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翻臉不認帳

第14章 翻臉不認帳

心裡盤算之際,糧市西門入口隱約來了一隊人,沈雲卿無意間投去目光,一眼認出正是住在自己樓上的鳳子龍孫。

儘管都是一席精細的棉布開襟圓領長衣,顯得頗為親民,但江南不是北方,江南產絲極多,價格比北方低得多,即便是管家,也是一頭低檔絲織錦衣。

而且長衣開襟細棉布不是江南的特色,是北方雅士,和有身份地位,但沒錢文人的出行扮頭,在江南並不流行。

此等裝束能騙其他人,也包括當地府衙和蔡生廉,但騙不過沈雲卿,誰讓他就住樓下呢。

而與此同時,周晟、周雪琳兄妹遠遠看見了沈雲卿等人,由於天天照面,即便不認識,也混了個臉熟。

「兄長你看,前面那人不正是同住客棧的公子嗎?」周雪琳眼尖說道,眼睛卻在三心二意的東張西望。

這時周晟蹙眉說:

「也真怪,他來糧市做什麼?」

「當然是來買糧的啦,難道來吃飯啊。」

「不對吧,我觀其不過十七八,他能有此閱歷經營生意?」

在周晟眼中,十七八的公子應該在家裡飽讀詩書,或是玩世不恭到處風流。如果是農民,應該已經結婚生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絕不該有獨自出門參與商業活動的閱歷和經驗。

但周雪琳卻說:

「可母后不也讓咱們來江南嗎,人家做些買賣有什麼奇怪的。」

周晟想著也對,遂附和說:

「妹妹此言許是有些道理,不過江南如今是非多,咱們還是不要隨意節外生枝,走這邊。」

周晟有意避開沈雲卿,另行其道而去。

約莫下午申時,三點一刻前後,沈雲卿與顧溫回到風來客棧,回蘭陵送信的家丁已經趕回,帶來了沈嚴良的親筆回函。

這不看不要緊,細看之下觸目驚心:

「太狠了,真是太狠了,這是把咱們往死路上逼呀!」

顧溫一旁聽著不解,忙是問道:

「怎麼了公子,老爺說了何事,如此令公子失色。」

此時沈雲卿看了眼身邊家丁,示意眾人說:

「你等先出去,我有事與管家單獨說。」

「是,公子。」

眾人異口同聲,遂即退出房間。待關上屋門,沈雲卿湊近顧溫,壓低聲音小聲說:

「顧管家,四年前朝廷為應對七王之亂,曾在神都廣邀富商諫言獻策,之後便有了『吐銀納舊』之事,此事顧管家應該清楚。」

「老朽清楚,不知公子何意,老爺在信中說了什麼?」

「那顧管家可知道,白銀與銅錢如何折兌?」

「這個……向來以官價為準,向上或向下作價。」

「那官府又以何為準,定官價?顧管家可知。」

「這就不知了,公子究竟何意?」

「那我再問管家,朝廷手中什麼東西,可控其產量與價錢?」

「自是鹽鐵兩物。」一言既出,顧溫恍然大悟,他說:「莫非是以鹽鐵為準定價?」

沈雲卿略略點了點頭,他說:

「是,但也不全是,且聽我細細說。」

貨幣的本質是代替易貨交易,方便商品流通。當貨幣出現新的品種,既外幣和本幣,貴金屬與紙幣或銅錢時,涉及到匯率定價問題。

但任何貨幣,哪怕是宇宙通用貨幣,其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有價值是商品和商品流轉產生的增值,因此商品價值的定價應該以人工、損耗、利潤為要素定價。

而中原王朝自古以來以銅錢和糧食、布匹作為勞動力結算手段,卻以貴金屬核算購買力,導致銅錢與貴金屬之間需要一個定價匯率。

而這個匯率又無法以貴金屬結算支付,同時貴金屬的稀有性,決定了貴金屬無法像銅錢一樣廣泛支付。

早期受到地質勘探、開採技術和冶金的制約,銅錢的產量與銅鉛掛鉤,尚且受到產能的限制,不能大規模鑄幣。但隨著技術發展,人力增多,市場銅存量的積累,銅錢產能有限的門檻基本被打破。

由此讓銅錢鑄造進入一個較為靈活的空間,但仍然沒有紙幣來的便利。

為便於市場的流通和交易,岐帝國的匯率辦法是,大致統計全國範圍內的貴金屬流通量、存量,與銅錢發行量、流通量相比,最終得出的比值,加權絲綢、茶葉、鹽鐵、稻米、布匹等中下級和奢侈品商品價格係數比,得到金銀銅匯價比例。

其中絲綢、布匹不是專營,分官營和私營作坊。

官營的織坊,壟斷了高級織機和高級綢緞的織造工藝和生產設備,但蠶絲還得從江南收,而朝廷拿不出大量的銀子,就只能開放授許權,換取江南富人資本的參與。

鼓勵商人雇傭農民種桑養蠶,並允許他們生產中低檔的絲綢面料,而高檔的複雜工藝絲綢,仍然被朝廷所壟斷。

布匹的情況要複雜得多,中、細、粗布、麻布在民間有大量生產,尤其是農戶家中的婦女織布,並能沖抵稅賦,而支線精細的高級布料需要的紡紗和織機,被朝廷所壟斷。

由於茶葉的發展和外需的制約,岐帝國對外出口茶葉量總體較少,換取金銀的驅動力低,尚未形成完整的暴利產業,因此茶葉是地方專營,尚不歸鹽鐵司過問。

而鹽、鐵兩相自古是朝廷壟斷,而「吐銀納舊」回收舊幣釋放白銀,提高銅錢幣值,造成白銀從北方大量流入南方。

同時朝廷還在不斷鑄幣,以應付軍費開支,為了將南方的白銀迴流北方,同時又要避免銅幣大量貶值,就需要有平衡的商品要素。

在聖后的默許下,朝廷勾結北方的巨富,向江南走私鹽鐵,並指定以白銀、黃金和少量銅錢作為交易貨幣。

而參與這些鹽鐵交易和錢款走賬的,無不是江南富商與錢莊、票號,以及叛軍的代理人,而後被輸往了叛軍底盤,叛軍再用金銀珠寶購買緊俏物資,而錢莊和票號在裡面扮演了旋轉門的洗錢角色。

也就是說,朝廷默許走私,讓衙門以朝廷名義,以鹽鐵為抵押,向錢莊和票號借錢,同時衙門又介紹下家,買錢莊和票號手中的鹽。

理論上票號、錢莊是賺錢了,但背後是朝廷權貴,聯手北方巨富做下的圈套。

現在七王六王伏法,聖后騰出手來,準備收拾朝廷內的山頭亂局和黨爭。

這次的南下暗查,就是查的當年鹽鐵流向,和參與洗錢的錢莊、票號。

但錢莊、票號都是從衙門內購買的鹽鐵抵押,同時又是衙門介紹的下家生意。

而最近幾年間,各地衙門主官撤換的撤換,罷官吃官司的吃官司,換而言之,當時參與走私倒賣的官吏,十之八九不在任上,新上任的官吏就是準備翻臉不認賬。

為了降低事件帶來的衝擊和政治影響,就必須建立「防火牆」防止事態擴大,傷及大局。因此就需要是拉一邊打一邊,維護一批,消滅一批。

此番下來徹查江南鹽鐵案的是工部,牽扯鹽鐵案最淺,同時在朝廷根基也最弱,拿工部出來說事,本就不合定例,但顯然是為了堵戶部、吏部的嘴。

沈雲卿甚至懷疑,這次的暗查,最終仍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收割。

朝中各派勢力頑固,聖后不可能將所有派系一次打倒,或是將哪一方徹底斬草除根,而是各打五十大板,先拉攏一批,搞掉一批,而搞掉一批,實質是抄家滅族。

抄家得到的真金白銀,最終都進國庫,然後國庫再以購買的名義對外支出,然後落入各部口袋。

名義上是都得利了,實際上是溫水煮青蛙,今天損失一個抓手,明天搬掉一個鉅賈,等到錢都進了某些人的口袋,最終就是薅你的羊毛。

所以這一次南下暗查,朝廷勢必要殺掉一批富商,再拿富商的錢,去買朝廷派系的平衡。

換而言之,朝廷翻臉不認賬,眼紅江南的財富,要薅江南富商的羊毛。

百通利雖然日薄西山,但當年卻是蘭陵經手鹽鐵抵押的第二大戶,甭說你現在沒錢,就是虧本倒閉,要你認罪,你不認也得認。

百通利生意牽扯麵太廣,沈家如不認罪,就不能定其他關聯商的罪。以現如今情況,沈家將是這場腥風血雨中第一波血洗的富商。

「少爺,此事當年可是衙門做的擔保,現在翻臉不認賬,是否杞人憂天了。」

「顧管家呀,你難道不看前任寧陽縣令都下了大牢,現如今的寧陽縣令王曦照,對以往之事毫不知情。到時朝廷說你有罪,難道還敢說是前任縣令讓你乾的?更何況前任縣令已經下了大獄,這不是自打耳光嗎。」

「可,可這也太黑了,是明搶啊!」

「所以呀,朝廷這一手著實太狠了,是要把咱們生意人往死路上逼。」

「那,那怎麼辦,真要查下來,私販鹽鐵可是殺頭的大罪呀。」

「此事關鍵不在江南,在神都,在暗查欽差。聖后其實心知肚明,但需要一個削弱權臣的由頭。兩害相權取其輕,個人與朝廷大局面前,個人永遠是微不足道的。」

在皇權政治和大局面前,個人永遠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為了皇權的穩固,為了國家大局的平穩,為了削除權臣的權柄,往往只能以莫須有的罪名,犧牲個人和一小撮人的利益。

在沈雲卿看來,聖后當年的默許,就是為今天殺回馬槍留下的地雷坑。

很顯然,皇帝有求於人,心裡顯然是不痛快的,我花錢,還要向你請示,我這個皇帝豈不窩囊。

更要命的是,北方鉅賈大發國難財,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自以為女帝有求於他們,仍需要依仗他們維繫朝廷的財稅。

但皇權終究是皇權,一個能殺了親夫篡位的女人,焉能是泥捏的。

江南是朝廷財稅的重鎮,是北方巨富的第一外阜,女帝在江南拉一批殺一批,無形中在北方打壓權臣集團庇護下的巨富,削弱部分,籠絡一批。

但凡是利益,永遠不是鐵板一塊,有人受損,自然有人收益。就像炒股,如果股民都賺錢,上市公司和機構哪裡去圈錢。

女帝正是利用這種常態,以朝堂為平台籠絡人心,以利益為抓手分化各派,始終讓各派圍著女帝轉,同時讓利益不斷在各派系間轉移。

最終結果就是擊鼓傳花,花在誰手,誰收益,但同時將成為其他人的目標,然後女帝拉攏著這波人薅你羊毛。花在傳,利在轉,而擊鼓人卻是女帝,殺誰留誰,可惜錢說的不算。

江南鹽鐵黑幕一案,還只是個開始,聖后正值盛年,可期的未來,腥風血雨遠不止於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陛下的CEO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陛下的CEO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翻臉不認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