他的反侵略正義鬥爭贏得了直隸、山東交界各地拳民的支持,其戰鬥力也越來越強。同時,還與隊伍中幾個骨幹人物有關。一是王玉振,號老金,是威縣拳首之一,閻書芹1900年在梨園屯戰敗退據常屯后,就是由於他的協助,又邀集衛河兩岸拳民前來報仇。閻書芹隊伍中之所以有山東博平來的大刀會、神拳和武城、夏津的義和拳,主要是靠王玉振聯繫。王玉振最初與清河某庄有仇,謀往報復,遂糾同山東茌平的神拳、大刀會首領徐福和尚及朱西松、朱士和等部分拳民,於光緒二十六年二月攻打茌平、博平司家營一帶教堂。隨後又在清河縣許庄、高唐縣袁王莊、夏津縣堤庄、武城縣楊家莊等地活動。袁世凱飭令武衛右軍先鋒後路東字軍前營、左營集中兵力兜剿。面對清軍的圍攻,王玉振率眾列隊,開槍抵抗,使東字軍前營、左營到處奔走,疲憊不堪。

二是宋全海,號赤子,人稱宋獅子,直隸深州人。他經常來往於常家屯和梨園屯之間,同趙三多也有聯繫。據說趙三多起義隊伍中的揭貼多由他書寫。那時他40多歲,是神拳拳首,屬於紅門,自己堅信能避火炮,刀槍不入,他帶了幾百人來援助閻書芹。

三是任王氏,又稱任寡婦,她帶著四、五十人來援助閻書芹。傳說她能變幻,神秘莫測。閻書芹對她極為尊重。此外還有牛九州(號老海,又叫壑子,常家屯人)和李裕珂(冀州人)等。

閻書芹未能攻下十二里庄教堂,便將隊伍退回梨園屯一帶。這時,梨園屯已成為拳民和官兵拉鋸戰的中心。光緒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二日(1900年8月16日),清軍四路人馬連夜包圍梨園屯。次日黎明,官軍吹號逼近村來。義和拳缺乏槍械,終於抵敵不過,損失慘重。閻書芹也因叛徒告密,隨同31名拳民一起被捕。只有趕來增援的宋獅子、高元祥等率部分拳眾突圍而出。閻書芹被解往臨清殺害,時年41歲。臨刑前大義凜然,威武不屈。

閻書芹犧牲后,突圍出來的義和拳餘眾分為三股,輾轉活動於直隸、山東交界各地。

高元祥率一部同紅桃園、小里固的拳首項得勝、杜一山匯合。當年九月,梨園屯、紅桃園的教民從外面逃回來后,殺害拳民十幾人,激起拳民憤恨。高元祥、項得勝等回梨園屯傳帖聚眾。冠縣聞報,連夜派防勇包抄梨園屯。項得勝戰死,高元祥被殺。紅桃園教民在教會長孫明山的帶領下佔據民房,強割民田。10月11日(潤八月十八日)夜,杜一山率眾襲擊紅桃園,處死孫明山等18名教民。官兵趕來鎮壓,杜率眾出走,后亦被官府逮殺。

郝洛有在八月十七日梨園屯突圍后返回夏津張堤,與任王氏等組織群眾,繼續鬥爭。並傳帖周圍各縣,約定於十月初一日在張堤聚義。因消息走漏,夏津城汛把總率兵兜圍,郝洛有戰死,任王氏等人被捕,在夏津遇害。

宋獅子部從梨園屯突圍后,轉到曲周、元城一帶展開鬥爭。光緒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1900年9月8日),他聯絡李洛好、韓九等率眾攻打邱縣桃寨,遭官兵伏擊,損失多半。宋突圍后不知去向,李洛好、韓九等組織百餘人仍在邱縣一帶活動,是年十一月被官兵打散。

至此,冠、威一帶的義和拳鬥爭力量已基本被消滅。地方官府向教會勢力徹底屈服。趙三多在義和拳運動失敗后,轉移到廣宗、巨鹿、南宮一帶活動。1902年初,直隸爆發了景庭賓的抗捐賠款鬥爭,趙三多率部參加了景庭賓的「掃清滅洋」起義。景庭賓的起義隊伍達10萬多人,在巨鹿起事有4萬多人,廣宗300多庄得3萬人,威縣起事得2萬餘人,還有1萬多義和拳民來附。景庭賓起義隊伍主要來自鄉團,其中也有不少梅花拳拳民來附。

其時,趙三多的義和拳仍不減當年的戰鬥力,是景庭賓起義隊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趙三多曾參與景庭賓的核心機密。趙三多在東召村戰鬥后,突圍轉到南宮、巨鹿等處,后被人告密,囚於獄中,他在獄中絕食數日,滴水不進,從容就義,終年64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鑄山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鑄山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