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心猿意馬
經過了一番磨合之後,孫悟空還是選擇了不吃眼前虧,畢竟,唐僧說來說去,也就是後邊少殺人甚至是不殺人,那就對了。
能夠成為一國聖僧的人物,唐僧可不是那種傻白甜式的迂腐僧人,對於此去西天,一路可能遇到的艱難險阻,在經過寅將軍一劫之後,就特別的清楚!
自己這一路上,還真的得依靠這個喜歡吹牛皮的徒弟。
至於他說的什麼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打敗十萬天兵,打敗哪吒三太子,官封齊天大聖,打平二郎神楊戩,那是小說裡邊都不敢這麼寫的!
楊戩、哪吒那都是是什麼人物?那可是封神一役之中,西岐能夠戰勝殷商的無敵戰神,封神之時肉身成聖的角色,也就跟你一個修鍊幾百年的猴子打個平手?
呵呵,他們這些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要是妖族修鍊的效率都這麼厲害,哪裡還有我人族的活路?!
要是比高端力量,可能兩方差不多,這個唐僧可以接受,但是,比起新生代,那絕對是人族修鍊的速度最快,不然,也沒法在百年的壽命限制裡邊修鍊成仙!
他的武藝,絕對是一流的,這點肯定不假,神通應該也很厲害,畢竟,佛主用來鎮壓他的五行山都被崩裂了。
只是喜歡吹牛,這個跟佛門之中的不打誑語,就有點相背了,不過,就算是殺人,只要猴子的理由正當,唐僧都能忍耐一二,不至於馬上翻臉,何況只是吹吹牛皮?
而且,通過一些日常小事,唐僧也發現了,這孫悟空,本心是真的不錯,雖然高傲,但是不欺凌弱小,對於老弱,也平等對待,倒是頗有眾生平等的態度。
再想想悟空這個名字,莫非,給他起名的本就是我佛門中的高人?
這也能說得通為什麼佛主只是鎮壓,並沒有殺死這個猴子,甚至還給了他一條修成正果的道路。
這一路上,按照觀音菩薩的說法,是要自己與幾個徒弟相互護持,相互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真正的改進自己,成就正果。
嗯,也不知道,下一個徒弟在哪兒呢?!
唐僧望望即將西下的夕陽,有些飢餓,就問道:「悟空,附近可有人家,我們也好去化齋。」
「我去周圍看看。」孫悟空刷地跳起半空,左顧右盼,看看哪裡有人家,冷不防山澗底下的小白龍竄出來,將白馬吞了下肚,然後一溜煙進了山澗。
這就打臉了,之前孫悟空還自誇降龍伏虎,結果,就有一條白龍吞了師傅的馬,要不是沒有殺人的意思,只怕師傅也難以活命!
但是,近距離與龍這種食物鏈頂端的存在擦肩而過,已經是讓唐僧全身發抖,臉色蒼白,真的是死裡逃生啊!
剛才那一剎那,龍口中的臭氣,熏得唐僧是暈頭轉向,毫無抵抗之力!
雖然筋骨強健,那也只是對普通人而言,對於龍來說,也就是嚼一口跟嚼兩口的區別吧。
西天諸人,看著被嚇壞的唐僧,在那裡絮絮叨叨地埋怨孫悟空,雖然面上無光,但又不敢遠走,只能蹲在崖邊,用金箍棒攪動山澗,想要將小白龍弄出來,都是失笑。
唐僧身邊有十八珈藍護身,小白龍那裡能夠動得?!
想了想,便讓一個珈藍扮做土地告知孫悟空,這白龍,似乎與觀音有些牽連。
觀音菩薩?猴子震驚了,這路上的妖怪,是不是都與神仙有關?
之前聽得師傅說起那個寅將軍時,就覺得不對,那太白金星似乎只是救了唐僧,並沒有消滅妖怪,莫非也是天庭出手的?
心中猜疑,猴子卻也不擔心了,叫住土地看好師傅,自己一個筋斗到了南海普陀山,就遇到笑嘻嘻的惠岸行者迎面而來:
「孫悟空,菩薩已經知道你的來意了,不過現在正在梳洗,不好見你,我跟你去一趟吧,那小白龍,原本就是菩薩留給唐僧的坐騎。」
「梳洗?也罷,原本打算找她理論一番的,算了,跟個女流計較也沒啥意思。」孫悟空想想便沒硬闖,倒是讓觀音菩薩鬆了一口氣。
自己給唐僧一個緊箍咒,可是坑了孫猴子,雖然是如來佛主的旨意,可這行事畢竟不太光彩,要是見了面,自己就是被罵一頓那都是輕的。
實際上,孫悟空本來是想要闖進去的,但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唐僧會緊箍咒,那傳給他的觀音,哪裡不會?
自己去找觀音麻煩,會不會得不償失?
孫猴子還是很機智的,且戰且退,叫囂幾聲,得了便宜便退走,果然觀音默不作聲,畢竟理虧。
待得惠岸行者來到鷹愁澗,收了小白龍,變化成了馬匹之後,唐僧與孫悟空繼續西行。
當然,孫悟空是閑不住的,就問起白龍馬的事迹。
白龍馬只是幾句話就一帶而過,只是講了自己發火時不小心燒了玉帝賜下的夜明珠,就被關押在這裡受苦。
實際上,沒有哪一個雄性生物能夠甘心,自己被綠了之後,坐牢受苦,姦夫**卻夜夜春宵!
關鍵,自己現在還沒法去報復,打不過是主要原因!
唐僧也很好奇,不過他更加關注的是,這白龍馬,應該是公的吧?
自己騎在一個公的生物上邊,還是有智慧的,總覺得怪怪的,哪裡都不舒服。
尤其這白龍馬一旦奔跑起來,那就更是硌得慌!
幸好又有揭諦假扮善信,送上了配套的馬鞍,轡頭,韁繩,這才讓唐僧舒服了許多。
而白龍馬也被告誡了,不要說話,引得唐僧心中不舒服,那樣的話,自己西行的存在意義就沒有了。
不過,雖然不說話了,白龍馬的眼中總是閃耀著悲傷、憤怒的神采。
終於找了一個唐僧睡覺的機會,白龍馬化形,找到孫猴子:「大師兄,我有件事情,想要拜託你幫忙……」
心猿意馬兩個嘀嘀咕咕一番,就決定了將來途經碧波潭時,無事也要生非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