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流水不腐
這一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朝堂文官之中,在軍隊上亦有所體現。冗官現象上,官員數量是實數,但在冗兵現象上常常有虛指。即冗兵存在著是冗兵額而非冗兵士,軍隊多報軍士人數以謀得更多軍餉的現象也不乏其中。
在軍事上,宋代政局形勢導致宋不能輕易裁兵與複員,但以防守為主的防禦政策和軍事局勢造成軍隊不能作戰。養兵不作戰卻又不得不養兵。
政治上,宋政府提倡文治,以文官治國,軍士相比文官不受重用。政府稅收不得不支撐冗兵和冗官,這邊造成宋王朝的財政危機。為解決財政危機,宋政府不得不加大稅收:田稅、雜變之賦、丁目之賦、支移、折變,繼而也就造成了其冗費之象。
總得來說,這冗費是由冗兵和冗官造成的。所以,在劉慶看來,解決冗兵和冗官才是關鍵。
但這冗官和冗兵二冗已經維持了一百年,此時已經是根深蒂固,要想改變實屬不易。
劉慶知道,歷史上每一次的改革都會是伴隨著腥風血雨的。畢竟改革便要觸動一些人的利益。
熙來攘往皆為利,誰也不想丟掉利益。
所以,要想把改革做的風平浪靜,就要從新分配利益。至少不能讓一些人丟掉利益。這才是關鍵,也是難點。
但有時候改革也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敢於大刀闊斧的下手。
劉慶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魄力。他似乎對此案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不過,他已經開始準備了。
劉慶的打算是,在明年的年末正式進入朝堂,參與政事。
皇家畫院的正殿宏偉寬大,一個人獨享的確有些奢侈了。但是這地位的象徵。
大畫師,劉慶坐到了。
此時,劉慶背著手,站在正殿的殿門前,看著皇家畫院的大院兒,和院子上藍天,幾朵白雲輕盈漂浮,彷彿他飄動的心。
那藍天便是他的胸懷。
負手望天,雄心再起。
蔡雄的畫案這回不在角落裡了。就在劉慶的大畫案的側下方。可以說離得很近了。
不過這都是無所謂的事情,今後很長的時間裡劉慶都不在這皇家畫院中作畫。但是他每天都要來的。畢竟要負起大畫師的責任來。
時不時還要給畫師們開個會的。激勵一下畫師和畫士們。
皇家畫院雖然是清風般的衙門,在這裡沒有過多的利益糾紛,但劉慶還是決定改革一下,設立一些獎勵,從而調動畫士和畫師們的積極性。
還有就是晉陞的通道也要簡化些,要讓底層的畫士們看到晉陞的希望。
其實,劉慶早就覺得這皇家畫院好似一潭死水了。所謂流水不腐嗎。劉慶還是希望這皇家畫院的水能流動起來。而這水便是這皇家畫院的畫士和畫師們。
當然了,有晉陞就有降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話,才會讓這潭死水徹底的活動起來。
不過,劉慶不急著立刻全部的改革,他要潛移默化的,一面極其風浪。要讓水緩緩的流動起來,這才是太極高手。
雖然要管理皇家畫院的事情,但是寧壽帝姬的畫像並未停止。只是每天畫的時間短了些了。
不過劉慶卻有意加快了節奏,他想把這幅畫作為禮物送給寧壽帝姬。
當然了,這幅畫也是他最為認真的了。
他和寧壽帝姬的感情日漸加深,終於在一個月圓之夜有了單獨相處的機會。
確切的說應該是出更十分,月亮雖然已經掛在山頭,但天卻還為完全黑下來。
小花園兒里,凋落的櫻花樹下,飛檐高蹺的亭子下,伴著月光,劉慶和寧壽帝姬徜徉在花園兒里。
那四艷則是遠遠的站著。
最後,劉慶和寧壽帝姬坐在了亭子外,游廊上,看著初升的月亮。
「今晚的月亮好圓啊!」寧壽帝姬看著月亮說道。
劉慶點點頭,說道:「是啊。」
寧壽帝姬笑了笑說道:「這讓我想起了蘇軾的詞了。」
劉慶立刻吟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寧壽帝姬看著吟誦著的劉慶,微微的笑著,她的覺得劉慶吟誦的真好。但是她還是誇讚了這首詞真好。
劉慶點點頭,說道:「這首詞的確是好,非常的好。」
「你也喜歡?」寧壽帝姬笑盈盈的問道。
劉慶點點頭。
寧壽帝姬卻輕聲微嘆,說道:「只可惜蘇東坡已不在人世了。」
「但他的詩詞卻會流傳千古的。」劉慶說道。
寧壽帝姬點點頭說道:「是啊。我記得前幾年,聖上還不讓流傳蘇東坡的詩詞呢,但是民間卻是對他的詩詞大愛。」
「好東西是不會被人忘記的。」劉慶笑著說道。
寧壽帝姬點點頭說道:「嗯,這首詞是蘇東坡思念他的弟弟蘇轍所做的。最後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真是膾炙人口了。」
聽了寧壽帝姬的話,劉慶笑了笑說道:「是啊,蘇公的胸懷全在這最後一句里了。」
寧壽帝姬點點頭說道:「蘇東坡是有大胸懷的,我是知道的,他一生被貶,但仍是能夠獲得逍遙,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沒錯。」劉慶點點頭說道。
寧壽帝姬笑了笑,看著劉慶說道:「聽說蘇東坡的畫也很好啊!」
劉慶點點頭說道:「蘇公是全才,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心裡卻想,在一千年後,蘇東坡可是被譽為千古第一文人的啊!
寧壽帝姬說道:「我也喜歡蘇東坡的詞,不過李易安的我似乎更喜歡。」
劉慶點點頭說道:「但願她也能長久吧!」
「劉郎,你覺得此時的李易安也會看月亮嗎?」寧壽帝姬忽然好奇的問道。
此時,既然已經和劉慶親近了,二人之間寧壽帝姬便稱劉慶為劉郎,而劉慶則稱寧壽帝姬為晴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