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三王內亂
何苦積蓄三年,為的便是這雷霆一擊,果然也是一擊中地。吳三桂父子被處死之後,大明各地已經基本統一,除了桂藩控制的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其餘各地已再無可抗命之人。吳三桂的完蛋,並不是何苦此輪攻勢的終結,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
陝西的四位提督將繼續南下,揮軍進入元氣大傷的四川。同時廣東提督李成棟,湖廣提督李魁也接到了命令,他們將率部進入廣西,桂藩若是敢抗拒,大明的最後一場內戰便將打響。而且何苦數年前便開始部署的一步閑棋,也將發揮重大的作用。
信藩以工業立國,這註定信藩需要大量的原料產地和廣袤的傾銷市場,只看著自己的殖民地和東亞的藩屬國,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從弘光三年開始,何苦便開始大力向中南半島諸國開進,以貿易蠶食為主,武力征服為輔,逐步將中南諸國變成了自己的半殖民地。中南諸國本就是大明的藩屬,他們又打不過何苦的軍隊,自然只能乖乖的聽話。
如今中南諸國的政權仍在,但他們頭上也多了一個大明的中南總督王汝濟。而且大明在中南半島有三萬駐軍,主帥中南提督乃是警察提督馮日昌的獨子馮兆遠。此次桂藩若是冥頑不靈,想死磕一下,那麼中南提督所屬各部也將參戰,而且中南各國全得出兵助戰。這支部隊若是從桂藩的背後殺出來,孫可望等人全都彈弦子。
何苦已經準備就緒,正要一鼓作氣將桂藩勢力徹底摧毀之時,錦衣提督李二突然發回急電,要求何苦叫停一切對桂藩的軍事行動。數十萬大軍枕戈待旦,蓄勢待發,怎麼能說停就停,但李二的理由卻非常充分,現在停下來靜觀其變,才是何苦的最佳選擇,因為桂藩內亂了。
原屬大明後續歸附永曆政權的部隊,已經在清軍對永曆政權的進攻中消耗殆盡,現在所謂的桂藩勢力,實際完全是大西軍的底子。朱由榔在桂藩不過是一個牌位,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利,真正掌權的乃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三位永曆朝的王爺。桂藩的軍政要務,也都是由他們三人說了算。三人中孫可望善於理政,李定國長於兵略,劉文秀則可居中調和,若是三人齊心,還真就不好對付。可惜張獻忠死了之後,他的這幾個兒子就再也沒有和睦過。
張獻忠身死之後,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四個義子,便接管了大西軍的基業,懾於清軍壓迫,一路南逃進入了黔、滇地區。這個時候,四人還是比較和睦的,相互能夠制衡,這便沒人能起幺蛾子。可是在進軍的過程中,艾能奇遭遇地方土司埋伏,中毒箭陣亡了,大西軍內部權力的平衡就此打破,兄弟們便不再和睦了。
眼下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都是桂藩的人,但是三人的第一次分歧,恰恰就發生在歸附永曆的這個問題上。孫可望在兄弟中年紀最長,有非常善於理政,所以眾兄弟一直是以他為尊。可是在歸附永曆這個問題上,孫可望的盟主權威,遭到了李定國的嚴重踐踏。
張獻忠死後,大西政權還有短暫的保留,孫可望以年資最長被奉為國主,年號興朝。但是後續如何發展這個問題,卻直接導致了孫可望和李定國的衝突。孫可望已經是國主,自然對聯明抗清沒什麼興趣,他只想保住所得土地,稱藩於滇、黔、楚、蜀。孫可望還想把部隊開往廣西,繼續與明軍周旋,若是順利便稱雄西南,一旦失利,則轉入南海。\0
孫可望的意見,遭到了李定國的堅決反對。李定國主張西進雲南,建立根據地,而後聯明抗清。李定國說認為清軍大舉進攻,李自成血濺九宮山,張獻忠中箭身亡,大西軍與清軍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敵當前,如果再與明軍廝殺,只會使清軍漁翁得利。當務之急在於聯明抗清,否則只有死路一條。李定國的建議得到了多數將領的贊成,但卻狠狠的得罪了孫可望。
孫可望和李定國就此問題爭論不休,最後甚至鬧到李定國要拔劍自刎,才算是定了下來。雖然大西軍最後還是成為了永曆政權的一部分,但是孫可望卻對朱由榔很不好。孫可望做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可是他沒事就虐待、羞辱天子,也真是沒誰了。永曆時代,孫可望在後方經營實力,李定國和劉文秀則一在廣西、一在四川為國征戰,雙方之間矛盾也越來越大。
清廷還都退兵之後,永曆不得不去帝號稱臣,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人的王爵也全部作廢,變成了朝廷不怎麼承認的公爵。起初面對何苦的巨大壓力,三兄弟還是齊心合力扶保了朱由榔一陣,可是隨著朱由榔返回廣西,何苦開始軟刀子砍人,一切矛盾便又回來了。孫可望與李定國的矛盾越來越大,劉文秀也加入李定國陣營,一起和大哥鬧了起來。
雙方之間,除了權利爭鬥之外,政治傾向的分歧也非常巨大。李定國認同讀書人福王荒淫一說,同時也覺得弘光皇帝朱由崧無才無德不配承繼大統,所以他準備經營桂藩,將來扶保朱由崧複位稱帝,大西軍各部也能保全富貴。孫可望則認為,何苦勢力龐大,桂藩根本無力爭奪帝位,擁護軟弱的朱由榔根本沒有意義。不如擁兵自立,將廣西等地還給大明,自己在雲南、貴州、四川一帶當一個藩國。
兩邊因為傾向問題爭執不休,矛盾也越來越深,終於在何苦準備向他們揮起屠刀的時候,直接演變為了軍事衝突。孫可望由貴陽回師昆明,想將移駐昆明的朱由榔趕回桂林,然後他好在雲南自立,李定國、劉文秀趕赴昆明救駕,然後兩邊便直接打了起來。輕軍而來的孫可望初戰失利,但他本錢雄厚,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再集十四萬大軍再攻昆明,李定國和劉文秀卻只有四萬兵馬迎敵。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對決,但是孫可望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定國在大西軍內部人緣比較好。兩軍剛一交戰,白文選、馮雙禮等大將便臨陣倒戈,孫可望的十四萬大軍全成了李定國的人馬。孫可望敗的非常狼狽,只率五十騎逃回貴陽。結果貴州各地的兵將,全都閉門不納,讓窩火的孫可望更加的狼狽。
「不報此仇,老子誓不為人!你們給老子等著!」咬牙切齒的孫可望,已經被怒火沖昏了頭腦,然後他就做了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他進入湖北向大明湖廣總督張煌言投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