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血戰鎮南關(一)
朝廷這次是下了大本錢,掉了這麼多兵參與圍剿,北邊,西邊,東邊陸續交火,戰鬥打響了,一萬多騎兵朝李明的陣地發起了進攻,後面跟著的都是拿長矛的清兵,穿鎧甲的兵,還有一萬多火槍兵,炮兵在後面開炮了,清軍這邊總攻有2萬多人義和團在李明的指揮下把最新軍工廠產的10挺馬可心重機槍架上了,士兵按戰術擺開,把最新產的后裝步槍也裝備了4個團,目前為止這隻部隊的裝備是最先進的,清軍一想的那些銀子都忘了什麼叫危險,跟吃了興奮劑一樣玩命的沖,李明看著距離,2000米,1500米,1000米,給我放進了打,900米,800米開火,義和團將士等的就是這一天,上陣殺敵,另外幾戰場就不多說了,主角沒有過去,李明一聲命令給我打,聲音洪亮,馬可心這槍可不是清軍的抬槍,在馬克沁機槍出現以前,人們使用的槍都是非自動槍,子彈需要裝一顆發一顆。
戰爭勝利的決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彈速度的快慢,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填上第二發子彈就莫名其妙地被擊斃了。
而馬克沁的機槍,在發射瞬間,機槍和槍管扣合在一起,利用**氣體能量作為動力,通過一套機關打開彈膛,槍機繼續后坐將空彈殼退出並拋至槍外,然後帶動供彈機構壓縮復進簧,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槍機推彈到位,再次擊發。
這樣一旦開始射擊,機關槍就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直到子彈帶上的子彈打完為止,能夠省下很多裝彈時間。
美國工程師海勒姆斯蒂文斯馬克沁出身貧寒,通過勤奮自學而成為知名的發明家。
1882年,馬克沁赴英國考察時,發現士兵射擊時常因老式步槍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
這說明槍的后坐具有相當的能量,這種能量來自於槍彈發射時產生的**氣體。
馬克沁正是從人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后坐現象中,為武器的自動連續射擊找到了理想的動力。
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溫切斯特步槍上進行改裝試驗,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並減輕了槍的后坐力。
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後來,他根據從步槍上得來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他的槍管短后坐自動射擊原理。
他還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方式,製作了一條長達6米的帆布彈鏈。為機槍連續供彈。
為給因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熱的槍管降溫冷卻,馬克沁還採用水冷方式。
馬克沁在1884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鐘600發以上。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
馬克沁重機槍,中國稱賽電槍,該槍為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3年發明,並進行了原理性試驗,1884年獲得專利。
其口徑為11.43毫米,槍重27.2千克,採用槍管短后坐(19毫米)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採用容彈量為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100發/分。
作為後世的軍事高手李明就把馬可心改裝成了水冷式加水弄一個水箱跟拖拉機的水箱差不多,但不一樣,如果遇到大戰持久戰,守城戰不用擔心槍管發熱問題,李明順利解決了這問題,唯一不足是攜帶拆裝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