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放假
天氣一天天的冷起來,這天,蘇小一睜眼睛就嚇了一跳,外面天已經大亮了,怎麼起來晚了,她早在超市裡拿了一直鬧鐘,為啥今天沒想呢?
她急急忙忙的穿好了衣服,打開門一看,哇,原來外面下雪了啊,漫天的雪花飛舞著,地上一片銀白。
奶奶聽到動靜也出來了,笑著跟她說,
「被嚇到了吧,我剛才也嚇了一跳呢,現在才六點鐘,還早得很呢。」
既然起來了,蘇小也去了廚房,幫著奶奶做飯,鎮上現在有煤塊供應,可是數量很少,所以他們還是用的大灶,燒些柴火。
「奶奶,家裡燒炕還是用煤吧,那個經燒,現在天太冷了,不能讓炕涼了。」
爺奶雖然不缺錢,可是過日子也很節儉呢,每日從傍晚開始燒炕,白天只就著爐灶,如果做飯了,總有些熱氣過去。
「呵呵,小的對,奶一會就燒上,你今天是考試嗎?比平時回來的早吧。」
「嗯,今天十點半就回來了,要不,我去賣煤吧,我一個同學說,南頭有黑市煤呢,爺爺不好去,我反正小,那些人也不抓。」
她也就是跟奶奶提前說一聲,待會考完試,她是肯定要去買的。她還打算給自己家也買一些,省的她媽老是半夜起來給炕加柴。
早上考了兩門,最後那門提前半小時交了卷,收拾了書包就跑了出來,去城南還有段路呢,今天下雪地太滑,她也不打算騎車了。
去了城南,根據同學說的,到了第三棵柳樹下,果然,有個人穿著破棉襖,凍得來回跺著腳,天寒好賣炭,說的就是他吧。
「大叔,是不是有煤賣呀?我想買煤。」
那人一轉臉,蘇小覺得不好意思了,此人臉上溝壑叢生的,絕對得喊人家一聲伯伯。
「小姑娘,你要買煤嗎?家裡大人怎麼不來?」
「我爺爺上班去了,我來買也是一樣的,我出路費,你幫我送家裡去。」雖然黑市煤是不讓買的,可這會管的不是太嚴,這些煤也多是些劣質煤煙挺大的,不過燒炕不影響啥。
「呵呵,送煤不要錢,你要多少,知道價錢嗎?」
「知道,五分錢兩斤,我要二百斤,這是五塊錢。」那人脫掉了手套結過了五塊錢,又問了地址,蘇小剛一說,那人就笑著說:
「呵呵,原來是孫大夫家,知道,知道,他往年也來咱這買呢,沒聽說他有孫女啊?」
「你離的遠,我家擺認親宴時,沒,街坊四鄰都知道呢。」原來這是個認的孫女,還真是能幹。
「你先回吧,這天也太冷了,一會我讓大小子給你家送去,放心,肯定挑些好的。」這時代,大夫是非常吃香的,而且孫大夫又是名醫。
辦好了這件事,她滑著雪往家跑著,雪絮兒扯的更密了,明天考完,學校就放假了,她也要回到家去。
她考慮一會割塊肉出來,今天大雪天,吃頓熱乎乎的餃子才好。
回到家,奶奶已經做好了片湯麵,放些辣子下去,她吃的頭都不抬,爺爺在一旁直說慢點。
「太好吃了,我今天去南頭買了煤,正好有人推了半扇豬在賣,咱們晚飯吃餃子吧,我下學早,正好能幫忙。」
「三個人的餃子還要你幫忙?奶奶一個人就成,想吃什麼餡的?白菜還是蘿蔔?」現在天冷,除了這兩樣還有啥呀?
「爺爺愛吃蘿蔔的,咱就吃蘿蔔餡吧。」
「吃白菜的,你和你奶都愛吃白菜的,我有口酒就成。」爺爺的散酒全被她換成了空間的二鍋頭,雖然不是五糧液之類的,也比現在的散酒香。
考完試,蘇小雇了一輛馬車,帶著買的煤塊,回到了小村莊,農田上全都蓋上了厚厚的棉被,看著那一望無際的銀白,她彷彿進入了冰雪世界。
「爸,媽,我回來了,快來卸煤。」她拿下了車上的包袱,跑進了大門,沒想到姑姑正在她家呢。
「喲,你家這是發財了,連煤都買上了?」
「是我爺爺給的,他怕我媽凍著,所以讓我帶回來了。」打著爺爺的名頭就是好使啊,
姑姑不再說話了,蘇大海看到那兩大袋的煤,早樂的眯了眼睛,每天起來添柴還真是冷啊。尤其是出熱被窩的時候。
至於這是哪裡來的,他早習慣了不問,反正家裡的財權也不在他的手上,買回家了,他只管用就是了。
倒是她媽問了一句,蘇:「爺爺在買的,分了咱家一半,怕我媽冷。」這話是說給她爸聽的,不許窮大方,孫家雖然認了小小做孫女,根子上還是因為喜歡她媽。
「蘇小,你這手上提的啥?咋這一大塊呢?」肉啊,蘇小白了她一眼,馬上過年了,她想讓她媽灌點香腸,所以取了一大塊的前腿肉,還拿了腸衣。
「媽,我想吃香腸,你今天灌一點吧,用柴火一熏咱過年吃,我哥姐也回來了。」
「行,這也是你爺給的吧,唉,老是讓他老人家破費,媽洗了手就去切肉。」
母女倆配合默契,反正只要說了是爺爺給的,就跟她爸無關了,也跟老蘇家的老少無關。
姑姑聽她們說要灌香腸,馬上去找自己媽了,
「這不是糟踐東西嗎?那肉新鮮的不吃,灌成香腸你也咬不動啊,而且也折秤不少呢。你去說說,給我拿些唄,軍兒他們都好久沒吃肉了。」她聽說隊里要分糧了,今天跑回了娘家,可隊長說,豬再養幾天,等雪停了再分。
「唉,你媽現在說話不管用了,你剛才沒聽到?那是她爺爺給的,我哪能做得了主?」
奶奶撇著嘴一臉的不甘,可她再也不敢像去年那樣,做主讓女兒都拿走,那幾個月在大兒子家她是過的夠夠的,每吃一碗飯都得看兒媳婦的臉色,她實在不想讓大兒和孫子為難了。
「媽,我這次不全拿,那麼一大塊呢,給我切一半就行,你去說嘛,大海聽你的。」那是以前!奶奶心裡補充了一句,可架不住女兒的軟磨硬泡,還是去了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