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種植寒菌

第111章 種植寒菌

盧樊宏和王藝波開車一路南下,來到了湖南省農科院的種植基地。

接待他們的是一個50歲左右的壯年漢子馬工,他問明來意后,就帶他們來到一個2000平方米的大棚內。

30多個可移動苗床上布滿了密密麻麻高約50公分的松樹苗。

馬工介紹道:「這是馬尾松,根部能長寒菌,我們用上百種樹木與其配對,只有馬尾松有共生性。」

「樹苗栽種多長時間能產菌?」王藝波問道。

「馬尾松生長快,適應性強,三年就能產菌。可連續產出30年。」馬工解釋道。

「產量有多少?」盧樊宏問。

「一畝能種110棵,一年能產二季,每棵產菌一斤左右,每畝每年能產220斤左右。」馬工回答道。

「什麼時候採摘?」王藝波問道。

「寒菌又名重陽菌,雁鵝菌,一般在大雁向南遷徙的重陽節採摘。」馬工回答道。

「樹苗多少錢一棵?」盧樊宏問。

「15元。」

「這裡有多少棵?」

「12萬株。」

「每年能培育多少?」

「6萬株。」

「好,我們全包了。」

「啊?你們全要?你們農場在北方呀?南方才長寒菌。」馬工驚呆了,200萬的業務就這麼輕鬆的做成了。

「我們就在湘西山區種植。」盧樊宏解釋道。

「山區更容易成活。」馬工臉都笑爛了。

「馬工,我們馬上就去湘西,這兩天和村裡談好了,就返回來簽合同。」盧樊宏說得很懇切。

「沒問題,我們會派栽種專家去現場指導,保證樹苗成活。」

馬工要留他倆吃飯,盧樊宏等不及了,他給村長通了電話,就直奔老家而去。

下午5點多,他們就趕到了村裡,在村長家裡,村長老婆已經把飯做好了,他們邊吃邊談。

「村長,我有一個好項目,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盧樊宏開門見山。

「什麼項目?樊宏呀,你幫助村民不少了,我相信你,你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村長是個見過世面的老人,他知道盧樊宏是為了鄉親們好。

「農場現在發展不錯,品牌也深入人心,我想增加一些有特色的食品,就想到了這裡的寒菌。」

「寒菌是個好東西,但產量很少呀。你們要收購,我可以叫鄉親們幫忙,但一年收不了多少。」村長有些為難。

「是要收購一些野生寒菌,我說的項目是人工種植寒菌。」

「什麼?人工種植,我沒聽說過寒菌還能人工種植,沒有人做過啊!」村長有些不可思議。

「村長你放心,我有辦法,我們剛去了農科院,他們有馬尾松苗,種植馬尾松樹,三年就可以收寒菌,一年能收兩季呢。」

「寒菌是長在馬尾松根部,和松樹共生。」王藝波補充道。

「村長,這是我們農場的專家,他還是研究生呢。」

「那我就相信了,有專家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村長豁然開朗。

「樹苗我們農場出,鄉親們只負責栽種和養護,農科院負責成活,他們還會派專家定期現場指導。」

「這樣我就放心了,我就擔心種不活,投入的錢打了水漂。」

「村長,三年後長出菌,我們包收,簽個合同怎麼樣?」盧樊宏急切道。

「這樣吧,吃完飯我召集村民開個會,大家同意我們就干。」

「我們也參加吧,我把種植寒菌的好處告訴鄉親們。」

「行。」村長說完就去通知開會了。

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很少開會,聽說盧樊宏回來了,很多村民都跑來看熱鬧,大家都知道盧樊宏為村民做了不少好事,不知道又有什麼意外驚喜。

村長把盧樊宏的想法告訴了村民,很多村民認為人工種植寒菌不可思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萬一種不出來,他們就白辛苦三年。

盧樊宏把農科院科學種植馬尾松苗,在省內推廣的成功案例介紹后,就有一些村民動心了。

他算了一筆帳,村民只投入勞動力,沒有風險,風險全都在農場,但收益很誘人,三年後村民每畝可以收入一萬元,這在山區,種什麼也沒有種馬尾松樹收益高。

馬尾松樹苗成活后,就不用怎麼管,到時候去收寒菌就行了。還不用擔心賣不賣得掉的問題。

大家議論紛紛,**也在搞退耕還林,這正好幫了**的忙,最終村民都接收了盧樊宏想法,同意種馬尾松樹苗。

盧樊宏和村裡簽了合同,農場提供樹苗,三年後全部包銷寒菌。

盧樊宏和王藝波又趕回省城,與馬工的農科院簽了合同。

合同約定,農場付50%的預付款,農科院將12萬株馬尾松樹苗運到現場,指導村民栽種,保證樹苗成活率98%,農場驗收后將餘款付給農科院。

當天,盧樊宏就叫農場財務,按每株15元的單價,將90萬預付款轉給了農科院。

二人等農科院將樹苗裝完車,王藝波按領導指示,跟車前往。

盧樊宏囑咐王藝波,跟蹤栽種的全過程,今後的維護保養就由他負責。

盧樊宏算過賬,三年後,每年寒菌的農場種植收入在800萬左右,要是再深加工,還會產生幾百萬的附加值。

這三年,先收一些野生寒菌,做成寒菌油,在農場老街鋪面銷售,先做出名氣,為今後的大量銷售打下良好的基礎。

盧樊宏開著豐田霸道,一路向北,哼著小曲,趕回農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遠大錢程綠翻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遠大錢程綠翻紅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1章 種植寒菌

%